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人

  • 河內文人群體與魏晉之際文學*
    際;文學;家族;士人;群體河內地區地處黃河以北、太行山東南、函谷關以東、洛陽以北(還包括南陽一帶)。漢高祖元年設置郡國,以河內爲殷國,次年改名爲河內郡。據《漢書·地理志》載,河內西漢時凡二十四萬一千二百四十六戶,百六萬七千九十七口,十八縣?!独m漢書·郡國志》則謂東漢時凡十五萬九千七百七十戶,八十萬一千五百五十八口,十八縣。東漢光武帝時曾以此作爲後方重地。雖然東漢戶口數比西漢略少,但此地人口還是相當稠密的。較之於京城洛陽所在的河南尹轄區,戶口當然要少些?!稌x

    古籍研究 2022年1期2022-12-29

  • 良知
    高自發一個士人跟著王陽明學習,初聞“良知”,不解,于是突然問道:“良知何色,黑耶,白耶?”眾弟子皆笑。士人慚愧面赤。先生道:“良知非白,非黑,其色正赤?!蓖蹶柮髡J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所以,士人貿然發問,被眾人取笑而面現赤色,就是“良知”的自然生發。王陽明曾總結心學“四句教”,其一為“知善知惡是良知”。知道是非善惡,就是良知。但是光有良知還不行,還要“致”,即實踐。比如,想做好人,是“良知”;付諸行動去做好人,就是“致良知”

    文萃報·周二版 2022年34期2022-05-30

  • 元代大儒吳澄贈送序的文化意蘊
    摘要:吳澄為元代士人撰寫的193篇贈送序不僅反映了元代儒士在銓改舉廢這一特殊境遇下的入世面向,而且揭示了吳澄本人對儒士命運的理論思考和人間關懷。他對“人爵”“天爵”的思考有利于引導儒士在積極進取時學會安身立命;他對儒士正業、別業的解讀,在為儒士從事正業、別業進行辯護的同時,試圖教導儒士調整知識結構以應對世變;他對儒進、吏進的分析,既為儒士入仕作了有力的辯護,也發現吏進更有利于選拔具有實學實能的人才。作為理學家,吳澄的這些思考是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整合;作為教育

    江漢論壇 2022年5期2022-05-17

  • 北宋士人與古琴文化
    以看出古琴在北宋士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寄托著文人的志趣,也是文人風骨的象征。關鍵詞:蘇軾;士人;古琴文化《張子野戲琴妓》《文與可琴銘》《戴安道不及阮千里》是《雜書琴事》中的三則小文,記載了蘇軾與琴友的交游、對琴人的評價。本文爰就此略陳固陋,以期由蘇子之琴事,窺得北宋士人與古琴文化關系的一隅。1 以琴會友張先,字子野,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精通音樂及琴、箏等樂器。北宋許多文人都同時精于宋詞和古琴。據《張子野戲琴妓》所載,張先與蘇軾同去聽琴,他戲謔歌姬古琴彈

    錦繡·上旬刊 2022年1期2022-05-16

  • 科舉制與唐宋士人內部結構的變化
    大量非門閥士族的士人進入到統治者的隊伍當中,士人的內部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科舉制的不斷完善以及皇權的不斷集中,無論是隋唐之前的門閥貴族還是隋唐時期的關隴貴族均已衰落凋零,歷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期?!娟P鍵詞】科舉制;唐宋;士人【中圖分類號】K24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5-0043-02科舉制于中國古代社會而言,不僅僅是一項選舉制度,更是聯系社會各階級流動的紐帶。唐宋科舉

    今古文創 2021年15期2021-09-10

  • 嵇康的悲劇和竹林七賢的生存范式
    衰敗,玄學盛行,士人們在這種黑暗壓抑的局面中,不得不尋求新的思想支撐和生活方式去滿足生存需求。其中,以嵇康為代表的竹林七賢的生存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士人們面臨的境遇和選擇?!絷P鍵詞:嵇康;竹林七賢;士人;政權魏晉時期,接連經歷了兩次“禪代”。期間,司馬集團和曹氏集團兩大政權集團的對抗和競爭,導致政治局面撲朔迷離。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士人們不僅無法施展一腔政治抱負,而且還會受到迫害,甚至于危及生命。在這樣異常壓抑的政治局面下,士人們只能通過其他方式

