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2018-06-07 09:36胡盛源
科教導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

胡盛源

摘 要 大學之所以能稱之為大學,就是因為其宗旨在于培養學生擁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意志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而愛黨愛國是支撐其達到至善境界的不竭精神動力。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對于今天的高校來說,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始終是一個根本問題。因此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迫在眉睫。

關鍵詞 當代大學生 想想政治教育 意識形態

2016年 12月7日~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闡釋了事關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高校怎樣培養人、教育人指明了方向,對教育引導學生提出四個“正確認識”,這四個“正確認識”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這也是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終極目標。然后,新興媒體的崛起,信息來源的多元化,給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帶來多樣性沖擊,有些甚至會出現有悖中華傳統美德,與黨離心離德的問題,切實抓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勢下顯得更為緊迫,需要重新審視和提高教育質量。

1 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是社會的現實存在,支撐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傳道授業中,既有知識的傳播,更有對思想教育的兼容。在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價值觀,決定著人生的高度與純度,考量著做人的底線與德行,衡量著對社會的貢獻與維度。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始終把教育作為治國安邦的大事,戰國時期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官,魏晉至明清設太學或設國子監,還有書院等等,為中華民族繁衍發展和中華文明的傳承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時至今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于今天“e網天下”的信息時代來說,影響力不再明顯,反而網絡上熱炒的事件成為關注的焦點,甚至有可能改變人的思想,這方面是我們能夠切實感受到的,必須正視的問題。大學生作為社會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影響和帶動著社會的思潮,因此,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也可以說刻不容緩,需要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認識。

一是要從國家利益的層面去認識。習總書記去年講話中指出,“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薄拔覈叩冉逃缲撝囵B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這就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绷暱倳浀闹v話道出了高等教育的辦學根本,中國未來的發展是要靠新一代大學生群眾去奠定。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決定著教育的根本方向,而教育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v觀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不重視高校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的,更沒有一個國家是不重視培養人才并將之收為自用的。比如美國許多州的高校將思政課作為重要考核科目,拿不到足夠高的思政課分數就不能拿到學位證。除了這樣硬性的標準,美國還把他們憲法和《獨立宣言》作為教學科目進行傳播。而在英國、法國、新加坡、日本等國是沒有“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名詞的,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這項教育,而是把它稱之為“德育課”。美、英、法、德、日都在宣傳資本主義如何優越,新加坡、韓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宣傳著自己的理念(即資本主義建國理念)。與此同時,他們還需要不斷抵制諸如美、歐等“西方大國”的思想文化侵略。毫無疑問,每一個國家都主導著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的走向。若出現不同的意識形態,或者相反的意識形態,這時統治階級就會使用一些手段迫使與統治階級意識形態不相同的人更改其意識,并使之與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相一致。因此,從國家利益層面去認識,有助于我們打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基,明確工作目標。

二是從尖銳的意識形態斗爭中去認識。意識形態領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陣地,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沒有硝煙的戰斗。社會的發展,多元復雜利益格局,對社會思想意識和人們思想觀念生成變化的影響難以避免;多元多樣社會思潮的存在,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難以避免,新興媒體的迅速崛起,對傳統主流媒體傳播影響力的沖擊難以避免。比如,司空見慣的美國大片,《美國隊長》《蟻人》《超人》《蝙蝠俠》等,所有故事都是在宣傳他們的制度與思想,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就容易被他們所謂的“自由”、“獨立”的觀念“同化”,這是很可怕的,而我們很多大學生也崇拜這樣的英雄。還有媒體和各種大V對某件事的報道失真,無節制地渲染,形成一邊倒的輿論綁架,影響價值觀判斷等等。無論是哪種形式,在當前信息無孔不入的形勢下,必須高度警惕意識形態對大學生的影響。

三是從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去認識。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蓖ㄟ^綜合的、全面的、靈活的方式來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臺階,為黨和國家輸送更多的思想健康的有用之才,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務,也是全社會的期望和需要。但有一點需要關注,就是知識沒有國界,但思想有國界,知識看為誰所有用,這是思想政教育的根本。從近幾年中國的發展我們看到,中國科技領軍人物都是年輕一代,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中國之最,除去在高校學的知識,更有一顆愛國的心,鐵一般的信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立德樹人”。所謂“立德樹人”,不能光從字面上去理解,這里的“德”不僅指品德的問題,反映的更是一個青年身上體現的國家意志和民族文化的傳承。正所謂“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換言之,沒有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品質,知識掌握再多也無法成為優秀人才。新生一代都是90后的新生代,沒有遭遇大苦大難,在高校也就這么幾年,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知識結構尚待完善,價值觀正在塑造之中,情感心理也日益成熟。習總書記將其形象地比喻為小麥的灌漿期,若這個時候陽光水分跟不上,就會耽誤一季的莊稼。一旦我們走向社會,承擔著一代人的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代表者和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2 當前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傾向性問題和原因

