?

借力科任教師 促進班級管理

2018-03-28 18:50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中學黃洪山
成才 2018年7期
關鍵詞:科任導師制導師

■ 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中學 黃洪山

在班級管理中,科任教師的作用往往被忽視,班級管理成了班主任一個人的獨角戲。那么,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向科任教師借力呢?筆者認為要做好如下三個方面。

一、從和諧的關系開始

教師與班主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班級里最基本的關系,先行將這些關系處理好了,后面的工作就好辦了。

1.要鼓勁

每個人都是希望被認可的,我們老師也不例外。每帶一個新班,在老師與學生第一次見面之前,我都會上一節班會課,借助PPT介紹班級信息,其中有一個板塊就是介紹老師。我會事先收集老師的信息,并要求傳一張美照,制成教師名片。在班會課上,當場將老師隆重介紹一下,幫他們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心。而老師們在學生面前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會努力朝這個方向努力。

教學是一種雙向選擇,學生選擇教師,教師也會選擇學生,尤其是帶了多個班的情況下,能不能留住老師的心,對剛組建的班來說是一種考驗,所以在開學之初我們就注重打造好第一印象。我與學生們約定,前幾周,只要是科任老師來上課,當他們走進教室時,由科代表帶頭,讓全班學生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讓老師們感到自己很受歡迎,自然就形成了好的第一印象,愿意親近這個班級了。

開學幾周之后,我們還會借助課前活動來延續,將刻意的掌聲變成自覺的學習行動。每節課前,預備鈴響,教師進班之前,各學科的科代表都會走上講臺,指揮學生誦讀或默看,用學習的狀態迎接老師的到來,這樣便省去了教師組織入課的麻煩。這樣是不是更能贏得老師的心呢?

2.搞服務

平時方便老師,就是急時方便自己。因此,平時我們要盡可能地為科任老師提供服務。只要是有科任老師講公開課,我都會在班上積極動員,并搞好后勤服務工作。如果有時間,還會參加聽課,并照相,以示重視。對照好的相片,或貼到外墻,或發到QQ群中,或曬到班級博客,幫老師擴大影響。這樣科任老師也會對班主任有好感,對班級也有了家的感覺。當然,這些服務還包括幫老師調課、及時印發登分冊、座位表、課程表、成績冊、質量分析等,別看這都是些小細節,卻是不容忽視。

3.多親近

閑來無事,我都會到老師們的辦公室里串串門,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聽聽大家的心聲,盡可能地幫大家解決問題。節假日,我還會給老師們送“小禮物”,如一張節日賀卡,一盆綠植,都是滿滿的班級情。一來一往中,我與科任教師的關系也就親近了起來。大家情意相通,班級就成了一個家庭,就有可能產生無窮的凝聚力!

二、借學科活動深入

在學科學習中,我們的教師無疑是專家行家。在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離開了教師引導的學科學習活動就是瞎胡鬧!因此,有必要在班上多開展一些有教師參加的學科活動。

1.“周學導航”活動

我發現,在月考背景下,我們習慣了用“月”的格局來設計學習,一般月頭組織學生確定下次月考學科方向、對手,月考后再進行表彰談心。這樣從起點到終點跨度太大,節奏太慢;同時內容空洞,虛而不實,不利于從過程上進行學科具體的引領。

于是,我們改為以“周”為單位來設計一周的學習與教育,把每一天的學習做實,追求“小步子、快節奏”。這樣在起點與終點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使得過程性與細節感就更強了!

我們約定,每周一由導師向全班學生講明本周所教學科的學習內容與學習建議,每周末回顧本周所學知識,強調方法技巧,便于學生跟上節奏、預先學習與及時鞏固。不僅如此,還以PPT的形式呈現這些內容。每天的早晚誦讀與自主學習時間打開PPT,抬頭即見,一目了然,讓學生每天的學習都有方向感,也便于科代表、班主任參與指導。

沒有檢查的設計,便會是空中樓閣。為此,我們還印制了兩份表格進行檢查落實。一是每周自主作業反饋表,一是第幾周每天誦讀落實情況。當然,各學科還可以有自己的學科性的做法,如英語小卷檢測、語文的學生命講自測、理綜的每周一考等。

相應的,我們的班級管理也配合跟進,將“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宣傳口號分解為“目標、謀劃、拼搏、堅守”四個詞語,通過每月一個大方向,每周一個主題詞來落實,并且以“門語”的形式呈現出來。激勵學生,每周都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融入到學習中來。

這一招,讓老師從起點到終點全過程、細節化地引領,使得學生每周的學習更有獲得感。

2.“談心卡”交流活動

班級考試,學生成績出了問題,往往是因為師生的溝通出了問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合拍,必然影響學科發展。為此,許多學校都有一個做法:給每班安排一個蹲點領導,每月約談學生收集情報,在班科協調會上當面通報。如果是好話倒沒什么,但如果是壞話,相當于當面揭短,會讓人無法接受,從而影響班級和諧,不利于班級良性發展。

