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學

2018-05-25 10:50曹林姣
北方文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文化教學對外漢語傳統節日

曹林姣

摘要: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全球“漢語熱”的大環境下,中國文化日益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于是,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播也變得尤其重要。本文主要從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及其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的重要性、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學方法和建議這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學。

關鍵詞:對外漢語;傳統節日;文化教學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一)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節日有著傳承性、大眾性、地域性、變異性等特點。它根植于淵源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兩者相互影響且別具特色。目前中國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元霄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節日中各有不同的慶祝主題和方式和習俗,是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日子。節曰最初的主題都蘊涵人們美好的愿望,如: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吉福如意,歲歲平安等。而最初的風俗活動內容多源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動,如:原始的崇拜、民間信仰、巫術、禁忌、迷信活動等。在后來在發展過程中,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也被融合進節日內容中,給節日文化增添了浪漫神秘的色彩,因此中國傳統節日的特性中不僅具有深沉的歷史感和還有厚重的文化感。

(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的重要性

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國際上得到公認并享譽盛名。中華文化豐富多元,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古典文化系列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系統,作為中華文化重要代表的傳統節日文化,理應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同時,在“中華文化走出去”、“漢語國際傳播”等政策的引導下,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成為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被介紹到國外,讓更多的外國人尤其是漢語學習者通過傳統節日文化了解中國古往今來的歷史、語言、社會生活和生產方式、文化符號、價值觀念等,已取得了顯著成果,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的重點項目??傊?,中國傳統節日是承載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是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名片,是傳承中國文化的的重要橋梁,是豐富中國表達的重要力量。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

(一)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節日選取的原則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選取適當的中國傳統節日話題,才能更具有意義。主要從以下三個分方面進行考慮:

1.實用性

中國傳統節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有些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慶祝方式以及所蘊含的文化方面都已經和以前有一些區別。例如,關于春節的風俗,過去,人們會在家吃年夜飯守歲,貼對聯是為了驅邪等。而現在,春節的時候,很多人人們會選擇在外面吃年夜飯,而貼春聯也不再是辟邪更多的是為了慶祝節日,營造更好的節日氛圍。所以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選擇與現在生活更貼近的節日文化進行講授,讓學生更好地將課堂知識和生活經歷結合在一起。

2.趣味性

趣味性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項因素,特別是在文化教學中。因為各國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文化差異,所以如何讓學習者更好更輕松地接受和學習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這就需要一定的趣味性。很多的中國傳統節日都有著美麗的故事和傳說。例如,中秋節,有著嫦娥奔月等美麗的傳說故事。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多多介紹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故事以增加文化學習的趣味性。

3.全民性

文化的形成受所在地區的影響很大,所以在不同地區對于同一節日的慶祝方式會有一些區別。所以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應該選取主要的文化因素進行教學。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學方法

1.以舊帶新,適時滲透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是語言和文化結合的教學。所以在對外漢語課堂上,例如講到“小吃”這個詞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講出他們所知道的中國傳統小吃,中國很多傳統小吃都和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關,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引申到相關的中國傳統節日。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漢語詞匯量,還可以讓他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含義。但是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個適度的原則,否則會影響本課的漢語教學進度。

2.文化對比

對外漢語學習者來自個各個國家,每個國家都和中國有著或多或少地文化差異。文化對比就對這些差異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習者更加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例如,關于中秋節,中國和韓國的文化習俗就有一些區別。在中國,人們會有吃月餅、賞月、參加廟會等習俗和慶祝方式。而在韓國,中秋節是為了慶祝人們勞作豐收的節日,所以會有吃松餅和打糕、喝酒、集體歌舞聚會等習俗和慶祝方式。雖然韓國文化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可以看出關于中秋節的文化卻完全不一樣,所以文化對比可以更好地促進文化教學。

3.體驗實踐

文化教學不同于其他語言要素的教學,學習者不僅需要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更多的是要感受其背后隱藏的文化。體驗式教學法就是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來學習文化。因此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的活動。例如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進行講解展示,更直觀的方式就是組織一次包餃子的文化體驗活動。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更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節日的文化。

三、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學的建議

(一)對外漢語教材方面

對外漢語教材中大部分都是涉及到語言要素的教學,相對來說,文化的教學并沒有占很大的比重。并且在文化教學的教材中,雖然大部分都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介紹,但是很少有專門的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教材。中國傳統節日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可以把中國傳統節日相關文化知識專門編成一本教材。這樣可以方便學習者更加系統地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增加他們的學習動力。

(二)對外漢語教師方面

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具有跨文化的意識。首先對外漢語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貯備和文化修養,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在傳統節日的文化教學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尊重各國不同的節日文化,客觀對待各國節日文化的差異,用更加包容的心態去對待各國文化。這樣更有利于學習者接受和學習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從而增強學習的效果。其次,語言和文化都有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因此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具有動態的教學意識。在文化教學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將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含義和現代的價值觀相結合。

四、結語

對外漢語教學是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而傳統節日文化又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如何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還需要漢語教師志愿者進行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翟文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7.

[2]張麗麗.中國傳統節日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D].鄭州大學,2013.

[3]呂師瑤.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傳播[J].海外英語,2014(14):86-88.

[4]郭麗榮.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傳統節日文化教學[J].課外語文,2015(18):215+217.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教學對外漢語傳統節日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高中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應關注的兩個問題
淺析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淺論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熱身環節中中文歌曲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