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歷程、問題及對策

2018-04-11 10:28陳新萌趙光圣郭發明王培含王琨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武術套路口述史國際化

陳新萌 趙光圣 郭發明 王培含 王琨

摘 要:采用武術家群體口述歷史與文獻梳理互證結合的方法,訪談了13名武術專家,對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進行研究。在歸納總結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發現,競技武術套路的國際化歷程經歷了訪美表演、援外交流、賽事舉辦和奧運之路4個階段。同時,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歷程也存在著“各國發展規模不均”“動作評價模糊”“嚴格評判標準缺失”“文化差異與局限性傳播”的問題。提出4條對策:1)簡化動作并訂立規范標準;2)創新難度技術并改革動作編排;3)建立公平公正的執裁制度并協調評價方法;4)樹立文化自信并和諧發展。

關鍵詞:競技武術;武術家;口述史;武術套路;國際化;武術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 852 學科代碼:04030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oral history and literature review, 13 Wushu experts were interviewed to stud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s has gone through 4 stages: the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exchange of foreign aid, the holding of events and the Olympic roa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s, such as uneven scale of development, vague evaluation of action, lack of strict judgment standard, mass media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Four suggestions: 1) a simplified action specification standards; 2)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fficulty and reform movement; 3)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air and impartial judge system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4)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competitive Wushu; martial artists; oral history; Wushu routine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

alization of Wushu

近年來,口述史研究的廣泛開展使得各階層代際間建立起了廣泛的聯系和相互理解的歸屬感[1]。武術在其發展和傳承中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和武術家在武術領域的重要地位成為急需開展武術口述史研究的重要緣由。本研究選取的武術家群體是國家武術研究院首批專家委員會委員和中國武術研究方面的10位知名教授,除已故的武術家外,實際訪談13名武術專家,平均年齡78歲,地域分布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成都、太原、石家莊等地。這些武術家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發展的見證者,參與了武術發展的政策制定并親歷了武術重大歷史事件,對于探索歷史細節和武術發展進程中鮮為人知且具有轉折意義的歷史事件提供了豐沛的口述歷史資料。在豐富武術學科研究視角的同時,一方面拓寬了武術史學的研究視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史的發展做了有益的補充,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武術史學的人文關懷,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人文素養提升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

1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歷程

1.1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的開端:訪美表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武術于1957年被列為體育競賽項目,隨著第1部《武術競賽規則》的頒布,1959年開始正式實施武術競賽制度,成立武術運動隊,在傳統華拳、查拳、花拳、炮拳等基礎上編寫了甲、乙、丙3個組別的長拳類拳械的競技套路,并制定了自選拳械套路的競賽標準;但當時武術的對外交流很少,思想上也頗為保守。直到1974年武術訪美之前,僅有2次對外交流:第1次是1960年7月,以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青年聯歡節的名義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進行表演;第2次為中緬兩國友誼和兩國政府間的經濟合作,中國體育代表團訪問緬甸并進行武術表演。武術訪美表演的成行始于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期間在北京體育大學觀看了武術青訓隊的表演。青訓隊隊員的表演引起了基辛格的興趣,他向他們發出了到美國白宮表演的邀請。在黨中央的批示下,中國武術代表團于1974年6月抵達美國,表演了規定拳、棍術、南拳、長穗劍、集體太極拳、集體劍等項目。據當時隨行人員郭省聚的回憶,中國武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熱潮是從1974年中國武術團成功訪美后開始的,訪美的成功成為世界各國邀請中國武術出國表演的開端[2]50,訪談中門惠豐提到,“隨后陸續外訪了75個國家或地區,通過去世界各地進行表演將武術推向了世界”,同時,打開了中國武術國際交流的大門,拉開了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的大幕。

