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初探

2018-03-29 22:08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應用型主體旅游

李 輝

(長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的策劃指導下,學生對既定的學習對象進行分析和討論,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建構和價值認同[1]?!耙詫W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制定可行的學習計劃并積極融入團隊的協作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全面發展。

與教育部直屬高校相比較而言,地方本科高校在師資力量和學生素質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旅游管理專業更是差距較大。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革在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只能漸進推行,在實踐中摸索經驗。

1 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1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對復合型創新性旅游人才的需求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旅游教育體系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各層次旅游院校、與旅游相關的專業和各級各類培訓機構。2015年,全國共有542所高等院校招收旅游管理類本科專業,其中隸屬于地方的高等院校515所,占95.02%[2]。也就是說,地方本科高校承擔了95%以上未來旅游人才的培養任務。能否培養出大批復合型創新性旅游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我國旅游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在旅游教育中,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大多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以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為中心,而這些講解又以一本指定的教材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感覺專業課枯燥、乏味,造成學習上的惰性,學生并沒有動腦思考問題。這表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2 現代素質教育對旅游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從本質上看,素質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激發受教育者的身心潛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展[3]。教學模式作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操作方式,應及時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問題,鼓勵他們關注旅游業界的最新動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增強他們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興趣,并能對照企業案列,提出解決對策;還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滿足用人單位需要;要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提供寬松、和諧的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將教學活動轉變為師生之間的活動,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使課下預習、復習變得積極主動,保持師生雙向互動。這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1.3 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專業需要

2014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6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跋驊眯娃D變”成為近年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一個熱點[4]。

教育部和地方政府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時,將教學觀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中心”轉變,將教學內容從“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轉變,將教學模式從傳統第一課堂向第二課堂、企業課堂、社區課堂、網絡課堂和國際課堂轉變,將教學方法從滿堂灌講授向組織研討、指導啟發轉變[5]。為了盡快適應這種轉變,實踐性較強的旅游管理專業有必要率先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2 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2.1 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前提

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選擇與定位由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形勢決定。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適應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6]。

與學術研究型大學相比,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學理念有其獨特性,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前提。

2.2 旅游管理專業較強的實踐性是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基礎

旅游管理專業與一些傳統的專業如中文、歷史、地理相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對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實踐性課程比例較大,一些課程如旅行社管理、導游業務與技巧、飯店管理、飯店前廳與客房管理、旅游地形象設計、旅游社交禮儀、茶文化與茶藝等既有理論講解,又有實踐操作,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旅游業的跨文化性和綜合性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創新性思維和高度的統籌應變能力,旅游業的管理性、嚴密性和服務性強,要求從業人員具有非智力以外的多種綜合能力[7]。在實習前的幾個學期中,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為學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奠定良好基礎。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職業能力為本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對旅游管理專業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可行的。

2.3 其他專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革經驗為旅游管理專業提供參考

近年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和理念引起了高等院校的重視,有些專業教學設計開始有意識地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靠近。如機電工程專業教師藍其高建議整合課程內容,建立模塊化教學,并在每一子模塊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8];生物工程專業教師押輝遠認為教師課前應該對課堂學習內容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不指定教材,而是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專業參考書及學術期刊,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9];英語專業教師胡少紅指出,要想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每位教師都應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10]。這些經驗都為旅游管理專業提供了參考。

3 結論

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現有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應注重其可操作性,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評價。同時,還應做好各方協調工作,確保該教學模式的深入實施,真正發揮其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到真正知識、幫助企業培養優秀人才的作用。

猜你喜歡
應用型主體旅游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旅游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基于應用型的成本會計教學改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