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蛯”字源考

2018-05-28 06:26
語言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字源音義日文

崔 蘭

?

“蛯”字源考

崔 蘭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出版社,南京 210097)

蛯;字源;考證

何華珍(2004:14)指出,《中華字?!贰耙袅x待考”的“蛯”是日本國字,其訓讀“えび”,同“蝦”“海老”。并舉《國字の字典》據《大字典?國字》云:“海老と書きエビと訓ず。是より老と蟲を合わせ其の義を示すか。/寫作海老,訓讀エビ。因此,合老蟲二字以示其義?!币殉霭娆F代辭書亦收錄該字,釋義如下:

1.《漢語大詞典》①(網絡版2.0)列“蛯”字,音“lǎo”,指其為“日本和字”。

2.“字海網(葉典網)”中“蛯”字有三個義項:“①同‘蝦’。②日本地名用字。③日本姓氏用字?!雹谶@后兩個義項,在民國時期的《申報》中常有用例,此處不贅舉。

3. 許嘉璐主編(2001:599)《漢字標準字典》也釋“蛯”系“日本漢字”。

4. 王宏源增訂(2015:1458)《康熙字典》(增訂版):“蛯,lǎo,日えび,同蝦?!?/p>

5. 日本講談社編、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譯(2002:240)《日漢大辭典》“えび”:“【蛯】〈和制漢字〉→えび【海老?蝦?蛯】?!?/p>

以上無論是學者研究還是辭書釋義,似乎都把“蛯”字源指向了日本。然被歸入《敦煌道藏》③的《洞淵神咒經·洞淵神咒經斬鬼品第七》(S.318)中已現“蛯”,乃不爭事實。敦煌寫本目前所知年代是從魏晉至北宋初葉④。在S.318寫卷中有“蛯”字出現,表明該字形在當時中國民間書寫系統中仍然使用。

為進一步考索“蛯”字源,我們試從“蛯”在中國文獻中用法、中日文“蛯”形音義對比這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蛯”在中國文獻中用法

結合原句意來說,“氐蛯(獠)”泛指我國古代南方的少數民族?!扒己?,指羌族和匈奴族,乃史稱的“五胡”之二,其他三族指羯族、鮮卑族、氐族?!扒己迸c“五胡”都可泛指我國古代西北的少數民族?!柏碘病迸c“羌胡”并列連文,在原句中合指我國古代周邊的少數民族。

(二)中日文“蛯”形音義對比

表“夷名”義的中文“蛯”,與表“蝦”義的日文“蛯”,是否屬同形字⑩呢?即是否為形同義不同的字?請看下面對比表:

中、日文“蛯”形音義對比表

形音本 義 中文日文中文日文中文日文/譯文 蛯lǎoえび同“獠”,夷名(《玉篇·犬部》)甲殼綱十腳目のうち長尾類に屬する節足動物の總稱 / 蝦。甲殼綱十足目中屬長尾類節肢動物的總稱(松村民等,2009:291) 海老hǎilǎo海水枯竭(《漢語大詞典》);酒名(華夫等,1993:651) 蝦xi??;há?節肢動物?!N類很多,有對蝦、龍蝦、青蝦等,均可食(《漢語大詞典》)

由上表可看出,中文“蛯”“海老”“蝦”各詞義職能分工非常明確,而日文“蛯”“海老”“蝦”都有漢字“蝦”(蝦)概念義功能。中、日文“蛯”義表面似不同,但在日語中,除了“えび【海老·蝦·蛯】”外,還有“えびす【戎?夷】”詞條,如日本松村明等著(2009)《新世紀日漢雙解大辭典》明“えびす”是“えみし”的轉音(「えみし」の転),其第1條釋義即指同“えぞ(蝦夷)”,而“蝦夷”(蝦夷)是日本阿依努族古稱?,此釋義與古漢語中的“蛯”職能相似,都可用于指邊遠地區的民族或人。至于“蝦夷”(蝦夷),此詞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習見,如《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蝦夷國,海島中小國也。其使須長四尺,尤善弓矢。插箭于首,令人戴瓠而立,四十步射之,無不中者。大唐顯慶四年十月,隨倭國使人入朝?!?

