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師魅力對大學生厭學現象的影響
——探討內控人格特質的調節作用

2018-06-05 02:28
關鍵詞:人格特質魅力現象

(泰國博仁大學中國-東盟國際學院 泰國曼谷 10210)

研究結果發現內控人格特質對教師魅力與厭學現象各構面之關系均都具有顯著的增強調節效果;教師魅力以及內控人格特質對厭學現象各構面均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建議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對策時從提高教師素質以及人格教育上減少厭學現象的發生。

厭學是一種內在反應傾向,是學生對學習感到厭惡、反感、痛苦,甚至逃學或曠課的情緒反應。[1]眾多研究發現,中國大學生存在較為普遍的厭學現象,大一學生則更為嚴重,有 83.4%的學生有過逃課等厭學現象[4],他們迷戀網絡游戲、學習被動、遲到早退、上課無精打采甚至經常逃學或曠課,大一學生厭學問題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已有學者對厭學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認為,一是精神失落,影響學習主動性;二是教育理念及管理體制落后不科學;三是教、學脫離實際影響學習興趣。

也有學者對厭學現象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有效剖析,大多將其原因歸為內因和外因;學校因素屬于外因[2],教師是學校教育因素中傳播知識的主體,是促進大學生積極學習的關鍵因素。教師良好的教學技巧、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平易近人的品格以及淵博的專業知識被認為是一種教學魅力,且對學習態度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可能減少厭學現象。

數學是大一必修的基礎課程,數學學習成效關系著眾多專業領域的鉆研與精進,數學素養,被視為“關鍵能力”之一,且為解決日常問題提供寶貴的思維技能,但數學一直被視為最易使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甚至導致厭學的課程之一,因此數學的厭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數學厭學的原因眾多,作為教學的主體,數學老師魅力對學生厭學造成的影響尤其不可忽略,教師教學魅力小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厭學現象的發生。因此,從微觀深入、量化角度探討數學教師教學魅力對厭學影響機制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

事實上,大學生厭學并非單個因素引起,不同因素間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內控人格是一種人格特征,是個體對于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及結果歸為自己努力的程度,內控人格特質者學習態度較積極進取,厭學情緒較低,且具有改變學習不利環境的影響力,能夠清晰地認識學習問題所在,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并且通過自身努力加以改變,從而可能有效減少厭學現象的發生。[3]因此探討內控人格特質對厭學現象的影響尤其必要。

因此,本研究企圖探討教師魅力、內控人格特質與厭學現象因素間的關系,并驗證內控人格特質的調節作用,無論從研究創新的理論層面,還是為減少厭學現象,提供實務指導方面,均具有極大的價值與意義。

一、研究方法與設計

1. 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研究架構具體如圖1所示。

研究假設:

H1a.b.c教師魅力對厭學現象之厭學認知、情緒及行為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H2a.b.c 內控人格特質對厭學現象之厭學認知、情緒及行為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H3a.b.c 內控人格特質對教師魅力與厭學認知、情緒及行為之間的關系具有顯著增強調節效果。

圖1 研究架構圖

2.研究變量與測量

本研究問卷題項與題意均經過稍微潤飾整理而成,量表皆采用李克特(Likert)五點評等尺度( 1 = 非常不同意: 2 = 不同意: 3 = 普通: 4 = 同意: 5 = 非常同意),分數越高,則表示越符合實際情況。具體如下。

(1)教師魅力(Teaching Charisma)

教師魅力是學生心中所認知的教師教學魅力,教師所具有的淵博知識,幽默風格,積極的品格以及良好的教學技巧。采用Huang和 Lin所發展之教師魅力量表衡量,單一構面,共23道題,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928。

(2)厭學現象(Phenomenon of Academic Tiresome)

厭學是一種內在反應傾向,是學生對學習感到厭惡、反感、痛苦,甚至逃學或曠課的情緒反應。采用高明所發展之厭學現象量表來衡量,分為厭學認知、厭學情緒和厭學行為三個構面,共13道題。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數為.770。

(3)內控人格特質(Internal Control)

內控人格特質是個體對于事情及結果歸為自己努力的程度,相信自己能夠掌握事情的發展與結果,面對困境時,相信自己能發揮作用,愿意付出更大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采用蔣宜玲所編制之量表。單一構面衡量,共 5個題項,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數為.781。

3.抽樣與問卷發放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以中國公立大學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抽樣方法采用分層抽樣方式收集資料,共回收697份,剔除漏答、基本資料填答不完整等無效問卷63份,有效問卷合計634份。

二、資料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s α系數進行說明,結果顯示各構面Cronbach’s α值均超過0.8以上,表示問卷具有實際良好的信度。本研究具體分析結果列表,如下表1所示。

表1 信度分析表

2.相關性與區別效度分析

由表2可知,教師魅力、厭學認知、厭學情緒、厭學行為及內控人格特質之間均具有顯著的相關性(r <.6,P <.001);且本研究中AVE之平方根值均大于該構念與其它構念的相關系數值,預示本研究各個變量之間具有足夠的區別效度。具體見表2。

