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意畫

2018-04-01 18:32倪超西安中國畫院
絲路藝術 2018年9期
關鍵詞:虛空禪意禪宗

倪超(西安中國畫院)

“世人性凈,猶如清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惠常明?!雹?/p>

人們總是于紛紛擾擾間忘卻了自己的心性,終日煩惱,總是不斷的期待著某年某日的驟然解脫,期待著有那么一個幽淡的日子,忘卻一切,放下一切,就在那滾茶的裊裊煙氣中看書品畫,那么有沒有一種畫能讓我們融入其中放下一切,能讓我們心中只覺悠然,能讓我們見到心中的烏云漸漸退散去,于是真正的平靜時刻仿佛就那樣悄無聲息的來臨。

一、論禪

據說很久以前,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弟子皆無言以對,唯有摩訶迦葉臉上露出一抹會心的微笑,于是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禪,就這樣誕生了。就在這拈花微笑,心心交照之間,摩訶迦葉成為了傳燈的第一祖。自此后二十八傳至菩提達摩,形成了直指單傳的禪宗,菩提達摩把禪宗傳入中國,是為中土禪宗初祖。

達摩之后,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以及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大師,基本上是沿系著達摩的禪法。嚴格意義上的禪宗,是從六祖惠能開始的,惠能之前,可以說有禪學而無禪宗?;菽艿亩U學特點,主要是主張“教外別傳,直指人心,不立文字,頓悟成佛?!?,他的禪法充分體現了當初佛祖靈山拈花微笑“以心傳心”的佛法,惠能的禪學,重“心性”提倡“即心即佛”,重“頓悟”,主張“頓悟見性”,其中“頓悟”是惠能南宗禪區別于北宗禪的重要標志。

一個“悟”劃分了南北宗,產生了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這“悟”字也是由此開始影響著中國歷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禪的思想就這樣一圈一圈擴散開來,于是中國繪畫史上就出現了這樣一種以表現高遠淡泊、超然灑脫為內容的畫,我們稱他為禪意畫。

二、何謂禪意畫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禪意畫來自于禪宗,但若按廣義上來講把佛教里面的畫通稱為禪意畫,似有不妥,那么究竟何為禪意畫?在我看來禪畫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反應禪宗故事、人物等,另一類則是把禪宗中的禪意體現在畫中,一般來說就把第二類畫稱作禪意畫。

有不少人認為,禪意畫是由王維開始,覺得他的畫表現平遠疏曠的境界帶有禪意,蘇東坡在《書摩詰蘭田煙雨圖》中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作畫的特點是將墨色潑成深、淺、濃、淡等多種色調,用來表現山石林木。這種畫法區分于青山綠水,別有一種清雅灑落的自然情趣,他突破了過去只限于細線勾描的畫法,而改用潑墨山水的方法,使筆法更加豐富,意境更為深遠。事實上,王維的畫也如同他的詩一樣,深受禪宗的影響。他所作《輞川圖》,山谷郁郁,云水飛動,顯得清寒、靜寂,淡遠而又空靈;他的《袁安臥雪圖》,雪中有芭蕉,似乎與常理不合,但卻與禪宗跳躍式思維方法遙相符契;他的許多畫作,不問四時,以桃杏芙蓉蓮花同入一幅,也有禪宗“一念包九世”之意蘊。如果從畫風和禪風的角度看,王維的禪意畫主要是受禪學南宋的影響,但是王維并不像人們認為的一樣以禪喻畫,他甚至不知畫與禪的相通,王維學佛參禪,他的枯淡空寂、蕭簡清靜的禪宗思想必然反映到他的畫面上去,但在當時沒有禪意畫的概念。

論畫及禪者甚多,真正有禪意畫的概念應為明末董其昌提出畫分南北宗時期,他明確地把禪宗的南北宗作為對畫風劃分的標準,并尊王維為南宗祖,這才有了禪意畫由王維開始的說法。禪意畫是中國畫獨特、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其特點和特征在于:禪畫筆簡意足,意境空闊,清脫純凈,在脫塵境界的簡遠筆墨開示中,體現了一種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觀簡約主義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禪境風骨。真正意義上的禪意畫必須掃盡俗腸,不隨時趣,散閑清幽,在意象筆墨中達到禪畫境界,這種禪畫境界的體現,相對而言還不能兼及具象表意的禪畫層面。具象的東西在某些程度上往往與寫實主義相關聯;而真正禪畫的基本要素相對要拒斥具象和表意,依寫意筆墨達到禪畫境界是具象、表意及外禪所無法達到的境界。

