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文化下的明朝巡視制度研究

2018-04-01 18:32王彪揚州大學法學院江蘇揚州225110
絲路藝術 2018年9期
關鍵詞:巡按巡視組監察

王彪(揚州大學法學院,江蘇 揚州 225110)

一、明朝巡視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巡視制度作為明代的地方監察制度內容之一,對于其產生的時間,各個資料沒有統一的觀點。比如《明史》記載:洪武十年七月“始遣御使巡按州縣”[1]。而《太祖實錄》卻是這樣記載:洪武二年七月癸丑,監察御史謝恕巡按松江,“以欺隱官租,逮系一百九十余人至京師,多有稱冤者”[2]。這一系列資料表明,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已經開始推行巡按制度。而后,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設置了都察院,分十二道監察御史??梢?,明朝的巡按制度具體形成于那個時間段,至今還沒有統一的說法,需要我們進一步求證。

明朝巡按制度的發展階段,大約是是從永樂到成化年間,巡按制度在此時間段得以完善。朱元璋以后,明成祖朱棣發動政變篡奪皇位,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官員,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遣使分巡天下,并為定制。從此,巡按制度便成為了當時的長期施行的正式監察制度。對于巡按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明成祖非常重視,洪熙元年,仁宗又規定每年的八月是出巡的開始時間。宣德十年,宣宗設置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全國的十三道。此后,經過明朝幾代人的不斷修補完善,最終形成了一套縝密完備的巡按制度,而分配各地的巡視活動也有了一系列完整、科學的管理方法。

明朝巡按制度達到頂峰是在弘治到萬歷年間。明中期,重內輕外的風氣越來越盛,由于巡按是“代天子巡狩”,受到中央倚重,權力逐漸增大,地位逐漸提高;與此相對,按察司地位卻不斷降低,職責權限不斷受到擠壓,只能協助、配合巡按開展工作,雙重監察體制遭到破壞。此外,弘治以后,巡按還獲得了軍政、行政、司法方面的權力,在地方可謂是一家獨大。

到明末熹宗、思宗兩朝,巡按的巡視活動走到了沒落階段,試圖運用巡按強化對地方管理的巡視制度也廢弛了。隨著明王朝的滅亡,曾經輝煌一時的巡按也告別了歷史舞臺。

二、明朝巡視制度的法文化分析

所謂法文化,是指在特定社會階段,植根于當時歷史和文化的法律價值和觀念。法文化的核心是法律觀念,這種觀念通常是與文化密切關聯的特定歷史的產物。伴隨著明朝巡視制度產生、發展直至衰落的法律文化主要有三個,即封建集權主義文化、明朝前期的重典主義文化以及明朝中后期腐敗的社會文化背景。

1、封建集權主義文化

說到封建集權主義,必然離不開封建專制主義。封建專制主義是產生于封建社會中的一種與民主主義相對立的概念,指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獨裁的政權組織形式,它是一種決策方式,其在當時的主要特征表現為皇帝的個人獨裁。和封建專制主義不同,集權主義是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的,它主要表現在中央來控制地方政府的各個方面,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專制主義主要表現為皇帝和臣民之間關系;而集權主義體現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封建專制主義依賴于集權主義,集權主義也可以利用專制主義得以更好地進行。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得以建立和不斷完善,至明朝時達到頂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在中央廢丞相、分六部,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明朝建立后,為處理君臣關系和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在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進一步削弱了地方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巡視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維護封建專制主義下的中央集權,這是明朝巡視制度建立的最根本原因。

2、明朝前期重典主義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發跡于亂世,通過發動農民戰爭取得政權。由于出身于農民,參與和領導了農民戰爭并最終取得政權,知道社會底層對于社會上層建筑的穩固所起的巨大作用。而地方政府腐敗嚴重,重典治吏迫在眉睫。所以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施行“明刑弼教,重典治國”。同時,朱元璋嚴厲打擊地方豪強,命令豪強還田于民,調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v觀中國封建社會歷史長河,對于貪官污吏的用刑之嚴酷,前所未有,充分體現了明朝前期“重典治吏”的決心。

