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白鹿原》中“家”的文化脈絡

2018-04-02 02:16趙冬子中央民族大學北京100081
絲路藝術 2018年10期
關鍵詞:白嘉軒陳忠實白鹿原

趙冬子(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白鹿原》是一部講述家族史的小說。在不計其數的中外小說當中,尤其長篇,家族題材始終都是一項炙手可熱的門類。在《白鹿原》面世的90年代,尤有一股描寫家族故事的熱潮。這一類型的作品,有《九月寓言》(張煒)、《舊址》(李銳)、《第二十幕》(周大新)、《繾綣與決絕》(趙德發)、《茶人三部曲》(王旭峰)等。對此,洪子誠先生做過精道的評析:在90年代,所謂“家族”題材的長篇在數量和藝術質量上也引人矚目。對中國現代歷史變遷作“全景式”的“史詩性”描述,仍是不少小說家難以解開的情結。作為對“十七年”單一的“階級”視角的改寫,這個時期的“家族小說”竭力融入政治、經濟、黨派、宗族、文化、欲望等復雜交錯的因素[1]?!栋茁乖返撵轫撚∮邪蜖栐说囊痪湓挕靶≌f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也印證了陳忠實在創作時的確有某種鮮明的意圖,或是說野心。

每個作者寫作小說的初衷不盡相同,陳忠實寫《白鹿原》是為了“留給自己墊棺材當枕頭的”。在93年同年出版的另一部轟動一時的小說《廢都》,賈平凹則自述說寫這部小說的動機是為了“安妥自己的靈魂”。不難想見,寫作一部家族歷史的長篇小說,是件熬人的累事,因為故事中要不斷攪拌進風云際會的歷史進程,是故這樣的小說也顯得格外厚重。

一、“現實主義沖擊波”背景下《白鹿原》新技巧之我見

在小說的規律中,“純粹”“統一”的人物,他自始至終代表著某種文化符號,那么這個人的命運走向,即代表了作者在意識里對這種文化的態度看法?!栋茁乖返暮锰幘驮谶@里,事寫得清楚,但態度上又保留著某種客觀,或是叫曖昧。每有重大事件來臨,并讓人看不透每個人的命運。按著我國文藝作品中某種意識形態規律,小說中最堅定的共產黨員鹿兆鵬,在最后應該回到原上,象征革命勝利,新的健康偉大的秩序重新建立。然而鹿兆鵬卻下落不明,真正走上那個位置的人卻是白孝文(這也許是一種意味著革命還未結束的諷喻)。以及如何為鹿子霖這一人物定性,也確實很難把握。這一切,也許都可以解釋成歷史進程本就曲折,人性本就復雜。然而我覺得《白鹿原》并不是一部徹底的追求現實主義的作品。

《白鹿原》寫作的大環境是九十年代的“現實主義沖擊波”,這當中最正統的應該是推崇“零度寫作”的“新寫實主義”,顯然《白鹿原》沒有那樣追求“零度”地觀察刻畫生活,同時《白鹿原》也明顯地和傳統革命現實主義劃開了界限。有評論認為《白鹿原》的不同,在于借鑒了許多當時新的潛意識、非理性、魔幻、死亡意識、性本能等現代主義手法[2]。甚至從小說的開頭“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就明顯能感覺到受到過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影響。(吊詭的是讀到后來,了解了白嘉軒這個人物,怎么想都不覺得他會對此“引以為豪壯”)

然而仔細比對,其實《白鹿原》中的種種“新技巧”,其實更像是對《紅樓夢》這一經典中國特色的傳統家族題材小說的回歸。白先勇評價《紅樓夢》的好處時點出,《紅樓夢》的厲害在于既有生活的現實的深刻細膩的一層,又有神話、象征的一層,雙軌并行。比較《白鹿原》當中,那頭出沒不定的白鹿,即為全文蒙上了一層浪漫與神秘的薄紗。田小娥的回魂,有人夢到白鹿,以及其他的超自然現象,就有如《紅樓夢》中寶玉丟玉變得癡傻一樣,將現實與神話象征的兩層交纏到了一起。因為有這種象征在,《白鹿原》不像傳統革命現實主義一樣,對人物的定性那樣果斷。因為即使捋清了人物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所作所為,也不能準確地推導出他會值得的結局是什么,因為在神話象征的那層永遠是神秘的。就像“金玉良緣”“木石前盟”怎么看都有道理,落實到情節卻兩頭都空。正是有這一層,所以也不怪《白鹿原》中的情節,雖然早知道黑娃、鹿兆鵬領導的“風攪雪”將取得最后的勝利,卻也還是會不免“為古人擔憂”。這類特意在歷史的洪流中剪開一個天窗、一個截面來講述故事的作品,都有著這樣一種“向著目的地漂流”的特殊魅力。例證是《活著》,還有電影《鬼子來了》,即使讀者觀眾早就知道一系列歷史運動,知道日本會投降,我們還是難以推斷主人公就會過得幸?;蚴遣恍腋?。比如明明日本人投降了,滿村子人卻遭到了屠殺,這種悲劇的回擊生猛有力使人受沖擊得發愣。這種悲劇與喜劇交加來回切換的模式,有時令人分不清到底是作者精心的編排,還是生活本身就該如此。還是要怪歷史太復雜,人性太復雜。

