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實施效果評價

2018-05-14 15:20季蘇楠陸芹珍馮莉
中國衛生產業 2018年1期
關鍵詞:外科模式風險管理

季蘇楠 陸芹珍 馮莉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實施效果。方法 2016年7—12月該院進行常規護理的1 180例外科患者作為對照組,2017年1—6月實施護理風險的1 234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對既往臨床工作中患者出現的護理不良情況進行分析,臨床應用中不斷地完善相關措施: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培養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加強護患之間溝通、開展個體化風險管理、持續安全質量管理。結果 觀察組三基理論考試成績(94.23±2.67)分、護理安全考試(95.22±2.43)分、護理滿意度99.00%,高于對照組(89.42±4.24)分、(90.15±3.08)分、91.00%。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臨床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確切,確保了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增進了護患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外科;風險管理;護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00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ward in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Methods 1 180 cases of surgical patients for routine nurs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1 234 cases of patients for nursing risk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nursing adverse conditions in the past clinical work were analyzed, and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related measur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mprove the business level of nursing staff, culture the legal idea of nursing staff,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develop the individu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inuous quality management. Results The three basic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score, nursing safety examination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4.23±2.67)points,(95.22±2.43)points, 99.00% vs (89.42±4.24)points,(90.15±3.08)points,91.00%].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linical work in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is definite, which ensures the safety of nursing work and enhan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surgery;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Model

外科患者病情大多比較嚴重且不穩定,治療護理過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并且目前人們的維權意識和法制觀念都有所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屬對護理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外科是護理風險的高??剖襕1]。只有針對外科護理存在的潛在風險,采取恰當管理措施,減少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才能切實提高外科護理質量[2]。而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提升外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有效識別護理風險、病情評估,根據外科患者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有效的護理對策,因此這種護理模式在外科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得到了推廣,實際應用效果相對較好,促使醫院規避護理風險[3]。該文于2017年1—6月在外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取得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7—12月進行常規護理外科患者1 180例(對照組),男704例,女476例;年齡20~88歲,平均為(56.28±10.22)歲,外科護理人員有2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4名,護士15名,年齡20~41歲,平均(27.23±3.22)歲。2017年1—6月實施護理風險1 234例(觀察組),男762例,女472例;年齡22~89歲,平均為(57.01±10.31)歲。護理人員2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4名,護士15名,年齡20~41歲,平均(26.17±2.86)歲。兩組患者及護理人員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理部及外科各專業護士長組成),對既往臨床工作中患者出現的護理不良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出存在的風險和潛在的風險,參考相關文獻討論制定出相應的護理管理方法,臨床應用中并不斷地完善相關措施。

1.2.1 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 外科護理人員必須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專業的護理技能,針對外科護理人員開展針對性的知識培訓,定期進行知識技能考核,不斷地拓展護理人員的知識含量,幫助護理人員學習新知識、新觀念,同時為護理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多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培訓。對外科發生護理風險事件進行全面討論,提高護理人員判斷患者病情的速度和準確度。護理人員積極的向患者普及自我保護的相關知識,培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墜床等意外事故發生的概率,尤其是引流管堵塞、脫出等事故帶來的并發癥,護理人員必須嚴加防范。

1.2.2 培養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 患者都希望了解自己病情的具體情況,護理人員對外科患者的病情特點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履行好告知義務,定期對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進行考核,確保護理人員對相關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均達到熟悉程度,使護理人員對自己的職責、義務有充分的認識[4],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責任感,保證護理工作的周到和細心,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的概率。

1.2.3 加強護患之間溝通 當患者提出合理要求和愿望時,應盡量給予滿足,與患者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醫療護理是一種風險較高的職業,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檢查、分析患者病情的能力,并且將真實病情告知患者,特別是患者病情特殊或者需要家屬、醫師簽字等情況,將護理、治療可能存在的風險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屬,經過同意后才能執行護理工作,這樣不僅能夠確保護理、治療的效率和質量,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醫患糾紛[5]。