表2 相關性及區別效度分析表

3.結構方程模型驗證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21.0版軟件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發現,理論模型相關擬合度指標,除GFI為0.83稍顯不足,其余均達到可接受之程度,總體而言,該理論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度,同時接受這樣的變量劃分方式。具體如下表3所示。

表3 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情況表

4.回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階層回歸分析,驗證內控人格特質的調節效果。通過數據回歸分析發現教師魅力與內控人格特質的交互作用對厭學認知( β = -.11**, P <.01 ),厭學情緒( β= -.24***, P <.001 )以及厭學行為( β = -.11**, P <.01 )均達到負向顯著,同時主效應教師魅力對厭學認知( β = -.33***, P <.001 ),厭學情緒( β = -.40***, P <.001 ),以及厭學行為( β =-.38***, P <.001 )均達到負向顯著,預示大學生內控人格特質在教師魅力與厭學認知、厭學情緒以及厭學行為之間均具有顯著的增強調節效果。具體見表4所示。

表4 內控人格特質對教師魅力與厭學認知、情緒及行為的調節分析表

三、總結與建議

1.結論

結果顯示,教師魅力對厭學現象之厭學認知、厭學情緒以及厭學行為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關系成立。意味著學生認為某個老師具有教師魅力的程度越高,其厭學的程度也就越低 。亦是說,學生認為某個教師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專業知識魅力,幽默詼諧魅力以及教學技巧,那么學生可能更加喜歡這個老師,更加喜歡聽這個老師所講的課程,其樂于學習的程度也越高,反之,厭學的程度也就越低。中國學者通過研究高校學生厭學現象的相關因素發現,教師授課態度、對課程要求、評分標準以及個人魅力等教師因素也厭學現象負相關,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同時也再次證實教師自身素質是影響大學生厭學現象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可能的原因是老師的幽默和友善增進了親和力,拉近了師生關系,幽默風趣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感覺更有趣,更樂于愉快地學習,也可能是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征服了學生,滿足了學習知識上的需求。

其次,結果顯示內控人格特質對厭學現象之厭學認知、厭學情緒以及厭學行為均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成立;這意味著學生內控人格特質傾向越高,其厭學的程度就會越低;這一結果與以前相關研究發現基本一致,Pilling等認為內控人格者可以正向預測學習,學習態度會傾向積極進取。[17]

就其原因可能是,內控者在學習壓力之下,更加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焦慮與沮喪較少,厭學情緒可能較低;還有可能是內控者將學習成績的好壞歸諸于自己努力學習的程度,并對取得好的成績具有較強烈的動機,因此會更努力,也較易取得好成績,厭學程度較低。

另外,本研究通過回歸分析發現,內控人格特質對教師魅力與厭學現象之厭學認知、厭學情緒以及厭學行為的關系均具有顯著的增強調節效果假設成立,即大學生具有的內控人格特質程度越高,越能增強教師魅力對厭學認知的負向影響,從而減少厭學認知的程度,減少厭學現象的發生??赡艿脑蚴莾瓤卣邔ψ约旱哪芰^有信心,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會努力收集資訊,因此較能控制外在事情,遇到學業問題或外界不利因素時,包括教師教學因素,能夠清晰地認識問題所在,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并且通過自身努力加以改變, 因此厭學現象較低[3]。

2.實務建議

根據實證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兩點建議。首先建議教育相關者,在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制定政策時注重提高教師素質展現教師魅力,從而減少厭學現象的發生。其次. 人格是可變的,人格經由學習而形成,教學是影響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議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對策時考慮從人格教育上減少厭學現象的發生。

3.研究不足與建議

本研究包含以下兩點限制與建議,首先 ,研究的深度有待進一步深入,教師魅力分構面進行衡量,并進一步探討對厭學現象的影響,以期得出更客觀、豐富、多樣的研究結論,更加細致客觀。再者,本研究僅從個體自身因素,探討了學生個體人格特質對教師魅力與厭學現象之關系的影響,事實上外在因素之“師生關系”的好壞同樣可能對他們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建議以后學者關注。

[1]高明. (2013). 厭學問題國內外研究綜述.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33(10), 147-148.

[2]解瑞紅. (2007). 大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 歸因與對策研究.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11), 78-81.

[3]馬利軍, & 黎建斌. (2009). 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 學業倦怠對厭學現象的影響. 心理發展與教育, 25(3), 101-106.

[4]蘇坤旂, 梁子超, & 郭心卉. (2016). 對大學新生逃課現象的思考. 北大青年研究, 4(11), 75-79.

[5]趙俊彪. (2012). 大學生厭學的學校因素探析. 新余學院學報,17(3), 112-114.

猜你喜歡
人格特質魅力現象
人格特質對企業員工時間侵占行為的影響
獨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近視患者人格特質與近視矯正手術意向的關系研究
選擇一張神奇的行為藝術照片,秒測你的真實人格特質
《東方欲曉》的魅力
它們離“現象級”有多遠
被注入東方魅力的配飾
你能解釋下面的現象嗎
人格特質與腦外傷偏癱患者殘障接受度的相關性研究
猜謎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