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通史課對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2018-05-14 10:51牛鄲
中國民族博覽 2018年9期
關鍵詞:高校教育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的音樂通史課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高校應更加重視音樂通史課的教育,充分發揮該課程的美育作用,調節學生心理,使大學教育更加全面。

【關鍵詞】音樂通史課;綜合素養的提升;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通史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課之一,在學生的審美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通史課的設立旨在讓學生在了解中西方音樂流脈的過程中了解音樂,走進音樂,感受音樂的藝術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感悟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音樂通史課的具體內容

音樂通史課自二十個世紀六十年代就被設立為高校的必修課之一,并延續至今,說明了這一課程在提升學生審美素養方面一直起著基礎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這門課程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這門課程的教材有幾個不同版本,教學內容也有一定的添加和修改。這門課程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西方音樂通史和中國音樂通史。課程的兩個方面,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比較東西方音樂的差異,融貫中西,感受中西方音樂的藝術美。

中國音樂通史從遠古音樂開始,到中國當代音樂結束,概括了我國大約八千年的音樂歷史,學生在這門課程中可以基本把握中國音樂的萌芽、發生、發展、成熟、創新的歷史脈絡,了解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古代到今天音樂理念的變化發展。中國音樂通史課程中既包含我國早期音樂的發源,也包含著我國古代各種不同的音樂,其中,雅樂和俗樂的為最主要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并且在這門課程中包含我國各個不同區域的音樂發展史,香港、臺灣等地區的音樂在這門課程中也有所涉及,還有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發展史。

西方音樂通史課程的內容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音樂開始,到西方的現代音樂結束。西方歷史大體經歷了古代希臘和羅馬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三次工業革命幾個階段,西方音樂歷程和西方歷史的發展脈絡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古代希臘和羅馬音樂、中世紀音樂、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巴羅克時期音樂、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浪漫主義時期音樂、20世紀音樂這幾個音樂發展階段,在每個音樂發展階段都出現了一批杰出的音樂家,伴隨不同的歷史時期,西方音樂主要采用的樂器也不相同。在音樂通史這門課程里,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基本掌握西方音樂發展脈絡,培養其對西方音樂的欣賞能力和對西方音樂的領悟能力。

二、音樂通史課開設的目的

音樂是人們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每天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音樂,涉及音樂,音樂是我們生活的一抹染色劑。開設音樂通史課程的目的不在于僅僅使學生了解樂理知識,掌握音樂發展歷史,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不斷學習音樂通史的過程中提高審美眼光,增強美的感受力與領悟力,從而豐富人生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首先,音樂通史課最直接的作用在于使學生掌握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了解音樂常識。人類的發展歷經千年,所形成的文化浩如煙海,數不勝數,而音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瑰寶。在音樂中人們可以抒發情感、感悟生活,是一項超越自然的自為的精神文化活動,了解音樂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對人類文明有更全面的角度。

其次,音樂通史課程能夠使學生在音樂史的學習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天地萬物,人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人天地萬物還是萬物,沒有天地萬物,人卻不再為人。人既堅強又脆弱,人就是那支有思想的蘆葦。音樂學習從根本上來講是人學,是一門關心人心靈,慰藉人靈魂的學科,音樂通史課程的學習,能學生的人文素養,更加關注到人本身。

音樂通史課程的學習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調節學生的情緒。就目前的大學生群體來講,大部分沒有經歷過人生挫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進入大學后,就業、擇業、適應環境等種種問題一下子提到大學生的日程上來,學生難免有點措手不及,容易形成心理壓力,甚至導致一定的心理問題。開設音樂通史課程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放松心情,領略藝術魅力,舒緩心理壓力。音樂通史課程教育不應只局限于音樂通史教材中,應結合優秀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成功的民族音樂實踐進行音樂通史課程教育,從而使大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音樂通史課對學生的影響

音樂通史課作為我國高校的一門必修課,學生必須學習該門課程,取得學分,學生其實是一個被動接受音樂通史教育的一個過程。但音樂通史這門課有其特殊性,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其實是一個審美教育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自覺地投身到尋找美、發現美的過程中去,從而達到心靈的解放,精神領域得到釋放。

