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論語》中的教學思想及其對二語教學的借鑒意義

2018-05-25 10:50周小莉
北方文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教學思想二語習得論語

周小莉

摘要:《論語》是儒家文化的經典之作,其內容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匯編,語言簡練深刻,發人深醒。其間不乏有一些關于“教”、“學”方法的精彩言論。第二語言教學,雖為語言教學,又有其特殊性,但也逃不出教育這個大主題。一談到教育,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孔子可謂是先師中的上師,“有教無類”、“學而時習之”、“因材施教”等觀念都是《論語》里提及到的。所以,本論文歸納總結了《論語》中關于教育的言論,并根據這些言論對二語教學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供學者和二語教育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教學思想;二語習得;孔子;論語

一、《論語》中關于教育思想的文本梳理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篇第一)

楊伯峻先生將“習”解釋為實習,也就是學以致用,學了要去實踐。按南懷瑾先生的解釋也是說學問要隨時練習。著重點應該在“時”和“習”,當然這是見習的“習”?!爸泻弦弧边@是王陽明先生所極力推行的求學為道之法。所以學習強調一個“學”和“習”的統一,也就是“知”和“行”的契合。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第一)

這句落腳點在“傳不習乎?”意思是老師教我做人做事的知識,我到底實踐了嗎?這個“習”也作實踐講。這句和第一句同理,要實踐應用,知識才能轉換成自己的。

(三)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墩撜Z》為政篇第二)

溫故的“故”不僅僅講學過的知識,還講過去的歷史,有句話不是講“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嗎,說的就是過去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那應用到學習上就是要總結經驗教訓來更好的指導實踐,同時要:溫習舊知識,發現新知識。

(四)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墩撜Z》為政篇第二)

只讀書不思考就不成其學習的用處,只知道照本宣科,沒有自己的見地和思想。只思考不學習是非常危險的,就走上了野路子,會容易走到死胡同,偏執。綜上所述,我們做學問應該盡量避免這兩個極端。

(五)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ā墩撜Z》公冶長篇第五)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币饧醇群脤W又好問,做到了勤奮,做到了思辨,這正好是避免了走光學不思和光思不學的極端。學問就是又“學”又“問”。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墩撜Z》庸也篇第六)

這句話列出了三種人,第一種是知道它的人,第二種是喜歡它的人,第三種是以它為樂的人。三種不同的態度,定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如果一件事情你當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以之為樂,想必是很美妙的,也是會在此有所造詣的。

(七)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篇第七)

“識”就是記憶,默默的記憶,不厭倦學習,不倦于教育別人。當然這是孔子自己反省自己的話,意在表達出自己要精進,要努力勤奮,這是一種態度,一種自我勉勵的方法。

(八)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墩撜Z》述而篇第七)

“憤”是激憤,不到學生求知欲很強的時候不要啟發他?!般卑茨蠎谚壬凇墩撜Z別裁》的解釋是:有懷疑、不同意。學生有懷疑的時候可以開導他。教給他東西,他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就不再教了。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撜Z》述而篇第七)

一群人中,一定有比我做的好的,他好的地方我學習,不好的地方,我反省自身是否有那樣的不好之處,如果有,我就改正。這樣一來,我就能夠不斷的學習好的,改正不好的。即身邊的人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要積極的利用。

(十)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篇第十三)

假若自身端正了,治理國家還有什么困難呢,自身都不端正,怎么能端正別人呢。言傳身教,身教有時效果更好。所以,老師一定要做好榜樣作用。

(十一)子曰:“有教無類?!保ā墩撜Z》衛靈公篇第十五)

這里孔子開門見山,直白的講出了這一經典的教育理念。其實在述而篇當中,孔子就已經提出過這個觀念。什么叫有教無類,姑且講是一種不歧視不偏愛的原則,一視同仁。

二、《論語》中的教學思想及對二語教學的借鑒意義

(一)“學”與“習”的關系,學而時習,學過的知識,時常溫習實踐。應用到語言教學里就是學過的語言知識要不斷的重復記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發現,遺忘的過程并不均勻,最初遺忘快,之后就是呈遞減趨勢,所以,學過的知識得及時的溫習,對于一些實踐性的知識那就得及時實踐。

(二)“學”與“思”的關系,光學習不思考,空有知識,沒有思辨力;光思考不學習就會走歪路。應用到語言學習就是一要明白自己學語言的目的和想要達到的水平,這樣就有針對性,再次就是,老師講的東西自己要會歸納總結,去粗取精。再者就是要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主動探索語言知識的規律。

(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應用到二語學習上就是,既要勤于學習語言知識,又要多問問題,不懂裝懂是愚昧的。學生的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老師會根據這個問題帶出很多相關的知識,這樣的話也能更好地更自然地給學生教授相關知識。

(四)“知之”、“好之”、“樂之”。這是三種狀態,知道它、喜歡知道它、把知道它作為生活樂趣。在二語學習過程中,動機和態度是十分重要的。積極的動機有利于學習者主動學習,快樂學習,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語言學習者要培養積極的學習動機,以學習語言為樂。

(五)“學而不厭”,要想學習不厭倦,第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二是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如上所述,如果能夠把學習當作樂趣,那肯定就不會厭倦了。學習語言最忌諱的是消極的動機,既然選擇了學習,就不能怠慢,其次就是找一些好的有趣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習起來就更愉悅了。

(六)“有教無類”,這是對教師而言。第二語言的教師不應把學生區別對待,不能歧視,也不要表現出明顯的好惡,不然的話,學生會因老師的偏心而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學習。不管對什么樣的學生,老師都要平等對待,差別處理,正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边@句話體現兩個原則,一個是“啟發式”教育,一個是“因材施教”。在二語學習中,也應該盡量體現啟發式教育,不宜只是老師灌輸。因材施教的話,就是說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該差別教育,不能一概而論,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正體現了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八)言傳身教,三人行必有我師。同學間可以相互學習,老師要言傳身教。老師發音標準了,學生才能跟著發標準的音,即老師要盡量做到要求學生做到的,做好榜樣。第二語言學習有其特殊性,語言主要是用來交流的,所以,語言學習可以是課堂也可以是使用該語言的社會。

三、結語

第二語言習得屬于語言教育,是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教育和一般的素質教育一樣,都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墩撜Z》中有許多關于教育的言論,都是基本的教學規律。古往今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關于教育的理念始終是與孔子當年所推崇的教學理念不出一二的。其對第二語言教學的指導意義就在于我們把《論語》中的教育理念應用到語言學習中,在實踐中深化和開拓。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但不管是怎樣的形式,其所遵循的宗旨是一樣的。希望第二語言學習者或者從事二語教育的工作者能夠在《論語》的“教”與“學”的思想中攝取養分,從而更好的指導自己的“學”和“教”。

參考文獻:

[1]楊伯峻 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南懷瑾 講述.論語別裁[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

[3]楊新宇,侯新杰.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原則”與蘇格拉底的“產婆術”[N].忻州師范大學學報,2009-2-25(1).

[4]趙楊.第二語言習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猜你喜歡
教學思想二語習得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淺論小學語文教學思想的革新
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探究
二語習得的關鍵期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英語寫作母語遷移影響實證研究
半部《論語》治天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