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高原養生特色 助力綠色產業發展

2018-04-08 01:20卜鵬樓杜樹旗
甘肅農業 2018年4期
關鍵詞:高原中醫藥旅游

■卜鵬樓,杜樹旗

(甘肅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健康中國推進,人民群眾對健康養生的需求日益增加,養生理念從傳統走向創新,呈現出多種形式的養生形態,在適度高原地區養生也作為一種新的健康養生方式正在受到重視。我省地域分布較廣、氣候條件多樣、海拔高度適中,具有“不冷不熱、不干不濕、不東不西”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別是旅游資源豐富、綠色健康產品多樣、多數地區風景優美,發展高原養生條件得天獨厚,深度開發高原養生產業前景廣闊,有望成為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較高海拔地區養生的有益影響研究

在以往的觀念中,低海拔飽和氧條件下的自然環境是健康養生的最佳選擇,而高海拔則是健康養生禁區,但現代醫學科學研究表明,高原地區較低的海拔高度(1 500~2 500m)對人體健康同樣有積極影響,可以調動人體潛在機能,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改善人體內環境,從而達到健康養生的效果。

(一)較低海拔高原低氧環境可以激發人體生理功能

對長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人群來講,一走進高原低氧環境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但在較低海拔高原中會隨著“習服—適應”過程逐漸強化人體生理活動,增進心臟動力、增強肺擴量、增加血液循環,反而可以使心肺和循環功能得到強化。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原醫學專家吳天一認為,適度高原的輕度缺氧對人體起到了一種“激活”生理功能的作用。[1]高原地區太陽輻射較強,適度照射能增強免疫系統能力,增加抵抗力并促進炎癥消散,給人體生理功能帶來良好的生物效應。國內外醫學和體育研究機構正是利用較高海拔高原人體習服特性,建立了高原療養和體育訓練基地,如瑞士在阿爾卑斯山區海拔1558m的達沃斯建設了呼吸系統疾病療養場地,并借風景優美的優勢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健康旅游勝地;我國在青海和云南等高原地區建設了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借助高原環境提高運動員生理機能。近年來一些地方還結合健康旅游、休閑度假、高原美食積極發展高原養生旅游業,成為重要的綠色產業。

(二)較低海拔高原低氧環境下部分疾病發生率較低

相關高原醫學臨床實驗研究表明,在較高海拔地區長期生活的居民心血管、肺小血管和微血管相對豐富,肺泡數量較多,心肺功能明顯較強,而且心腦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較低。據我國一項民族和高原地區高血壓調查,在四川甘孜州、甘肅甘南州、青海等6個藏族自治州等較高海拔地區,居民心腦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較低,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糖尿病、胖肥癥、骨質疏松癥等疾病患病率均低于全國水平。

(三)較低海拔高原低氧氣候環境對一些疾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國內外一些醫療研究機構很早就開展了在高原山地進行氣候治療和康復試驗,或用低壓艙模擬高原低氧環境治療有關疾病,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例如,20世紀70年代,蘇聯在高加索山區(海拔1 600~2200m)建立高山療養院治療高血壓和冠心病,10例高血壓患者中有9例在治療3周后,收縮壓和舒張壓逐步下降。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成都軍區昆明療養院對70歲以上老人進入亞高原進行了臨床觀察,研究結果發現,高齡冠心病患者進入亞高原療養后,血管壁的擴張與收縮作用增加,臟器和組織血供能力增加。更多的研究實踐表明,高原氣候在冠心病、支氣管哮喘、再生障礙性貧血、糖尿病、帕金森癥等方面的治療上也有較好效果。

(四)較低海拔高原低氧環境下分布著許多長壽之鄉

世界三大長壽區都在較高海拔的高山地區[2],即高加索的阿塞拜疆和阿布哈茲(海拔2000m)、東喜馬拉雅的罕薩地區(海拔2200~2400m,包括克什米爾及我國新疆南部和田地區)、安第斯山厄瓜多爾的Vilcab amba地區(海拔2250m),這三大地區人口平均壽命高,百歲老人較多,如阿塞拜疆山區百歲老人占人口的48.4/100000;阿布哈茲地區百歲老人占人口的80/100000。這些地區環境的共同特點是都保持著高山原始的生態系統,平均海拔在1500~2500m之間,空氣清新,水質清潔,居民多從事體力勞動,進低熱量飲食,百歲老人大多有家族史。除上述相似因素外,高原寒冷低氧環境中人體發育延遲、性成熟期延緩、生命全周期延長及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低發病率也是高山地區多長壽人口的原因之一。

二、我省發展高原養生產業的有利條件

(一)海拔高度適宜發展高原養生

我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平均高程2 155.7米,多數市州在1 500~2 300m之間,14個市州中有12個處在這一海拔范圍,正好處于適宜發展高原養生的黃金海拔高度,發展高原養生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

圖1 甘肅省各市州平均高程(單位:m)