三、禪意畫離禪有多遠

唐代安史之亂,社會門閥貴族為中心的文化漸被淘汰,民間生活面的大眾文化普遍被接受。應時代背景之影響,佛教需要重生新機走向生活面,惠能之后的禪宗打破此一僵局,從無理之理,無系統之系統,無秩序之秩序,諸如呵佛罵祖,大死一番,不立文字,而后即心是佛,無心是道,死里回生。禪宗開始走出重重危機,再一次的光復了起來,而禪宗的思想也在此時愈來愈深入人心,這時也有文人參禪,于是把佛理禪趣入畫,讓畫意與禪心結合起來,成為一種禪意畫,這種禪意畫至宋蔚為大宗,成為中國古代畫苑中一朵奇葩。

然而,現在對于禪宗是否對中國藝術,特別是對繪畫產生過影響、其影響力究竟應如何估量,是一個爭論激烈的話題。正面肯定者以潘天壽、鄭振鐸、童書業等為代表,葛兆光、黃河濤對此還進行過系統的論證。但反對的聲音也值得重視,如阮璞先生針對潘天壽等人的觀點說,“諸書所說,于禪宗之盛行,不惜任意伸縮其歷史時代,于繪畫之發展,不擇其為何朝代,咸謂受禪宗盛行影響使然,此與治病而投以萬惡應之妙藥,……豈可為訓耶?”并認為諸說將“破墨”、“減筆”等技法歸于禪宗影響所致是荒謬的,而當“求之于審美觀點之變化與筆墨創新之自因規律”。徐復觀先生對這個問題也有說法,他以“畫與禪與莊”為題解析了三者間的關系,宣布:“我可以這樣說,由莊學再向上一關,便是禪;此處安放不下藝術,安放不下山水畫。而在向上一關時,山水、繪畫,皆成為障蔽。蒼雪大師有《黃歌為懶先作》的詩句,收句是‘更有片刻吾為剖,試看一點未生前,問子畫得虛空否?!U境虛空,既不能畫,又何從由此而識畫。由禪落下一關,便是莊學,此處正是藝術的根源,尤其是山水畫的根源?!?/p>

佛家與道家有相通之處,它們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正在這相通之處上。但究竟應歸于佛家還是道家,往往取決于個人的理解。徐復觀是持中國山水畫以莊學為根的學者,他極力主張中國藝術精神就是莊學精神。那么一向以視禪宗為中國藝術精神的人,不禁要思考,禪與莊,究竟誰代表中國藝術精神?禪意畫還能不能稱之為禪意畫?

徐復觀認定,禪宗既然對生命都要求寂滅,那怎么怎么還能“胸有丘壑”?于是他說:“此處安放不下藝術,安放不下山水畫?!睂τ诙U,“山水、繪畫,皆成為障蔽?!毙鞆陀^的論述當然有其意義所在在,值得我們細加體會,但他說作畫和識畫時至莊學便只能打住而不能“向上”進入禪境的理由未免太過武斷。以他的理論死扣老莊義理,認為作畫識畫時至莊學也只能打住,那么,“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禪宗是否應當什么都別做,再說“虛空”的“禪境”“不能畫”意即不能表現出來,這也令人覺得牽強,一句虛空不能表現便否定所有禪意的體現,那么是不是也否定了禪家“不可說”的意境,在我看來藝術作品是為人們所欣賞的,人們體驗到了虛空的意境那就代表這件作品有著虛空的意味,若一句虛空不能表現便否定禪對畫得影響,那么我們就要懷疑著虛空是不是僅指為物理層面的虛空。禪意畫至董其昌畫分南北宗時開始由愈演愈烈的趨勢,強調要將禪意融入畫中后,為了表明自己畫風的精妙,有可能會夸大了禪的作用, “濫用”也有可能確實存在,但是這并不能否認禪宗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更不能懷疑禪意畫的真實存在。

古代文人講究寄情于書畫,自唐以后就有很多文人墨客開始參禪修禪,而這日常中的心境必然會體現在他們的畫中,畫中難免不帶禪意,所以畫可稱之為禪意畫?;仡^望著古時的人,他們那刻的生活是那么悠閑淡定,是那樣的生活帶給了他們深深的滿足感,也是正是那樣的生活才能造就那樣清新超俗的畫吧。

猜你喜歡
虛空禪意禪宗
禪宗軟件
虛空通道大迷宮
你在黑暗中看我
論舊禪宗與王維的詩歌創作
禪意人生
尺八的禪意
禪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滿禪意的茶
《愚公移山》和醫學“禪宗”
怎樣打造禪宗文化大品牌——對湖北黃岡禪宗文化開發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