1.2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的推進:援外交流

中國武術的對外表演交流,吸引了一大批來華訪問的個人或團體,逐漸形成了以技術指導與培訓,學術交流與講座為主的對外傳播形式。尤其是在1978年11月16日,時任國家領導人在接見日本友人時揮毫寫下“太極拳好”的4字題詞,大大提高了太極拳在世界的地位,吸引日本各地武術組織、代表團甚至個人前來交流學習。王培錕提到,“其中日本京都、靜岡等地代表團來上海學習就有幾十次”。1980年舉辦的武術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武術的國際交流,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許多中國武術專家、教練員受邀到國外講學授藝。在武術對外傳播推廣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想要來中國學習武術的世界各地的人群。面對這一形勢,為解決國內對外招生面臨的場所等問題,國家體育總局(原國家體委)決定在北京體育大學(原北京體育學院)開設招收國外來華學習武術的短訓班,后來短訓班逐漸發展成本科教育,各地方的體育院校相繼開始招收各國留學生。這一時期,武術國際化交流的一個重大特色就是從過去被動坐等到主動邀請的轉變。1981年,國家體育總局(原國家體委)派錢源澤赴墨西哥進行為期1年的援外教學。錢源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位援外武術教練員。此后,派出的教練員不斷增多,來華訪問的團體也愈發頻繁,“僅自1982年以來10多年間,就接待境外來訪的武術團體282次,來訪人數約4 121人次,北京體育大學培訓了3萬多人次的外籍武術學員”[3]457。國內也多次舉辦針對運動員或教練員的國際武術培訓班,制作各類中英文教材在國內外宣傳發行,武術在國際上的普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1.3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的轉折:賽事舉辦

改革開放后,武術對外交流活動日益增多,競技武術“再一次經受了中西融合的考驗”[4]。為了解各國人員參與武術的熱情,摸索國際武術活動舉辦的經驗,1982年9月,“中國武術國際友好表演賽”在南京舉行,雖然僅有5支代表隊參賽,但此次賽事影響之大堪稱中國武術史上第1次國際交流盛會。眾多境外媒體競相報道,為中國武術對外傳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更為后來武術國際性賽事的舉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年12月5日,第1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召開,在這次會議中在把武術積極穩步地推向世界方面達成共識。為貫徹這一方針,1984年4月在武漢舉行了國際太極拳邀請賽,這是我國首次舉辦國際性武術單項賽事。同年6月,受日中友好協會邀請,中國武術代表團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一回全日本太極拳·中國武術表演會”的裁判工作,此次是國內首次派出隊伍擔任他國武術比賽的裁判工作,也是“中國《武術競賽規則》在國際比賽中的第1次執行,是中國武術走向國際武壇的一個初步嘗試”[2]234 。同年10月,中國武協邀請美、法、德、意、日等國家和地區武術組織的負責人到武漢觀摩全國武術比賽,期間就成立國際武術組織和武術國際化發展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訪談中,張山提到,“主要討論武術應如何向國際推廣,最終大會達成共識并形成書面文件:一是中國武術協會牽頭在第2年舉辦世界武術邀請賽;二是成立國際武術聯合會常委會”。1985年第1屆國際武術邀請賽后,國際武術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在西安成立。1986年亞洲武術聯合會籌委會成立。后經過1年的籌備發展,亞洲武術聯合會成立。1987年9月,首屆亞洲武術錦標賽在日本橫濱舉行,這是中國武術代表隊第1次出境參加比賽。1988年7月,亞洲體育單項協會批準亞洲武術聯合會成為該會會員。直到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競技武術套路作為正式比賽項目,出現在亞洲最高競技舞臺的賽場,標志著“武術套路的競賽跨出國門,走向世界”[3]424。

1.4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的走向:奧運之路

漢城奧運會期間,亞奧理事會全體會議通過將武術列為第11屆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決議。隨后,中國武術研究院成立武術競賽套路編寫組,完成了長拳、太極拳、南拳和刀、槍、劍、棍7項競賽套路的編寫工作,并決定在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武術比賽上使用新編定的武術競賽套路,這次編寫對規范競技武術套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90年10月,歷經5年的籌備發展,旨在推動各國家或地區武術團體聯合與統一發展的國際武術聯合會在北京成立。1年后,第1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北京舉行。從1984年國際邀請賽到1991年世界錦標賽的發展,標志著武術“正式進入世界競技體育比賽的行列”[3]441。1994年10月,國際武術聯合會被世界單項體育聯合會正式接納入會,1999年6月,國際奧委會承認國際武術聯合會。同年,國際武術聯合會技術委員會決定將南刀、南棍及太極劍競賽套路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并完成第2套國際武術競賽套路的創編工作,為進一步促進武術套路國際化的創新、改革與標準化邁出了重要一步。2002年,國際武術聯合會正式成為國際奧委會成員,競技武術的地位得到了國際體育組織的認可。北京2008年武術比賽的成功舉辦為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競技武術國際化發展的里程碑。在對陳昌棉的訪談過程中,其敘述了見證中國武術走入世界的一個場景,即在一次國際比賽中一位他國女運動員包裹著代表自己國家信仰的頭巾在練南拳。這正是競技武術國際化發展里程碑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2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遇到的問題

