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蒯因對邏輯實證主義的批判

2018-04-02 02:16伍夢秋上海大學上海200444
絲路藝術 2018年10期
關鍵詞:教條實證主義陳述

伍夢秋(上海大學,上海 200444)

一.邏輯實證主義的發展背景

20世紀的哲學發生了巨大的轉變19世紀末的近代自然科學發展、數學革命和物理學革命。也正是這些為形而上學漫長而又毫無意義的爭論畫上了休止符,同時,又把與科學相關的哲學領域的要求轉換為現實。邏輯實證主義,作為科學哲學思潮,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獲得了成長的土壤。邏輯實證主義于上世紀二十年代萌芽初發,爾后,逐漸茁壯,直至獲得其發展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段時間的輝煌。

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是維也納學派,繼承了休謨-孔德-馬赫的經驗主義傳統,在20世紀三十年代興起,也是分析哲學領域的重要哲學流派?!罢軐W應當科學化”是這一學派的主要觀點,要求使用科學化的思維方式和邏輯上的嚴謹論證來研究哲學,“邏輯實證主義反對形而上學的武器是與理論相結合的證實原則”[1]。邏輯實證主義指出,一個命題,一個理論,一旦經驗可以給予他的真實性很好的佐證,那么這個命題才具備了其最初級的存在性意義,爾后我們才可以研究它的科學與否。有意義的(Meaningful)命題被分為分析陳述和綜合陳述。分析陳述指的是那些與邏輯相關的、意義為真的陳述,如:數學、邏輯等;綜合陳述指的是,可以經驗的辦法證實的陳述,否則則為無意義的(Meaningless)的命題。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是莫里茨·石里克(MorltzSchlick),他也被稱為科學哲學之父,他認為“講清某句話所指之意,即為闡明其使用法則,即陳述證實(或否定)這個句子的途徑,便是我們證實它的手段?!盵2]其實,他所說的“可證實性”可以歸納為:1.被描述的對象是經驗事實;2.描述這些經驗事實的語言要符合語法規則?!懊恳粋€科學陳述或理論都必須具有能與可觀察事實相符的后果,因而在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是可以被證實的?!盵3]邏輯實證主義者將語言邏輯分析作為一種可靠的方法來解決哲學問題,認為真正的哲學問題都可以歸結為語言邏輯問題——“一切知識只是憑借其形式才成為知識”。

維也納學派的其他幾位代表人物鈕拉特、卡爾納普和漢斯·哈恩共同給出了三個觀點:形而上學不具備其客觀存在的必要性,因此不予考慮,“不存在作為基礎的或作為普遍科學而與經驗科學相并列或凌駕于經驗科學之上的哲學”[4];邏輯和數學的真命題具有重言性質;提出命題的意義在于他的證實方法。邏輯實證主義思潮席卷歐洲大陸。

但隨著政治局面的轉變,石里克的遇刺身亡,維也納學派面臨隕滅,其中流砥柱也往他國轉移。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邏輯實證主義的火焰,從歐洲大陸一路燒到了英、美,在英美廣泛傳播。五十年代后,諸如經驗的個別觀察怎么能證實普遍的科學命題等根本性難題,使邏輯實證主義的核心理論——“證實原則”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二.蒯因對“兩個教條”的批判

蒯因原本也是一名邏輯實證主義者,他在察覺到邏輯實證主義的困境之后,立足本我,并且進行自省以及改正,也正是因為這些有力的措施,極力促成了實證往實用的完美過渡。邏輯實證主義認為,一切理論可以分為三種類型[5]:能被證實的經驗科學(如:生物學,物理學等)命題,也被稱為綜合命題;使用邏輯分析的方法來證明的數學和邏輯學命題,也被稱為分析命題;形而上學的命題,無法使用邏輯分析證明或經驗證實,所以,在此領域它的最終命運就是銷聲匿跡。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成為了邏輯實證主義的基石。

蒯因清楚這兩種命題以及其二者間的區分對邏輯實證主義的重要性,所以,他在發表的著名論文《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中,首先從“分析性”入手,以證明分析陳述與綜合陳述之間并沒有清楚明確的區分,以及這一區分本身也是錯誤的。在哲學意義上,我們將分析陳述進行了嚴格的劃分:一類是邏輯為真的陳述,例如:“沒有一個未婚男子是已婚的”,與語義無關,僅從“沒有一個不…是…”,就能斷定其為真;第二類是通過同義詞替換轉化成為一個邏輯真理的陳述,例如:“沒有一個單身漢是結婚的”,因為“未婚男子”和“單身漢”是同義詞,用“未婚男子”代替“單身漢”就可以得到和第一類一樣的命題。使用“同義詞”替換來同一語言形式,進而使分析性得到澄清,但其中關于“同義性”的標準是誰來規定的呢?我們不難發現,分析性問題變成了一個澄清同義性標準的問題[6]。依賴于“同義性”來說明的“分析性”,但實際上同義性概念與分析性概念一樣,本身也需要進一步的說明闡釋,這其中包含著一種邏輯循環。

