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與融合:工會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

2018-03-31 22:08鄭儼張婕郝孝榮張孟群
上海工運 2018年1期
關鍵詞:浦東新區社工總工會

鄭儼 張婕 郝孝榮 張孟群

嵌入性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提出的。該理論認為任何個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嵌入在特定社會結構和關系網絡中的,借助于特定的社會關系網絡獲得包括信息、情感、服務等方面的種種資源,取得廣泛的社會支持。本文以上海市浦東新區總工會的探索為例,試圖用嵌入性理論來解釋工會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發展這一過程,即將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嵌入傳統的工會群團組織工作的過程和結果。綜合融合理論,從政策、結構、關系和認知的嵌入性出發,具體闡述本土化工會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具體策略、成效和未來融合發展之路。

工會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嵌入性分析

一、功能與定位

工會社工是反映職工訴求的聯絡員。工會社工一方面要做好職工訴求上下銜接,將職工訴求及時向企業行政方、工會匯報,另一方面也把訴求的辦理情況向職工及時反饋。自2016年起,浦東新區總工會提出“端口型”工會建設的新理念,通過在較大的企業、樓宇、行業協會中建立小二級工會的形式,建立站點,安排工會社工進駐,把勞動爭議化解在車間班組、化解在樓宇、化解在行業內部。

工會社工是滿足群眾需求的服務員。自2014年起,浦東新區總工會連續三年委托上海浦東公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浦東工會購買社會力量服務項目招投標工作,“借腦借力”實現工會服務力量和水平從點到面的“跨越”。同時,通過購買社會力量服務,工會社工也鍛煉了梳理職工需求,精準精細提供服務的能力,工會服務重心向組織建會、民主管理、勞資矛盾調處等核心工作轉移,更為貼近職工需求。

工會社工是教育引導職工的宣傳員。自2014年起,工會社工在浦東新區總工會的指導下以評選“浦東工匠”、“中國夢,勞動美”系列勞動競賽活動為抓手,在職工中推崇、樹立、弘揚一批勞模和正能量的事跡,激發職工的內生動力,在職工中樹立“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正確價值觀。

工會社工是促進拉動關系和諧的協調員。浦東新區總工會以“零門檻”服務理念,凝聚、引導一大批工會社工輪流赴浦東新區勞動保障仲裁院擔任窗口接待,到各街鎮、開發區參與維權保障工作,成為職工維權的有生力量。

二、實施策略

招聘人員,充實服務力量。2011年—2013年,浦東新區總工會為解決基層專職工會干部缺乏,服務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會工作者126名,打造專職工會工作者隊伍,以充實基層工會工作力量,委托浦東新區公共人事服務中心對錄用的工會社工進行人事代理。

創建中心,健全管理制度。浦東新區總工會借鑒社會組織發展的成功做法,2013年9月培育、創建了上海浦東公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為全國首家工會工作市場化運作的社會組織。中心在浦東新區總工會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整合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三方資源,是一家為企業職工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倡導企業的社會責任和與企業有關的社會公共政策的非營利專業機構。中心現有316名工會社工,在浦東新區所屬36個街鎮、7個開發區工會開展職工維權幫扶、職工生產、生活、文化、職業發展等多樣化、陪伴式的專業服務。

加強培訓,提升服務能力。針對工會社工自身特點、區域性服務特點、工作崗位的業務需求,進行差別化崗位培訓和團隊建設活動。制定“工會社工培力計劃”,建立能力培訓體系。除區總工會各部室業務培訓外,中心組織開展單人年平均培訓4次以上。

理順關系,完善管理模式。建立了“中心+片區工作站+工作小組”三位一體的協作平臺,即公惠中心、4個大片區以及46個工作小組的體系,通過QQ群、微信群、“工會通”App以及定期會議聯絡機制,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互用、難題共研、經驗互鑒,促進工會社工之間的協作與競爭、服務資源的再分配,提升整體的服務運作效能。

三、問題與困惑

政策嵌入不足,導致角色定位混亂。其一,多管齊下,社會組織無法獨立成長,失去其應有的活力和張力;其二,財政瓶頸,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優勢,財政難以獨立和自給自足;其三,政策執行難,傳統的工作方式已經根深蒂固,在改革中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結構嵌入不足,迫使專業化人才缺口較大。其一,力求充實工會社工的數量,而忽視了對專業質素的選聘;其二,力求工會工作的事務性工作,而放緩了專業化發展的步伐;其三,力求執業資格考試,卻無法在實際工作中舉一反三。

