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多學科自主學習的問題與策略

2018-03-29 22:08胡大敏胡靖堃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學習動機計劃大學生

胡大敏,胡靖堃,劉 穎

(1.長春師范大學,吉林長春 130032;2.西北大學,陜西西安 710217)

2016年8月,教育部依據《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12)文件,面向全國高校提出了自主學習模式的新理念。對于多學科一并推進的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倡導在校生課前預習及網課跟進的自主學習是極其重要且可行的。大學生的自主選課、自主選專業及自身知識體系之構成受其主體的興趣、課業標準要求的影響,而且大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上都較高中階段有了明顯提升,這為高等院校教師進行“課改”、實施自主學習的模式提供了先決條件。

1 高等教育自主學習的科學內涵及其推廣演進

1.1 自主學習的科學內涵

學者霍勒克于1981年在《自主性與外語學習》著作中率先引入自主學習的語言學研究視角,主張自主學習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衾湛吮救嘶诮逃龑W和心理學有關原理,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實踐和思考中,呼吁學習者自主性能力的獲得并強調5個環節原則:第一,確立學習動機(目標);第二,制定研修內容和進度;第三,應用科學的方法和技巧;第四,回溯學習進程(實踐、場地、節點等);第五,評價自主學習的成效(含第三方評價)。

追溯其理論體系之構成,自主學習是認知主義、建構學說和人本學說影響下的產物,它吸收了人本學說中的內因為本的思想,繼承了認知學說的發現理念。建構學說主張教師起輔助作用,核心的學習任務必須由學生、學習者(普通職員、打工仔、離退休人員、工農大眾、軍人、殘疾人、勞改人員等)自主完成。

自主學習模式的特質是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學習者務必做到:明確學習任務,擬定學習計劃,選擇有效的學習方法,自我管理、自我修正;在學習活動結束之后,能夠對學習所得認知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反思與客觀綜合的評價。

1.2 高校自主學習模式及能力的不斷演進

自主性學習的國內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高校從2002年啟動大學外語課教學改革,2004年推廣多學科教改,使自主性學習的探究邁入嶄新的研究性、實證性階段。在此時期,國內學者結合本土高教的實際情況,對自主學習進行總結和梳理,提出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模式,諸如各高校網絡化學習平臺的建設、第二課堂的建設、網絡資源的整合、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等[1]。從總體上來講,當前地方高校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強,他們雖然設立了明確的目標,但缺乏主動性、靈活性,缺乏合理的自我管理與自我調節。

2 多學科自主學習存在的幾大問題

2.1 地方高校本科生普遍缺乏正確的自主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當前我們呼吁的自主學習多數為“網絡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在地方高校的教學實踐中已發揮出了高屋建瓴的巨大作用。經過多方實地考察與調研,自主學習的問題日益凸顯,并從某種角度阻礙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學習動機是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以及傳統自主學習的基礎,動機沒有擺正,后期的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許多預科生以及老少邊貧地區的生源缺少穩定的熱情,往往出現淺嘗輒止的局面。部分學生滿足于課上的“一知半解”,在學習上不能多管齊下。網課視頻中呈現的教學內容直觀又生動,既拓展了課上內容,又鞏固了課上所學知識。任課教師要掌握各種突出的偏頗的學生,給予及時疏導與耐心引領。

2.2 一部分高校生對自主學習缺少計劃、隨機性明顯

低年級的大學生的網上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能保證,主要原因在于對大學生活不完全適應,沒有真正領會大學的“自主學習”意義。課業的自主學習成了“順手拈來、蜻蜓點水”之事[2];一些本科生及大專生學習缺少周密的計劃,沒有養成常態化地聽廣播、看視頻、利用諸多新媒體進行網絡學習的習慣;相當多低年級本科生不會檢索所學的知識,不會利用各家網站的檢索入口和數據庫平臺,不熱衷光臨校本圖書館、實驗室。

2.3 高校在校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自我總結和自我評價

自主學習的普及依賴于網絡課堂的開放。新形勢下,學生與數據庫及各大門戶網站的聯結越來越鮮明和頻繁。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是隨意的、獵奇的、松散的,甚至是盲目跟風的。有些學生沒有實施完整的自主學習計劃,沒及時地進行總結以及自我評價或專家學者的第三方評價。因此,必須對自主學習科目加以及時的反思、總結與實事求是的評價[3]。

3 針對自主學習的諸多瓶頸效應推出合理的應對舉措

3.1 多科教師要培育大學生群體服務社會的自主學習動機

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呈正相關。法國哲學家、教育家盧梭說過:問題不在于交給學生多少學問,而在于如何培養學生對各門知識的興趣。在E-learning的環境里,教師應把握住新媒體教育的契機,抽出一些精力瞄準網課的平臺,引領各學科基于新媒體自主學習的實戰演練,激發其內在的潛力,端正其專業思想,拓展其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結構體系,使其真正成長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與此同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內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以學生為摯友,主動介入學生的第二課堂(自修室、閱覽室、讀書沙龍、實驗室、實驗基地、大創基地等),借助新媒體等技術平臺,端正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夯實服務大眾的學習動機,豐富自助學習的經驗。

3.2 各個分院應引導大學生群體構建自主學習的完整計劃

計劃是學習行動的燈塔與指針,只有做到未雨綢繆,自主學習的實踐結果方可絲絲入扣。高校的自主學習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授課教師務必要告誡學生做好自主學習的完整計劃,并按照計劃的章節、節點逐一執行兌現。

教師在實施引導的過程中應酌情處理好以下幾點:在校學生比較完整的自主學習計劃要有臺階似的差異性,絕不可千篇一律[4-5]。如果時間過長,自學者極易疲勞,不利于學習效率的上升,也不利于“自主學習”原始計劃的規范實施。

3.3 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自主學習評價機制

在具體構建自主學習評價機制時,我們應特別注意以下三個環節:第一,自主學習的評價主體要由學生、教師雙重組成,學生由從前的被考察者變為考察者,自我評價和彼此評價既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監管力度,又能喚起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第二,自主學習的評價體系必須貫穿課業學習的始終,對各個節點如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學習進度、測試成績都要賦予權重系數,少數尖子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表現出的創新意識和善于合作的共享精神都應該在評價機制中得到體現;第三,在評價方法上,需采取整體評價、階段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4 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務必拓寬“自主學習”的模式。目前,少數重點院校已將科研成果轉化為一線的授課內容,貯存于校本的重點實驗室、圖書館特色館藏、各個研究所智庫等平臺也已向學生群體開放。一些院校大力扶持本科生、研究生參與課題攻關,早進項目、早進團隊、早進實驗室、早進攻關基地[6]。凡此種種,旨在提升自主學習的影響力,實現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學習動機計劃大學生
大學生學習動機功利性傾向調查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暑假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學做假期計劃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