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學英語語音課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以人教版PEP5 Unit2 My week Part A Let’s spell為例

2018-06-05 07:03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14期
關鍵詞:發音語音繪本

(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附屬小學 浙江杭州 310000)

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這既體現了英語學習的工具性,也體現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語音課中,常常是機械式語音規律的講解與灌輸。而在這樣脫離了語境的語音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品質是無法得到訓練和發展的。[1]

因此,如何讓學生在小學語音課堂中也能在思維品質上得到培養,將語言學習與思維品質的培養緊密結合,實現語音課真正追求的“授之以漁”?筆者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

一、小學語音課中可促進發展的思維品質

基于學生已有的漢語思維與英語學科可以發展的英語思維的顯著相同與差異,英語教育可以發展學生的以下思維品質(魯子問,2015):

1.準確性:外語理解與表達有助于發展思維的準確性。

2.深刻性:英語語言的文化內涵有助《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于發展思維的深刻性。

3.靈活性:兩種語言的相同與不同、英語本身的不同表達,有助于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4.批判性:英語文化的批判性傳統有助于發展思維的批判性

5.開放性:外語學習本身可以促進思維的開放性。

6.創造性:運用外語進行筆頭、口語表達,以及表演、展示等,可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二、小學語音課中思維品質的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因素。在英語教學被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度。因為英語思維的理性、邏輯性和批判性,均顯著于漢語思維,非常有助于中國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和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建構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王薔,2016)。下文筆者以人教版PEP五年級上冊Unit2 My week Part A Let’s spell一課為例,分析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1.思維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1)預熱情境互動,浸潤語音細無聲,激活思維靈活性

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告訴學生英文名Meely,學生根據發音嘗試拼寫老師的名字,初步感知ee字母組合發音。隨后教師呈現給學生一張個人的照片,以及大量形容詞,讓學生根據剛剛交流互動發散思維想一想:What’s Meely like?.學生思考后舉手回答,并在此情境中與老師發生思維的碰撞,如:

T: What’s Meely like?

S: You are kind.

T: Thank you! And why do you think I am kind?

S: You laugh and laugh.

學生的思維跟著老師的提問被逐步激活,靈活地進行回答。這一情境是基于各人眼中不同的老師印象和老師進行互動的環節,因此答案各不相同。最后教師提問:Does anybody think Meely is STRONG? 學生們紛紛搖頭,表達不可置信的情感后,教師進行進一步的表述與追問:Actually I am strong!But why?Why such a beautiful lady can be so strong? 引發學生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跟著老師的提問不斷變化,發散思維,靈活應答。整個問答環節,激活了學生思維。最后教師呈現答案:I am strong.I like to eat.引出字母組合ea發音。語音課詞不離境,單獨呈現ee,ea字母組合,只會平添小學語音課程的乏味,而將這些詞融入真實情境。讓整個導入環節,訓練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感知相關語音單詞,做到潤物細無聲。[3]

(2)真實情境巧感知,語音單詞在其中,發揮思維準確性

課堂預熱環節,教師呈現第二個真實的情境:教師養的寵物狗。在情境伊始,教師給出空白問號圖片,并提問“There is someone else who likes to eat too.Can you guess who is it?”學生立即開始了發散性思考,從班級同學猜測到老師和動物。最后教師呈現答案——Meely’s dog Feely likes to eat too.這個過程中,學生已能自然而然拼讀出寵物狗的名字Feely,能夠初步感知和使用ee字母組合的發音。之后教師繼續表達,I feed Feely beef.學生通過在此真實情境中感知單詞發音的同時,也體會接觸了真實情境中的單詞語義,推敲并理解新詞,比如feed喂這個詞,立即被學生所理解。在這一環節結束時,學生已能通過手指拼讀法,拼出eat,beef,feed等含ee,ea發音的單詞,并能較熟練地讀出繞口令:I feed Feely beef.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依舊通過語境,持續性與學生進行問答,持續發散,追問以保證學生思維的靈活度和熱度。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訓練了學生對于新授語音詞的拼讀和對于單詞發音的感知,以及語義在情境中的推敲理解。這樣的真實情境感知語音規律和詞義,非常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準確性。[4]

(3) 三聽三讀用繪本,語音規則善遷移,體現思維靈活性

學好英語不僅要讀,更重要的還有聽,聽的過程是兩種語言在學生頭腦中快速進行轉換的過程。經過長時間的聽力練習,學生會逐漸學會用英語思維解釋所聽信息。這個過程中思維的敏捷性也就得到了提升。

教師在進行本課繪本語音教學的過程中,按照以下三步進行了操作:

第一遍聽,帶著問題,初步感知相關語音單詞的同時,能夠根據所提供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大意。

第二遍聽,帶著學習任務,找出相關ee語音詞。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善用認知策略:通過猜測詞義、利用上下文語境、聯想、對比等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地感知發覺語音規律。

第三遍聽并跟讀模仿,模仿是學生學習語音的重要途徑。這第三遍聽讀,是在已習得發音規律的情況下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正確的語音單詞發音,理解語音規律。

通過三聽三讀語音繪本,學生能根據錄音找出繪本中的ee單詞,自主發現ee的語音規則/ i: /。接下來發覺提煉即是語音課的升華,也是學生思維外顯的過程。通過生生間、師生間多樣化的交流對話,使語音規律逐漸被提煉,讓學生可以靈活掌握。通過提供相關ea單詞和已有ee單詞進行比對發現。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新習得的語言規律,進行分析、比較和有效遷移。得出ea與ee發音相同的結論。并進行ea發/ i: /的單詞列舉。進一步鞏固語音規律。