關系嵌入不足,難以實現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浦東新區總工會作為業務主管單位,對工會工作進行統籌和指導;服務單位負責工會社工的直接業務管理;中心則負責工會社工的薪資福利、人事管理等工作??此聘魉酒渎?,其實在關系的互動上還盤根錯節,很難去理清。

認知嵌入不足,社會影響力和倡導力不夠深遠。企業和職工會認為,工會社工是上級工會組織派來指導工作的領導,是專職的工會干部,是體制內的人,對其服務心懷疑慮。因此,社工隊伍人才的發展一定要致力于明確工會社工“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身份界定問題。

融合性視角下工會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啟示

一、政策嵌入與融合:穩定隊伍的保障機制

加大扶持力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財政支持。每名工會社工用工成本年均11萬元左右。市總工會、區鎮財力保證各自承擔的社工經費份額,同時還要建立機制,積極推動工會社工薪酬與相近行業保持同步增長。二是落實購買服務的相關政策。社會組織通過自身的專業優勢能夠與政府、群團組織有更多的平等對話,也使社會組織能夠更加自主,適應市場的優勝劣汰。

鼓勵創新機制。依托政策紅利,暢通服務渠道。特別要求須立足自身崗位,積極履行整合聯絡黨政和社會服務資源職能,不斷推進職責體系更加符合未來工會工作形勢。明確服務端口職責,結合改革深化,著力在自貿區局(開發區)和商業商務區形成服務端口,細化駐點端口工會社工的職責清單,重點突出其直接服務一線職工、服務基層非公企業工會的職責要求。

二、結構嵌入與融合:專業化發展的根基

要解決隊伍的源頭問題。明確隊伍來源,加強招錄審核,完善入職要求,確保新進人員有一定社會工作、管理工作經歷,擁有較好發展潛力和素質能力。

要解決專業化發展問題。要建立專業化的培訓機制,建立企業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工會社工隊伍專業化發展還要回歸到服務本身——建立本土化、專業化的工會社工督導機制。

三、關系嵌入與融合:網格化管理的手臂

明確隊伍定位,形成科學的管理模式。結合工會工作服務職工的特點,圍繞企業建工會、圍繞職工建端口、圍繞服務需求建平臺,進一步形成新的工會網格,以職工人群密集、產業工人集聚、商業商務集聚的區域為建設重點,建設端口和服務平臺,努力實現服務精準化、精細化的目標。

面向工作重點,優化崗位配置。結合浦東發展重點和職工分布特點,更多地安排到職工集聚度高的各自貿區和開發區,街鎮重點商貿商務區、工業區和辦公樓宇充實力量。加快推進主要開發園區、重點商貿商務區、主要區域行業工會、街鎮、主要群團服務站的社工全覆蓋。形成浦東新區總工會、中心、街鎮、開發區四級管理體系,精準把握各層級職能定位,形成合力,不斷夯實基層工會工作力量。

細分工作指標,分割崗位職責,通過第三方機構進入基層站點、街鎮開發區工會、浦東新區總工會開展走訪調研,梳理崗位職責、定崗定責,建立責任與績效獎勵掛鉤的考核制度。并通過年末優秀社工評選、優秀服務案例匯編、優秀文章刊載,培育選樹工會社工的先進典型,增強其榮譽感、成就感。

打造聯動機制,加強平臺資源整合。積極與上海市總工會“申工社”聯動,加強與全總工會數據庫的連接,在試用“釘釘”OA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工會社工的遠程后臺支持。通過建立工會數據共享、工作動態共享、經驗體會共享等機制,不斷給予工會社工強有力的信息技術支持及科學的考核機制。

四、認知嵌入與融合:營造社會良好氛圍的基石

要轉變觀念。工會社工如同司法、矯正、醫務社工一樣,是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的一個分支,是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同樣也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特別是工會組織應該厘清工會社工與工會專職干部的區別,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去干。

要加強輿論引導。工會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優秀社工及優秀案例的評比以及勞動競賽活動,讓社會了解、知曉和熟悉工會社工的服務領域和服務典范,同樣,也要注重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加強宣傳和倡導工作。

要接受公眾的監督。社會組織的運行一定要接受公眾的監督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特別是開展信息公開,建立職代會,定期向社會發布機構的信息和宣傳公示等。

猜你喜歡
浦東新區社工總工會
西城區總工會第三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 孫勁松當選區總工會副主席
青春社工
為“浦東新區法規”開啟眾籌模式
安徽:省總工會啟動
浦東新區公路冰雪災害應急管理對策與總結
行業協會在科技創新中的政策選擇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浦東新區公立綜合性醫院醫療質量控制體系現況分析
醫務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處境尷尬的醫務社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