(二)多數地區有優美的自然環境

我省屬溫帶季風氣候區域,自然地理多樣、氣候特點各異、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健康養生基礎條件。沿黃河地帶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水草茂盛、景點眾多,分布著永靖炳靈寺、劉家峽、景泰黃河石林、白銀四龍、皋蘭百年梨園等旅游景點和度假村,特別是蘭州市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理想的夏季避暑勝地。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隴南山地,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溪流眾多,養生條件極為理想。甘南高原地區森林密布、草原廣闊、氣候溫和,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游》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發展促進會、世界華人聯合會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中國最美旅游勝地”。河西走廊地區歷史文化厚重、戈壁沙漠雄渾、民族風情獨特,是絲綢之路重要通道,近年來,該地區旅游業長足發展,興起了一批特色小鎮、汽車營地、度假村和濕地公園等,尤其是張掖市有“抬頭不望祁連山,錯把張掖當江南”的美譽,發展健康養生正當其時。

(三)中醫藥養生產業基礎雄厚

我省中藥材資源豐富,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現有中藥資源2 540種,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稱,歷史上誕生過醫學鼻祖岐伯、針灸鼻祖皇甫謐,具有悠久的中醫藥文化淵源,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示范省。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引進和規劃發展了一批中醫藥企業,建成多個中醫藥產業發展基地,依托中醫藥生產加工,建立起岐黃中醫康復療養基地、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宮養生文化體驗基地、皇甫謐針灸醫療保健基地、麥積山中醫藥休閑養生度假基地、武—清—街溫泉養生基地、隴南山水田園養生基地、定西中醫藥科普旅游基地等多個中醫藥養生基地,形成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產業集群。

(四)老齡化趨勢下健康養生需求呈現不斷擴張勢頭

2015年,全省60周歲以上老人約為36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4%,65歲以上人口222.56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8.56%;同時,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按照聯合國標準都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需求正逐年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個年齡階段的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養生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對擴大養老、養生服務有效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近年來老年人口有“冬季東南飛,夏季西北游”的養生特征,這為我省發揮優勢,開拓高原養生服務帶來了極大的市場需求。

(五)美麗鄉村建設平添發展高原養生新優勢

近年來,隨著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大,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深入,我省鄉村基礎條件明顯改善,鄉村面貌、城鎮形象已有顯著改觀,涌現出很多令人影響深刻的產業新村、旅游小鎮,比如康縣長壩鎮花橋村、臨澤縣倪家營鎮梨園新村等,都從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發展成聞名遐邇的致富村,鄉村條件有了翻天覆地變化,成為遠近游客慕名前來度假旅游的熱門之地。類似的鄉村和小鎮在我省還有許多,這些鄉村基礎條件的變化,為我省發展以養生為特點的養生旅游帶來新的路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們可以借建設美麗鄉村和發展特色小鎮的基礎條件,進一步深挖鄉鎮發展高原養生的無限潛力。

三、發展高原養生新業態的總體布局

以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為契機,發揮我省高原養生的獨特優勢,促進高原養生與養老產業、中醫藥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及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根據各地海拔高度,結合各區域板塊的資源優勢和發展特征,形成各具特征、各有側重、競相發展的“四區一帶”高原健康養生格局。

圖2 “四區一帶”高原養生格局

(一)隴中健康養生養老區

以蘭州市為核心的隴中地區集中了省內主要醫療資源,三級醫院中的一半以上、三甲醫院中超過五分之三集中在蘭州,是全省醫療核心區域。利用蘭州市重要醫療資源較為集中的特點,可在蘭州市轄區內及周邊地區,如白銀、永登、皋蘭、紅谷、榆中、蘭州新區等地,依托環境條件較好區域,重點發展康復醫療養生,規劃建設中醫養生康復基地。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生養老領域,引進國內大型養生企業建設中醫養生康復機構,支持房地產企業建設以養生養老為主題的康復社區,打造形成以蘭州為核心的隴中地區醫療康復養生養老區。

(二)隴南中醫康體養生區

隴南地區自然環境良好,中藥材種植面積大、品種多,發展以中醫藥為核心的養生產業具有非常好的基礎條件。充分發揮定西中藥材生產和隴南地區優美自然環境的優勢,在定西充分利用盛產漳鹽、各色中草藥的特點,積極開發鹽療治療、養生器具和地產中藥特產等具有中醫藥特色養生效果的養生產品,并以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貴清山-遮陽山”為依托,打造中醫養生基地;以定西通渭、天水武山、清水和街子溫泉資源為基礎,開發溫泉水浴、溫泉療養等養生產品,打造中高海拔地區溫泉養生基地,開發苦蕎養生茶、小雜糧等深受群眾歡迎、有中醫養生效果的產品,打造隴南中醫康體養生區。

(三)隴東中醫文旅養生區

隴東地區有深厚的中醫文化和豐富的養生資源,是我省重要的風景名勝區和紅色文化區,在涇川還蘊藏有溫泉資源。圍繞特色資源優勢,進一步充分挖掘平涼溫泉資源潛力,做大做強涇川溫泉品牌。將旅游和中醫文化養生結合起來,擴大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宮養生文化體驗基地、皇甫謐針灸醫療保健基地、麥積山中醫藥休閑養生度假基地等的品牌效應,積極傳播岐黃中醫文化,發揚光大皇普謐針灸技藝,打造集溫泉養生、中醫理療養生、針灸醫療保健、中醫藥休閑養生于一體的隴東中醫文旅養生區。

