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時代文學消費的現狀與建議

2018-05-25 10:50劉嬌陽
北方文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建議現狀數字化

劉嬌陽

摘要:數字化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字不再局限于紙質書本,手機、電腦等成為人們閱讀的重要媒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文學創作、傳播和審美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使文學消費呈現新的特點。研究和分析文學消費現狀,并就文學消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有利于促進文學消費的健康、協調發展。

關鍵詞:數字化;文學消費;現狀;建議

作者不再伏案疾書,讀者不再為找不到好的作品而苦惱。在數字化時代下,文學創作、傳播和審美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使文學消費呈現新的特點。在此背景下,分析文學消費現狀能夠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文學消費的發展趨勢,從而對文學消費中的突出問題加以引導和協調,促進文學消費健康發展。

一、文學消費的概念與特征

文學消費的概念首次于1985年全國消費經濟研討會上提出,并逐漸為專家、學者所關注。文學消費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狹義上講,文學消費是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和消費行為;廣義上講,文學消費是指人們的閱讀活動。從文學消費的廣義概念上講,網絡文學是文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人們閱讀的成本,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方式,從而引起文學消費內容和形式的一系列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學消費虛擬化

與傳統的紙質載體不同,數字化時代文學消費以虛擬的網絡為載體,文學作品的傳播和消費行為主要發生在網絡環境中。當前,我國文學網站數不勝數,以文學命名的網站多達300余家,其中較為出名的是紅袖添香、起點中文網、幻劍書盟、晉江文學城等,這些網站的興起和發展為文學創作和消費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讀者選擇合適的文學作品提供了良好平臺,使文學消費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二)文學消費通俗化

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讀者可以博覽群書,卻無法做到博覽全書,甚至由于作品數量太多,讀者很難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同時,由于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讀者很難沉下心來認真地閱讀一本書,因此,大多數人選擇從作品的題目和簡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閱讀方法也逐漸由深閱讀向淺閱讀發展,快餐文化盛行。文學創作者為了迎合讀者的消費心理,文學作品內容、語言日益通俗化,作品內容更加直白、通俗易懂。

(三)文學消費目的娛樂化

文學閱讀的目的不外乎獲取知識和休閑娛樂,在數字化時代,休閑娛樂的作用被不斷擴大,正日益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目的。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閱讀的重心發生了重要的改變,其中最重要的表現是文學消費圖像化的趨勢明顯。相對于文字表述的形式,人們更傾向于以圖像為表現形式的閱讀,能夠使人不假思索,符合現代人追求輕松娛樂的心理需求。其次,文學消費的娛樂化還體現在文學創作者對讀者的媚獻,為了迎合部分人群釋放壓力的需求和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創作者不追求作品質量,一味迎合部分讀者的娛樂心理,導致文學作品的質量不斷下降。

(四)文學消費群體平民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只需要手機或電腦,任何人都可以進行閱讀,而且閱讀的成本不斷降低,打破了傳統文學作品的消費壁壘,使文學作品真正成為平民消費的起、樂于消費的藝術形式。自古以來,文學的受眾僅限于貴族和知識分子,平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文學作品,而在數字化時代,文學作品的創作、傳播和閱讀都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只要言之有物,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文學作品的創作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習慣選擇適合自己文學作品,并對這些作品加以評論和傳播,大大降低了文學消費的門檻,因此,數字化時代,文學消費具有顯著的平民化特點。

二、數字化時代文學消費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數字化時代文學消費的特點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文學消費呈現顯著的、區別于傳統的特點,這些特點既是進步,同時也為文學消費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文學作品的文學性降低

隨著文學作品的平民化、通俗化,網絡文學作品的創作質量不斷下降,對高質量的文學創作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對文學創作方式帶來了顛覆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網絡文學創作中,其中,也包含傳統的作家,逐漸由傳統的紙質創作投入到便捷的文字編輯工作中,這種簡單便捷的創作方式大大簡化了文學創作的過程,提高了文學作品的產量,為創作者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益,同時,這種創作方式也導致文學作品“推敲”過程的消失,讀者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的共鳴、深層次的思考越來越少,更多的是追求感官刺激的娛樂化內容,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正在一點點消失。

(二)圖像化不斷蠶食文學作品的空間

當前,圖像化的內容深入我們生活,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模式,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在無形之中蠶食著文學作品的生存空間。例如,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等正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改編成為電影、電視劇,而文學作品的生存空間正不斷的縮小,甚至有些人得出“圖像取代文學作品”的結論,如何正確看到圖像化和文學作品的關系,是我們不得不正視和思考的問題。

三、數字化時代文學消費的建議措施

針對上述文學消費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加以改善。

(一)培養高素質的創作群體

針對網絡文學作品文學性不斷降低的現狀,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創作者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主動降低了對作品質量的要求,甚至很多創作者不在乎自己創作的是什么,一味迎合部分讀者的口味和心理要求,創作的目的不是傳播自己的思想,而僅僅以經濟利益為追求,進而對文學消費的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诖?,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文學創作者,引導他們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創作一批積極向上,具有正確價值觀和文學性的作品,改善網絡文學創作環境,提高文學作品質量。

(二)積極促進圖像與文學的結合

從文學作品改編的實踐經驗來看,將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劇作品能夠促進文學作品的傳播和閱讀,從而擴大文學作品的受眾范圍,提高文學作品的銷量。而影視劇作品的制作質量是影響文學作品的消費情況,因此,有必要加強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的質量,提高文學作品創作水平,嘗試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改編為電視、電影,并加強對編劇人員的培養,從而創作出高品質的影視劇作品,反過來刺激文學消費,實現圖像與文學的共同發展。

(三)消除數字鴻溝,擴大文學作品受眾

隨著我國“提速降費”政策的提出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國網民數量和規模必將不斷擴大,讀者的群體將不斷擴大,農村人口的文學消費意愿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降低文學作品的門檻,建立適合于該部分人群的文學平臺,并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平臺的知名度,進一步消除數字鴻溝,使更多的人接觸數字化文學作品。

四、結語

數字化時代,文學作品創作、傳播和閱讀呈現新的特點,并產生了新的問題,如何正確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應當認真思考和面對的課題。筆者分析了當前文學消費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議措施,希望能夠有助于改善文學創作環境,提高文學作品質量,凈化網絡環境,促進文字消費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勇.文學生產與文學消費關系論[J/OL].中國培訓:1[2018-03-26].

[2]胡友峰.電子媒介時代文學的“消費”問題[J].文藝理論研究,2016,36(05):29-37+20.

[3]張春玲.消費文化語境對語言文字應用的影響[J].改革與開放,2013(06):192-193.

(作者單位:大連市金州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建議現狀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數字化制勝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