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堅守生態脫貧

2018-06-14 04:27宋昊炬
財經界·上旬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玉樹州玉樹全州

宋昊炬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今年三月,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被寫入憲法,生態文明的主張成為了國家意志的體現。然而,談到生態文明話題,不得不提的就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一個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和六個深度貧困市縣為一體美麗、富饒而又窮困、落后的偏遠地區。近日,本刊記者有幸采訪到青海省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聽聽這些年玉樹的脫貧情況。

Q:玉樹州現在的脫貧進展如何?

A:2015年,精準識別貧困人口3.5萬戶11.2萬人,占全省貧困人口的21.5%,貧困發生率占全州農牧民總人口的28.3%。2016年,經過全域疾病篩查,全州患大病、重病、慢性病、地方病人口數為3.1萬人,占全州貧困人口總數的27.7%。2017年,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6.31萬人,占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38.8%,占全州農牧民總人口的19.1%。與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前的14萬貧困人口相比,貧困人口總數減少了7.7萬人,減貧比例達到55%,脫貧成效明顯。

玉樹州政府認真落實“雙組長責任制”和“五級書記抓扶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經過兩年攻堅,實現57個貧困村退出、4.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了9.2個百分點。其主要措施:一是抓共管,注重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形成了州縣鄉村齊抓共管、行業部門齊頭并進、社會扶貧齊心協力的脫貧攻堅“大扶貧”格局。二是抓效應,建立了立體式工作機制。立足玉樹實際,在省級“八個一批”的基礎上,增加了“住房改造脫貧一批”和“教育引導群眾合理理財鞏固一批”兩個一批,形成了玉樹州精準扶貧“十個一批”專項行動方案。三是抓投入,強化本級財政投入力度。各級財政克服重重困難,加大地方自籌資金力度,全州民生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75%以上。兩年州縣(市)累計自籌扶貧資金10.19億元,為提高脫貧整體成效提供了地方保障。四是抓聯動,建立了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全州六縣市派駐第一書記115名、派駐駐村干部588名,聯點幫扶單位115個,幫扶總戶數12587戶,黨員結對幫扶實現全覆蓋。五是抓增收,突出多渠道脫貧。兩年共落實扶貧資金 52億元,開展了到戶產業、易地搬遷、扶貧產業園、整村推進、旅游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項目。

目前,玉樹州依然有6個深度貧困市縣,40個深度貧困鄉鎮,104個深度貧困村。比如,最具典型的囊謙縣和曲麻萊縣,具有貧困人口基數較大、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滯后、扶貧產業培育發展難的特點,是玉樹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針對這一現狀,玉樹州委、州政府以“四個意識”為標桿,大力實施深度貧困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把財政增量資金的70%、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援助資金的80%用于深度貧困地區、各行業扶貧部門安排的惠民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落實深度貧困地區的產業、生態、保險、健康扶貧和兜底保障、創業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政策。

Q:玉樹州目前的扶貧重點規劃和難點是什么?

A:首先,根據近日發布的《民政部關于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民政領域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 州政府一是切實提升農村低保、特困人員兜底保障能力,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有助于實現穩定脫貧;二是進一步增強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福利保障措施,增強殘疾人、“三留守”等困難群眾福利保障措施,有助于實現全面脫貧,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三是積極協調統籌和加強各方脫貧攻堅力量,有助于形成脫貧合力。

玉樹的基本州情是貧窮落后,因自然條件嚴酷造成的貧困、生態環境制約導致的貧困、因病因災形成的貧困、內生動力不足產生的貧困同時存在,具有“多維貧困”特點。玉樹未來三年的脫貧攻堅重點規劃是:實現所有貧困縣(市)摘帽、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脫貧。確定的脫貧時序為:2018年實現玉樹市和稱多縣摘帽、31個貧困村退出、3.29萬人脫貧;2019年實現雜多、治多和曲麻萊三縣摘帽、14個貧困村退出、2.4萬人脫貧;2020年實現囊謙縣摘帽、2個貧困村退出、0.6萬人脫貧,與全國一道完成攻堅任務。

玉樹州的精準扶貧存在諸多困難,主要表現為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難鞏固、返貧率高、社會發展滯后、區域貧困反差大、后續產業乏力和生存生活成本高。對這些存在的困難,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產業扶貧方面,重點依托北京市對口援助力量,深度挖掘生態畜牧業資源,開發特色產品,廣開營銷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致富帶頭人,提高帶貧益貧成效;二是行業扶貧方面,加快補短板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三是生態扶貧方面,爭取最大化的生態公益性崗位,讓貧困群眾變資源為資產;四是金融扶貧方面,加大信貸力度,撬動資金持續開展扶持性扶貧工作;五是社會扶貧方面,加大結對幫扶力度和深度,確保結對幫扶全覆蓋;六是電商扶貧方面,充分利用“中國社會扶貧網”平臺,建立全藏區首個地方門戶網站,開辟“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創業渠道,發揮電商優勢,讓玉樹的扶貧產業和特色農畜產品走出州門、走出省門,使電商扶貧成為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的有力支撐。

Q:文旅扶貧方面有什么優勢?

A:玉樹地處三江源頭,生態地位十分突出,最大的優勢、潛力、責任都在生態,不搞工業、不搞大開發,玉樹州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遵循“環境保護前提下的適度發展”原則,一手抓文化旅游基本功能建設,一手抓線路產品落地,以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為目標,在深入調研摸底全州文化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整合鄉村旅游資金和扶貧資金,制定《玉樹州旅游扶貧工作實施方案》,采取扶持鄉村旅游、手工藝加工,打造一縣一品牌,通過特色賽馬節、馬術表演、歌舞表演隊等形式,培育旅游扶貧示范點,強化宣傳促銷工作,參與旅游扶貧。例如,重點打造玉樹市隆寶灘馬術表演品牌,稱多縣卓木其古村落糌粑節品牌,囊謙縣卓格瑪卓舞品牌,雜多縣斯日寺非遺傳統藏戲“靜錳生死輪回”品牌,治多縣尕嘉洛婚俗品牌,曲麻萊縣格薩爾賽馬品牌等形成有特色、有規模、有影響力的人文節慶氛圍,使玉樹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得到挖掘、保護、傳承,吸引了眾多游客走進玉樹。

另外,州政府始終堅持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相協調,與扶貧工作有機結合,使生態保護不斷成為玉樹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積極落實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政策,將處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內的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自啟動以來,已經有1.8萬貧困群眾通過生態公益崗位,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并且,通過積極探索“從單一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轉變”新思路,積極推進生態體驗和特色經營。雜多縣昂賽鄉的年都村開展了以野生動物為主題的自然體驗工作,設立了15個牧戶自然觀察營地,吸收全村牧民從事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服務等工作,2017年接待10個體驗團,每個體驗團為每戶牧民帶來2000-8000元的收益,群眾真正從保護環境中得到了收益。

可是,當前州內景區分散,路況等級低,旅長游短問題依然突出。如旅游產品檔次低,內部旅游線路不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標準化建設、服務待提升;旅游開發資金不足,旅游人才匱乏等。面對這些問題,州政府正在積極研究解決。

猜你喜歡
玉樹州玉樹全州
《全州三江口》
歐來榮作品
玉樹留芳
玉樹州囊謙縣貢覺洞壁畫的調查報告
白衣如風拂玉樹,冷浸溶月小龍女
廣西全州小源鉛鋅礦地質特征、成因類型及找礦方向探討
玉樹依然美麗
玉樹,我為你祈福,我為你加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