蒯因隨后從定義的角度出發,考察了“同義性”,即,是誰規定了兩個詞是同義詞?他分別考察了三種具體形式:詞典編撰者,精釋和約定定義[7]。假設在我們的情境之中,主人公為字典編寫人員,那么主人公就一定離不開語言的實際使用,是根據經驗認識來確定這兩個詞的,如此一來分析與綜合的區分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了;而精釋,則是將自己手中的對象詞的概念進行精進明晰。然而這個過程對于主體要求極高,必須在對對象詞有著完全明朗的把握之下進行。而約定定義,以達到縮寫為目標,引進新符號,只有在某種特定的極端場合才能創造一種同義性。所以,用定義去試圖交代清同義性概念,并不能達成。

此外,蒯因還對“用保全真值來說明同義性”進行了反駁。蒯因認為,有些同義詞并不能在一切語境中保全真值的相互替換。如,在“bachelor不滿十個字母”中,使用“unmarriedman”來替換“bachelor”,這個命題顯然就出現了謬誤。在具有相同外延的語境下,同義詞是可以進行保全真值替換的,如,“單身漢沒有妻子”為真命題,那“未婚男人沒有妻子”也為真命題。但同樣,異議詞也可進行替換,如使用“有脾胃的生物”來取代句子“有膀胱的生物是有膀胱的生物”中后面的那個“有膀胱的生物”,并不能夠影響到命題的真偽。以上例子表明了保全真值的可替換性不是同義性的充分條件。因此,保真全值并不能作為確定同義詞的標準。由此可得出結論“盡管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的區分具有其先天的合理性,但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之間的界線并沒有畫出來”。[8]

蒯因,將哲學領域內,很多學者認同的、所采取的還原論,擺在了第一教條的旁邊,認為這二者存在密切聯系。在進行分析和綜合命題劃分別類的過程中,還原論才順勢而生。按照這種說法,只要對其中一個教條進行駁斥,那么一定會順帶著質疑另一個的真實性。至于駁斥的結果如何,兩者也是共生性質。[9]還原論最早產生于洛克和休謨時期,休謨認為,一切觀念都來源于感覺經驗,每一個語詞都必定能夠還原為相對應的感覺經驗。邏輯實證主義者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證實原則,即如若一個命題是有意義的,那么它應當也是經驗可證實的,只有經過這一層考驗,它的意義才是切實存在的。在對第一個教條的駁斥之后,如若遭遇不成立的結果,那么我們的的區分界線就會受到干擾,也就間接導致,無法證實分析命題是完全建立在感覺經驗之外的——邏輯實證主義的第一教條和第二教條從根本上說并沒有什么區別。

并且蒯因認為,還原論將經驗割裂為一個個的命題,這種分裂完全忽略了經驗之間的聯系性,他對還原論的批判也是為了提出他自己的整體論思想??茖W命題,即使以單個命題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在他們內部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如若需要進行檢驗,以單個觀念或詞語為標準的做法,幾乎接近于謬論,同樣的,也不應是命題或句子,而是整個科學理論系統?!霸谌魏吻闆r下陳述都有可能是真的,如果我們在系統的其他部分做出足夠劇烈的調整,即便是早已不存在第二種看法的經驗,也能夠通過某種,不同尋常的方法,以致于最終達到被認定為真實的目的”[10]。至此,蒯因提出任何依賴于邏輯形式的分析命題,并非都能夠完全避免上述的滑稽現象,最終還是會淪落至被修改的結局,那分析命題就不存在了。因此,無需考慮場合的內在特殊性,不附著于經驗,并且能夠保持為真,單獨經受檢驗的綜合命題,可以說,他的存在都是不被認可。蒯因用他的整體論和實用主義動搖了邏輯實證主義的根基,在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三.蒯因批判的影響

蒯因對邏輯實證主義的批判實際上是因為邏輯實證主義自身陷入了困境,正如施泰格繆勒指出的,蒯因在《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一文中,對邏輯實證主義做出了最根本、最尖銳、最內行的批判[11]。此文在英美分析哲學界引起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討論。首先是關于本體論討論的改變,邏輯實證主義者認為,意義來源于邏輯或者經驗證實。那就他們的觀點來看,證實原則,如果需要去驗證,那么也應當依循著其自身所擺出的準則,也就是遵從經驗的檢驗??墒菍嶋H并非如此,它并非來自日常的經驗體會。這也就間接說明,其本質上來說,歸類于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并非無異議的,重拾形而上學的研究,可以為哲學研究指明一條道路。