一是政治思想不夠成熟。受多種信息以及非主流思潮影響,導致一部分大學生辨別是非能力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躍與混亂、單純與復雜、自強與脆弱、理性與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狀態在他們身上同時存在,說到底思想沒有根源,自己不知想要得到什么,想要堅守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二是社會公德有所缺失。在大學生群體中,由于從小生活在多重呵護下,飯來張嘴、衣來伸手,什么事情都由父輩擔當,不需要自己考慮很多,活得很自我,從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致使一部分大學生公德失范,存在諸多缺點和問題。比如: 對公共衛生習慣不在乎,亂丟垃圾,隨意吐痰,有意破壞公共環境設施,違反學校規章制度,隨意逃課,就餐時任意插隊……這些不良現象在大學生當中較為常見,雖然不是大學生中的主流,但它產生的消極影響令人憂慮,因為它不僅影響了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生活,而且對其他同學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是價值取向過于功利。這本應該存在于社會中的現象,卻在當代大學生中逐漸蔓延開來。學習上的表現為,很多同學只專注于自己所學的專業科目,而對思政、軍理這樣的公共課不以為然,平時上課找替課、期末找替考,只要過了及格線就萬事大吉。在入黨方面,許多同學都是對黨知之甚少,僅僅是抱著評獎評優的心態參與入黨活動。在學校的工作與活動中,只選老師能看得到的、容易出成績的工作,不愿干默默無聞的工作。在社會實踐中,不少同學更是懷著“試試看、玩一玩”的心態,重點是得到學分,而不是為了鍛煉自己,提高專業水平。

當然,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網絡傳媒沖擊大。網絡傳媒將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民族聯系起來。差異的文化形態,背景懸殊的文化觀念在一種動態而又開放的環境中交融或沖突,開放性的網絡決定了開放性的網絡文化。與此同時,網絡傳媒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滲透力又是隱性而又巨大的,而我們有些同學自詡有思想,有獨特的見解,甚至發表反黨反政府的言論,已經嚴重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二是受社會歷史原因的影響。目前,由于傳統文化的丟失造成部分學生精神信仰的迷茫,很多同學不相信黨和政府,而是相信網上的謠言,甚至漫罵黨和政府。三是受學校因素影響。每個學生受到家庭和基礎教育的影響,性格品行各異,處世行為也不同。在寬松的大學環境里,學生的自主空間大,基本處于自治自控的狀態,如果學校治學嚴謹,高校輔導員和學生干部都能嚴格管理,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必然不會出什么問題,反之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每個事件的背后都有多種因素存在,例如2016年比較熱門的“牛光鋒事件”,一名西安交大的高材生,在網吧一住就是三年。當他的老父親找到他時,他已經患了很嚴重的“結核病”,這個事情表面上看是一場事故,究其根本,實為一場思想教育不到位的事故,對學校、對家庭、對學生的教訓無疑是慘痛的,更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

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的基本途經

從本質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具體來說,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來解決人的思想癥結,引導人的意識行為,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工作。從人的本質出發,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擁有科學依據,掌握運行規律,確立正確方法,找到有效途徑,抵達理想的彼岸。高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為當代社會的進步發展貢獻和輸送人才。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作,滲透到方方面面,其實,做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宏觀的要求,更有微觀的要求。做好微觀的便是成就宏觀的必要前提。微觀的方面是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好比我們在一條筆直的大路上行走,路邊有很多風景和叉路、小毛道,經常性的思想工作就是確保我們能夠沿著筆直的大路行走,防止我們走向叉路、小毛道。換言之,經常性思想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在大學生求學和日?;顒又?,最現實、最具體、最細致、最大量,也最容易見到實效的工作,對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化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穩定遇到突發性情況和重大挫折時的情緒,以及抵制各種各樣錯誤思想的侵蝕和影響,防范各種不良傾性問題發生具有重要作用。

怎樣才能提升思想教育質量效益?一是求平。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工作對象,不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擺架子。有了平等的態度,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與同學打成一片,其他同學才能像朋友一樣對待你,才能及時把握同學的思想動態,注意到同學的思想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二是求真。用心理學的觀點解釋,每個人的內(下轉第130頁)(上接第74頁)心深處都有內隱的一面,同時又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的一面。但人的心靈之門又總是向自己信得過的人開放,因此,以誠待人就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實現心靈的溝通。三是求實。就是要與同學實實在在的,不忽悠,不搞花架子。比如,有同學在生活、學習遇到要困難時、身患疾病時,人際關系緊張時,要主動靠上去幫助解決,有些事情,一時解決不了或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要及時做好解釋和說明工作,同時積極向學校反映,爭取組織出面幫助。有些思想問題往往聯系著實際問題,幫助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就解決了相應的思想問題。四是求小?!安环e小流,無以成江?!?、“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關心在點滴、在平時,思想教育工作關鍵在平時,平時在細微處,這就要求教育者要從細小的點點滴滴做起,從平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學習做起,關鍵時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求廣。關心每一個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即使是面對問題學生,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做到不嫌棄、不疏遠,不留工作死角。

4 結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民族復興大業呈現出燦爛輝煌的美好前景。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更需要一代代優秀的、意志堅定的中華兒女前仆后繼共同奮斗。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偉大的事業,總要從青年時代開始。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更應該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貢獻青春力量的遠大志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譜寫壯美的青春之歌!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
淺析微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當代大學生正義觀培育的路徑探析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一見鐘情》現實意義簡析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