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喻的認知圖式在記憶中的整合研究

2018-05-14 16:20邵昌紅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8年3期
關鍵詞:工作記憶圖式旅途

邵昌紅

[摘 要] 在分析隱喻與記憶關系的基礎上,以愛情旅途圖式為例探討了隱喻的認知圖式在工作記憶中的整合,嘗試將隱喻認知過程整合到記憶模型中。作為概念和映射整合的隱喻表達方式通過圖式這種認知機制而被很容易地感知、儲存和記憶,圖式這一隱喻的認知機制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生成能力,在工作記憶中參與信息的加工和整合。隱喻促進記憶,隱喻與記憶在人類的認知過程中是密不可分的。

[關 鍵 詞] 隱喻;圖式;工作記憶;整合

[中圖分類號] H03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7-0152-03

一、引言

Mahon(1999)認為“隱喻把事物生動地呈現在聽者和讀者眼前,令人愉悅地理解隱喻的腦力過程使得它們讓人記憶深刻”。這說明理解隱喻的腦力過程即隱喻的認知機制可以促進人類的記憶。隱喻對記憶的促進作用得到許多語言學家(如ONeill & Paivio,1978;Denis,1984;Lakoff,1987)的肯定。Johnson M.(1987)認為隱喻通過意象圖式組織我們的理解過程。Gibbs(1994)和Cameron(2003)提出隱喻對記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針對隱喻對記憶的促進作用,國內的很多學者也進行了研究(如趙艷芳,1994;胡壯麟,2004)。那么,隱喻與記憶在人類認知過程中的關系如何?本文通過分析隱喻與記憶的關系,以愛情旅途圖式為例,將圖式這一隱喻認知機制在認知同化理論的框架下整合進記憶加工的模型中,試圖探討隱喻的認知實質以及隱喻的認知機制在工作記憶中參與信息整合的過程。

二、記憶理論

認知心理學把記憶看作是人腦對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是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凡過去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操作過的動作,都可以映象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映象又可以從大腦中提取出來,這個過程就是記憶。

人類感知到的信息以兩種方式儲存在記憶中-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工作記憶中感知的信息短期存儲,同時信息在此得到分析和理解。話語中的信息一旦被理解,就變成長時記憶中的部分。Atkinson & Shiffrin (1968)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感覺記憶又叫瞬時記憶,即客觀刺激結束后,感覺信息在極短時間內被保存下來。他們提出的由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分別作為存儲盒子的多重存儲模型,即記憶的“標準模型”,在當今認知心理學比較有影響力,如圖1。

按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方式以及信息儲存時間長短的不同,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系統。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后,信息在感覺通道內迅速被登記并保留一瞬間,能引起注意并被及時識別的信息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的過渡階段,信息保持時間在1分鐘左右;短時記憶的信息經過復述可轉入長時記憶系統。長時記憶的編碼有語義編碼和形象編碼兩類,均為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上的記憶。語義編碼是用語詞對信息進行加工并按材料的意義加以組織。形象編碼以感覺映象形式對事物的意義進行編碼。當人們需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時,長時記憶儲存的信息會被提取到工作記憶中進行加工。記憶作為一種基本的心理過程,與學習和認知等有密切關系。

三、隱喻和記憶

Paivio & Walsh(1993)指出,隱喻是一個意義的問題,是長時記憶中的信息與隱喻概念相互的關聯。Lakoff(1987,xv)認為學習和記憶等認知加工的有效性有賴于概念系統的總體結構和概念的意義。它們揭示了隱喻與記憶在人類認知方面的關系。人們在記憶中將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的心理活動聯系在一起,通過分類比較等思維活動,認識本體與喻體之間的內在聯系。一方面,本體和喻體與意象圖式等隱喻的認知機制建構了概念體系的結構,促進學習和記憶的認知過程,并且決定何種信息被選擇并儲存在記憶中;另一方面,記憶中先前儲存的信息如先在的概念范疇及其意義為理解新的隱喻語言提供了經驗基礎。這一關系可以圖2表示:

圖2表明記憶與隱喻之間的相互關系包含這樣的過程:(1)隱喻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在長時記憶儲存的概念和范疇的基礎上,在人類語言中生成了很多隱喻表達方式,這些隱喻表達方式作用于人類記憶過程;(2)在日常隱喻語言中,語義概念反映了人類長時記憶中先在的概念(Gibbs,1994),日常隱喻語言是隱喻認知方式的反映,隱喻認知方式反過來促進相關概念在人類記憶中的存儲。

Gibbs(1994)認為隱喻的本體和喻體兩個所指項反映人們長時記憶中先在概念的映合。Glucksberg(1991)認為在隱喻的理解過程中在工作記憶中建構了可及結構。隱喻是對新事物進行重新表征的過程,與長時記憶中信息的儲存和提取密切相關。

四、隱喻的認知圖式在記憶中的整合——以愛情旅途圖式為例

(一)圖式

據Thorndyke(1984),圖式最初由Immanuel Kant提出來。圖式是從以往經歷得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對反復出現的情況的概括認識,它省略了細節而概括了一些共同點。圖式比具體的形象更抽象概括。隨著認識的擴展,人們對頭腦中的“圖式”進行自動修正。圖式也被認為是一般的知識結構,包括概念網絡、敘事結構甚至理論框架。圖式理論認為人們在記憶中將信息和知識以圖式的形式進行編碼,并用于理解和記憶具有同樣圖式特點的新信息,圖式通過提供關于事件應怎樣發展的預期來指導人們的認識和理解(Thorndyke,1984)。

Johnson(1987)認為意象圖式是組織人們的經驗和理解的結構,是組織人們活動的連貫整體。隱喻想象不僅是把圖像和記憶結合起來的聯想的加工過程,人們不僅將新的知識特征納入已有的經驗理解中,還在經驗中創造新的統一整體。這個“新的統一整體”指的是新的概括性知識結構,即圖式。人們不僅通過已有的圖式理解新信息,還在新舊知識整合的過程中形成新的認知圖式。圖式作為隱喻的一種工作機制,在人類記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愛情旅途圖式認知在記憶中的整合

心理學和語言學領域很多研究論證了隱喻的認知機制在記憶中的重要作用。Katz(1996)認為隱喻能加強信息的理解,增強概念的記憶。隱喻以意象圖示等認知機制將新事物生動形象地納入已有的概念圖式中,經過隱喻認知機制加工的概念在信息加工中被選取并深刻保留在長時記憶中。

隱喻映射的喻源域被認為是由命題和意象圖式模型建構的。喻源域向目標域的投射具有典型的局部性,這種映射將源域的理想認知模型結構投射到相應的目標域結構上。普遍存在的概念、結構和隱喻映射本身可以圖式的方式被理解,作為概念和映射整合的隱喻語言也能通過圖式這種認知機制被很容易地感知、儲存和記憶。以隱喻句①“這對戀人處在愛情的十字路口”的加工過程為例,隱喻認知圖式在Atkinson & Shiffrin (1968)記憶模型中的整合,見圖3。

圖式理論認為,在認知加工的第一階段,一個完整的表征基于選擇的信息在工作記憶中生成;在第二階段進行編碼;第三階段,在背景知識的幫助下進行解釋和理解并做出決策。圖3隱喻的“愛情旅途圖式”加工與記憶顯示,在對“愛情旅途”這一圖式加工的第一階段,對①中最重要的信息“戀人”“十字路口”進行復述式選擇;在編碼的第二階段,形成了一個整合的表征,原句被加工整合成“愛情是旅途”這一概念隱喻,“愛情旅途”圖式在工作記憶中創建,與之對應的是“戀人即旅人”“十字路口即分手抉擇”等概念的映合。在這一抽象化階段,加工存儲的信息側重整體概念而非句子具體的詞匯和語法結構。在加工的第三階段,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決策,即“戀人面臨分手抉擇”。經過加工后的信息借助意象圖式存儲在長時記憶中并在適當的時候很容易提取出來?!笆致房凇薄皯偃嗣媾R分手”這些信息深刻在記憶中,且“愛情是旅途”這一概念圖式作為提取線索有助于“戀人處在十字路口”這一原信息的提取。經過整合的表征即圖式促進細節信息的記憶。