其次蒯因批判了還原論,并提出了自己的整體論思想。邏輯實證主義者孤立地研究邏輯,更注重科學理論的研究,而忽略了科學實踐,將科學命題看成一種“靜態”的研究,而蒯因認為我們的知識是一個整體的動態網絡,與經驗相對應的是“整個科學理論系統”,而不是單個的命題。并且,蒯因提出了自己推行的“實用主義原則”,他相信對于系統內的個別命題,可以在最小的影響范圍內進行修改,以適應經驗——科學命題(知識)不是必然的,作為整體可以隨時被修改。蒯因的這一思想,對科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指導作用。

再者,作為他所提出的一大學術觀點,自然主義的認識論,在某種程度上,與“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的批判”緊緊相連。他的自然主義是一種反基礎主義,要拋棄第一哲學或傳統認識論。傳統認識論是為了指引著探索者觸摸到絕對確定和真實的智慧火焰,然而對于這一點,蒯因直接持以否定態度,認為不可能做到的[12]。所有科學命題均由經驗而來,并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和修正。這也是自然主義認識論的要義所在。

蒯因在其整個學說的批判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出現以及學術研究成果直接與其核心思想的走向掛鉤,如“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劃分”,“對形而上學的清除”以及“意義的還原論”等?!督涷炛髁x的兩個教條》的發表,更是公開挑戰了邏輯實證主義的權威性,使其在哲學思想上的缺點顯露無疑,邏輯實證主義逐漸走向衰落。

四.蒯因批判的不足

蒯因提出的對“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的批判”固然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從根本上撼動了邏輯實證主義的基礎。但并沒有理論是完美的,在蒯因的批判中,他否定了邏輯實證主義將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進行的劃分,他認為這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蒯因的目的并不是澄清二者之間的界限或是找出更有效的劃分方式,反而更模糊了這一界限,更是認為這二者之間沒有根本的區別,從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再者,在關于分析性的有關探究過程里,將著重點放在了第二種分析命題的意義之上,同時就意味著忽視了第一種永真式命題進行充分的說明,試問在數學中的邏輯意義要怎么用經驗來證明?

另外,蒯因對整體的內容的說明也不夠具體。蒯因認為知識需要作為一個動態的整體接受經驗的檢驗,同樣,數學邏輯應當如何與經驗聯系起來?從他的觀點看來,一切陳述都是不牢靠的,命題都是可以在其所在的整體系統中進行修改的,所以蒯因自己的這個結論陳述也是可以被修改[13]。整體論自然是具有一定價值,然而本質上卻與知識的相對穩定性、獨立性相悖。

總之,蒯因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撼動了傳統邏輯實證主義的地位,為英美分析哲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為哲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對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批判,以及他的整體論思想與實用主義思想的提出,時至今日還具有重大的影響,為后世學者們的研究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注釋:

[1]宮玉寬.論證實原則與證偽原則的對立——在邏輯實證主義與波普爾之間[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11年12月,第18卷,第六期,第25頁.

[2]洪謙.邏輯經驗主義(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39頁.

[3][英]艾耶爾.二十世紀哲學[M].李步樓,俞宣孟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140頁.

[4][英]艾耶爾.二十世紀哲學[M].李步樓,俞宣孟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147頁.

[5]全增嘏.西方哲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8頁.

[6]湯新紅.論奎因對分析_綜合的批判[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年,10月,第24卷,第10期,第19頁.

[7]陳波.分析哲學——回顧與反省[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04頁.

[8]蒯因.從邏輯的觀點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2頁.

[9]陳波.蒯因的“兩個教條”批判及其影響[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第89頁.

[10]蒯因.從邏輯的觀點看[M].江天驥,張家龍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第40頁.

[11]施泰格繆勒.當代哲學主流(下卷)[M].王炳文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202-203頁.

[12]陳波.蒯因的“兩個教條”批判及其影響[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第92頁.

[13]韓林合.評蒯因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批判[J].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一期.

猜你喜歡
教條實證主義陳述
包容性法律實證主義、法律解釋和價值判斷
Which Is Important?
分析實證主義、法律現實主義和法律方法的未來
美國逃奴案審判中的法律實證主義——以首席大法官萊繆爾·蕭的判決為例
陳述劉
《王陰明 教條元龍場諸生》之改過
《蘇東坡·和陳述古拒霜花》
刻舟求劍
《自殺論》研究方法分析——運用實證主義研究方法的典范
當代視野下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