    速讀·下旬 2021年7期2021-08-05

  • 《世說新語?德行》中人物形象的多樣化呈現
    物形象。關鍵詞:士人;人物形象;言行作者簡介:侯冰玉(1995.10-),女,漢族,河南安陽人,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魏晉六朝文學。[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9-0-02一、以自身言行表現人物品質作為一部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對當時人們的音容笑貌、行為舉止進行了著意描述,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論風流》一文中,稱其為“中國的風流寶鑒?!薄妒勒f新語》并不是通過理論的概括,也

    青年文學家 2021年9期2021-05-13

  • 明末中西方文化交流
    策略,并與當時的士人交游,以促進在中國傳教的成功。為迎合明末士人的興趣,傳教士們將西方的新奇知識介紹到中國,并留下了一系列漢譯西書經典,對明末的思想界產生重要影響。與此同時,耶穌會士也將自己的傳教經歷和在中國的見聞記錄下來,傳回西方,重塑了自《馬可波羅游記》問世后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同時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西傳成為啟蒙運動時期變革思想的武器,從而實現了中西方在歷史上的一次跨文化交流,對雙方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關鍵詞明末;士人;傳教士;文化交流作者簡介:蔡洋洋

    時代人物 2020年22期2020-11-18

  • 探析《世說新語》中的士人人格精神
    士子生活看到魏晉士人諸多荒唐行為,發現這些知識分子的血淚、痛苦、悲哀、無奈,猶如開在懸崖邊的鮮花,在寒風中掙扎,用特殊的言行風貌表露士人心聲。本文通過探析《世說新語》中士人人格精神,以期深入解讀《世說新語》,從中汲取文學養分?!娟P鍵詞】 《世說新語》;士人;人格精神【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2-0021-02魏晉時期屬于歷史上的亂世,這個時代動蕩不安,社會籠罩在

    今古文創 2020年12期2020-09-10

  • 魏晉家書與士人精神世界
    百年的分裂動蕩使士人的精神世界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家書作為窺探士人內心世界的一面窗戶,向我們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千情萬象。關鍵詞: 魏晉? ? 家書? ? 士人? ? 精神世界中國古代宗法制社會重家族、重倫理,以告誡道理、表達情感為主題的家書創作源遠流長。以誡子書為例,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周文王的《遺戒》,此后有尹逸《遺言》、季孫行父《戒子》、田?!哆z令》、孫叔敖《將死戒其子》等[1]。至魏晉時期,時代的巨變促使士人將關注重點從外在世界轉移至內在精神世

    文教資料 2020年16期2020-08-20

  • 傳統士人心態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
    ?要:魏晉六朝士人在個體意識的覺醒和自然美的發現的基礎上,將內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詩詞中吟詠自然和在繪畫中描繪自然外,還在居住場所里模擬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園林的出現,這也在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精神特質。中唐兩宋士人在“中隱”思想的推動下,折中于“小隱”之山林和“大隱”之朝堂的園林,遂成為安頓士人心靈的主要場所。園林也在中唐兩宋士人心態“內斂化”和“精致化”的影響下,空間越來越小,詩意越來越濃,于是對于士人來講,無論是現實還是內心,園林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7-06

  • 對詩圣杜甫的濃郁家國情懷的原因探析
    ,既源于中國傳統士人經世濟民情懷的一脈相承,也有其個人遭遇和歷史境遇的特殊性?!娟P鍵詞】杜甫?士人?家國情懷?壯志難酬?流離漂泊?安史之亂一、杜甫濃郁家國情懷是對中國傳統士人精神的一脈相承(一)中國傳統士人的入世情懷“士、農、工、商”是對中國古代人民大眾階層的劃分?!笆俊痹谥袊鴤鹘y社會具有較高的地位,士人也是一個頗為特殊的群體。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讀書人以科舉考試為途徑獲得官爵,也就由此形成了專門為做官而讀書考試的知識分子階層,即士人階層。其核心價值追求是《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2020-06-08