(四)甘南旅游養生區

甘南是我省平均海拔最高地區,雖然其高程已超出發展養生的適宜區間,但仍然不乏海拔處于1500~2600間的區域,特別是東部、南部和與隴南接壤區域,草原廣闊、溝峪眾多、氣候溫和、中(藏)藥材豐富,發展亞高原養生的條件極佳??梢猿浞掷酶誓细黝愘Y源,結合全域無垃圾和全域旅游,進一步拓寬甘南旅游發展內容,探索發展亞高原休閑旅游、康體養生、體育鍛煉等產業。把藏醫藏藥、草原風景、氣候資源、民俗文化結合起來,以高原醫學為依托,開發高原醫療產業,發展慢性病氣候治療和高原康復養生治療。在舟曲、卓尼、迭部等地區選擇氣候、生態等自然條件較好區域,布局一批較高檔次的高原養生機構,建設主要面向高原人群的高原養生基地,探索發展高海拔地區醫療養生區。

(五)河西走廊旅游養生帶

河西走廊各市平均高程在1 700~2 500m之間,處在發展高原養生的最適宜區域,河西5市具有很厚重的邊塞文化和濃郁的西域風情,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獨領風騷,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丹霞地貌、戈壁綠洲等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特色農產品、中藥材種植廣泛,具有很好的旅游養生條件??蓪⒑游髯呃葰v史風情、自然景觀和地理地貌充分結合起來,以武威、金昌、張掖、嘉峪關和酒泉5市為依托,充分借“一帶一路”機遇,挖掘河西走廊古典文化、現代城市發展、旅游觀光等旅游養生潛力,打造河西五市各具特色的養生帶。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科學研究和宣傳

高原養生是養生產業的新形式,養生原理和效果還不能為大眾所熟知,養生機理、效果、康養范圍還有深入挖掘之處。要加大與省內外醫學科研機構的合作,對高原醫學進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作為發展高原養生的重要理論基礎,喚起大眾對高原地區健康生活的認知。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渠道,加大對高原養生知識的宣傳力度,促進消費群體對高原養生原理的認識,促進健康養生消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大營銷投入,通過舉辦論壇、旅游宣傳推介、媒體推廣等各種途徑全方位、大力度宣傳我省養生優勢,擴大高原養生產業在全國的影響力。

(二)規劃引導養生產業發展

養生是民生之需,發展養生產業不僅是對居民生活需要的必要補充,更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省在養生方面已出臺了《甘肅·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建設總體規劃》,但缺少系統性的養生規劃,不利于有效撬動各類養生資源形成產業發展動能。應全方位高起點對我省養生產業進行總體規劃,特別將高原養生作為發展養生產業的重要概念和落點,從醫療、保健、養老、中醫藥、教育、培訓、服務等方面,規劃建立起養生產業發展的全產業鏈條。

(三)著力打造高原養生品牌

鼓勵國內外知名健康養生服務企業在我省投資興業,尋求與華大基因、杭州華齡等知名健康養生企業合作,在省內五大養生區帶開發建設一批資源品位高、配套設施好、市場潛力大、組合能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高原健康養生產業精品項目。培育本土健康養生企業集團,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原養生項目建設,推動省內醫藥企業探索建設高原養生項目,創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核心品牌,打造一流的健康養生產業精品。

(四)大力開發高原養生產品

發展高原養生需要有配套的養生產品,包括養生食品、器械、運動休閑產品等??梢越Y合我省特色農產品開發具有養生功效的各類中醫藥養生補品和保健品,如以冬蟲夏草、黑枸杞、紅枸杞、鎖陽、黃芪、黨參為原料的飲片、沖劑、藥膳食療、保健食品等產品,特別是要同高原養生結合起來,建立起輔助高原醫療和養生的配套產品體系。推動省內佛慈、和盛堂、扶正、岐黃藥業等制藥企業和醫療器械制造企業針對高原養生特點,突出稀缺性和獨特性,開發具有高原養生特點和需要的健康醫療器械。引導運動器械企業和醫療企業開發高原運動器械和戶外裝備,建設高原裝備生產基地。

(五)推動養生產業融合發展

養生產業是關聯度很高的產業,涉及到醫藥生產、康復醫療、養生服務、健康養老、旅游開發等等,我省發展高原養生,需要將這些業態統籌起來融合發展。要將高原養生和醫療衛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原氣候對各類慢性病的輔助治療和理療作用,實現兩者優勢互補。要重視休閑旅游在養生中的作用,把高原養生同旅游業結合起來,在旅游景區、度假基地建設養生機構。要注重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養生小鎮,在具有一定產業基礎、風景較好、條件充足的知名鄉鎮,積極嵌入養生理念,引導建設基礎條件較好、養生方式多樣、養生服務一流、養生理念先進的養生基地,實現養生和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的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天一.高原環境對人體有益影響的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07.

[2]張俐.高原低氧環境對人群健康狀況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2,(2).

猜你喜歡
高原中醫藥旅游
慶?!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五周年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這十年》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