音樂作為世界八大藝術之一,是一門反映人類現實情感的一門藝術。大學生學習音樂通史課,可以對音樂的發展歷史有一個系統化的了解,音樂史是人類藝術史最光輝燦爛的一部分,在音樂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想情感會隨著對音樂歷史的了解不斷豐富,不斷提升。對音樂通史課程的學習,既是藝術的學習,也是對歷史的了解,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音樂史是人類的情感脈絡史。音樂本身不能進行物質生產,但它依然存在,并且不斷發展壯大,主要表明了人類情感抒發對生命個體的重要意義。

當然,學生在學習音樂通史課程中,也是一個知識學習的過程,學生在面對這類知識的學習,理性邏輯是必不可少的,但就音樂通史的課程來講,最主要的是對感性思維的訓練。音樂通史課程中選擇了眾多的優秀音樂作品,教材的編寫花費了編者極大心血,反映了編者的情思和感受。學習音樂通史這門課程時,學生需要理解音樂,讀懂音樂,和音樂家產生情感共鳴,在不斷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得到熏陶,使大學生的人生境界得到升華。在音樂通史課程的不斷學習中,培養提高學生藝術鑒賞能力,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發生積極的變化,在獲得音樂基本知識的同時,把音樂培養作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音樂通史課程的不斷學習中逐漸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通過鑒賞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啟發他們的感性思維,激發潛藏于學生心靈深處的直覺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音樂通史課的授課建議

音樂通史課程雖然在很多學校開設,但具體的授課情況并不好,由于學生學分課程的安排,導致音樂通史這門課程課時量少,音樂通史課內容相對來講比較豐富,需要學生用比較多的時間學習,若課時量少的話,教師對課程的教授就變成選擇式的了,音樂史的條理性就沒辦法讓學生完全掌握。以當前的人才需求形勢來看,當今社會越來越越需要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音樂教育是關系到人才全面性發展的關鍵一環。

大學教師在進行音樂通史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按照教學目標擴展大學課堂。大學課堂不同于中小學課堂,紀律性不再重要,調動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才是大學課堂的重點。與中小學不同的是,學生不再強制性要求作某事,這雖然給給學生很大的自由,但大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低了,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也不高。音樂通史課的教師在上課時應注意調動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把音樂通史這門課程上活。

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采用計算機、網絡、電視等多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式,不能使音樂通史這門課程僅僅沉睡在教材中,音樂課一定要伴隨音樂進行。音樂通史的審美教育要貫穿于音樂通史課程教學過程中,音樂通史課程的教授,要注意遵循一定的音樂美學,重點是使大學生了解什么是音樂美,什么樣的音樂是優秀的音樂,怎樣辨別音樂的優劣,不同時期音樂家表達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音樂家是如何處理音樂中的各個部分的,并在音樂通史課程中把音樂通史課程的教育與審美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大學生既掌握了音樂史知識,又提高了大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實現音樂通史教育的美育功能。

總之,音樂通史課作為我國高校必修課之一,是我國高校審美教育領域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音樂通史課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應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落實音樂通史課程的教學目標。高校應重視音樂通史課程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在音樂通史這門課程進行更加多元化的改革,加速音樂通史這門課程的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這門課程的美育作用,激發學生音樂興趣,主動參與到這門課程的學習中來,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了解音樂歷史,使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策三.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再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法的討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3).

[2]沈洽.《腔詞關系研究》讀解(續一)——第四章腔詞節奏關系(Ⅰ):腔詞節奏輕重關系[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1).

[3]李吉提.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力觀念(之二)——傳統音樂結構與中國古典文學、戲?。ńY構)的關系[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4(2).

[4]范曉峰.關于“音本體”和“樂本體”的幾點思考——兼及音樂本質問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03(4).

作者簡介:牛鄲(1978-),女,河北邯鄲人,本科,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表演。

猜你喜歡
高校教育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措施分析
論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與人文素質培養
信息環境下高校學生學習動機激發芻議
法制與社會(2016年30期)2016-11-24
高校人文社科類實驗室發展現狀分析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