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網癮學生”的網絡德育教育新途徑

2018-05-10 09:49王賀
關鍵詞:優化策略

王賀

摘要:“網癮學生”這一群體的數量增長是社會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對于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網絡德育教育這一新興的教育手段,在系統總結“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優化策略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使網絡德育教育在網絡環境條件下應運而生,在極大拓展了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空間和渠道的同時,也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挑戰。從學術界層面來看,對于網絡德育教育的內涵,學術界目前主要存在“工具說”、“形態說”、“方式說”三種觀點。時至今日,國內越來越多的學校先后建成了官方網頁、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普及率呈現出迅猛的上升趨勢。無論是教學服務、科研服務、就業服務、新聞宣傳,還是學生社團服務、心理咨詢,學生和家長都可通過網絡快速獲得第一手信息,網絡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在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下,我國學?!熬W癮學生”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呈現出不斷增大的趨勢。因此,“網癮學生”的網絡思想教育工作應如何順利開展和不斷優化,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現實問題。

一、相關概念

1.網絡德育教育的內涵

作為德育向網絡世界的拓展和深化,本文論述的網絡德育教育是指學校思想老師為了使受教育主體形成符合一定社會發展所需的德育教育品德,通過網絡平臺對受教育主體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施加思想觀念、政治觀點以及道德規范等方面的正面影響。較之于傳統的德育,網絡德育教育不僅在形式上具有超時空性,而且在方法上更具有隱蔽性,并進一步在內容上體現出多樣性。

2.“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的內涵

“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是指學校德育教育老師結合“網癮學生”的認知特點,基于網絡化的社會環境,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傳播技術手段,并以此有針對性地對“網癮學生”開展德育工作[2],目的在于使他們最終形成符合社會主義社會所需要的德育教育品德和素養。

二、“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復雜的網絡操作技術和豐富易變的網絡星系加大了“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的難度,總體而言,目前由于網絡德育教育“有效性不足”,因此實際工作中主要面臨如下問題。

1.主要問題

(1)主體性迷失

“網癮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主體性是指該群體參與網絡實踐活動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立意識,并在自身價值觀的引導下對網絡資源進行能動選擇和創造性利用的能力特性。由此可見,“網癮學生”在網絡空間中主體性迷失實際上體現為該群體價值觀軌道的偏離,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網癮學生”容易迷失于浩瀚的網絡信息世界?;诰W絡時代,該群體不再愿意對德育教育老師預先設定的目標進行簡單的遵循,也不愿意按照傳統的思路領會相應的教育內容,而是按照自身的喜好對網絡信息進行選擇性吸收,從而導致該群體出現主體性迷失現象。

第二,“網癮學生”在網絡角色扮演過程中出現主體性迷失。該群體在不良心理狀態的影響下刻意回避現實社會,過渡依賴網絡人際關系來彌補自己現實人際關系中的失落感。在錯誤價值觀的引導下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該群體在網絡角色扮演中出現人格障礙、人格異化等一系列問題。

(2)價值觀扭曲

價值觀是推動和指引人們決策和采取行動的核心因素。體現為個體對其周圍客觀環境的意義、重要性的綜合性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偏好。對于“網癮學生”而言,價值觀通過該群體對事物的評價、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取向來具體反映于現實生活之中。結合實際可知,網絡中充斥著諸如精英主義、個人主義、霸權主義等各種的不良價值觀念,這很容易導致價學生的價值標準變得模糊,并逐漸誤入歧途。

(3)網絡行為失范

“網癮學生”網絡行為失范是指該群體的行為違背了其應遵循的相關行為準則,具體表現為該群體的行為在網絡虛擬環境中出現的與一定的社會規范相違背的各種行為偏差。

第一,網絡交往行為失范。很多“網癮學生”習慣在網絡交往中隨意捏造自己的真實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身份等)。相關調查表明,僅有36.3%的“網癮學生”表示自己在網絡上是以完全真實的身份出現,41.2%的“網癮學生”承認對身份有所改動,22.5%的“網癮學生”則表示自己的身份全部是假的、或隨時變換自己的身份、或不是一個身份。網絡交往的匿名性導致網絡空間被很多“網癮學生”視為“情緒公廁”。