  • 長時段視域下士人政治心理變遷軌跡
    歷史文化視角探析士人政治人格雙重化的轉變軌跡,以及官僚制和儒家思想對其轉變所起的作用。關鍵詞:士人;政治心理;政治人格;自我認同中國古代民眾政治心理的細微改變,不僅是皇帝治國的晴雨表,而且反映著其統治基礎的穩固程度,更影響著當時社會政治思潮的塑造。士人群體,作為中國古代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著獨特的政治心理。士人作為被統治階級,其不同于普通百姓那般的逆來順受;士人作為統治階級,其又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保障。士人,是一個扮演著雙重角色的

    青年與社會 2020年6期2020-05-03

  • 例談三國時期士人政治立場轉變及影響
    次較大改變。作為士人群體中的一員,王朗個人政治立場的不斷轉變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士人的心態變化。在這種王朝更替與士人政治立場轉變的影響下,仍堅持儒家經典綱常倫理的名教支持者與以注重法術刑名為主流思想的名法支持者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二者在思想上的碰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三國時期至魏晉時期名教派與名法派在治世思想上的交流融合,也為后世的封建統治者如何治理國家提供借鑒,使兩晉統治者注重順應民心,儒法并用;以及對魏晉后士人融合儒道,在入仕與遁隱間尋求平衡,促進玄學

    文學教育 2020年3期2020-04-19

  • 從杜少卿試析吳敬梓筆下的士人新形象
    鍵詞】杜少卿 ?士人 ?新形象清朝康雍乾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為加強統治,清政府在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采用大興文字獄,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而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諷刺的手法,對丑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成就了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范例。杜少卿是作者殷情稱揚的理想

    商情 2019年40期2019-10-30

  • 游俠的觀念與記敘
    傳》也實質證明了士人精神的重新抬頭,是東漢士風的先聲。[關鍵詞]游俠;司馬遷;班固;漢書;追憶;士人[中圖分類號]K231.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649(2019)03-0081-06Ideas and Narration about Paladins-From Sima Qian to Ban GuZhang Sun Xiaoda(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65)Abstract: We ca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年3期2019-10-21

  • 繞床呼盧恣樗博:賭博與魏晉士風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的賭博現象甚為突出,儒家思想頹勢,老莊無為學說的盛行,士人追求一種自由隨性、從心所欲的生活目標,賭博活動自身具有的娛樂性、刺激性,與他們的人生態度融為一體。過盛的賭博風氣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引起了部分士人的思索和批判,他們或行文針砭賭博弊病,或竭盡所能力行禁賭,或恥與為伍、潔身自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約束賭博活動的盛行,凈化社會風氣,但是這種反賭、禁賭多數只是個人行為,國家政策層面對賭博基本不禁止,使得禁賭的成效并不明顯。關鍵詞:

    江漢論壇 2019年6期2019-08-07

  • 淺析唐代昭君詩的主題
    詩 主題 唐代 士人昭君出塞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故事。王昭君,名嬙,秭歸人,17歲時被選入宮待詔。漢元帝時,昭君作為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被封為“寧胡閼氏”。昭君出塞,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晉代時避司馬昭諱,時人改稱王昭君為“明君”或“明妃”。歷代與昭君有關的文學作品很多,本文主要針對唐代昭君詩的主題思想略作分析。一.昭君故事的流傳班固的《漢書》是最先記錄昭君故事的文獻,但只記載了漢元帝把昭君“賜”給呼韓邪單于,并沒有記載昭君自請出塞?!稘h書·匈奴傳》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9年3期2019-04-01

