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體育家庭作業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身體的促進作用

2018-05-10 09:49劉海濤
關鍵詞:身體素質

劉海濤

摘要:我國2億多的中小學生體質近年來明顯下降,身體素質嚴重滑坡。雖然滿足了每天鍛煉1小時的要求,但學生體育活動的效果不明顯,重復、單調的運動項目天天做,學生的運動興趣日漸消退。采用“體育家庭作業”的模式,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身體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結合學生體質健康、結合教材教學進度、結合學校體育特色、結合雙休日節假日、結合家庭特色體育安排好體育家庭作業,有利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有利于調節與改善家庭結構,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家庭作業;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數據顯示:由于缺少體育鍛煉,吃動不平衡,課業負擔過重等原因,我國2億多的中小學生體質,近年來明顯下降,身體素質嚴重滑坡。據官方調查統計,大中城市的中小學生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1個小胖墩兒,中小學生營養過剩的情況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城鄉都持續增加。近視學生的比例更是高得令人吃驚,而且有向低年齡層次擴散的危險。和日本同齡孩子相比,我國的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均相差很多。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只有切實開展好“每天鍛煉1小時”活動,加強學校體育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各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時候,很多體育老師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滿足了每天鍛煉1小時的要求,但學生體育活動的效果不明顯,重復、單調的運動項目天天做,學生的運動興趣日漸消退。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在低年級采用“體育家庭作業”的方式,不僅可以大大提高體育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改善了學生家庭對于體育的理解 。

一、體育家庭作業的主要內容

(一)體育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是教師讓學生預知、溫習和鞏固、復習課堂教學內容、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之一。體育課的家庭作業是體育教學的延伸,是指導學生進行自覺鍛煉的有效形式,是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自覺參與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在學校進行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有益的、重要的補充。他可以使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關心重視學生的健康成長。體育課家庭作業能夠科學有效的促進學生自我鍛煉,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場所、更多的時間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責任心和緊迫感,我在低年級進行了實驗: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內容,每位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后必須按要求完成1項體育家庭作業(時間控制在10分鐘~15分鐘內,平均心率達到130次/分鐘),并制作成卡片,完成當天作業后,在所完成內容畫“★”(表2),每天運動完,孩子們自己得填寫詳細的內容、時間和進行自評,然后家長還要對整個活動情況進行說明。

練習的原則是:走、跑、球類、器械、武術、瑜伽、游泳等項目都可以參加,進行全面的鍛煉。具體的內容可參考:跳繩1分鐘×2組、仰臥起坐1分鐘、蹲起跳20×2組,蛙跳10級臺階,廣播體操1-2遍、體前屈20×5組、仰臥起坐10×5組、單腳交換跳30×3組、蹲起10×5組、連續單腳跳、并腳跳等等。

(二)實驗結果

1、學生體質變化情況

本文就懷柔區實驗小學2010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總人數211人進行初步實驗,對比測試時間為2011年5年。本次測試項目統一選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4 項,分別為:身高、體重、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評價指標是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所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評價指標。

(1)身高標準體重

從表1 可以看出正常體重學生的變化,營養不良、超重和肥胖學生人數實驗前后的對比。我們知道:超重學生如果不加以重視,將來多可能成為肥胖的學生,而只要肥胖了,許多問題馬上都會出現??偟目磥?,我校一年級有近一半學生的身體勻稱度不良,需要家校之間不斷聯系合作。

(2)立定跳遠

從表2 可以看出實驗初期學生立定跳遠成績不是很理想,不及格的就占了3.43%,而學生的優秀率只為1.96%。從評價標準來看學生達到及格的標準是比較低的,學生只要掌握技術動作再加以適當體育鍛煉就能達到及格,因此在實驗中期測驗后學生的成績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3)坐位體前屈

從表3可以實驗前后期的變化,為什么坐位體前屈的不及格率為0呢?坐位體前屈這個測試項目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柔韌性,對于肥胖的學生來說不存在自身體重的問題,而且小學低年級的柔韌提高是很快的,只要有正確的方法指導、并加以長期的練習成績是很容易提高的。但我校一年級學生的柔韌性仍要加以重視。

(4)體質成績綜合評定

根據對表1、表2及表3的分析,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測試項目成績不理想,學生缺乏體育運動鍛煉,但經過不斷練習后測試成績有了明顯變化。

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們分別抽取了坐位體前屈,身高、體重,立定跳遠三個測試項目,經分析實驗后的及格率由原來的30.2%提高到現在的35.7%,平均優秀率由2.26%提高到了7.1%(表4)。實驗證明:“體育家庭作業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技能。

2、體育情感的變化情況

抽取實驗班211名學生做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學生在鍛煉時間和次數、體育愛好和對體育課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與次數增多,其中運動時間增多的人數有152人,占72.03%;增加次數的學生人數有141人,占66.82%。體育愛好變廣,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由原來的10.3%減少到了4.6%,參加兩個體育項目的人數由原來的15.3%增加到27.9%,其中有75%的家長能夠在休息時間與子女一起運動。學生及其家長對體育課的態度也慢慢轉變,學生喜歡體育課的人數由72.6﹪提高到85.5﹪,不喜歡和無所謂由原來的27.4%減少到14.5%。

二、怎樣安排體育家庭作業

(一)、結合學生體質健康

學校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和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建立學生健康檔案。體育老師和班主任針對學生體質健康檔案開“運動處方”,針對性布置適量的體育家庭作業。及時通過家訪、“家校通”平臺進行調查,督促家長要求學生完成作業。再通過長期地觀測學生體質變化來及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加減量”。對于積極完成作業的學生學校及時進行表彰,評選各種各級別“鍛煉之星”,對于鍛煉及時精心檢測,使家長學生感受到進步。

