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余華作品中的兒童形象

2018-05-25 10:50張菲菲
北方文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探索者兒童

張菲菲

摘要:余華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兒童形象,這些孩子和其他物象一同構成了余華荒誕卻又真實的小說世界。這篇論文就是從繁華世界的孤獨者,殘酷世界的犧牲者,成人世界的探索者三個方面論述余華作品中的兒童形象,進而佐證余華作品追求真實性的品質。

關鍵詞:兒童;孤獨者;犧牲者;探索者

從1983年1月在《西湖》雜志第一期發表處女作《第一宿舍》到今天已三十余年,余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真實世界的大門,塑造了一個個神秘卻透徹人性的人物形象。其中,他塑造了一系列兒童形象,他們作為一種獨特的存在與殘酷的成人世界形成鮮明的對照。本文就從繁華世界的孤獨者、殘酷世界的犧牲品、成人世界的探索者三個方面論述余華作品中的兒童形象。

一、繁華世界的孤獨者

余華在他的隨筆散文《虛偽的作品》中講到“當我不再相信有關現實生活的常識時,這種懷疑便導致我對另一部分現實的重視,從而直接誘發了我有關暴力和混亂的極端化想法?!?(1)余華在他的作品中為我們重構了一個真實的無序的現實世界。在這個充滿血腥暴力和殘酷的世界中,孩子成為無處傾訴的孤獨者,成為渾濁世界的清醒者。他們始終缺少與成人世界平等對話的可能性,在父母及周圍人的眼中,他們只不過是孩子,沒有值得成人尊重的必要和可能。然而,也是這些孩子,他們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敢愛敢恨,真實而不造作地向這個世界傾情訴說。

《現實一種》中的皮皮是個孤獨的孩子,在他的家人上班之后,留在家里陪伴他的是一個神智不太清楚,整天幻想自己的骨頭正在一點點腐爛的祖母和尚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堂弟。皮皮只能在那個飄雨的日子看著滑過玻璃的像蚯蚓般的雨滴,聽著雨滴打在不同的物體上發出的四種高低不同的聲音,他想要找個傾訴的對象,于是他去告訴祖母,告訴堂弟“現在正下著四場雨” (2),他的祖母只是打了一個響嗝,他的堂弟歡呼雀躍的樣子引起了皮皮的興致。他想方設法的把堂弟弄出點動靜來,在這個過程中,皮皮借助這些可以發出聲響宣泄他無聊的情緒。關愛的匱乏讓這個4歲的孩子只能自己模仿成人世界的樣子來打發漫長而無趣的時光,他無意識的行為將成為這場家庭悲劇的導火索。

在《在細雨中呼喊》中,孫光林用回憶的方式追述了他充滿溫情與苦難的少年生活。六歲他就被自己的親生父母送給了遠在孫蕩的王立強,在度過了比較溫馨快樂的短暫的六年生活之后,王立強的意外死亡和繼母的離家出走讓一個12歲的孩子在一夜之間成為孤兒。他一個人跑回了自己原來的家,但是,這是一個充滿爭吵,缺少親情,在貧困中難以為繼的家庭。他一回來就感到了孤立無援,池塘在那段孤苦無依的時光里成了孫光林唯一的心靈慰藉。

余華在《虛偽的作品》結尾處談到風景和人物同樣是作品中的道具,他們相互作用,展現出完整的欲望,即象征的存在。日本文藝理論家柄谷行人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中也提到了風景的發現以及風景和文學的關系。當周圍的人們不能給孩子以需要的關心,他轉而求助的風景是現實世界的一種無法掙脫的寓言。