遷移能力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也是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具體體現。遷移能力強即能舉一反三。本課中ee與ea語音規律的自主發現與有效遷移,正是學生敏捷性思維發展的有力體現。

2.思維的深刻性和開放性

利用語音繪本作為載體進行字母組合發音規律的滲透,讓學生更易于接受。語音教學,必須堅持詞不離境的原則。不能和其他教學割裂開來,單詞只是組成句子和話語之后,才能實現其交際功能。要想達到交際的水準,必須在具體的情境和語境下進行。單純的語音規律的教授,很難讓學生在語音課中思維得到發展。思維必須在合理情境中才能得到發展。

(1)語音繪本作載體,巧設問題層遞進,滲透思維深刻性

本課教師選擇了以ee組合語音繪本《the Green Family》為突破口。希望孩子能夠通過閱讀繪本,感知ee的發音,再遷移到ea字母組合,解決ea的長元音發音。繪本內容如下:

語音繪本預熱環節,教師呈現給學生繪本的人物介紹圖——Green Family一家,Mr Green和太太Mrs Green。教師緊接著陳述“They have six babies, but they are not people.”激發學生猜的欲望,保持思維的熱度。隨后介紹3geese and 3 sheep。由于PPT中呈現的只有2 sheep。讓學生來追問“Where is the little sheep?”第一個問題出現。如此能夠造成學生思維沖突的問題情境,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樂于思考。之后教師拋出第二個問題:Where is the Green Family? 通過第一遍觀看繪本,找出答案的同時。教師追問第三個問題:Why the little sheep in a tree? 通過描述It is a sheep, it’s not a bird.進一步制造沖突,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而不僅僅停留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機械操練層次。通過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制造沖突感的提問-解決問題兩種模式,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問題中,不斷研讀,思考,加深對于繪本故事的理解,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2) 對話創編作延伸,善思情境樂表達,拓展思維開放性語音繪本課中環節,教師追問“If you are the little sheep, and now you are in the tree.What will you say?”讓學生思考如果他們是小羊,現在被困在樹上會說什么話。發散情境,鼓勵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盡管學生受到詞匯量的限制,但是由于情境有趣,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依舊能夠從已有結構中思考,盡力用精彩的語言表達little sheep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經驗進行猜測,對情境進行補充和創造。無論答案是什么,只要學生自己動腦思考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就得到了鍛煉。最后教師通過解釋“It’s a sheep,but we are people.So in our ears it turns out to be Baa!”無論小羊說了什么,因為它是羊,所以在我們聽來,只能是一聲羊叫“Baa!”詼諧,出人意料的結尾給學生提供了另一種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引導他們下次可以從多角度地更為開放去思考問題,跳脫出思維的框框。

3.思維的創造性和批判性

(1)繪本續寫為拓展,靈活表演有邏輯,發展思維創造性

思維創造性的培養,通常在英語教學中設計為頭腦風暴、小組討論、小組評價,班級辯論以及表演、展示等。[5]

在本屆語音繪本課的拓展環節中,緊接故事最后一句“Where is the little goose?”開啟故事創編的“尋鵝之旅”?;谛〗M合作、辯論,最后的展示及表演,來培養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本課優秀續寫如下:

S1:Little goose, little goose!

S2: What is that brown animal?

S3: Are you little goose?

S4: They fi nd the little goose in the mud.

學生在自主續寫故事的過程中,結合已有經驗,根據故事已有句型結構討論,思考,加工,并不斷制造有趣新穎的情節,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就得到了鍛煉。在語音教學中,著眼于繪本的利用,使思維訓練、語音訓練一舉兩得。

(2)分析情境為提升,咀嚼細節追根源,啟發思維批判性

語音繪本課中環節,教師指著小羊在樹上的圖片追問“Why can the little sheep be in the tree? It is a sheep not a bird.”課中提問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回憶繪本,在老師慢慢引導下,認識到stand in a running car的危害,幫助學生將原因思考到位,這是一個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去深究根源,帶著批判的思維去看待一些問題,而不是純粹地認為繪本故事都是正確的,從中去挖掘我們可以借鑒和質疑的點滴。正是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一種培養。

結語

時至今日,很多人依舊認為小學語音課堂只是純粹的語音規律教授與灌輸的課堂。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依托語音繪本,執教出一節充滿思維含量的小學語音課堂。通過考慮五年級孩子現階段的知識儲備,不斷地為學生提供真實情境,利用繪本,進行層層遞進的設問,追問,通過課堂呈現表演,小組討論續寫繪本等形式,說明在小學的語音課堂中,教師應該如何培養發展孩子的思維品質。在英語語音教學過程中,努力實現思維發展、語音訓練一舉兩得的目標,取得更高效的教學成果。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魯子問“促進思維品質發展的英語教學可能”,《英語學習》2015年12月.

[3]廖琦芳 “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現狀與改善策略”,《學科空間》2015年.

[4]張泰剛 “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靈活性發展的問題與對策”,《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年第11期.

[5]王薔 “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

猜你喜歡
發音語音繪本
繪本
繪本
繪本
魔力語音
基于MATLAB的語音信號處理
基于MQ3與MP3的價廉物美的酒駕語音提醒器
對方正在輸入……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