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國際與國內視野下的災難報道研究
——以《時代》周刊、重慶《大公報》對1942河南大饑荒報道為例

2018-04-01 18:32王露瑤重慶大學重慶401331
絲路藝術 2018年9期
關鍵詞:饑荒大公報災難

王露瑤(重慶大學,重慶 401331)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新聞業的中心隨著國民政府在重慶定都而轉移到重慶,不僅是當時國內的具有影響力的大報在重慶進行新聞工作,國外媒體也派遣不少外國記者來華進行新聞報道。其實不論在什么樣的時期內,天災與人禍都是新聞工作者筆下的“重點”。1942河南大饑荒中即包含了天災與人禍,這次饑荒導致死亡的人數約為300萬人,人數約為二戰時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死亡人數的3倍。

一、國際視野:《時代》周刊對河南大饑荒的報道

抗戰時期,《時代》周刊等國際新聞報刊在重慶向西方世界發送中國消息,《時代》周刊的在美國的影響力即讓中國的大饑荒成為國際關注的事件。其對河南大饑荒有兩篇報道,是白修德所寫的《十萬火急大逃亡》與《等待收成》。

從報道的具體對象來分析,受災的農民、婦女與兒童都已不是原來的模樣,其中有為活命拋卻尊嚴的農民、殺了自己的孩子并食其肉的婦女、母親已亡仍努力向母親吸取營養的孩子?!兜却粘伞分袑懙剑骸半y民們一擁而上,男人們雙膝跪下,團團圍住我們,不斷作揖請求施舍”。而與難民有著相反境遇的是政府官員和記者的自身生活,記者在報道的最后用離開鄭州的一頓飯結束。官員每月能得到定額的糧食使得其生活的富足與難民的凄苦作了鮮明的對比。

從報道的情感傾向來分析,《時代》周刊的報道都蘊含著對難民的同情,而對政府態度隨報道時間而有所變化?!稌r代》周刊關于饑荒的這兩篇報道從內容即能看出兩者對政府的評價具有明顯差異?!妒f火急大逃亡》中寫到:“不管重慶的決策多么迅速,所有的救濟措施都因古老中國鄉下的遲緩效率而備受阻礙……憔悴饑餓的農民并不知道政府救災的困難?!辈恢勒葹牡睦щy即能隱晦地肯定政府的努力,情感傾向較為傾向政府,但是在《等待收成》中記者用到了“極大的錯誤估計”與“災難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的語句來控訴政府在河南大饑荒中的缺位。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一點為《時代》周刊對河南大饑荒的報道中的“美國人”或是“傳教士”形象建構都是正面的?!懊绹Y金支持”、“除了美國救濟署的金錢和能力外,幾乎已經沒有希望……”等語句都是“美國”正面角色的描繪。雖然大饑荒的時候美國確實給予大力支持,但由《時代》周刊報道中不難看出其仍在展現美國人與國家的優秀與強大。

二、國內視野:重慶《大公報》對河南大饑荒的報道

《大公報》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份影響深遠的報紙,于抗戰時期遷往重慶?!洞蠊珗蟆逢P于河南大饑荒的報道主要為記者張高峰所寫的《豫災實錄》與王蕓生所寫的社評《看重慶,念中原!》。這些報道發表后惹怒當局被勒令???,但其影響仍很大。

從報道的具體對象來分析,政府方面有警察、賑災委員會的負責人、各機關公務員、中央的查災大員等。賑災委員會負責人對難民的態度惡劣,“一面罵一面蓋章”與“不停敲打災民”的現象成為饑荒時委員會的常態。難民群體具體有蒼老無力的乞丐、吃榆樹皮的小朋友、老農夫等等。而遠在重慶生活的豪商巨富們卻仍追逐極奢之物欲,沒有得到一絲限制。

從情感傾向上來分析,“絕望”、“哭泣”、“凄慘”、“等死”等詞匯的運用都表露了記者的同情和憤懣?!犊粗貞c,念中原》寫到:“荒災如此,糧果依然,縣衙門捉人逼拶,餓著肚納糧,賣了田納糧。憶童時讀杜甫所詠嘆的《石壕吏》,輒為之掩卷嘆息,乃不意竟依稀見之于今日的事實?!逼湟洆?,表達的是對政府無作為、百姓不安居的憂思。

從報道的落腳點來分析,《大公報》的報道最后落腳在反思政府、反思自己、鼓勵救災上,落腳之處正是該報與記者忠于事實、敢于批評建議的真實寫照。立足河南本地,《大公報》的記者把關于救災問題、逃走的災民回來春耕問題、防止宰殺耕牛問題、國防問題擺出來提醒政府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結合河南大饑荒與政府所在地重慶民眾差異性的生活,立足重慶,記者發出“征發豪商巨富資產與限制其購買力”的聲音。

三、現實意義:現代災難報道的思考

客觀真實的災難報道的作用在于使民眾第一時間了解真相、監督政府,使政府及時展開救援,使社會力量投入救助。

從災難報道的新聞形式來思考,河南大饑荒的報道由于技術限制形式較為單一,但不影響其內容的細致豐滿。而對現今的災難報道而言,新時代在報道災難事件時即需要運用新技術從多形式、多角度考慮著力挖掘新聞內容。以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報道《2016·洪水暴至》為例,50人配合聯動,調查采訪與視頻直播配合,音頻、攝影、圖表報道方式的糅合并包。加入航拍對比圖、集合圖片視頻、大數據分析歷年洪災狀況等新形式向用戶們展示洪災全貌。

從上文對《時代》周刊與重慶《大公報》相關報道的分析來看,現代災難報道需對報道對象進行細致的刻畫,在報道的過程中注意詞匯的使用,適當情況下還可使用修辭讓用戶更直觀地感受災難,人文關懷觀念也可通過正式客觀報道災難事件、關注政府動向與受災者及其親屬、挖掘災難中的人性、呼吁真善美等途徑得以向全社會傳播。

現代全球化進程中,豐富形式、深化內容、蘊含人文關懷能夠逐步推進災難報道從國內視野走向國際視野,對社會具有正向推動功效。

猜你喜歡
饑荒大公報災難
《大公報》舉行創刊120周年慶祝儀式
雷擊災難
聯合國呼吁提供55億美元以免3400萬人陷入饑荒
饑荒是你造成的
從《大公報》看《紅樓夢》與近代社會生活
饑荒是你造成的
災難報道常見問題及反思
“國家中心論”旗幟下《大公報》的自由思想與愛國情懷——讀《〈大公報〉政論研究:以“國家中心論”為中心》
災難來臨,我不怕——科技館一日游
74年前的河南大饑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