2.1 各國武術競賽組織發展規模不均暴露武術國際化推廣的失衡

在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推廣與發展中,區域整體水平發展不均、各國普及效率差異顯著、未深入大眾之中只停留于為專業隊比賽服務的現象,成為阻礙競技武術運動在各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桎梏。首先,競技武術的國際化推廣雖已建立各種國際武術競賽組織并定期舉辦武術國際賽事,但這種僅局限于各國專業隊競賽的發展推廣方式,限制了武術在境外大眾中的普及和宣傳力度。例如,在訪談中,邱丕相提到,“在羅馬的一次世界武術錦標賽上,只有運動員在比賽,沒有觀眾,羅馬市民不知道當地舉辦武術比賽,賽場非常蕭條。雖然武術已走入世界,推向國際,但在大眾普及程度上差距很大,許多情況是少數幾個人代表一個國家來參賽”。其次,雖然各國相繼成立的武術組織和不斷加入國際武聯的團體越來越多,但這并不能反映武術在該國的普及程度。許多組織團體的國際會員僅是該國華僑在支撐其發展。曾有報道,許多國家的當地大眾在被問到是否知道武術套路,是否聽說過某拳種的名字時,很大一部分人對問題表示費解。這一方面反映了各國對武術的宣傳推廣和普及力度的差異;另一方面是為比賽服務而脫離大眾的武術技術本身的原因,即現有的競技武術套路技術是否適應國外人員學習訓練的具體情況,是否在發展過程中應做出調整與轉變。在訪談過程中,許多武術家提到,競技武術套路在習練時易造成損傷是武術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問題,尤其在國外教練大部分是私人教練,運動員訓練負傷需要教練負責。在訪談中,陳順安提到,“競技武術難度大,比賽訓練容易受傷,受傷后的治療與保險是面臨的問題,故而成為世界各國競技武術發展的障礙”。

2.2 動作評價的模糊限制了武術套路競賽的發展

從套路技術自身的發展來看,一開始武術套路的比賽,吸取了西方體操的評分方法,在借鑒的基礎上保留了它的技術風格、精神風貌、功力特征等;但由于競技武術套路畢竟是以服務競賽為主的,在高水平運動員都可以很好地完成套路技術動作時,如何明確第一的歸屬權就需要新的操作量化標準,而技術動作的風格特點和精氣神的個性特征又較強,難以做出具體的量化,因此,對于具體技術動作的評價成為競技武術套路的改革重點。在訪談中,龐林太認為:“動作不好評判,人為因素過多,太多的印象分不利于運動員的評比,因此規則需要具體化?!睘榱嗽鰪娞茁犯傎惖目杀刃院屠诓门性u分的可操作性,在動作設計方面提出了2條改革思路:一是指定難度的提出;二是難度動作的分組。通過指定難度動作的設定,讓所有運動員都必須做規定的難度動作。對此,邱丕相認為:“例如:拋槍,一個前滾翻再接槍。接不住就要扣分,扣分要有嚴格的規定,這樣便于評價操作,從而確定指定難度?!边@種方式實施的結果是普遍提升了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拔高了競技武術套路的難度水平和準入門檻;但當所有運動員都可以完成指定難度動作時,指定難度的方案便行不通。而如果通過武術套路難度分組來進一步區隔難度層級,將動作難度分為A、B、C 3個難度等級,C級難度動作起評分最高,A級難度起評分最低,這對于各種難度的掌握又出現了限制評價客觀性的問題,技術動作區分的模糊使得武術競賽的操作評價進入了瓶頸期。究竟如何比較?如何評判?如何進行動作難度的改革設計?如何打造一個既適合比賽又適宜推廣的國際化項目?這些成為競技武術套路改革需要直面的問題。

2.3 嚴格的評判標準缺失

賽事的舉辦發展反映出競技武術套路在以競賽為主的國際化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即評判標準的確立。嚴格的評判標準是賽事公平與公正的重要保障。由于競技武術套路評判區分度不高,導致各類比賽在金牌最終歸屬的問題上,各代表團爭論異議不斷。尤其在國際比賽上,前幾名武術運動員水平的差距微乎其微。武術套路競賽硬性指標的缺乏是其國際化發展中的難題,評判標準也成為武術進入國際比賽的障礙,這一難題一方面不利于開展境外競賽推廣,另一方面,評價的困難容易導致第一和第二的名次歸屬難以界定,加之武術套路強調觀悟式的中國傳統文化特點,使得武術套路比賽在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上更具挑戰性。在充分研究本項目特點的基礎上要發掘適宜武術套路運動的國際化評分操作辦法,并且以奧林匹克運動會為目標的競技武術套路需要通過認真研究規則和裁判法邁出走向奧運的堅實一步。訪談中,龐林太建議:“要便于具體化,便于評判、便于把控、便于操作,在現有規則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和發展評判標準?!?/p>