  • 《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
    孫鈺內容摘要:士人這一群體在歷史發展中一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歷史和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備受科舉制的毒害,地位低下,大多癡迷于入仕做官,慢慢變得麻木不仁,令人嘆息。小說《儒林外史》全面并深刻地描繪了眾多明清士人形象:醉心科舉、執著功名的士人;道德敗壞、欺壓下層民眾的士人;理想的賢士。關鍵詞:《儒林外史》 士人 科舉制一.引言“士”通常指我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和讀書人。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稱:“中國史上的‘士大致相當于今天所謂的知識分子,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8年12期2018-11-29

  • 先秦士人對工匠的疏離
    哲學思維的代表“士人”。他們具有很深的文化修養。他們為了緩解底層人民和貴族之間的矛盾,勸告貴族向人民減輕剝削壓迫,避免戰爭而各個國家游說,爭取緩解階級矛盾階級斗爭。關鍵詞:先秦 士人 工匠 社會地位 啟示一、先秦士人的價值取向與主體意識我們從孔子、孟子、莊子、韓非子語錄中,可以了解到先秦士人的價值取向與主體意識。他們的主體意識大致相同,可又有不同的地方,有的認可工匠的器物價值,有的卻認為“文滅質,博溺心”“玩物喪志”。下面,我們就士人摘錄的語錄中,通過文史

    景德鎮陶瓷 2018年3期2018-08-04

  • “甘露之變”:中晚唐政治與文學的交匯
    要標志,在于晚唐士人由這一恐怖事件悲痛之余而形成的全身遠禍的社會心態。關鍵詞:甘露之變;政治事變;文學;士人一、“甘露之變”前后的政治環境“甘露之變”是發生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十一月的一次宮廷事變,這一事變最終弄巧成拙、事與愿違。作為一次較為偶然的事件,卻具有較為深遠的政治歷史背景。這使得中唐到晚唐的政治局勢產生劇烈的變化,影響唐代歷史的發展走向?;鹿賹嗍翘拼嗟囊淮蠖玖??;鹿偌瘓F也有黨派分野,他們互相競爭,有時極為劇烈。而“朝廷士大夫之黨派各承

    山東青年 2018年1期2018-06-23

  • 試論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的“自覺”
    退,玄學的興起及士人在自然山水間談玄論道、怡情悅性的超然生活方式的選擇,人們對于自然山水美的認識有了極大提升,進一步發現了自然山川外在形質之美和人自身審美情感的豐富性,促進了山水畫的“自覺”,為后世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關鍵詞:士人;山水畫;玄學;暢神魏晉時期,頻繁的戰亂使社會動蕩不安,隨著東漢王朝的崩潰,儒家思想受到懷疑和批判,士人開始在新的哲學思潮——玄學的啟示下探尋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對個體人生價值的思考成為魏晉玄學的最高主題。由于中央集權專制國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8年4期2018-06-21

  • 從調笑戲謔到抒憤寄恨
    的娛樂之筆,轉為士人抒憤寄恨的寫心之曲,出現了寄寓家國之恨為士人正名的沉痛呼號,科舉仕進不順的士人,以其弘毅品格和風骨伸張正義,將時局動蕩、奸臣當道、異族壓迫的士人悲憤寄寓其中。其間脈絡較為清晰,本文擬對這一科舉活動表現的嬗變進行梳理分析?!娟P鍵詞】明清戲曲;士人;科舉;表現;嬗變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0-0006-02在明清時期“非科舉毋得與官”思想的指導下,“無論文武,總以科甲為重,謂之正途否則胸

    戲劇之家 2018年10期2018-06-08

  • 《儒林外史》中士人道德探析
    士風的變異描述了士人背德違道的現實狀況,并用辛辣的弊端對士人道德的墮落進行了批判性的描寫,展現了士林群體的道德淪喪與人性泯滅,從而引人深思,發人深醒。關鍵詞:儒林外史;士人;道德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中,道德觀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更一直主宰著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但隨著封建社會逐漸走向末路,儒家思想已不再具有之前那恐怖的控制力,“異端邪說”層出不窮,士林群體墮落不堪。遂出現了《儒林外史》這部古代諷刺巨著,吳敬梓