明朝初期的“重典治吏”政策,推動了巡視之法的產生。在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方面,巡視制度可以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3、明朝中后期腐敗的社會文化

明中前期學風昌盛,大儒迭出,淳養士風一百五十年,本為扼制貪腐之利器。但后期皇帝和貪官污吏盡力摧之,這一堅固防線終于潰塌。史評,弘治、正德、嘉靖、隆慶年間,士大夫尚能廉恥自重。萬歷以后,士子視仕途如市。世宗、神宗、思宗皆極好財貨,各級官員紛紛效仿,貪腐之風盛行。崇禎元年,山西道監察御史徐尚勛彈劾大學士顧秉謙“考館所以羅才,秉謙賄賂公行,有以金磚進者,有以珠寶進者而且升吏部有價,升巡撫有價” [3]。崇禎四年,“宜興馬狀元之謠明以于泰這馬家莊華屋腴產盡歸延儒”,“鳴虞將常州腴田五千畝盡歸延儒也?!?[4]除了貪腐,惰怠和注重形式等風氣也彌漫在整個官僚集團,執政效率極為低下,對民眾一味壓榨而不思養育。明后期,由于商品經濟發展、貧富嚴重分化和士風官風的影響等因素,社會上驕奢淫逸之風盛行,拜金主義大行其道。墮落的士風官風和社會風氣,對巡按的執法行為和執法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以上三種文化的結合,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推動了巡視制度的產生、發展和廢弛。而巡視制度在明朝對于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整飭吏治等方面也確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特別是明朝末期,在當時貪腐橫行的歷史背景下,宦官當道、皇帝無能,明朝的各項措施依然能夠實施,國家機關協同運行,離不開巡視制度的正常施行。

三、明朝巡視制度的現實啟示

通過對明代巡視制度演變過程的了解以及法文化分析,能夠給當今社會以啟示。在當今社會,中央巡視組是由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演變而來,它是黨中央為了監督省部級領導干部及其領導班子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更好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設立的。但與當今代表黨和國家意志的中央巡視組工作相比,明朝的巡按巡視活動是皇權在地方的延伸,是為了加強和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二者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中央巡視組的建立,正是我黨借鑒歷史上的刺史、監察御史、巡按御史等中央監察地方的有益成果,并結合改革開放以后的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際所做出的決定。為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中央巡視組工作,修補現行巡視工作的漏洞,需要以史為鏡,深入研究過去封建社會典型的巡視活動。

綜之,作為我國古代巡視制度的典范,明朝的巡按制度是在吸收漢唐刺史制度的基礎上創立的相對科學完備的監察制度,在巡視的權威性、巡視機制和巡視方法、巡按管理等方面都有創新之處。明朝政府充分了解到巡視制度對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施行了大量的規章制度,不斷地完善巡視制度。同時,明朝巡視制度作為統治階級加強階級統治的工具也有其弊端。兩者需同時考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巡視工作是有效的監督方式,黨中央充分吸收其精華部分所建立起來的中央巡視組,充分發揮了其對政府的監督作用,極大的維護了社會穩定。幾千年政治經驗告訴我們,權力容易產生腐敗,必須以權力來約束權力,因而要對權力進行平行地合理地劃分,并使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

注釋:

[1]《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2]《明實錄·太祖實錄》卷43

[3]《崇禎長編》卷9

[4]《崇禎長編》卷53

猜你喜歡
巡按巡視組監察
水利部黨組第一巡視組向淮委黨組反饋巡視情況
巡按御史:正義化身or腐敗淵藪?
水政監察
對『 巡視組組長被查』的反思
智慧監察“行穩”方能“致遠”
獨立設置“環保警察”促環境監察執法
江西:網上監察“陽光燦爛”
誰在反對巡按制
巡按的派與不派
圖解浙江省委巡視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