二、家族制度的消亡

維系一個宗族需要很多成本,政體、民生、敬畏、土地等等。這當中當然也包括血緣,但沒想到,看似最理所應當的血緣,卻也最容易滋生背叛。中國的家庭結構在20世紀之前似乎一直傳承延續得一帆風順,是知道數十年間的劇變竟然就此徹底顛覆。我想白鹿原上的那個下午,當白嘉軒第一眼看到剪了辮子的鹿子霖時,他不會知道,后面還有這么多事情等待發生。作為族長,白嘉軒似乎是個沒有缺點的人,他正直、寬容,總能以中庸的態度愛惜好自己的羽毛。他具備這么多優良的素養,卻依然無法阻擋悲劇的發生,不論是發生在原上,還是自己家里?!凹覈煜隆?,偏安一隅的原上人民,可能始終都沒弄懂這個“天下”的影響,將是誰也避不開的了。而白嘉軒一人之力,在歷史的洪流里真的太無足輕重了。革命幾乎洗刷走了白嘉軒所習慣的一切規則,“天地人和”號的分地、還是祠堂里的莊嚴儀式、還是那個遠在天邊的控制這個國家的集權機器。雖然最后這一切白嘉軒幾乎不能適應,可是革命是一步步發生的啊,而白嘉軒還曾投身其中。那場反抗交糧的運動,就是白嘉軒的革命初體驗(雖然并不完美),然而之后發生的劇變中他卻又采取回避的態度,這種富有儒家思想意味的舉止,令白嘉軒的莊重多了一層捉摸不透。

《白鹿原》的起訖,正是寫盡了傳統宗族家庭制度最后的一段歷程。起先白嘉軒像祖祖輩輩的族長一樣,從父親手中接過權力。然而緊接著從清朝覆滅開始,一連串的社會變革,也在動搖著他堅守的理念。直至最后,這個家族史看似尚未結束,但可以套用一句“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土改、各種運動、直至文革,一句“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史無前例地將這套家庭維系的鏈條徹底打破,失控的權利從中央領袖直達個人。當然,后來等到城市都變成商品房,左鄰右里之間都叫不出姓名,這已經是很久之后的后話了。

到了《白鹿原》的最后,白嘉軒的地位已經快泯滅干凈了,看著行刑現場,他知道被槍斃的不僅是黑娃、岳維山、田福賢,而是整個過去的時代。以后白鹿原再也不會有族長、再也不會以道德來審判對錯。他隨著他所代表的體制被一并拋棄,第一次體會到一種再也不被人需要的感覺。以至于他看到和他磕磕絆絆了一輩子的鹿子霖最后下場時,忍不住留下了眼淚。而這眼淚,到底該為誰而流呢。

陳忠實在表達對家族文化的眷戀和這種家族文化最終將會衰落的無奈喟嘆的同時,并沒有陷入偏執的道德理想主義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沒有被政治、經濟打破平靜的白鹿原是陳忠實心中的烏托邦,他的《白鹿原》從頭到尾都是他不斷地用家族文化構造出的現代社會的理想狀態,但是他又一次一次地用家族文化的弊端去否定這種理想狀態存在的可能性,直至結尾,作者仍然是悲觀的,他用白嘉軒的眼睛瞎掉預示著他心中烏托邦的終結,究竟怎樣趨利避害地進行家族文化的現代傳承,仍然是作者留給我們的疑問。

注釋:

[1]洪子誠.90年代的小說[A].中國當代文學史[M].2007:348.

[2]王干.近期小說的后現實主義傾向.[J].北京文學,1989(6).

猜你喜歡
白嘉軒陳忠實白鹿原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祭語風中》與《白鹿原》之比較
從《白鹿原》看傳統的鄉村機制
《白鹿原》中白嘉軒人物形象淺析
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的彰顯
從主題學角度比較人物性格命運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吊唁陳忠實先生4
參考資料
陳忠實與我的家事往來
陳忠實:世上有許多事,盡管看得清清楚楚,卻不能說出口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