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育人策略

2018-04-21 08:10陳志勇
科學與財富 2018年5期
關鍵詞:育人信息技術策略

陳志勇

摘 要:為提升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芬芳少年,就必須保證在各學科教學中育人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同樣必須要認識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結合實際的信息技術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育人策略,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芬芳少年。本文就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育人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育人;策略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已從各種知識點以及標準技術的教學回歸到了人才培養方面,強調了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個人品格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核心目標發生了改變之后,在開展信息教育時候策略也就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目前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采用趣味引導和設置相應任務(任務驅動)等等的方式進行教學。

1 通過信息技術課堂教育達到育人目標

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教育的時候,要能以課堂教育為基礎,結合多種教育方案,促進學生培養當中人本教育理念的落實。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基礎水平得到提升,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可以自信地面對遇到的困難。

1.1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于現代社會而言,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現代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各種電子終端以及網絡體系也會成為人們終生使用的輔助工具,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信息技術學科不僅起到傳授相應知識的效果,同時在起到了啟蒙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實際開展學生教育的時候,要能從實際教育工作出發,結合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做好課堂教學工作,讓小學生在學習到大量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還能具有良好的上網習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能在人格培養和知識學習兩方面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使用廣東教育出版社發行的小學信息教育教材的時候,教師應在掌握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案,同時也要能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小學生能有健康的上網習慣。比如在資料收集課程當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積極向上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搜索,而在這個階段還可以引入競爭的模式,也就是讓學生之間進行競速。這樣就能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強化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效果。另外,在教師布置學生搜索內容的時候也應以積極向上的內容為主,從而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1.2 以嚴謹的教學品質影響學生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如果直接進行概念性知識的教育無疑會影響到學生的培養效果,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身教”的效果要優于“言傳”。在實際的學生教育當中,教師要能認識到榜樣力量對學生的影響,要在教學階段中規范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比如在使用廣東教育出版社發行的小學信息教育教材的時候,首先教師自己要能保證自身操作的規范性,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還要能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工作,在讓學生自行操作的時候,教師要能在一旁進行指點,對學生的一些不恰當、不規范操作進行指正,從而從根本上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操作規范性,這種教學方式同樣也能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性格。

1.3 注重信息技術與人文的統一

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藏著的大量人文精神,始終滲透使用計算機的規范要求和有關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還要有意識設計一些主題,引導我們的學生在信息技術運用的同時,將知識和技能靈活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感受體驗人文情懷,逐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責任感,全面實現信息素養的知識與技能,過重懷方法,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比如:通過 “幫垃圾分類回箱”動畫制作任務,讓學生掌握“多圖層動畫”制作技術,潛移默化滲透環保、愛護環境的思想;“紅綠燈前”動畫制作任務,讓學生掌握“制作逐幀動畫”的技術,并滲透遵守交通規則、愛護生命的思想;“奔月的故事”、“嫦娥一號”在學生掌握搜索技術的同時,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秋游去”、“蝴蝶飛舞”、“熱鬧的生物園”、“學校開放日”等在學生學會動畫技術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學校、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

2 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促進信息技術學科育人目標的實現

在促進信息學科育人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僅僅依靠課堂教育難以完成全部的目標,因此也就需要能將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相結合,深化信息技術學科的影響。

2.1 舉辦多種形式的信息技術競賽

在對小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各種形式的課外競賽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通過課外競賽的開展,能讓學生在興趣的牽引下,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當中,同時由于各種活動往往僅僅有一個命題,更多的內容需要學生自行發揮,因此在小學生參與到各種信息競賽當中的時候,學生就能將自身的各種知識匯聚在一起,在靈活的運用之下完成任務。其次,這種信息技術競賽的展開也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臺,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2.2 依托課外實踐任務

信息技術課外作業多為實踐性任務,其意義在于可以檢查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技能的運用。如布置發送電子賀卡、搜集與管理學習資料等活動,讓學生應用網絡開展學習,進一步加深對網絡應用的體驗。有教育意義的課外作業能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快樂學習,在學習與生活的應用中認識信息技術的影響和作用,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應用技術的意識。如結合母親節開展的“電子賀卡送母親”活動,學生的作業盡管各式各樣,但每張賀卡都體現了同學發自內心對媽媽濃濃的愛和感激。這份作業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word的知識與技能,也讓家長增進了與孩子、與老師的三邊關系,提升了學科的育人價值。

3 營造和諧關系,實現立德樹人

相對于其他學科,信息技術的課堂習慣比其他學科更難規范。俗話說“3歲定80”。一個好習慣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從小教導孩子什么是正確的信息技術學習規范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康負責的良好習慣。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規范與操作流程,讓孩子知道計算機的使用要求,遵守使用守則,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無規矩不成方圓,參照小學日常行為規范,根據校情制訂管理規章,在每學期初第一節課宣講規章內容及其對孩子的好處。家校協同教育更能防微杜漸,如日常在家、在校都要求孩子把垃圾放到電腦桌的周邊空隙、不用顯示器擋住偷做其它事情、關機不直接按電源等。雖是“微”事,卻能培養學生講衛生、懂禮貌、敢作敢當的勇氣。

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課堂需要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首先,教師要能自樹課堂或端莊大方,或平易近人的良好形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學生都要真誠關心、熱愛,讓教師的“傳道授業”通過孩子感情的“催化”轉化為孩子的需求和行動。對學困與問題學生多一分關懷,對犯錯學生曉理、動情、導行,以正確、正面的評價讓學生對老師心存好感,逐步達到師生和諧、教學相長的境界。教師要培養團結友愛的學生關系。學生是教學環境的主人,信息技術等??普n堂亟需良好的教學環境。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提倡以實踐探究任務為主線,運用協作學習等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這利于提倡同學之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逐步形成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集體氛圍。當師生、生生在產生感情共鳴形成互尊互愛的氛圍時,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能真正建立起來。

綜上所述,在這個科學技術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所擔負的教育責任更加艱巨。信息技術課不應只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課堂,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園地。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還要關注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

參考文獻

[1]何俊.生成性資源在小學信息技術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

[2]李金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滲透[J].才智,2016(10).

[3]張林.信息技術課中滲透德育芻議[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01).

[4]信息技術教師教學用書A版.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育人信息技術策略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