2.4 文化差異與局限性傳播造成武術國際傳播的障礙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不僅是借鑒外來文化的自我改造,更是通過西化的改造后再向外輸出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依托于國家力量的推動,另一方面還有賴于現代傳媒手段的運用。盡管在以華語影片為主要媒介的武術國際傳播道路上,曾經的武俠電影在國際上造成轟動效應,并影響了一部分國際友人來華學習中國武術;但由于傳播內容的局限性對國外大眾在武術的認知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誤導。電影傳播的局限性對武術的呈現表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武術國際傳播的障礙,但這種障礙又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武術對外教學中,文化差異造成的傳播障礙同樣存在,主要體現在對武術術語的解釋與理解方面。例如王培錕提到“講解什么叫氣,什么叫氣沉丹田?許多國際學員對此不解并感到無所適從,不了解各種說法迥異區別。對講氣在周身游走不理解,認為這是個人的感覺和意識”。這些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武術氣論、丹田論、五行論等,文化差異造成了國際學員在習練武術的過程中的理解障礙,武術的經驗式體悟在教學中限制了向教學對象的解釋,從而阻礙了國際習練武術的人群對運動項目特征、功能及表現價值的多方面理解[5],這就呈現出了跨文化的交流障礙。

3 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對策

3.1 訂立規范標準與簡化動作

難度標準的量化和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改變,是為促進套路技術的規范化發展做出的適應國際化發展的轉向。從對外發展的視角來看,一項運動要在國際上廣泛開展,需要具備普遍推廣的習練條件,需要運動技術的簡化統一和標準規范。首先,動作要簡單易學,突出拳種特色、強調動作規范,在保留動作特點和技術風格的形式上,將武術套路繁瑣復雜的動作進行簡化,把冗長的套路重新進行串聯組合,這樣既便于對外教學以適應國際人群學習方式和特點,又可以不失拳種的風格特色。例如,闞桂香結合自身所學創編出陳氏太極拳的簡化套路,吸引了許多國際友人前來學習。其次,無論是在競賽還是作為教學內容的競技武術,都需要統一簡化的規范動作作為支撐,借鑒其他國際化項目的技術規范方法,根據國際人群身心特征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動作規范和教學標準,從而便于習練。最后,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應與傳統武術的傳播發展相區別,競技武術套路的國際化應以技術動作的簡化規范為基礎,建立國家標準便于推廣與普及,把“協調區域整體發展”[6]作為最終目標,從而實現競技武術國際化的發展。

3.2 創新難度技術與改革動作編排

競技武術套路中的難度動作是武術比賽中一項重要考核標準。武術難度技術始終是不斷發展的,難度動作組合也隨著運動員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不斷改變,難度技術的發展是武術套路運動發展規律所決定的。技術水平發展到一定時期,需要根據拳械的發展特點創造新的難度動作,改革動作組合的設計,充分運用武術的技術要素,發展武術自身獨有的特色難度,而不能僅僅是對體操等項目的移植嫁接。創新難度很大程度上在于指導難度發展的思想認識問題。創新難度的首選辦法是結合武術的攻防動作來創編難度動作,例如,在訪談中龐林太認為:“難度上的提高,即在騰空動作中融入拳法和腿法的技擊元素。再如,拿劍在空中運用各種劍法,刺兩劍或三劍再加入各種造型,落地后再將坐盤、弓步、仆步等步法融于定勢?!备哔|量的難度動作可以在套路演練中營造精彩的高潮氣氛,競技武術需要競技性、觀賞性來吸引觀眾。競賽的評分和觀賞的需要影響了難度動作的發展,難度技術組合的設計除了要考慮高質量、新穎美觀外,還應考慮難度動作的設計編排是否合理,減少運動員受傷情況,按照正確的動作要領和方法進行訓練比賽。另外,組合難度要有變化,難度動作發展需要超前意識,不斷解決難度發展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改革創造新的難度動作和技術組合。