在愛情旅途圖式及其相關線索的提示下,對下列②~⑤隱喻表達方式的理解、記憶甚至生成都變得非常容易了:

②我們的婚姻是過山車。

③他們的婚姻觸礁了。

④我認為這對戀人走不太遠,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⑤這對夫妻不得不分道揚鑣。

愛情旅途圖式作為一個概括化的隱喻圖式在記憶中編碼儲存,并幫助理解和存儲更多的與“愛情即旅途”相關的新信息,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生成能力。在隱喻理解中,語言使用者在長時記憶中存儲了對世界上各種事物特性的認識,使他們能將眼前事物的特性與以前經驗過的事物聯系起來,且長時記憶中存儲的經驗越豐富,事物特性越豐富,隱喻語言的理解和使用就越簡單,生成的新隱喻就越多。

五、結語

在隱喻的理解中,人們利用頭腦中已有圖式去同化獲得的新信息,將記憶中儲存的結構化經驗圖式提取出來,將新知識直接納入已有認知結構,通過辨別新舊知識的異同而掌握新知識;或者將所獲得的知識組成按層次排列的網絡系統,與舊經驗圖式整合成一個新的整體結構即新的認知圖式,從而使認知結構獲得發展。對新信息的理解是通過同化和順應這兩個互補的過程完成的。在同化過程中,新信息被納入長時記憶的圖式中從而獲得認知平衡,大腦中的新信息得到改變以適應已知信息。在順應過程中,主體的圖式不能同化新知識,必須建立新圖式或改變原有圖式,引起圖式質的變化以納入新知識、適應新環境。主體和外界刺激之間不斷同化和順應達到平衡,使主體的認知圖式不斷發展,理解和學習得以實現。隱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喻體在大腦中的圖式都能幫助人們發現新知識和舊經驗之間的聯系,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且這種圖式一旦形成,就會牢固地儲存在長時記憶中。隱喻的認知圖式與記憶在人類的認知發展中緊密聯系在一起。

隱喻通過意象圖式等工作機制促進記憶,對探討學習中記憶效率的提高和認知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發,對創造性的隱喻教學以提高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隱喻認知過程涉及更高級別的信息加工,需在今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Cameron,L.教育話語中的隱喻[M].倫敦&紐約:Continuum國際出版公司,2003.

[2]Gibbs,R.W.大腦的詩學:隱喻性思維、語言和理解[M].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1994.

[3]Glucksberg,S.越過字面意義:暗指的心理[J]. 心理科學,1991(2):146-152.

[4]Kats,A.N.隱喻和反諷的解釋:語境啟發和認知理解. 轉自J. S. Mio & A. N. Kats (Eds.),隱喻:涵義及應用[M].新澤西州莫瓦市:勞倫斯厄本姆聯合出版商,1996.

[5]Johnson,M.心中之身:理性和想象的生理基礎[M].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87.

[6]Lakoff,G.女人,火和危險之物:范疇揭示的心智[M].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87.

[7]Lakoff, G. & Johnson, M.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80.

[8]Mahon, J. 正源:亞里士多德沒有說過什么[M].轉自L. Cameron and G. Low (eds.),1999:69-80.

[9]ONeill, B. J. & Paivio, A.具體和抽象句子編碼判斷和自由回憶中的語義限制[J].加拿大心理學報, 1978(32):3-18.

[10]Paivio, A. and Walsh, M. 隱喻理解和記憶的心理過程. 轉自A. Ortony (ed.),隱喻和思維[M]. 劍橋大學出版社,1993.

[11]Thorndyke, P. W. 認知研究中圖式理論的應用.轉自J. R. Anderson & S. M. Kosslyn(eds),學習和記憶的教程[M].圣弗朗西斯科:W. H. 佛里曼出版社,1984:167-192.

[12]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3]趙艷芳.隱喻的認知基礎[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2):30-34.

猜你喜歡
工作記憶圖式旅途
舊衣的旅途
思維圖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透過“圖式”讀懂兒童
提升大腦潛力:工作記憶訓練能夠提高智力嗎?
重載交通瀝青路面荷載圖式探討
生命的旅途
為什么有人能同時做多件事,有人卻不行?
工作記憶容量對理工類院校大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影響
疲勞???才不是
旅途說時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