    北方文學 2018年6期2018-03-31

  • 儒而文者:蔡邕的人生旨趣與追求
    詞:蔡邕 經學 士人 價值追求蔡邕(133-192),字伯喈,漢末女詩人蔡文姬之父。史載其學無所不窺,其著述創作遍及當時的經學、文學以及繪畫、音樂、書法等藝術門類,為漢末首屈一指的文化藝術大師。但當我們具體考察蔡邕的一生,會發現許多復雜甚至矛盾的現象:他屢言禍福倚伏,卻又于黨錮慘烈后毅然出仕,姿態勇??;雖被靈帝許為“經學深奧”,但又未曾遍注群經,集成大典,成一代宗師;極力聲討鴻都門學,但自己在文學藝術上卻又成就矚目……東漢末年是中國思想發展史上最為復雜、最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2-07

  • 古史體例編纂與士人國家觀念探源
    念,且是那個時代士人階層的整體價值追求?!妒酚洝窂捏w例的設計及內容的安排上,始終隱含著強烈的“大一統”觀念,這種觀念也代表了漢代士人階層的普遍價值追求。司馬遷問公羊學于董仲舒,《史記》八書之“八”暗合“天人感應”觀念。同時,《史記》也繼承了先秦“中華邊夷”的思想,以十二本紀為綱,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為目,其中,數字“十二”為中心,“三十”與“七十”則為輔佐之義?!娟P鍵詞】古史 體例 士人 國家觀念 《史記》【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DOI】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7年17期2017-10-21

  • 宋代士人的私人通信與遊訪 ——立足於相關制度和社會背景之考察
    曹家齊宋代士人的私人通信與遊訪 ——立足於相關制度和社會背景之考察曹家齊士人之間頻繁的交往和他們之間形成的廣密且複雜的社會網絡,以及在此基礎上興發的文化盛況,是兩宋時期所呈現的突出特徵。而維持和保障士人社會網絡的手段和途徑,則是與往時有所不同的交往方式。北宋時允許官員私書附遞,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從此,士人之間交往形成新的風貌。在士人私行方面,宋代亦有較前代進一步的制度保障,即凡是品官之家皆可入驛。但實際上,有官士人私行並不太多入驛止宿,而多見宿於店肆和佛

    中華文史論叢 2016年4期2017-01-19

  • 文獻視域中的中國古代“行樂”觀念及園林行樂生活
    文化;行樂觀念;士人;園林行樂;藝術風格中圖分類號:J2文獻標識碼:A在中國傳統社會生活表述語匯中的“行樂”一詞。大抵是指人們從事能使自己獲得生理舒適和精神享受的活動?!靶小痹诖颂帪閯釉~,為“從事”、“干”、“做事情”的含義,而“樂”則一般被理解為名詞.泛指那些有趣的、能使身心滿足的事情。人們對于“行樂”生活的理解,當然還與自身所處時代的文化背景以及主體興趣好惡的差異有關系?!霸娧灾?歌詠言”。文學藝術形式往往傳達出人們的興趣、情感和志向?!靶袠贰弊鳛槿藗?/div>

    藝術百家 2016年2期2016-11-02

  • 從元代室宇賦看元代士人精神型態
    元代室宇賦看元代士人精神型態武懷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深圳,518055)內容摘要:元代是室宇賦創作的高潮,作品存量相對較多。元代室宇賦創作繁榮的原因有二,一為宋代時代精神的傳承與影響,二為元代士人的現實處境——仕途蹉跎,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結廬隱居。室宇賦涉及的一般是私人空間,便于寄托賦者的個人情志,成為元代士人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戶。元代室宇賦思想傾向比較復雜,有儒、道、佛、文人情懷、隱居(儒隱和道隱)等。從元代室宇賦中,約略可以見出元代士人的精神型態,

