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腦腹側被蓋區多巴胺神經元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及對睡眠持續時間的影響

2018-04-09 03:29錢坤馬玉蘭曲倩倩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18年2期
關鍵詞:異氟醚持續時間丙泊酚

錢坤 馬玉蘭 曲倩倩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遵義,563003)

本研究旨在探討VTA多巴胺神經元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將80只大鼠行對照性研究,現將其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動物選取SD雄性大鼠共80只,以分層隨機化分組法分為毀損組與對照組,2組各40只。毀損組SD大鼠平均體重(195±12)g,對照組SD大鼠體重平均(211±37)g,組間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可實施對照性研究。

1.2實驗方法SD大鼠采用群養方式,晝夜照明12 h,自由進食飲水。采用10%戊巴比妥對大鼠行腹腔注射麻醉,后將其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切開頭皮暴露顱骨,定位其雙側VTA,行顱骨鉆孔術以暴露硬腦膜。給予毀損組注射1 μg 6-OHDA,對照組注射1 μg生理鹽水。10 min后待藥物完全擴散,逐層縫合。術后前3 d,對大鼠注射青霉素防止發生感染。術后2周,分別對2組大鼠行全麻處理。丙泊酚麻醉:持續泵注6 mL/(kg·h)的丙泊酚(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43),待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時停止注射。異氟醚麻醉:將大鼠置于異氟醚(Abbott公司,美國)濃度為1.5%的誘導盒當中,記錄大鼠LORR時間。

1.3觀察指標記錄2組SD大鼠在丙泊酚及異氟醚全麻醉狀態下LORR時間、RORR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LORR時間:注射麻醉藥物,待處于屈膝仰臥位的大鼠在30 s內無法恢復俯臥位時所經歷的時間。RORR時間:停止注射麻醉藥物,處于俯臥位的大鼠能在5 s內恢復四腳著地時所經歷的時間。睡眠持續時間:從翻正反射消失到翻正反射恢復的這段時間為睡眠持續時間。

2 結果

2.1丙泊酚麻醉下,2組大鼠LORR時間、RORR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的比較丙泊酚麻醉下,毀損組與對照組比較,LORR時間顯著縮短(P<0.05);RORR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顯著延長(P<0.05)。見表1。

2.2異氟醚麻醉下2組大鼠LORR時間、RORR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的比較異氟醚麻醉下,毀損組與對照組比較,RORR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顯著延長(P<0.05);LORR時間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表1 丙泊酚麻醉下,2組大鼠LORR時間、RORR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的比較±s,min)

表2 異氟醚麻醉下,2組大鼠LORR時間、RORR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的比較±s,min)

3 討論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藥通過靜脈注射或呼吸道吸入體內從而達到意識消失、反射抑制、鎮痛及肌肉松弛的作用。全麻過程中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如延遲蘇醒、術后寒戰及躁動等[1]。丙泊酚是一種起效迅速的短效全身靜脈麻醉藥,且因藥物被迅速代謝和清除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異氟醚是一類具有代表性的吸入麻醉藥,其快速起效且能完全清醒的特點[2]。因此如何加快全身麻醉的蘇醒過程及預防蘇醒期并發癥是目前臨床麻醉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關于腦內多巴胺神經元對睡眠和覺醒的影響,一般認為腦內多巴胺神經元興奮,動物覺醒增加,睡眠減少;反之,抑制多巴胺神經元時,覺醒減少,睡眠增加[3]。本研究發現,多巴胺加速丙泊酚麻醉誘導且有促覺醒作用,比較較而言,多巴胺針對異氟醚麻醉有促覺醒作用,對麻醉誘導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在不同藥物全身麻醉狀態下,中腦腹側被蓋區多巴胺神經元發揮的作用亦不盡相同。

[1]柯宗興.全身麻醉術后寒戰的研究進展[J].現代醫院,2016,16(11):1606-1608.

[2]王雪,劉洪濤.異氟醚對幼年大鼠認知損傷的機制及研究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7,38(11):1054-1056.

[3]王志,林殷利.腹側被蓋區域DA神經元調節睡眠-覺醒機制的探討[J].生理學報,1997,49(2):135-140.

猜你喜歡
異氟醚持續時間丙泊酚
丙泊酚復合不同藥物用于無痛人流的臨床現狀
近10年果洛地區凍土的氣候特征分析
外部沖擊、企業投資與產權性質
七氟醚與異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臨床應用對比分析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異氟醚抑制Notch-1通路誘導小鼠神經干細胞凋亡
地佐辛復合丙泊酚在無痛人工流產中的應用效果
丙泊酚聯合異氟烷與丙泊酚聯合芬太尼在小兒外科麻醉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七氟醚和異氟醚麻醉吸入術后蘇醒效果的差異
七氟醚和異氟醚吸入麻醉對老年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