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與扶貧不是選擇題

2018-06-14 04:27
財經界·上旬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硬仗減貧貧困地區

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更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而且,我國大部分深度貧困地區同時也是重要的生態保護地,在生態保護與脫貧摘帽之間目前似乎面臨著兩難選擇。

在尋找答案之前,我們不妨先溫習一下習近平總書記4月視察長江經濟帶時的重要講話。在第一站湖北省宜昌市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里,他就告訴集團園區的廣大員工,“首先定個規矩,就是要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蔽阌怪靡?,這個規矩同樣適用于脫貧,無論攻堅戰怎樣艱難,生態保護都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不顧生態、破壞性發展帶來的惡果,在我國已經不勝枚舉。

那么,規矩之下,那些深度貧困地區如何摘帽奔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給出的指導是,“不搞大開發不是不搞大的發展,而是要科學地發展、有序地發展?!币簿褪钦f,要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這條道路,顯然也是脫貧攻堅戰應該走的。研究顯示,我國76%的貧困縣在生態脆弱帶內。大部分貧困人口日常生計和收入直接依賴于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對重要生物資源的無序利用、過度開發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資源環境的破壞,反過來又加大了區域減貧難度。因此,原環境保護部2012年起就在全國12個縣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項目試點,通過替代生計、特有資源培育等方式,研究適合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協同推進模式。目前試點地區生物資源均得到不同程度保護,每戶年收入增加3000-10000元。特有資源培育模式最先在四川寶興縣、貴州玉龍縣等地取得顯著成效。

總結試點地區經驗不難發現,地方政府在扶貧前首先要算清“生態賬”,不僅要算好當前賬,還得算好長期賬。要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的關系;處理好外在幫扶與內生發展的關系;處理好短期減貧與鞏固脫貧的關系;處理好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

同時,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厚植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林業經濟、健康養生等綠色產業。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地區在這方面正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有些地方建立起綠色產業為主,有機農業、旅游觀光和新村建設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有些地方發展特色畜牧業,并建立起“貧困戶+專業公司(或合作社)”的雙贏發展模式。

盡管各地情況不同,所采取的脫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生態美、農民富”的景象已經在很多原本貧困的地區展現出來,充分論證了總書記所說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也體現了我國脫貧攻堅的真正要義。

猜你喜歡
硬仗減貧貧困地區
福建省農村金融減貧的路徑研究
山西省政府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1.42億元
理解發展和減貧
“醫廢處理”也是一場硬仗
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約7100億支持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上學不如“混社會”? 貧困地區的“厭學癥”如何治
看屯留如何打好鄉村振興第一場硬仗
北京現代:硬仗之后更從容
關于減貧的可持續性問題的探討
發展方式轉變與減貧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