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思想

2018-05-31 02:49嚴方舟
商情 2018年14期
關鍵詞:西方哲學統治者

嚴方舟

【摘要】色諾芬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在《回憶蘇格拉底》中,著重追述了蘇格拉底對政治、道德、教育等問題的看法。他筆下的蘇格拉底好似生活中的諍友,敢于直言規勸,在勸阻一心想成為領袖的格老孔時,蘇格拉底講明了統治者需要對國家事務有精準的知識,不禁讓人聯想到東方哲學家孔子“修身、齊家、治國”思想。本文結合《回憶蘇格拉底》第三卷第六章,分析蘇格拉底如何以小見大,以人窺社會,說服格老孔。

【關鍵詞】西方哲學 統治者 國家事務

一、城邦稅收

在聽聞格老孔想成為領袖后,蘇格拉底與格老孔就稅收問題進行了討論:

“如果它的稅收更加充足起來,是不是就會變得更加富裕一些呢?”

“很可能是這樣?!?/p>

“那末,請你告訴我”,蘇格拉底說,“目前城邦的稅收是從哪些方面來的,總數共有多少?為了使不足的得以補足,是缺少的可以得到新的來源的彌補,毫無疑問,你對這些問題一定都考慮過了”。

“說實在的,對于這些問題,我還沒有考慮過”,格老孔回答。

蘇格拉底主張精英治國,亞里士多德也沿襲他的主張:“最優良的政體就該是由最優良的人們為之治理的政體?!庇兄鴮I知識的人必定懂得治國的藝術,城邦經濟的繁榮離不開稅收的支撐,如果統治者不知曉稅收來源,高效運用稅收也將成為空談。蘇格拉底將城邦發展中首先考慮的經濟問題赤裸裸擺在格老孔面前,并且故意用信任的語氣說格老孔一定考慮過了,使得格老孔內心有一絲慌張。

二、軍事國防

鑒于格老孔無法回答城邦富裕的問題,蘇格拉底轉向軍事與國防方面:

“那末”,蘇格拉底說道,“我們就把關于考慮作戰的事也暫時擱一擱吧。也許由于那些問題的重大性,而且你又是剛剛開始領導工作,還沒來得及仔細研究它們。但是,關于國防的問題,會是你目前所關心的問題,而且你一定知道有多少防御工事是布置的適當,有多少是不適當的,需要多少防御兵才夠,多少就不夠”。

蘇格拉底為格老孔回答不上找了還未仔細研究的借口,實際上他在旁敲側擊,讓格老孔注意自身知識的匱乏,蘇格拉底仍然沒有就這些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他的目的不在于讓格老孔將死記硬背這些答案,而是希望他改善自身。

三、銀礦稅收

之后,蘇格拉底與格老孔探討銀礦稅收:

“至于銀礦”,蘇格拉底說道,“我相信你一定沒有去過,因而也就無法告訴我們銀礦的稅收現在比從前減少的原因是在什么地方了”。

“我的確沒有到過那里”,格老孔說。

“說實在的”,蘇格拉底說道,“據說那里很不衛生,當有必要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這一點就足以作為你的借口了”。

“你簡直是在開玩笑”,格老孔抗議道。

二人探討的方面愈發狹窄,蘇格拉底營造出“退而求其次”的假象:即使無法理解城邦富裕,軍事上的知識就足夠了,軍事上的無知無大礙,國防上的知識足夠用了,銀礦沒有去過,肯定因為太臟了。蘇格拉底一而再退讓,并安慰格老孔不用太在意,實際上他步步為營,以小見大,暗諷格老孔尚不知近在身邊的銀礦稅收是怎么回事,又如何擔當起領袖的職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格拉底沒有回答這些問題,他希望格老孔明白,一個偉大的領袖需具備領導城邦的專業知識,教養與美德是從政的出發點。如果城邦被一個不學無術人掌控,必定烏煙瘴氣,如果城邦被具有高超智慧的人管理,便會井井有條。格老孔年紀尚輕,需要反省自我德行,這與東方哲學中的“修身”一詞意思相當。其實,如果蘇格拉底僅想讓格老孔明白城邦統治者需要充實自身,完全不需要多次對話,他想傳遞的是:假使沒有成為領袖的愿望,也應當接受教育,“修身”不僅僅是對統治者提出的要求,普通公民也應當遵循,這才是“修身”的應有之義。

四、治理家庭與治理城邦

蘇格拉底之后教給格老孔家庭管理與城邦治理的關系:

“不過”,蘇格拉底說道,“除非一個人弄清楚了自己家庭的一切需要,并且盡心竭力地加以滿足,他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家治好,城邦的居民既然有一萬多戶,很難對這么多人的需要同時都加以滿足,為什么不試一試首先解決一家的需要,這就是說,先從增進你叔父家的福利做起呢?”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既然城邦的組成基本上包含著許多家庭,我們就應該先行考慮到‘家務管理?!鳖I袖想在城邦獲得盛名,實際上就是獲得各個家庭的認可,僅有若干家庭的稱贊與支持,并不能代表領袖具有良好的才干,但是連一戶人家都不愿意稱贊領袖,就說明該領袖不具備統治者應有的品德與才能,在毫無才干的統治者之下的城邦必定會逐步衰敗。

孔子所說的“齊家、治國”意思是: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一家仁愛,一國也會變得仁愛起來;一家貪婪,一國也會變得不守禮法。這與蘇格拉底所主張的“能夠解決一家的需要,就能解決更多的家庭的需要”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當領袖“修身”具有了知識與品德后,應運用獲得的最廣泛的知識,讓自己或者身邊的家庭得到福利。一戶家庭得到了福利,就會被統治者的專業知識所折服,從而稱贊他,治國者也累積了經驗。由此可見,專家治國模式尤為重要,在缺乏教育的城邦,多數人的看法是評價事物的標準,在注重教育的城邦,真知是唯一標準。治國者憑借完美的德行,以身作則,讓家庭支持他并且效仿他,從而帶動整個城邦的文明開化。

五、結語

蘇格拉底與孔子所處年代并不相同,但均置身于秩序崩壞的亂世,他們都認識到了依靠道德治理國家的無窮魅力,“修身、齊家、治國”雖然是東方的思想,同樣適用于西方哲學。蘇格拉底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他沒有正面否認格老孔不具備領袖者的才干,而是循循善誘,引出成為領袖需要高超的智慧與良好的品德,以理性治理城邦,領袖不僅帶動著城邦的發展,還使整個城邦的人都能得到教化。政治的出發點在于道德,政治的歸屬同樣是道德,統治者以他的地位改善公民的靈魂,使公民擁有良好的德行,這也是蘇格拉底畢生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1]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M].吳永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猜你喜歡
西方哲學統治者
最有思想的句子
城邦統治者的至善追求與法律的自然正義
統治者的知識儲備論
試論哲學的功能
馬克思哲學之前西方傳統哲學中的實踐概念
西方哲學中國化的內求與契機
蘇格拉底之死對中西哲學差異的闡釋
西方哲學心智轉向對心理學的影響
呂后形象的女性主義分析
略論唐代統治者的畋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