    華中學術 2016年1期2016-07-15

  • 專制政權下士人知識分子原有屬性的喪失
    【摘要】士人,作為一個知識群體,先秦時期有著其自身的獨立人格和思想,他們有著追求獨立的人格和向往自由的意識,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情懷。但隨著封建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到明清之際,他們喪失了原有的屬性,更多的只是追求現世安穩,講求安身立命。專制政權的強化使得士人知識分子原有屬性喪失?!娟P鍵詞】封建政權;士人;原有屬性士人,在這里所強調的是作為知識群體出現的士人知識分子,他們擺脫了宗法分封下由血緣貴族階層而形成的身份。先秦時期的士人,是區別與舊士人階層的新的士人

    資治文摘 2016年3期2016-05-30

  • 淺析南明速亡的原因
    : 南明;滅亡;士人;軍事將領;清軍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入北京城,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自縊煤山 ,延續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接著弘光(1644-1645)、隆武(1645-1646)、紹武(1646)、永歷(1644-1683)四個小朝廷先后建立并消亡。翻閱南明的歷史,不僅讓人扼腕嘆息而且困惑不已。自清兵入關以來,抗清斗爭遍及全國、持續二十多年。初期,全國的抗清力量遠遠超過清軍:軍事上,大順軍四五十萬人,大西軍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2016-05-30

  • 困境與超越:論晚明士人的“色隱”思想
    歷史的吊詭。晚明士人這種獨特的“色隱”思想是陽明心學影響下產生的重情、“求樂”新人生理念與天下無道之現實相激蕩的產物,同時也與萬歷以后心學禪化興起的聲色參禪之風有密切聯系。究其實質,是晚明士人為超越人生困境而采取的一種自我“救贖”方式。關鍵詞:晚明;士人;“色隱”;心學禪化中圖分類號:1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257-5833(2016)09-0183-09作者簡介:薛青濤,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陜西西安71006

    社會科學 2016年9期2016-05-14

  • 東漢末年的士人政治
    【摘要】中國的士人群體大致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東漢后期全面興起,這也是士人逐步有意識地聯合起來走向集體化的一個重要表現。群體性的意思是指個體士人的獨立人格轉化成一種群體行為,這種轉變是有原因的,朝政腐敗,社會動蕩,經濟也開始走向不平衡,土地大部分為豪強地主所吞并。士人階層在專制的壓迫和權勢的利誘下開始分化,發生在桓靈時期的黨錮之患便是東漢末年士人聯合參政的集中體現?!娟P鍵詞】東漢后期;士人;黨錮之爭;宦官政治士人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階層,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文

    青春歲月 2016年6期2016-05-14

  • 明清鼎革之際的常州士人
    清鼎革之際的常州士人吳戈(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江蘇南京210093)摘要:王朝鼎革之際,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人往往都面臨守義和變節的生死選擇,明清的“夷夏”更替尤其是“薙發令”的強制推行,于“亡國”之外更加上“亡天下”的憂懼。盡管如此,仍是“國破君亡,鮮見忠義”“衣冠介胄,叛降如云”。這種生死選擇,除去“忠君”觀念的影響,實際上體現了個人對“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儒家文化的認同程度。文章以明末常州籍士人為例,揭示那個風云變幻時代士人的人生榮辱,并以此表達對管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6年1期2016-04-27

  • 淺談魏晉風度與服飾
    內容。魏晉時期的士人在服飾上竭力營造一種超凡脫俗的味道,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不修邊幅、褒衣博帶、解衣當風成為魏晉時期特有的服飾風度,是當時玄學思潮在服飾文化上的一種演繹,反映出魏晉時期的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鍵詞]服飾;魏晉時期;士人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服飾作為民族文化心態的外在標志,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技藝、靈感和非凡的創造力,滲透在中國人的習俗、審美情趣、道德風尚、社會制度中。其中,魏晉士人的服飾蘊藏的人文情懷、道德風尚及審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7期2016-03-29

  • 明代江西籍泰州學派士人分類及其特點
    代江西籍泰州學派士人分類及其特點楊順(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摘要:泰州學派是明代中后期思想最為活躍的流派之一,它繼承了陽明心學而有所發展,其開山者王艮及其再傳弟子對我國中晚明時期的思想與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用了整整五卷的篇幅來介紹這一學派,列舉了這一學派發展過程中影響巨大的三十多人。而我們考量這些人,可以很驚奇的發現非泰州出生者占了絕大多數,其中尤以江西人居多,僅次于南直隸,他們構成了傳播王

