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林外史》中士人道德探析

2018-03-31 09:08屈俊
北方文學 2018年6期
關鍵詞:儒林外史士人道德

屈俊

摘要:《儒林外史》通過士風的變異描述了士人背德違道的現實狀況,并用辛辣的弊端對士人道德的墮落進行了批判性的描寫,展現了士林群體的道德淪喪與人性泯滅,從而引人深思,發人深醒。

關鍵詞:儒林外史;士人;道德

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中,道德觀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更一直主宰著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但隨著封建社會逐漸走向末路,儒家思想已不再具有之前那恐怖的控制力,“異端邪說”層出不窮,士林群體墮落不堪。遂出現了《儒林外史》這部古代諷刺巨著,吳敬梓通過對一系列道德敗壞的士林形象的刻畫,向我們展現了明清之際士林群體的道德坍塌,描繪了一副生動的士林群像圖。

一、仁義的背離

儒家主張“仁者愛人”,而《儒林外史》中忘恩負義、寡廉鮮恥之徒比比皆是。如眾所周知的嚴貢生,他橫行霸道,魚肉鄉里,卑鄙無恥。書中寫道他暗中扣住了王小二的豬,非但不給。當王小二來討要時,他還拿著“拿拴門的閂,趕面的杖”打折了王小二的腿;他渡江過河,為了不給船錢,故意用幾片云片糕設下圈套,裝模作樣地說船艄公吃的是他名貴的藥物,價值連城,并佯裝發怒要把船工送到衙門問罪。船工為了息事寧人,忍氣吞聲地賠償了“藥”錢;他明明沒有借給黃夢統錢,卻硬生生地要人家還利息,最后強盜似地把黃夢統的“驢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他明明預謀霸占兄弟嚴監生的財產,明知弟媳趙氏已經扶正,卻信口雌黃地否認此事,并把趙氏趕出了正房,騰出來給自己的兒子作了婚房。作者通過以上種種情節的描繪,將嚴貢生丑陋的嘴臉展現在了讀者面前,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諷刺意圖,揭露了罪惡的社會根源。

《儒林外史》中背信棄義之徒更是數不勝數。王德、王仁兄弟二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兩人每天讀的是圣賢之書,嘴里喊的是“我們念書的人,全在綱常上做工夫”。但行的卻是傷天害理之事,干的是無情無意的勾當。在他們眼里,骨肉親情也能成為交易的籌碼。他們的妹妹是嚴監生的正室,在她病重的時候,嚴監生通過錢財收買了王德和王仁,欲通過其二人促成嚴監生的側室趙氏的扶正。而王德和王仁也沒有辜負嚴監生的期望,使盡各種手段如愿將王氏勸服,王氏也由此病情不斷加重,一命嗚呼。而對自己親妹妹的死亡,王德和王仁并無絲毫的悲痛與內疚,真可謂冷血至極。

二、禮、智、信的缺失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對“禮”的崇尚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而禮中的孝道更是被視為百善之首。不僅在民間,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也將孝道擺到了極其崇高的地位,成為重要的統治工具。即便如此,在《儒林外史》中依然出現了范進、荀玖等不孝之徒。范進中舉后,其母喜極而亡。就在丁憂守孝期間,他卻隨著張鄉紳去湯知縣那里溜須拍馬,大排筵宴。根據明代《職制律》規定:“喪制未終,釋服從吉,若忘哀作樂,徒三年?!倍麉s大魚大肉,尋歡作樂,對自己的亡母沒有絲毫的敬意可言,不孝之至。與此相同的還有荀玖,他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竟然在別人的教唆之下,將自己母親去世的消息藏匿不報。由此可見,在明朝后期,儒家之“禮”已經形同虛設,完全失去了它對士人倫理道德的約束力。

所謂“智”,清代學者劉寶楠解釋道:“智者知也,或於事,見微知著”。[1]由此可知,“智”其實是一種發現事物本質,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吳敬梓筆下的“失智”之士,丑態畢露,令人可笑、可悲。如沉迷于科舉的周進、范進二人,他們雖飽讀詩書,卻深受八股、科舉之毒害,可謂愚不可耐。而當高中的喜訊傳來之后,他們幾乎陷入了癲狂的狀態而不能自拔,幾乎命喪于此。書中寫到周進看到省城貢院,觸景傷情,不多久“便撞死在地上”,眾人慌忙將其搶救過來,但當他再次看到號板時,“又是一頭撞將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蘖艘魂?,又是一陣,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盵2]而相比周進的哭鬧,范進在中舉之后的表現更加可笑,當他確認自己中舉之后,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醒人事。

“信者誠也”,誠實是“信”最為重要的內在本質。而《儒林外史》中則為我們展現了眾多的背信虛偽之人,他們毫無信譽可言。如杜慎卿雖然表明自己不喜女色,但卻私下納了江南名伶為妾;牛浦郎冒充他人到處招搖撞騙,無恥之極;蘧公孫私下將自己的名字附在高啟文集上,以此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欺世盜名、無所不作。信譽在他們面前可謂一文不值,視之如草芥,棄之如敝屐。

參考文獻:

[1](清)劉寶楠.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清)吳敬梓著.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匯校匯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儒林外史士人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儒林外史》的吃播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戲劇演出資料考辨——兼談《儒林外史》創作中的明清互現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際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