【附記】感謝董志翹先生對本文的指導和中肯意見。本文修改稿曾在第四屆東亞文獻研究國際學術會議(2017-04-15)上宣讀過,感謝蕭旭先生、趙家棟博士、賈智博士提出的意見。文中錯謬,概由作者負責。

郝春文 2001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1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何華珍 2004 《中華字?!贰耙袅x待考”日本字釋源,《漢字文化》第2期。

華夫、丁忠元、李德塤、李一行等主編 1993 《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

梁春勝 2010 《敦煌俗字典》讀后記,《國學研究》第二十五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裘錫圭 2013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中華書局。

王宏源增訂 2015 《康熙字典:增訂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許嘉璐主編 2001 《漢字標準字典》,遼寧大學出版社。

宗福邦、陳世饒、蕭海波主編 2003 《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

[日]池田溫撰,李德范譯 1994、1995 《中國古代寫本識語集錄》解說(上、下),《北京圖書館館刊》第3/4期、第1/2期。

[日]講談社編,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譯 2002 《日漢大辭典》,上海譯文出版社。

[日]松村明等 2009 《新世紀日漢雙解大辭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日]株式會社旺文社編著,王萍等譯 2005 《外研社日漢雙解學習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①《漢語大詞典》(網絡版2.0),上海數字世紀網絡有限公司開發,2005年。(下文引用同此)

②蛯的釋義,字海網(葉典網),http://yedict.com/zscontent.asp?uni=86EF,[2016-05-23]。(《字?!肪W絡版6.0系2016年2月25日發布,收錄了“蛯”日本釋義,紙質版《中華字?!返?774頁列其為音義待考字)

③李德范輯:《敦煌道藏》(全五冊),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9年。

④關于敦煌寫本的年代問題,前人研究較多,現學界比較公認的跨度為406—1002年(約5世紀—11世紀或魏晉至北宋初葉),詳可參[日]池田溫撰,李德范譯(1994,1995)。

⑤隨著更多出土文獻公布于眾,其用例數量或會改變。

⑥葉貴良:《敦煌〈太玄真一本際經〉輯?!?,巴蜀書社2010年,第239頁。

⑦《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121頁下欄。葉貴良:《敦煌道經寫本與詞匯研究》,巴蜀書社2007年,第454頁。

⑧《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分)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影印版,第62頁上欄。葉貴良(2007:454)所舉例出處作“P.2752《洞淵神咒經》卷五”,誤。

⑨見下文《通典》“蝦夷”例。

⑩關于“同形字”廣狹義分析,可參裘錫圭(2013:201-210)。

?有些漢字一字多音,承擔著多個功能,為與日文中該字義對應,本表省其há音所對應的義。

?關于“蝦夷”的進一步解釋,我們參考了[日]株式會社旺文社編著、王萍等(2005:161)譯文。

?唐·杜佑《通典》,中華書局點校本,1984年,第四九九八頁。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蛯)

CUI L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 Pres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China)

(蛯); the Source Word; Textual Criticism

H131

A

1000-1263(2018)02-0082-03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敦煌行記文獻校箋”(KYLX15_0677);江蘇省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精品圖書項目“古絲路游記文獻輯佚與整理”(JPTS15_49)

崔蘭,女,1982年生,江蘇建湖人,博士生,副編審,主要研究漢語史及訓詁學。

猜你喜歡
字源音義日文
求“源”有度,識字有“法”
“鄉音無改鬢毛衰”之“衰”字音義的詞源學解釋
佛經音義同形字輯釋
探尋字源妙處多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隨文識字學詞豐富語言積累
《識字7》(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日文花樣
智趣
“普洱”音義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