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對智力殘疾小學生的幫助

2018-05-10 09:49袁楠尚國利肖雪
關鍵詞:音樂游戲家校合作

袁楠 尚國利 肖雪

摘要:智力殘疾兒童的感知范圍狹窄,感知的信息量少。這表現在同一時間內他們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數量比正常兒童要少得多。只要方法妥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音樂不僅是情感的藝術,而且對青少年智力的開發和道德情操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將音樂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呢?

關鍵詞:智力殘疾;音樂游戲;關愛智力殘疾兒童;家校合作

2014年1月20日,教育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中國預計到2016年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

智力殘疾兒童的感知范圍狹窄,感知的信息量少。這表現在同一時間內他們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數量比正常兒童要少得多。此外,智力殘疾兒童的知覺恒常性比正常兒童差。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的環境之中,他們往往認不出來。例如,在黑板上認得的字,在課本上可能就認不出來了。智力殘疾兒童感知覺的這些特點,對學習速度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

智力殘疾學生的記憶有兩個特點,第一,識記速度的緩慢、保持不牢固、再現困難或不準確。這方面教學上的例子很多,第二,由于記憶的組織能力差,智力殘疾兒童不會采用分類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研究人員對9歲多的智力殘疾兒童進行物體分類的實驗表明,他們的概括能力明顯低于正常幼兒園大班(6歲)的水平,只接近于中班(5歲)的兒童。這一特點,在數學過程中表現為他們難以掌握各種規則和概念,對語言材料和數學概念的學習,困難很大。而且思維刻板,缺乏目的性和靈活性。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往往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在進行某項活動時,當遇到困難或其他新鮮的事情,原先的想法就會停止下來。

個人資料

今年一年級新入學的一個小男孩叫明揚,6歲半,大大的眼睛,睫毛長長的,皮膚很白,總喜歡嘟嘟著嘴,看起來乖乖的,我第一次給他們在班里上課發現,課上他總是嘴里不停的嘟嘟囔囔的,而且時不時在桌子底下鉆來鉆去,還把作業本撕的一條條的扔的滿地都是,自己玩的特別開心,我提醒他,他頭都不抬好像沒有聽見一樣,我行我素。班里有個小男孩很淘氣,趁我回頭板書的時候小聲逗明揚,明揚就很興奮的跳到這個男孩身邊,兩個人偷偷玩樂,一不小心,小男孩把明揚推倒了,明揚就哇哇大哭,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

老師要從愛心出發,這是進行教育的前提,課下,和班主任溝通后了解到,這個孩子是智力殘疾四級,(四級智力殘疾(輕度):IQ值在50~70或55~75之間。適應行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當的實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擔一般的家務勞動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創造性;一般在指導下能適應社會;經過特別教育,可以獲得一定的閱讀和計算能力;對周圍環境有較好的辨別能力,能比較恰當地與人交往。)家訪后知道,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父親50多歲,母親也40多歲,兩個人都沒有收入,家里房子很破舊,家里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屬于當地的低保家庭。

班主任還告訴我,明揚在開學的新生培訓中能聽懂老師的話,很喜歡和老師同學們溝通,也喜歡幫助老師擦黑板,放學也能和同學一起排隊,但是總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偶爾被個別的淘氣的孩子推來搡去,就委屈的靠著墻站著,也不找老師幫忙,上課時候控制不住自己,隨便下位置, 非常的自由,我行我素。

在村里,經常有孩子和明揚一起玩,玩著玩著鬧矛盾了就開始叫明揚大傻子,明揚的父母特別難過。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于孩子的學習還是非常認真的,剛開學時老師布置的作業父親幫著一筆一劃完成,因為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會寫作業,笑話自己的孩子。英語老師要求每天都要在微信群里讀英語打卡,明揚的父母非常支持,每天都讓明揚堅持,雖然明揚只會讀一個單詞,所有的句子和詞語都是一個讀音(智力殘疾是指人的智力明顯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顯示適應行為障礙,智力殘疾兒童由于大腦發育受到損害,給他們的語言發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據研究統計,智力殘疾兒童中具有語言缺陷的在70%左右。一般來說,智力殘疾的程度越嚴重,語言發展的水平也越低。)但是他特別的認真,用手指頭指著念著,特別的認真,帶動著班里的孩子都打卡很積極。老師們聽到這些,都很感動。

在音樂課堂中,強調心理健康有時顯得畫蛇添足。音樂的直觀感性應該可以直接帶動學生的身心愉悅,音樂的喜怒哀樂也會使學生投入真摯的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所要做的是積極的引導。如果在音樂激發學生情感的當下能及時對個別需要心理輔導的學生積極引導,便是最好的動之以情了。學生會從感受音樂的美中,顯現出人性的本真,從而信任音樂藝術,信任老師。

