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從孩子出發

2018-05-10 09:49陳麗平
關鍵詞:賞識教育

陳麗平

摘要:課改的今天,為什么孩子們那么忙?剛走出學校的大門又要踏進補習班?為什么他們的書包那么沉?書包里到底裝了些什么?為什么超重、肥胖的孩子那么多?僅僅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了”嗎?“改革、減負”等字眼兒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做些什么呢?

關鍵詞:有色眼鏡;螺旋式進步;賞識教育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以孩子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促進學校的發展和孩子的終生發展為目標,本著高效率、輕負擔,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宗旨,為改革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在教學改革的路上,我深感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那么忙?剛走出學校的大門又要踏進補習班?為什么他們的書包那么沉?書包里到底裝了些什么?為什么超重、肥胖的孩子那么多?僅僅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了”嗎?我陷入了沉思中,“改革、減負”等字眼兒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做些什么呢?

一、正確的方法是育人的關鍵

1.了解孩子,真正走進孩子

從良性教育的定義來看,強化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僅僅是育人的一個方面,它不應該是我們教育人、培養人的全部。人是活生生的,是動態的,處于發展中的,而發展是分階段的;人又是有差異的。因此,要做好人的教育培養工作,我們不僅要做到尊重人,實現教育的民主化,還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特征,引導人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培養人格健全的人。

作為一名教師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只有尊重孩子你才能平等地對待孩子,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亦是如此。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老師往往喜歡那種乖巧、聽話、成績優異的學生,對于那些成績平平的學生,老師也許不會深究,但是對于班上調皮、搗亂的孩子老師往往批評指責的多,甚至是“請家長”。久而久之,這些成績較差的孩子會越來越自卑,漸漸覺得自己不行,自信心被摧毀,自尊心被破壞,最后導致成為真正地差等生。轉化后進生工作一向是教師們關注的重要工作之一,何不從源頭抓起呢?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需求。

(1)摘下有色眼鏡看孩子,從尊重孩子的內心做起

事件一:

班上的小云是一個頑皮的孩子。這天,他選擇的是搭建區,他坐下來剛要脫鞋,已經在搭建區的浩浩、萱萱、諾諾連忙說:“你不許來搭建區!”云云連忙說:“這個區可以來四個人,你們剛來三個,加上我就四個了?!薄澳悄阋膊辉S進,你總是欺負人,還打人?!薄拔乙郧霸谥邪啻?,現在上大班不打人了!”“不行,那也不行,我們告訴老師去?!闭f著諾諾跑來告狀。由于孩子們剛升入大班還不到一個月,我對他們還不是很了解,只是聽中班老師和班上幼兒說過云云愛打別人,但我想云云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能力也應該增強了,所以我想給他一次機會。孩子們見我沒有制止云云,雖然嘟著嘴,但還是同意了。我走過去對云云說:“你要管好自己的小手??!”云云點頭答應了。進入活動區還不到5分鐘,就聽見諾諾嚷著:“云云,你要是再搶積木,我就給你告訴老師!”云云大聲說著:“這是我先選的積木,浩浩非要拿?!焙坪七B忙說:“這是我先拿到的,我也不知道這是你選的呀!”云云說:“這是我先看到的,我正要去拿?!敝Z諾說:“誰先拿到才算數,要不我告訴老師去?!痹圃七B忙說:“我不要了,給浩浩吧!”

事件二:

幼兒園下午離園,孩子們都排著隊從樓上往下走,我站在隊伍的前面,在樓梯的拐彎處,我停下來看著孩子們往下走。只見云云正在用小腳踢著小松,看到此情景我很生氣,心想:云云真的是大家說的愛打人的孩子嗎?但平靜了一下情緒后,我先問小松是怎么回事,小松說:“云云踢我!”說完小松低下了頭??吹竭@兒我覺得有點不對勁兒,于是又問云云。云云說:“剛才我看見小松踢浩浩,所以我才踢小松的?!蔽矣窒蛐∷?、浩浩求證,小松自己也承認了,問起小松為什么會踢浩浩,他說:“浩浩走得太慢了,沒跟緊,我想讓他快點走?!薄霸圃?,你為什么踢小松呢?”“我看見小松踢浩浩,浩浩是我的好朋友,他欺負我好朋友,所以我才踢他的?!?/p>

(2)給孩子反彈的余地,允許孩子螺旋式的進步

戶外活動前,我幫助星星小朋友掖褲子,無意中碰到星星的口袋,發現里面有個圓圓的東西。這幾天的活動區,星星總是選擇益智區,每次來玩時總是少不了擺弄磁珠和磁棍,投放磁力材料還不到兩周時間,磁珠和磁棍竟少了不少,今天這事一下子就讓我懷疑到了星星身上,難道以往丟的都和他有關嗎?

為了不傷害到孩子,我悄悄地在他耳邊說:“星星,把磁珠送回去吧!”他很聽話,向益智區走去。我覺得自己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沒有任何人發現的情況下就把事情解決了。戶外活動后,孩子們陸續洗手吃水果,星星從我身邊經過,為了安慰孩子,我抱了他一下??烧l知他神情慌張,我察覺到他一定有什么事情,一摸口袋,原來那個磁珠他并沒有放回去,這次我真的很生氣。給他使了個眼色,他又向益智區走去,回來后我悄悄問他:“放那了嗎?”他說放了。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在他耳邊說:“真是一個好孩子!”

