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的培養

2018-05-25 10:50鄧翔文何思雨
北方文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外語一帶一路

鄧翔文?何思雨

摘要:本文以“一帶一路”戰略環境為背景,剖析了我國“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的培養現狀,以求探索出一條新的“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的培養之路,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輸送源源不斷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外語+”;“一帶一路”;復合型復語人才

一、當今的時代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具體包括:新亞歐陸橋經濟帶(西北方向)、中蒙俄經濟帶(東北方向)、中國-南亞-西亞經濟帶(西南方向)、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南路)、長江經濟帶、中心線,還包括渝新歐、蓉新歐和義新歐等發展軸。絲綢之路延續萬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1)?!耙粠б宦贰睉鹇詷嬒氲奶岢?,為中國發展前景創建了美好的橋梁,同時,也為中國高校的語言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二、培養“外語+”人才的條件和阻力

“一帶一路”在提出伊始便旨在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更好的連接亞歐國家,緩解我國內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提高我國貿易總量。其最主要的實現方式即: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往來。而要完成這兩項任務離不開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專業語言人才。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所需要的小語種人才也處于極度匱乏的狀態。無論是為了擴大我國的文化影響力,還是滿足項目推進過程中的要求,“外語+”人才的培養具備了緊迫性。

此外,“一帶一路”沿線覆蓋64個國家,所跨疆域面積遼闊。伴此戰略構想出現的不僅僅是各個國家之間的政治交流,還有無數伴隨各個產業發展而出現的經濟機會,為“外語+”人才的出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這也使得國內數量龐大的外語學習者能攜母語以及自身所學外語走出去,傳播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同時提高其自身知識水平。這又使“外語+”人才的培養具有了必要性。

然而,機遇與挑戰往往相伴而生,在機遇面前,許多障礙也逐漸顯現出來。

第一,國家對于相關小語種投入不夠。沿線64個國家中,除波黑未在憲法中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外,其余63個國家都有明確的官方語言。我國如今開設最完整的小語種高校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其門下開設有70+門小語種,但其他學校的覆蓋面卻根本達不到北外的一半。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在會議現場的同傳耳機里,所覆蓋的語言有18種,分別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柬埔寨語、捷克語、匈牙利語、印度尼西亞語、哈薩克語、老撾語、蒙古語、波蘭語、塞爾維亞語、土耳其語、越南語、日語和韓語。這18種語言里,各大高校光泛開設的課程有英語、法語、漢語、日語、西班牙語,其他的小語種,例如阿拉伯語,在四川僅有一個高校開設此課程。小語種開課面稀少,參加課程的學生有時一個系還不到100人。也就是說,在當前急需高、精、尖人才的社會背景下,僅僅能夠達到基礎語言交流的人才都十分缺乏,更不要說復合型復語人才了。

第二,我國人才結構單一。2000-2009年,語言學習者完全不需要擔憂就業。而2010年開始,英語學習者越來越多,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遞增,且市場對單一英語人才的需求已出現微飽和狀態。而“一帶一路”沿線對于英語人才也所需不多,反而對于小語種類人才的需求卻日益明顯。如,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我國與8個國家間存在巨大的語言鴻溝,分別是:馬爾代夫、不丹、東帝汶、格魯吉亞、摩爾多瓦、黑山、亞美尼亞、斯洛文尼亞。而國內高校尚未開設上述8國語種,且這些國家境內也未開設中文學習。因此,相關外語人才十分短缺,這就導致了相關的國家服務也會有所欠缺。

第三,復合型復語人才缺口大。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類型也已經從單一的會一門語言過渡到多語種的復合人才。如今語言人才僅僅掌握一門語言是不夠的,還需要同時有其他行業的知識精通,例如:金融、工商管理、會計等行業的知識儲備?!耙粠б宦贰敝邪暮芏囗椖?,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設,截止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再比如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老撾鐵路全線開工、孟加拉希拉甘杰電站二期等②。據悉,這些工程所需要的人才都是復合型人才,單純的語言學習是完全不夠的。在這種經濟建設力量的日益凸顯的時代背景下,“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的培養在我國對外發展中顯得十分重要。