    人間 2016年2期2016-03-21

  • 書院與官學教育 ——以明代為例
    官學教育 科舉 士人 生員關于傳統書院之研究,今人多強調其相較于官學教育的社會化屬性,特別關注于二者之歧異。論者則以為,書院教育與官學教育的目的相同,均在于“養士”,即預養未來承擔公共治理、政治治理的士君子。同時,書院教育對象之主體,亦即官學教育之生員,二者教育對象高度重合。本文重點探討了書院教育較官學教育的優長之處,借此點明其所以能夠補官學教育不足之處。官學教育乃傳統教育的基石,書院教育乃傳統教育的點睛處,二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一、書院與官學教育的目

    天府新論 2016年4期2016-02-13

  • 《續夷堅志》對《夷堅志》在內容上的繼承
    的繼承性。文章以士人形象為例,對于兩者在內容上的聯系予以論述。關鍵詞:《續夷堅志》 ?《夷堅志》 ?士人元好問在金亡前后所創作的《續夷堅志》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李正民先生就其《續夷堅志》說到:“此《夷堅志》雖續洪氏,而適當百二之會,災變頻仍,五行乖舛,有開必動,動關運會。非吊詭之卮言,實譏祥之外承。不賢識小,又何譏焉?”在肯定《續夷堅志》的文史價值的同時,也將其與《夷堅志》從本質上區別開來。但元好問之所以采用《續夷堅志》這樣一個具有明顯繼承性的名字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10期2016-01-05

  • 北宋臺諫制度下的士人
    悅[摘 要]北宋士人多集學者、文士、官僚身份于一體,他們在北宋文官制度及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內核。北宋以“臺諫合流”為新特征的臺諫制度,在其選任要求、職能規范等方面都對士人的意識、心態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其構建下,他們品性秉直、開啟了政治主體意識的覺醒而兼具自我正義化心理,形成了復雜的品性心態。[關鍵詞]北宋;臺諫制度;士人;品性心態1.北宋士人群體概述宋代士人與前代不同,隨著隋唐時期的士族集團的衰落,來自社會中下層的知識分子開始步入政壇

    黑龍江史志 2015年11期2015-11-04

  • “清”與漢代士人的生活價值
    究】“清”與漢代士人的生活價值于 迎 春摘要:“清”在漢代主要是用來描述和評價人物道德品行的一個概念,自西漢晚期,尤其是東漢開始廣泛使用。它代表著士人的一種人格狀態,這種人格意味著對于以物質財富為核心的世俗利益的限抑性態度和行為?!扒迨俊币灾氐垒p利的儒學原則為思想依據,身體力行“廉潔”和“清醒”的行為準則。他們的稱名于世,體現著對于越來越嚴重的以沉迷物欲為主要特征的貪濁污穢的社會風氣的不滿以及加以凈化的時代要求?!扒濉痹跐h代逐漸復合為“清廉”“清醒”與“清

    中州學刊 2015年9期2015-10-09

  • 淺析東漢的私學與士人
    [摘 要]東漢的士人多出于私學,東漢私學的興盛,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士人,士人階層的發展壯大保證了朝廷人才的供應,促進了東漢王朝的發展繁榮。私學不僅促進了士人數量的增加,而且維持了士人集團的穩定,另外私學也促進了士人政治影響的擴大。同時士人隊伍的壯大,又推動了私學的進一步完善和擴大。士人不僅為私學發展提供了師資力量、以自己的精神和學識影響著私學,而且也為東漢私學的興盛提供了經濟支持。兩者互相影響,形成了東漢時期私學和士人的獨特關系。[關鍵詞]東漢;私學;士人

