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與實踐

2018-05-25 10:50李慧周亮
北方文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應用型院校

李慧?周亮

我國古代文明史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其源遠流長,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這里包含了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變成了豐富的文化積淀,文化元素在這種文化積淀中逐漸提煉出來,直接或間接的深入藝術創作者心底。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積淀的文學藝術作品,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產物,如中國畫、書法、篆刻、壁畫、建筑藝術、民間美術,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遺產的體現和對藝術設計的影響至關重要。德國著名設計師霍爾格·馬蒂斯曾說過:“任何國度的設計中,都應體現國度的根,這個根就是自己的文化”。那么,無論是中國的哲學思想,古典文學還是繪畫、書法、篆刻、民間藝術等,都是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的寶藏。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中認知現狀分析

前所未有的繁榮市場得益于我國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使包括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新媒體藝術和其他設計領域在內的國內藝術設計學科帶來更大的商業機會。因此,藝術設計類高考生也逐年激增,使得全國本科院校中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可以學用結合、學用合一、學以致用、以用致學,其核心是“用”,這就充分體現了開放性、實用性、多樣性和職業性,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其核心是培養出較高層次、專業性與學科性、開放性、人文性應用技術型設計人才。然而,國內外市場和市場機制的影響,更多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則傾向于以就業為首要任務,從而形成了重技能輕人文的人才培養模式?!安拧钡挠柧氝h遠超越了“人”的培養,在全國高校尤其是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嚴重缺失,這樣的缺失早已導致了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整體文化素養低下。西方的設計理念更是藝術設計的學生所熱烈追求的模式。西方設計模式被效仿,導致了傳統的藝術審美在藝術設計中的缺失,對中國傳統文化或本土文化不理解或知之甚少。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中藝術設計專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令人堪憂。

二、傳統文化教育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的必要性

培養具有設計技巧和技能的應用型設計人才是當前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目標,培養具有人文性的創新型人才的目標是更重要的。綜合素質的教育與培養離不開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與開發,還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作為一名藝術設計學生,需要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文化科學知識,但更需要學習的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素養。只具備專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只是技術層面的發揮,只有在思想上、精神上、動機上、意志上得到人文素養的支撐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具備熟練的操作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較強的職業競爭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加強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藝術設計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它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人文文化。其次,藝術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這是設計師通過綜合了解各種事物的文化,經濟和社會事物的整合。這個設計過程是一種文化融合。藝術設計不能獨立于文化而存在。

中國有著廣泛而深厚的傳統文化,數千年來,中國多民族和多元文化歷史中豐富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哲學美學思想,是藝術設計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我國古代書法篆刻藝術是藝術設計者們設計素材的源泉,尤其是文字之美、線條之美、形式之美為我們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獨特的藝術遺產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提供了無盡的資源。加強和改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我國藝術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途徑

(一)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樹立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在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時,除了教授專業技能和現代科學知識外,更應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并將其教化為人,使他們真正成為思想和人格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我們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讓人成為“人”,其次才是“才”。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因此,現階段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盡快改變以往只注重技能訓練的技術層面的教育,而應加快轉向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這樣才能使應用型本科院校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改善學校教學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條件,這必須從教學環境,學習氛圍,校園文化,實踐教學基地等多方面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傳統文化能夠大幅度促進應用,藝術教學模式改革的發展 本科院校設計專業也使學生從多方面學習和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加強教學環境建設,運用耳濡目染的形式,在校園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是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校園環境建設是實施人文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它具有其它形式無法替代的獨特優勢。首先,學校(或學院)可成立藝術類教師工作室,師生互選,指定時間授課或輔導,結合藝術特色及相應民間藝術手工制作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其次,建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作品的展示平臺,將優秀畢業生作品、優秀結課作品、優秀學生習作等搜集、收藏,在學校藝術展廳定期展出緊緊圍繞展覽主題的展覽,主題體現民族特色、民族風俗、地域文化、工業題材,挖掘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內涵。再次,邀請名家、名師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的講座,專題設計沙龍,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在設計作品中正確理解和合理運用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行借鑒、吸收和再創造,創作出既體現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又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設計作品。最后,通過網絡和新媒體等加強對校園傳統文化藝術的宣傳,增加學生獲取傳統文化的途徑,讓傳統文化在各方面融入到學生中去,使學生時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存在。

(三)建立校內外優秀實踐基地

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只拘泥于校園是遠遠不夠的,這不僅要借助于相關文化單位,還應該借助于傳統文化藝術研究所的資源,多方面、多渠道的拓寬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途徑。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外教育資源,如相關的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遺址、名勝古跡、公園、景觀園林、鐵人紀念館、大慶黑魚湖書法棧道、篆刻棧道等場所,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的范圍,這些地方已成為應用技術型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渠道。使之真正成為學生的實踐基地,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與相關文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體驗和欣賞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采用課內外課相結合的方法,積極發展第二課堂,在校內外建立實習基地。

(四)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

在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應采用“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法,有必要開展傳統文化藝術資源的“固本溯源”,挖掘和梳理傳統文化理論和藝術實踐,這樣能更好地確保專業培訓的質量。首先,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中應當加入有關中國傳統文化選修課程,使學生在學習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同時,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教師通過傳授理論知識,完善理論體系,對傳統文化表層形式下思想觀念與意境之間的聯系提供更為詳細的解釋,并進行激烈的師生討論,讓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作為解決的難點,掌握和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專業教師也應定期與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有機會通過討論中國傳統文化,迸發出新的藝術設計靈感。其次,根據藝術設計專業專業課程的不同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扎根人民,有計劃、有目標、有方法的進行現場考察、實地調研,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了解文化背景、歷史背景和當地文化的對應,結合建筑風格,風俗習慣等特點,獲得直接地“過程研究”的實證資料,撰寫詳實的研究報告,使學生能夠感受和理解傳統藝術文化的特征。再次,學生們接受培訓,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設計元素。教師需要有計劃,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和熟悉傳統文化的視覺元素,提高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識,用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中國山水畫、寫意花鳥畫、傳統書法藝術、篆刻藝術、京戲臉譜、壁畫、水墨等。必須親身體驗并深入研究每個藝術門類的精髓所在。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中去,便可以創造出中國韻味十足、文化內涵深邃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最后,培養學生使用和重新創造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中國傳統文化是通過現代設計理念繼承和發展起來的,傳統文化中也延伸和發展了同樣的現代設計理念。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運用傳統文化藝術,并不是簡單的對傳統文化進行拷貝或者挪用,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從設計方法論的觀點和構成形式美的角度來重新創造出新的藝術設計作品,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解讀和重新解構,去物化表面,得內涵精髓。

四、結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瑰寶,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性、特有的藝術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體系才更加完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地位更加穩定。學生接觸更多的當地和本地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建立民族自信心,建立文化信心,創造富有傳統文化的藝術設計。作品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真正目標。

(作者單位:李慧 大慶師范學院;周亮 黑龍江省書法活動中心)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應用型院校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