二、殘酷世界的犧牲品

余華作品中塑造的是一個充滿血腥、殘忍和暴力的世界,是一個撕破日常面紗的真實的令人難以接受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寓言性和警示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清新的兒童形象是這恐怖世界的清流。他們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打破這虛偽的謊言,但是余華并沒有因此而給予這些孩子一些同情,他仍然讓這些孩子經受現實生活的殘酷摧殘,最后長成成人的樣子或被成人世界殘忍地扼殺。在這種極端折磨的安排下的孩子,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之中艱難前行,他們成為歷史和現實的犧牲品,成為遭人詬病的歷史錯誤和現實法律的無辜受害者。

《現實一種》中的皮皮在無意識下摔死了自己的堂弟,這成為成人之間互相報復的靶子,他的叔叔活生生把他以同樣的方式置于死地,他或許到死亡的那一刻也無法理解自己的叔叔為什么要這樣做。成人之間的復雜和糾葛最終仍然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解決,這是成人世界不言自明的規則,然而,這些所謂的規則孩子卻需要犧牲自己的天真或者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理解。

《河邊的錯誤》中的小孩經常一個人到河邊玩耍,他第一個發現河邊有一個埋著的人頭,于是他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心情跑回家告訴自己的父母,但是很快他就感到了作為孩子說話的無力感。他的父親打了他一個耳光,叫他不許胡說,他父親的朋友們沖著他嘻嘻地笑,他的母親也讓他不要亂說。只有幾個比他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相信了他,答應和他一起去河邊看看。他在這幾個孩子中找到了自己渴望的信任感。后來和警察馬哲一起查找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他也擔心自己是個孩子怕遭到警察的嫌棄,所以他一直不停地希望得到馬哲的認同。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陽光可愛的孩子最后成為瘋子屠刀下的無辜的犧牲品。他的死亡得不到昭雪,只是因為現存的法律拿一個精神病患者無計可施。一個脆弱的無力自救的生命在現實的法律世界的“維護”下卻最終成為法律的送葬品,法律和知識的力量在一個瘋子面前的束手無策讓人憤恨,讓人心寒。孩子在這里成為一種犧牲品的象征。在一個成人掌權的世界里,孩子作為弱勢群體沒有能力健康地成長,這個世界對他而言是一個無法掙脫的牢籠,他只能在其中“被行走”,他渴求的尊重和信任只不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幻想如此而已。

在余華的作品中,孩子成為荒誕世界的一個佐證,他們在目睹了世界的殘酷無情之后,或選擇妥協,或進行無力地抗爭,最終他們只有兩條出路,一條是成為這個虛偽世界的附庸品,一條是成為這個殘酷社會的犧牲品。這些曾經天真的孩子們對未來對明天充滿渴望和期盼最終在時光的流逝中被消磨殆盡,這是每一個在這個社會中行走的人類的最終歸宿。等繁花落盡,回首卻發現一切不過是早有安排的無路可逃。余華通過孩子的結局暗示著人類的歸宿。

三、成人世界的探索者

在余華的作品中,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他們勇敢地走出家門,走出自我,他們在成人的世界中踽踽獨行,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是他們渴望的親情友情愛情,不是真誠善良尊重,也不是地位金錢和榮譽,他們在總會面對的生活里跌跌撞撞。余華是個善于書寫真實的作家,他沒有對殘酷的現實進行美化的沖動,也不會可憐讀者泛濫的同情心。他用細膩的筆觸來寫一個孩子磕磕絆絆的成長,來寫他們被生活打磨過的樣子。從縱向的時間來看,他們的年齡由小變大,從橫向的精神歷程來看,他們由對未知世界的了解到充滿希望到最后茍且,這實際上是社會底層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在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中,余華寫了一個從家庭的溫室中走向社會的孩子,男孩是抱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奔向外面的世界的。他懷著一顆純真善良的心,他一直在尋找象征著幸福歸宿的旅館,他試圖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但是,很快現實就給了他沉重的打擊。男孩試圖像個大人一樣老練地把煙遞給汽車司機,在他的想法中,司機接了他的煙就得讓他搭車了,所謂吃人嘴短,可是,司機的做法卻出乎他的意料,司機讓他滾開,最后雖然他死皮賴臉地上了車,但是,汽車拋錨,很多人來搶走了車上的蘋果,并把車上能拆的都一搶而光,最氣人的是汽車司機不僅不管,還搶走了男孩的書包,和別人一起坐拖拉機逃之夭夭。最后被打的遍體鱗傷的男孩在遍體鱗傷的車廂里孤獨的睡去,在余華精心營造的荒誕世界里,這些苦難和不幸成為人生的縮影,在人漸漸長大的過程中,也愈加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和本質。當然,生活也并沒有如此糟糕,在漫長的歲月中,總會照進和煦溫暖的光芒,讓我們不懼未來,勇往直前。