為了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我告訴全班小朋友,幼兒園的東西是為小朋友們準備的,如果大家喜歡,可以選擇區域活動時去玩。如果拿回家了,那么幼兒園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小朋友們就會沒有的玩了!孩子們都同意我的說法。

下午,孩子們練習寫自己的名字,當星星走到我面前,交上寫好的名字時,我發現他的小口袋又是鼓鼓的,問他是什么,他就是不回答。掏出來一看是一塊橡皮,另一個口袋里是一塊橡皮泥,怎么會這樣?我心里真是很失望。問他橡皮是哪兒的,他就是不說?!跋鹌つ嗄??”“是大偉給我的?!碑攩柶鸫髠ハ鹌つ鄷r,他說是從睿睿的橡皮泥盒里拿的,請睿睿拿來橡皮泥盒,發現里邊少了好幾塊?!邦n?,你的橡皮泥找到了”。說著我請星星和大偉將橡皮泥送回,睿睿很高興。我又問起大偉是否拿過磁棍和磁珠,他堅持說沒有。大偉回座后,我又繼續問星星家里是否有幼兒園的磁珠、磁棍,開始時他不承認,當我問到家里有幾個磁珠時,星星說有兩個。我并沒有讓他第二天拿來,而是告訴他:“老師就借你玩兩天,兩天后把幼兒園的東西拿回來?!彼饬?。此后的兩天里,我并沒有再發現他的不良行為。只是問他:“今天口袋里有沒有東西跑進去呀?”他說沒有。我便夸他真是好孩子。

2.評價孩子,慎用橫向比較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但是我們往往習慣于向最優秀的孩子看齊。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這沒有錯,但是我們要總是把“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你怎么就不如別人呢?”等話掛在嘴邊,孩子往往就會失去自信。

在幼兒心中,家長和老師是權威的象征,他們的表揚和批評往往是他們評價自己的標準。片面的橫向評價會讓幼兒形成不正確的自我評價,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陰暗的心理。因此,要想讓孩子積極、肯定地認識自我,家長、幼兒園教師等成人對幼兒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是關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到孩子自己的成長?!白鹬赜變涸诎l展水平、能力、經驗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關注特殊幼兒的需要,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边@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對他們期望過高或期望過低都不利于他們的發展,“跳一跳,摘蘋果”讓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通過努力獲得發展,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營造寬松、支持的心理環境,只要孩子大膽地去探索、發現,更多地展現自己,無論成功與失敗,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成功的體驗。

3.賞識教育,樹立真正自信

一個人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上。對自己客觀的評價越高,自信也就越滿,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多。教師、家長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但賞識教育并不是簡單的表揚加鼓勵,而是要: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二、高效的課堂是減負的前提

中小學教師要求向45分鐘、40分鐘要質量,幼兒園教師要求向半日要質量,向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要質量。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觀念帶動教育行為,教育行為影響教學效果。高效課堂是相對于“低效”、“無效”以及“負效”的課堂教學而言的。改教師講為學生講,改同向坐為相向坐,改安靜為言說,改坐著為站著,改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這些變化本身并不能完成課改,課改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孩子“想學”、“會學”、“學會”。

就拿提高幼兒早來園環節的實效性來說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中指出:在幼兒園里,由于觀念、教師專業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著“重上課、輕生活環節”的現象。如果“成人中心”,不承認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不理解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有他們自己的特點和規律,而僅按成人的愿望、想法行事,用訓練代替游戲,用學習知識灌輸代替幼兒主動的活動,用過去私塾一樣的方法,強迫幼兒接受成人的安排,不給他們任何自己選擇活動權利的話,將磨滅幼兒熱愛學習的天性,將會消解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都會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我們班對早來園餐前環節進行了調整。

以前幼兒早來園僅僅是看書和玩翻毛線繩,時間長了幼兒就會出現手里拿著書,眼睛看著別處,或跟邊上小朋友聊聊天,或是自己發發呆,還有的和邊上的小朋友打鬧。發現問題后,我們先和班上幼兒討論:你喜歡的餐前活動有哪些?適合的餐前活動有哪些?我們能實施的活動有哪些?討論后,我們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調整。

第一次調整:

1.內容的豐富。由原來的看書、翻繩調整為看書、玩玩具、畫畫、寫字。

2.場地的調整。由在大圓弧處的集中游戲調整到玩具區、寫字區、看書區的分散活動。

3.形式的變化。由靜態坐在小椅子上調整為坐著、站著活動。

4.參與性的變化。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由原來的被動參與變為積極主動參與。

第二次調整:

1.內容的增加。晨間活動又增添了翻繩、磁力玩具和折紙。

2.位置的調整。由班內活動擴展到了班外活動。

3.材料的支持。玩具區提供了地墊支持。

第三次調整:

1.內容的豐富。喜歡探索的幼兒可以選用班上的任何東西。

2.位置的調整。益智區玩具坐在離益智區距離較近的組玩。

總之,在幾次調整的過程中都是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討論才發生的變化,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目標,為孩子創造機會,成為孩子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健康領域、社會領域、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這五大領域的目標均在早來園活動中有所體現,這種主動學習的過程孩子必然有所發展,晨間環節也必然是高效的。

教育不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提高備課、教學質量,讓孩子在“我要學”中健康快樂成長,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周弘.《教你如何賞識孩子—賞識教育操作方法》.2001.[Z].華語教學出版社.2001.4 ISBN 7-80052-776-X.12881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2013.[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ISBN 978-7-107-26148-0.055000

猜你喜歡
賞識教育
賞識,讓課堂生成更精彩
賞識教育:高中生正方向發展的推進器
尊重 鼓勵 寬容
論職業學校教學管理中的賞識教育
給“賞識教育”踩剎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