    黑龍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錢學森精神對中國“士人”文化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最為關鍵的就是“士人”文化傳統對錢學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錢學森精神的基礎上,總結出錢學森對中國古代“士人”文化傳統的繼承,分別是理想精神的高揚、精英意識的弘揚以及家國情懷的凝聚。在繼承的基礎上,錢學森的一生極大地發揚了這種傳統,從而讓他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典范。關鍵詞:錢學森精神;士人文化傳統;繼承;發揚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2-0126-02何謂錢學森精神,2007年錢學森當選感動中

    學理論·下 2015年4期2015-06-01

  • 地域學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特點及各種成分的士人,應該予以更多的關注。其二,地域學研究的獨特性視角是地域,廣西遠離文化中心而又是中華文化向外域傳播的前沿,由此構成桂學的特殊形態。其三,地域學研究各具獨到的學術價值,桂學研究作為新興學問,既在于追溯學術之源,更應當注重其關注當前、放眼未來的應用價值。其四,地域學研究的社會意義,一般是傳承本區域最具有時代價值的民族和諧精神,而建設桂學,更是要確立桂學在中華文化發展傳播中的地位與作用,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提供文化智力支持。其五,桂學研

    廣西民族研究 2014年4期2015-05-04

  • 《續夷堅志》對《夷堅志》在內容上的繼承 ——以士人形象為例
    上的繼承 ——以士人形象為例○劉倩倩摘要:目前對于《夷堅志》和《續夷堅志》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對兩者的對比研究仍然有所匱乏,并且對于兩者關聯的研究多著眼于兩者之間的區別,而忽略了其明顯的繼承性。文章以士人形象為例,對于兩者在內容上的聯系予以論述。關鍵詞:《續夷堅志》《夷堅志》士人元好問在金亡前后所創作的《續夷堅志》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李正民先生就其《續夷堅志》說到:“此《夷堅志》雖續洪氏,而適當百二之會,災變頻仍,五行乖舛,有開必動,動關運

    現代語文 2015年28期2015-03-01

  • “悉召天下文學方術士”至“焚書坑儒”——析秦帝國政權與士人關系的演變
    —析秦帝國政權與士人關系的演變劉力摘要:在秦構建帝國一統的進程中,曾試圖通過“悉召天下文學方術士”的文化懷柔而“興太平”。然而,由于價值取向的分歧,秦帝國政權不斷遭遇士人“異說”,最終,帝國威權以“焚書坑儒”回擊之。這不僅宣告了秦帝國初期文化懷柔政策的轉向,也揭示了士人與政權之間由春秋戰國的“為帝王師”向專制帝制內的“為君之臣”的關系轉變。關鍵詞:秦政權; 悉召文學方術士; 焚書坑儒; 士人; 文化政策在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帝國——秦朝“短命而亡”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5年3期2015-02-22

  • 宋代初期的士人議邊與士風
    興亮?宋代初期的士人議邊與士風劉興亮[摘要]宋初士人議邊過程中體現的邊疆觀念主要是對傳統思想的繼承,但在服事觀、華夷觀等層面也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則最終導致北宋以后“華夷有別”、“尊王攘夷”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士風層面,士大夫議邊在整體上反映出當時士風的頹廢、低迷態勢,但議邊活動本身也助長了士大夫改革時弊、參政議政的熱情,從而使議邊成為砥礪士風的重要推手,而這種推動則足可視為真、仁之際士風發生轉變的重要原因之一。[關鍵詞]宋初;士人;議邊;士風

    天府新論 2015年4期2015-02-12

  • 從“二拍”看明代中后期士人與商人婚姻觀的異同
    胡雪摘 要:士人與商人是傳統社會中地位有云泥之別的兩個階層,到了明代中后期這一社會轉型時期,隨著商人地位的提高,其與士人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士人與商人的婚姻觀也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產生于這一時期的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二拍”,描寫了明代中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思想的解放,人們逐漸產生了新的人生觀、金錢價值觀等,其中婚姻觀的變化也十分突出得體現在“二拍”中不少婚戀小說的篇章中。關鍵詞:“二拍”;士人;商人;婚姻觀明代中后期正是中國社會轉型的時期,一

    卷宗 2015年12期2015-01-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