《在細雨中呼喊》中馮玉青的兒子魯魯自小便經歷人世滄桑。在他七歲的時候,母親因為賣淫被抓,他拿著母親留給他的三元五角錢獨自一人坐車去母親流放的農場,他用全部可以派的上用場的對成人的了解準備買一根香煙賄賂司機,當他把一根汗水浸濕的煙遞給司機時,司機看了一眼就把這根香煙扔出了窗外,不過還好,好心的司機還是在農場為孩子停下了車,這是作家也是生活給我們投射的一縷陽光。

在余華的短篇小說《朋友》中,敘述者是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孩子,他為了省下一角錢想著去煉油廠的澡堂洗澡,在遇到象征著權力和暴力的昆山時,他立即忘記了自己此前的計劃,他像所有喜歡圍觀的小市民一樣擁簇著昆山去找石崗決斗,他羨慕昆山、石崗身上的迷人的力量,仗著昆山的氣勢狐假虎威,在這個十一歲的男孩漸漸了解社會這個大學校開始,他的身上便開始積聚這樣的品質。

余華沒有采用非善即惡的手段處理人物,而是從兒童初探成人世界的視角刻畫了人性的多重面孔,為讀者塑造了一個非扁平化的,圓形的人物形象。余華筆下殘酷的但又帶著些許溫情的世界是我們置身其中卻不能自識的真實的世界。

四、總結

余華的創作道路已逾三十年之久,在這三十載中,余華幾經變更自己的藝術追求,但是有一點不變的是他一直致力于尋求真實性寫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真實細膩的筆墨勾畫出一個充滿暴力血腥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孩子這個群體和成人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肯定,他們對未來充滿期待,他們愛著他們的家人、自然和生活,渴望著被人疼愛。然而,我們的世界給了這群孩子什么?失望?孤獨?還是妥協?這是余華的虛構的小說世界,可是,這樣的虛構又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羅伯·格里耶提出了新小說的看法,他“認為文學的不斷改變主要在于真實性概念的不斷改變”,他提出“世界既不是有意義的,也不是荒誕的。它存在著,如此而已 (3)”,余華在自己的寫作中也在不斷地探索真實的寫作道路。他在荒誕的世界中還原了孩子的迷茫、孤獨、無助,以及在社會的大染缸中艱難生存的原貌,投射出神獲得本質。

注釋:

(1)余華,《虛偽的作品》,選自《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作家出版社,第168頁,2008.5。

(2)余華,《現實一種》,作家出版社,2008.5。

(3)羅伯·格里耶著,朱虹譯,《未來小說的道路》,1956年,是“新小說”派的理論宣言。

參考文獻:

[1]余華.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M].作家出版社,2008.5.

[2]余華.現實一種[M].作家出版社,2008.5.

[3]余華.在細雨中呼喊[M].作家出版社,2012.11.

[4]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M].三聯書店,2006.8.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探索者兒童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8
探索者的路 沒有盡頭只有前行——記河南大學附屬南石醫院院長趙俊祥
周緒紅:鋼結構探索者
留守兒童
現代教育的探索者——王庭槐
王大輝:復雜系統的探索者
馬敘倫:新中國教育改革探索者
探索者的步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