第二,網絡行為具有攻擊性。網癮學生普遍具有較好的計算機基礎和技術研究能力,而同時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屬于“弱勢群體”,因此網絡攻擊性行為極易成為他們不滿情緒的發泄渠道。資料表明[4],有10余名生活拮據、從未謀面的學生為了成就“一夜暴富”的共同夢想,互相之間通過互聯網交流了一段時間后,利用黑客技術侵入政府網站,并惡意篡改和偽造數據庫中的重要資料,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4)沉溺于網絡游戲

不久前,我校針對全校300多名學生進行了網絡德育教育調查,結果表明,高達34.2%的被調查者曾經玩網絡游戲,18.7%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經常玩網絡游戲,承認自己參與過玩網絡游戲互動交流活動的學生為9.5%。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大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游戲,但調查表明,其原因基于以下兩條,一是沒有閑暇時間,二是認為家長管理嚴格。換言之,只要條件具備,這部分學生就很可能也會涉及玩網絡游戲。

2.形成原因

(1)學校網絡德育教育老師綜合教育能力不足

具備良好的網絡信息素質是思想老師開展“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的前提條件。因此,老師應具備對網絡信息資源有效甄別、過濾、獲取、整合、評估和利用的能力。然而現在的德育教育老師(輔導員)盡管具備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水平,但普遍對日益發展的網絡技術并不熟悉,對網絡德育教育工作也比較陌生。

(2)老師對網絡德育教育方式缺乏工作熱情

德育教育老師缺乏對網絡德育教育工作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師缺乏網絡運作實踐經驗的原因。具體表現為,其一,部分老師不了解網絡具特征,因此不能夠將傳統的德育工作與現代網絡技術有機的相結合;其二,部分老師仍然習慣于通過口頭教育、面談教育等傳統形式開展工作,對網絡德育教育工作實踐的參與意識不足。

(3)德育網站的綜合設計水平不高,點擊率低

衡量網站綜合設計質量的水平高低在于訪問量,而點擊率則是訪問量的直接體現。學生德育網站對學生的吸引力低,主要基于如下原因,一是網站設計風格不夠鮮明,至少在外觀上缺乏生動性。二是教育內容的形式較為單調,且與學生現實問題結合不夠密切。

(4)工作方法過于陳舊

目前很多德育方法在運用方面缺乏針對性。一般來說,“網癮學生”由于其家庭背景、生活經歷、性格特征的差異,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特征。然而,目前很多學校的德育者仍然沿襲程序化、形式化的傳統做法,忽略了對“網癮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深入和系統分析的重要性,沒有及時掌握和系統記錄該群體網絡行為動態變化狀況,因此也就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后續工作。

三、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的優化策略

結合前文中的原因分析,下文對開展“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優化策略。

1.通過實踐不斷增強德育教育老師的整體工作能力

鼓勵學校網絡德育教育老師提高對實踐工作的投入力度是增強其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這需要網絡德育教育者通過認真分析和總結“網癮學生”的心理狀態,積極嘗試和網癮學生展開網絡交流。通過實踐交流,一方面能夠掌握關于網癮學生心理動態的一手資料,另一方面還能夠轉換角色角度,了解更易于被“網癮學生”所接受的德育形式,逐步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整體工作實力?;诖?,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工作:一是在執行前要以“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的目標為核心制定實踐交流的可行性計劃。在實踐交流過程中認真做好交流記錄,并在交流后通過系統的工作總結的形式把心得體會固化下來。二是要加強網絡思想老師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共同研究工作中出現的代表性問題,從而為更好地開展后續工作提供寶貴經驗。三是網絡德育教育老師要換位思考,充分利用空余時間,站在“網癮學生”的角度去接觸網絡,從而使自己在后續的工作更加有針對性。

2.提升思想老師開展網絡德育教育的積極性

如前文所述,德育教育老師由于自身對網絡德育教育工作重視不夠,同時缺乏足夠的網絡知識,因此對網絡德育教育工作缺乏足夠的積極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嘗試如下三種途徑。