3.3 建立公平公正的執裁制度與評價方法的協調一致

公平公正是競技武術比賽中裁判所應遵守的最基本原則和職業底線。建立公平公正的執裁制度,需要解決2方面的問題:一是執裁形式;二是評價方法。執裁形式主要采取“回避制”的打分方式,以與比賽前幾名無關的裁判上場執裁的大回避方式和不能給自己國家運動員打分的小回避方式相結合的辦法來確保公平公正。作為裁判員,要樹立正確的執裁理念,精通業務、熟悉競賽規則和裁判法。通過親身的實踐體驗來提高執裁能力,例如,夏柏華認為:“精通規則既包括書面文字上的精通,又包括含義及運用上的精通,需要親身經歷、實踐與研究?!绷硪环矫?,在評價方法方面,競技武術套路規則最初借鑒體操的評分方式,當前出現了各種問題,表明競技武術不能完全按照更高、更快、更強的要求來評價,不能完全用科學量化的方式來評價,而且體操也并非全部量化,需要評估性的方式來評判。邱丕相提出:“可以借鑒‘粗估細評的武術競賽評價方式。所謂粗估,即中國武術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一套練下來以后給人的整體印象,依照功力、協調、精氣神、技術規格等打一個總體的分,好壞是可以分辨比較出來。確定一個基本分值后再通過一些技術細節的細評,例如對犯規失誤的扣分?!痹u估性評判的重點在于裁判員的業務能力。既要通曉拳種的特點,也要明確套路演練的風格,對于動作和勁力的表達能從一拳一腿的功夫中看出來,這是對裁判員“粗估”能力的要求?!凹氃u”則需要量化標準的制定,在研究技術特質的基礎上對比賽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以此來論證量化標準的可行性。習云泰提出:“動作難度為一個分值,身法、勁力為一個分值,印象分為一個分值,三個分值相加,具體扣分要符合規則?!?/p>

3.4 樹立文化自信與借鑒西方的和諧發展

武術作為文化符號與傳播密不可分[7]。武術是中國特色的文化類型,競技武術又是中西方文化結合改造下的產物,在吸收、借鑒西方文化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交融的同時,要建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要建立在對于自身文化的了解程度上,即武術文化的“本土化發展”情況[8]。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內大眾的影響及由影響造成的對于價值的認同決定了文化對外輸送和普及的力度。改革開放后,中國對外交流活動增多,許多國際友人為了解中國文化而學習武術。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在以進軍奧運為目的的同時需要最大程度保留民族特色,在國際競技舞臺上凸顯中華民族體育項目的內涵特點[9],通過不斷深入研究找到適宜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的道路,提升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正如夏柏華所言:“不能將傳統武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點丟了,失去項目特點就沒有了特色,沒有了國際性與民族性?!碑斎?,凸顯項目特點,適應轉型還需要武術科研工作者進一步發掘武術文化的精髓,擔負好文化研究發展的重任。對于武術教育工作者要繼續將武術的技術特質、價值信仰、精神內涵傳授給學生。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在樹立自我文化認同的同時,應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看待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在“推進不同體育文化間的寬容和理解”[10]的基礎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創新與發展,找尋到適宜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與改革的和諧之路。

4 結束語

競技武術套路在由國內走向國際的過程中,它的競賽制度、規則、方法和配套措施也發生著適應性變化,不斷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考驗和挑戰。重新審視和回顧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是為競技武術套路的更好發展探求新的思路,在重構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藍圖的同時,也為當今武術學科的研究開辟了口述史學的發展新路。

參考文獻:

[1] 湯普遜.過去的聲音:口述史[M].覃方明,等,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107.

[2] 張山.武林春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3] 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

[4] 郭志禹.競技武術國際化綜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26(4):28.

[5] 陳青.論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多元研究范式[J].體育學刊,2016,23(4):1.

[6] 安曉輝.競技武術國際化推廣的現狀診斷及戰略選擇研究:以第9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為視角[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6):63.

[7] 霍爾.表征:文化表征和意指實踐[M].徐亮,陸興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

[8] 趙進.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式微的社會學分析:基于中、日、韓的跨文化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1):20.

[9] 張長念,王崗.中國武術發展文化轉型的時代動因[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26(1):11.

[10] 洪浩.競技武術發展理論之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8):88.

猜你喜歡
武術套路口述史國際化
強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
活動預告
談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
競藝語境中武術套路的現代意蘊
論協調能力在武術套路中的作用與培養
黃梅香自苦寒來
論口述史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贛劇口述史為例
關于口述史的若干問題探討
武術套路之動作節奏訓練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