(二)、結合教材教學進度

體育教師可根據各年級的教學目標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體育“家庭作業”。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隨時觀察學生所掌握“三基”水平,再結合學生年齡中心理特征,做到循序漸進、適量適時。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單人跳繩時,教師在課后小結時可及時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要求:練習形式也可以多樣,自練或小伙伴合作學習、家長合作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練習興趣也提高學生間情感交流和合作精神的培養等。

(三)、結合學校體育特色

結合我校是籃球傳統校的實際,我在低年級開展了拍球競賽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已會拍球運球為榮,這樣也使家庭作業不斷延伸。

(四)、結合雙休日節假日

給學生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有助于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從而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雙休日、節假日鼓勵孩子們外出,不要再“窩”在家里。學校歡迎父母同來場地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積極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和父母參加外出旅游、登山、散步、春秋游……,提出“小手拉大手一同來健身”的口號。

(五)、結合家庭特色體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家長本身就喜歡體育活動,有一些兒時喜歡的游戲或競技內容,只要正確引導家長會促進學生“自律”地參加鍛煉。體育課程完全可以去挖掘一些“鄉土體育”。根據當地特色的“鄉土體育”如:跳皮筋、踩高蹺、滾鐵環、呼拉圈、簡易保齡球、打蛇螺……。這些項目都是孩子們平時所玩的,所以活動的開展有很好的條件和操作性。學校在設計運動會、體育課計劃、大課間活動、課外活動……時都可能滲透一些“鄉土體育”。在活動開始前布置家庭作業,提出活動方法及要求,這樣學生與家長能在閑暇的時間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體育運動水平,又可以促進家長學生的健康,有助于師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

三、體育家庭作業應用的優點

(一)、有利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

在社會大聲疾呼“為中小學生減負”時,提出體育課要布置家庭作業,表面上看,似乎與素質教育的精神相矛盾。其實,學生的負擔過重是指課外作業,而不是指體育活動。增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卻可以減輕學生的文化學習負擔,使學生的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得到平衡的發展。

學生在減負之后,確實有了許多的空閑時間,學生往往會把這些過剩的精力和時間用于其他地方,如打游戲機、看電視、上網等。給學生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適量的體育健身目標,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一位家長曾高興的說:孩子每天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可以使孩子少看電視,避免孩子上網打游戲,既鍛煉了身體又保護了視力,既鍛煉了他們的身體又培養他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有利于調節與改善家庭結構

我校提出:大手牽小手、父母陪孩子“做作業”。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家庭結構的變化是社會結構變化的一個層面。家庭人員結構簡單化,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成員關系日趨平等,家庭閑暇時間的增多,體育家庭作業的作用不可忽視。家庭成員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教育。學生按照體育教師與學校要求,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時,邀請家長一起參加,有助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有助于促進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和諧發展。

“本來孩子挺懶的,每天一放下書包就‘捧著電視不愛多動了,體育家庭作業,他很樂意與附近的同學一起落實,身體比以前好多了?!薄绑w育家庭作業讓她的孩子受益匪淺”。這是許多家長參與后欣喜地告訴教師的。

把體育作業引入到小學生家庭作業的做法,既能讓學生在減輕文化課作業負擔的同時,又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動力進行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愿鍛煉、樂鍛煉、勤鍛煉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打基礎。

四、結論與建議

(一)、體育項目創編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

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心態正處童化期,所以創編的體育項目要合乎他們的胃口且有趣味性,學生一旦接觸就會產生運動興致,運動效果自然很高。如客廳內的爬行、體前驅狀的看電視等趣味項目學生都樂于練習,創編的新項目不但新鮮有趣,同時還要能滿足其喜歡冒險的心理,所以我們同時開展了健身車、滑板車等項目,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從中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鍛煉堅強的意志,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體育家庭作業著重突出任務性和健身性

我校開展的體育家庭作業,是學生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在家長的協助和班主任的督促下,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它以一種“作業”的形式呈現,成為一種“任務”,比在課外活動中安排更好,尤其在低年級實驗中學生、家長有了一定體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都是通過教育讓學生自覺參與課外體育活動,但效果并不十分明顯,把體育活動作為“作業”,在學生的意識中就形成了“這是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的心理,使他們負有責任感。其次,體育家庭作業是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刻不容緩,所以不但要以趣味性的體育項目吸引學生,還要通過一些素質練習促進學生體質健康。

(三)、幾點反思

1場地、器材問題。當體育場地、器材不能滿足所有的學生,通過自創的體育項目來彌補這一不足,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2體育老師要定期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情況,提出改進意見。

3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測試和評價工作,不斷改進工作,提高操作效果。

4根據學校具體情況,體育家庭作業可成為學校明文規定的一項制度,與“陽光少年”評選等掛鉤,從而確保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

5加大宣傳力度,使這一活動成為社區、家庭等的共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陳雁飛 周志勇 《陽光體育運動學生鍛煉指導》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6

[2]高等學校教材編寫組《運動心理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

[3]祝蓓里《體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4]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5]盧瓊《從未來家庭結構的變化分析體育家庭作業的作用》中國學校教育2006.3

猜你喜歡
身體素質
簡述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
針對性身體素質訓練在標準舞技術中的應用
醫學院校足球運動員冬季身體素質訓練分析
關于提升高中體育生身體素質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學生體育素質培育與訓練策略
體育教學應注重強化學生身體素質
鍛煉
新發現
《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發布
對我國中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回歸模型的實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