三、展望培養“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的措施

所謂“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即,熟練掌握兩門外語并對一門特定的領域有著較深理解的人才。然而,回首我國外語教育的整個發展歷程,主要分為四個時期:除舊立新、改革調整、遭受挫折和改革發展 (2)。外語體系一直都在逐漸完善,國家也在逐年調整相應的政策,積極完善公立教育系統。但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我國在小語種教育方面的欠缺開始日益明顯,“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的稀缺仍是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嚴肅問題。

筆者認為,要改變上述困境,必須從兩個方面做出改變,首先,就國家政策方面而言,第一,國家可以鼓勵技術型,貿易型人才攜家屬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常駐,就地培訓復語型人才。從外語學習角度來說,習得一門外語是一個漫長且艱巨的過程。外語學習者大部分為成年人,而成年人重新習得一門語言不比其幼兒時期學習母語,這需要更多的時間以及經歷的投入,常駐“一帶一路”沿線給了語言學習者一個更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并且能夠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增加對當地文化風土人情的了解,從而更能推動國家與國家間的交流與發展。

第二,鼓勵各大語言類院校增添相關語言專業,給予學校相關補貼,加大語言專業類投入力度。目前,美國所開設的外語語種已達到153種,而我國卻遠遠不及。國強則語強,美國從一個僅僅知道傳播自己語言與文化的國家變成現在積極推進各種語言學習的國度,不僅是為了能夠增加對其他國家的了解,也為了加強國家間的合作,提高自身霸主地位。我國也應當積極鼓勵相關學校外語的學習以及研究,為外語研究者、外語教授者、外語學習者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推動我國自身競爭力。

第三,放開培訓市場的關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到小語種培訓市場,建立專門的語言培訓學校。國家可以在給予相應的政策以及補貼下,推動語言學校的建立,這樣可以給予更多科技型、經濟型人才學習外語的機會。

其次,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可以采用“3M+3C+3I”的培養模式 (3),來大批量進行“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人才培養。所謂3M,即跨學科、模塊化、多維度(interdisciplinary,modulized,multidimensional);3C即,建構、合作、交流(construction,cooperation,communication);3I即,互動、公正、國際化(interaction,impartiality,internationalization)。目前我國高校對此已經有了初步嘗試,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等一流外語高校目前已經有雙語專業開設,例如英法雙語、阿拉伯語英語等。但現行的雙語教學仍然停留在基礎的語言教學上,沒有做到多學科、多維度的聯動;知識建構方面也是傳統地以老師為中心,并沒有學生與學生間或是學生與社會間的合作和交流;最終對學生的考核也是以考試成績為核心,形式單一且不全面。筆者認為,未來高校培養復合型復語人才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學??梢蕴峁└鱾€領域的學習資源,例如:商業、政治、工業、政治等。并且高校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降低教育成本。

第二,學??梢愿淖儌鹘y的以老師為核心的授課方式,嘗試讓學生自我探究、利用團隊合作的形式完成課題,鍛煉學生的綜合實力。

第三,對于學生的考核應當采用全方位、多層次的考察方法,對于學生校外的實踐成績和學術成果應當予以認定,并在學生的成績中體現。

第四,學校和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可以展開合作,學生可以在實習的同時,通過網絡來跟進專業課知識。

四、結語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帶一路”戰略逐步推進,“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的需求必然會呈現井噴的趨勢。作為一名外語學習者要提高自身憂患意識,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契機,提高自身競爭力,將自己打造成為高素質的“外語+”復合型復語人才,為以后國家的人才儲備作不懈努力。

注釋: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e_Belt_One_Road_Initiative

(2)劉慧,“中國外語教育改革現狀分析及啟示”[J]《現代交際》2014.10

(3)王雪梅、徐璐,“國際化復語型人才的內涵與培養模式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01

參考文獻:

[1]劉慧.“中國外語教育改革現狀分析及啟示”[J].現代交際,2014(10).

[2]王雪梅,徐璐.“國際化復語型人才的內涵與培養模式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01).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指導教師:曾真)

猜你喜歡
外語一帶一路
外語有妙用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外語學術研究應關注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