怎么辦?我想到了“談心卡”。每次大型考試完畢,我們讓學生拿出一張紙來與各科教師談心,我們稱這張紙為談心卡。學生在談心卡的正面寫上“我給老師鼓掌”,用來談近段時間來自己認為教師做得好的地方,反面寫上“我與老師談心”,用來談近段時間自己認為教師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約定,如果你要給老師指出一個缺點,那么你得給老師找出三個優點,缺點不得超過三個。由于優點永遠比缺點多,教師看著高興,自然就不會因為那個幾個缺點而傷了積極性。教師拿到談心卡后,必須抽一個時間集中交流,避免因誤解造成的隔閡,讓師生心靈貼近。

當然還有“學習貼吧”等,我們可以因班制宜,不斷地開發出豐富多彩的適合班級發展的活動來。

三、在導師制中升華

跳出學科視野,用班主任的眼光來衡量學科與學生,往往有意外的收獲。導師制,可以讓老師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收獲更多的教學靈感,更好地引領學生,成就自己。

1.建立

(1)采用“分層自選”的方式:具體說來,就是依據高中以來歷次考試的綜合成績給全班學生排名,然后將全班學生按每6名一個層次分成10個層次,每個層次里的6名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科實際來自由選擇一個學科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導師,可讓每個層次里成績好的學生或成績差的學生依次選擇,然后協商調整。這樣將每個層次選擇相同學科的學生集中到一起,就產生了6個人數大致相當,盡可能滿足學生需求的小組。

(2)讓6個小組體現出來:首先,是用表格張貼出來,讓導師、組長、組員信息一目了然。其次,是要做好宣傳。最好是讓每個小組成員制作一張手抄報,至少要呈現小組集體照、小組理念、個人奮斗格言、學科目標分數等,集中張貼出來。第三,每個小組買一顆綠樹,掛上自己的愿望卡,見證成長。

2.運行

讓科任教師、學生動起來,是導師制的核心。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既要體現在學習上,更要體現在成長上,即要做到既導分,又導心。

在導分上,我們主要從“每周匯報”與“臨界生輔導”兩塊去操作。

我們特地印制了一張“每周學習匯報單”,借助此單,學生可以如實匯報自己一周的學習,老師可以為學生把脈,制訂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或強化或遷移,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正軌。

影響班級發展的往往是臨界生,而這些臨界生又是跨組跨科的,建立臨界生輔導制度,可以打通各組之間的聯系通道,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從而更有效地提升班級學力。

在導心上,我們將借助心語本批閱、集體生日會參加、評語參寫等方式推進。如心語本批閱。我班每名學生有一個記錄成長的練習本,我們稱之為心語本。每天學生就學習或成長寫上或長或短的心里話,由班主任或老師收來批閱,用文字與學生談心,進行積極引導。每周抽兩次分給導師批閱,既減輕了我的工作量,又促進了導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對話。

3.評比

每次月考之后,我們都會制作10張表格進行數據分析,其中有一份表格是專門用來進行“導師制小組評比”的。借助這份表格,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組學習進退情況,從而確定兩個進步大的小組,成為班級展示的明星小組,交由廣告公司制作專門的展牌,在教室內貼出。

4.反思

導師制中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每次月考后要求輔導老師主動找組內學生談話,然后作好記載并收取檢查。從促進師生交流來說,這本無可厚非。但從學習狀態來說是不佳的,因為它僅僅被動地發生在老師與學生之間,沒能主動地發生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

如果翻轉過來,讓學生找學生、學生找老師又會怎樣呢?

本學期我們作了這樣的嘗試,在師生談話前,先期置入了一個“組內議結”活動:每次月考后,不再是先由導師找學生談話。而是先由小組長召集組內成員開會,先由組長作整體得失的分析,再由每個成員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自我剖析,最后將組長的分析與個人發言卡片一式兩份地粘貼到導師手冊上,一份交給導師,一份在宣傳欄上貼出。

這樣,在談話上學生就變得主動了,老師與學生的談話也變得有針對性了,談話的效果是不是更好些呢?最為可貴的是新的交流,帶來新的導師行動,將產生更大的效益。難怪有人說,師生關系的理想狀態應是生生關系。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搞好了教師關系,讓教師在內心深處愿意親近班級,從而找到歸宿感;開展好了學科活動,會讓教師在考試中勝出,從而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建立了導師制,會讓教師跳出學科視野,以更大的格局關照學生與班級,從而更有成就感。

猜你喜歡
科任導師制導師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
V eraW an g
秉持五個“一” 形成教育合力
導師榜
科任教師如何與班主任搞好配合
開放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科任教師要參與中學班級管理
愛情導師
一主多輔的導師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