1.2.4 開展個體化風險管理 根據外科患者手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制定出個體化風險管理措施,針對患者進行危險因素綜合評估,并且采取積極措施給予治療,降低危險因素發生概率,如加強患者病床護理,協助患者翻身、排痰,并且盡早鼓勵患者展開手術后功能鍛煉等。

1.2.5 持續安全質量管理 定時舉行研討會,總結近段時間護理人員的日常行為規范、查房情況以及發現的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對其進行綜合評價。

1.3 觀察指標

護理人員三基理論考試成績;護理安全考試;患者護理滿意度(隨機選擇兩時間段各100例患者進行調查)。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三基理論考試成績平均(94.23±2.67)分、護理安全考試(95.22±2.43)分,高于對照組的(89.42±4.24)分、(90.15±3.08)分(P<0.05),見表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9.00%(99/100)高于對照組91.00%(91/100)(χ2=5.48,P<0.05)。

3 討論

臨床上對比于其他科室,外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其原因包括:①外科護理人員因素。外科護理人員隊伍日趨年輕化,專業素養未達到成熟的階段,對護理制度的核心內容未完全領會和執行的問題[6]。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缺乏深入的溝通和了解,對于護理工作中的巡視周期和重視程度都還不到位,工作積極性不高,或者因為個人原因影響到工作狀態。專業知識的實際操作和應用還不能完全掌控;臨床輸液、輸血以及發放藥物和配藥等過程中均存在很多安全風險[7]。②患者方面因素?;颊呒捌浼覍俜矫鎭砜?,很多患者家屬缺乏風險意識,患者家屬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一些錯誤的行為誘發風險,影響到對患者護理的安全[8]。③制度落實不到位,職責范圍不明確。在醫院的日常工作中,有些制度落實不到位,導致一些護理人員的職責范圍不明確,如危重、大手術患者交接班時,床頭交接細節不到位;操作護理的過程中不注意清潔消毒等,這些都會造成責任風險[9]。

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提升自己的內在品德,在平時的護理工作始終以患者的利益為出發點。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的運用,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該模式對患者的各個層面進行分析,從知識技能到素質能力,再到護理風險識別等,將護理風險降至最低,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改善了護患糾紛不斷的現狀[10-11]。該文觀察組通過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對既往臨床工作中患者出現的護理不良情況進行分析,不斷地完善相關措施: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培養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加強護患之間溝通、開展個體化風險管理、持續安全質量管理,結果觀察組三基理論考試成績(94.23±2.67)分、護理安全考試(95.22±2.43)分、護理滿意度99.00%高于對照組(89.42±4.24)分、(90.15±3.08)分、91.00%(P<0.05)。

綜上所述,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外科護理學有了更加完善的變化,逐漸地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護理原則,根據外科護理中潛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及滿意度,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春玲,谷迎春,溫麗,等.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及應對策略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11):148-149.

[2] 楊曉娟.外科護理潛在的風險及干預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1):237,239.

[3] 趙青麗.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0):167-169.

[4] 趙海榮.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綜述[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7):59-60.

[5] 陳建紅.護理風險管理在綜合外科病房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33):6608-6609.

[6] 張秋玲.外科護理風險因素并觀察相應管理對策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20):104-105.

[7] 張玉秋.整體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0(30):697-698.

[8] 于哲浩,周金娜,陳楠,等.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老年手術患者的體會[J].現代臨床護理,2013,35(12):1906-1907.

[9] 張軍梅.淺析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對策[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12(22):63-64.

[10] 洪秀英,肖碧玲,陳凌云,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6):913-914.

[11] 王日娟,甘秋萍,劉卓紅.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病區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 36(2):263-265.

(收稿日期:2017-10-08)

猜你喜歡
外科模式風險管理
住房公積金風險管理信息化審計探討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胃腸外科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分析
風險管理在心內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探討心理干預應用外科急腹癥治療的效果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福爾摩斯·住院病人(上)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