一是充分利用自身熟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勢,用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來解釋網絡德育教育這一全新教育形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從而使自己在心理上拉近對網絡德育教育形式的親近感。

二是要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靈活運用,可將文字圖片、音樂動畫等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后,再通過生動形象的網頁設計把嚴肅、深奧的德育理論傳遞給“網癮學生”。這就需要定期組織德育學者和網絡設計專家共同開發和制作融思想性、教育性、生動性與一體的信息資源。

三是在網絡思想老師之中建立典型案例的內部數據庫。數據庫的內容可包括典型成功案例,還可包括自身在實際工作中對具體事件的記錄、分析和總結。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在資源共享的前提下,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討論,并將討論記錄以內部電子期刊的形式上傳至數據庫,這可以有效提高網絡德育教育老師的積極性。

3.完善網絡德育教育的內容建設工作

第一,在保持內容生動活潑的基礎上適當增強教育內容的理論性。這就需要德育教育老師依據學生對理論教育內容理解力來確定教育內容的理論階梯層次。鑒于“網癮學生”學歷層次相對較高,理解能力較強的特點,需要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基礎上適當注入一些理論知識,并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逐漸增加理論的深度,這不僅能夠保持“網癮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體現出思想教育的層次。

第二,“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的理論闡述要盡量透徹。這就需要網絡德育教育老師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積累的理論經驗和工作實踐,把相關理論吃深、挖透,并在與“網癮學生”進行網絡交流的過程中依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使“網癮學生”在觀念層面上劃清是非界限,并力爭理論結合實際,運用實證論述和規范教育等多種方法,使“網癮學生”能夠更清楚地理解問題的實質,逐漸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論觀點。

第三,提供個性化網絡德育教育。例如,針對性格孤僻的網癮學生,網絡德育教育老師可充分利用網絡的隱蔽性特點,采用間接方式,定期對其發送電子郵件來進行私下交流,或對其在網絡上提供24小時在線咨詢服務,并對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耐心疏導或及時回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德育教育老師要嚴格恪守保密原則,尊重網癮學生的個人隱私。

4.實施有效的網絡德育教育方法

第一,要及時更新原有的工作觀念。老師要認識到,網絡消解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對于“網癮學生”而言,老師的身份已經由過去的“思想訓導者”逐漸過渡為“思想引導者”,因此,老師與網癮學生在進行網絡交流時要恪守坦誠相待,平等溝通的原則。

第二,遵循“因人而異,因人而宜”的工作原則。網絡德育教育老師可依據性別、年齡、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學科專業等要素對“網癮學生”進行細分,再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例如,從學科分類的角度而言,對文科學生網民可偏重采用理論疏導、情感熏陶等方法,對理科學生則可偏重采用實踐交流、典型案例教育等等方法。

第三,針對“網癮學生”表現出的具體思想熱點問題采取不同的方法。網絡德育教育老師要在日常工作中跟蹤“網癮學生”普遍關注的網絡焦點問題,從而把握他們的思想變化狀態,在對這些問題的性質進行正確判斷的前提下,深入分析這些焦點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思想教育方法。

結束語

“網癮學生”負面心理狀態和行為特征具有明顯的社會性,是其所處的綜合環境的合力作用下逐漸形成的,因此,對他們開展網絡德育教育不僅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日常工作,而且更需要社會、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通過更多、更有效的網絡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有效消除“網癮學生”在心理和行動上的各種負面因素。

參考文獻

[1]外國教育社會學塞本文選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 32 卷 )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羅安琪,周曉云.教育管理中的六大效應[J].教育科學論壇,2009,(9).

[4]高中建.當代青少年問題與對策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305-326.

[5]魯勝鳳.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后進學生[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1):141-142.

[6]楊彥勤,辛全才,趙延鳳.問題學生的成因與教育轉化[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2):111-114.

[7]沈壯海.德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103.

[8]雷躍捷、辛欣.網絡傳播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221.

猜你喜歡
優化策略
高中體育籃球教學優化策略探究
芻議高校體操教學環境的優化策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的人居環境優化探析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企業重大風險確定及管理建議的研究論述
分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基于一種優化策略的智能燈控制系統研究與設計
政府機關人力資源管理優化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