音樂教室的后面有一面特別大的鏡子,每次音樂課明揚總是回頭看鏡子,從一開始的坐在凳子上回頭對著鏡子做鬼臉,然后慢慢的站起來對著鏡子跳,有的時候還會特別興奮的趴著地上自己爬著玩,但是眼睛始終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我一邊上課一邊還要看著明揚怕他受傷。所以我就想了個辦法,我說:“明揚,你到老師鋼琴這里來,幫老師翻一下書好嗎?”明揚特別高興的過來了,我彈琴孩子們唱歌,我突然發現明揚特別開心,特別認真的跟著唱,雖然記不住歌詞,唱歌也有點走調,但是明揚非常非常的認真,眼睛亮亮的,很用心的跟著我的琴聲和大家一起唱。然后和大家一起做律動游戲的時候也是很認真很配合。在課堂教學中,一般主張多直觀,而少抽象。盡量運用直觀的語言、文字、圖形、視頻等手段,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中達到學習的目的。音樂的學習更是如此。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美育則是以塑造完美人格為最終目標,以藝術和現實美為手段的審美教育。作為一名普通小學教師,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音樂不僅是情感的藝術,而且對青少年智力的開發和道德情操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將音樂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呢?

在音樂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教育理念,筆者所在地區的同行們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就取得不俗的效果,因為音樂以美的形式作用于學生的感性認知,其方式是潤物細無聲的,能夠不知不覺地影響學生們的心靈。然而,并非只要學生參加音樂課堂,就能對其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

突然想起最近看的一個材料,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上,音樂被廣泛采用。音樂游戲在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要精心地設計活動,有效地調控活動,恰當地評點,科學把握音樂游戲活動的實質內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根據情況給低年級的學生設計了音樂游戲《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師通過“擊鼓傳花”的游戲,讓學生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快樂的情緒由此而產生,而教師又由此引導學生懂禮貌,體驗合作的快樂。

在后來的音樂課堂上,我提前創編了一些音樂小游戲,帶著低年級的孩子做一些音樂游戲,有的時候和同學們一起創編律動的動作,因為是集體創編的音樂律動,同學們的參與性特別的好,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除此之外,還教給低年級的孩子一些適合上課前做的一些很短小的音樂小律動。大概一個月后,班主任反饋,明揚的課堂紀律有了一些改善。

直觀性原則的運用,既基于音樂的學科特點,也考慮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心靈溝通的特性。學生的心靈世界往往是封閉的,以何種方式進入他們的心靈世界,需要特別講究。當理性的溝通失效的時候,往往感性就能發揮奇效。所以,音樂課堂教學中:以感性方式達成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往往事半功倍。

音樂教育活動通常是集體參與的活動,這種共同的活動過程又常常有助于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密的合作關系,并進一步為自己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因為音樂的本質要求參加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確的合作,任何合作上的失誤或失敗都會馬上導致音樂效果的不和諧與失敗,而且這種不和諧與失敗會立即反饋給每一個參加者的耳朵,造成聽覺、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不快感,音樂本身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來強迫所有參加者進行完全的合作,并迫使人們控制可能破壞音樂和諧的任何自我沖動和不良個性表現。因此,參加者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和相處的能力和技巧,這種在音樂中的合作能力最終會泛化和遷移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樂的魅力和愉悅性也會吸引那些社會性退縮的學生參與到音樂的社會活動中去,從而改變其自我封閉狀態。

面對學校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面向學生這樣一個特殊而又復雜的群體,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音樂教育,構建音樂教育體系,對于調整學生的不良情緒,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消除人際障礙,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對于解決學生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將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只要方法妥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

還需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殘疾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殘疾兒童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讓他們多了解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家校配合共同來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愛智力殘疾兒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老師必備的美德。能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要求,教師要用真摯的愛心,啟迪心靈,輕輕拭去“隨班就讀”殘疾兒童的眼淚;關注“隨班就讀”殘疾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愛“隨班就讀”殘疾兒童的成長,真正實現教育事業的健康、均衡、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兒童心理障礙治療學》. 杜亞松 上??茖W出版社 2005—8—1I S B N:9787532379248

[2]《兒童心理學》.皮亞杰 英海爾德 商務印書館出版

[3]《中小學教育》2018年第317期. 李建孝

[4]陳芳《中小學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時間與探索[J]藝海.2012(6)

猜你喜歡
音樂游戲家校合作
基于城鄉結合部小學家校合作問題的調查研究
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幼兒音樂游戲教學研究
淺析幼兒音樂教學中游戲的融入
關于深化心理危機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議
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家長參與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的外化問題行為的影響機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