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信息技術搜集文獻

2018-06-30 06:32曾尚文張衍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 2018年6期
關鍵詞:文獻資料課題解決問題

曾尚文 張衍

文獻資料搜集是研究性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搜集、整理文獻資料?我們做了如下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絕大多數學生之所以喜歡信息技術,是因為網絡以其豐富的文獻資料資源,把文字、數據、圖形、聲音等與其他多媒體教學技術有機地融合,為文獻資料營造了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情境。這些情境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激發了學生搜集文獻資料的興趣。

運用信息技術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文獻資料的搜集。

1.創設真實情境

信息技術是創設文獻資料真實情境最有效的工具,它能跨越時空,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直觀感知文獻資料。

2.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探索、解決問題的場景,激勵學生提出質疑、不斷探索,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展開思維的翅膀。

3.創設想象情境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想象情境,讓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通過想象復原文獻資料中的人物、事件,把握文獻資料的本質和規律。

4.創設懸念情境

信息技術可使文獻資料變得可見、可聞,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確定問題,明確任務

任何課題研究都是為了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搜集文獻資料是課題研究的重要途徑。

文獻資料縱貫古今、橫攬中外,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所有領域,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復合體。在創設的情境中,能否抽取實質性的問題,篩選與當前研究課題密切相關的文獻資料作為研究的核心內容,是決定課題研究好壞的關鍵。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要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中篩選出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觀點、材料,可運用如下方法:課題質疑法(從文獻資料的內容、性質上質疑)、認知沖突法(從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要達到的研究目標上質疑)、聯系質疑法(從文獻資料的縱橫聯系上質疑)、因果質疑法(從文獻資料的原因與結果中質疑)、聯想質疑法(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件、現象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反之處產生聯想質疑)、比較質疑法(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或不同類的文獻資料進行對比質疑)、方法質疑法(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質疑)、批判質疑法(對現有文獻資料的結論、觀點提出質疑)、現實質疑法(從現實生活中探尋文獻資料的源頭并提出質疑)、歸納質疑法(從大量文獻資料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質疑)。

三、自主探究,提升能力

在查閱文獻資料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而應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引導他們通過搜集資料,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有用的信息。

教師要提供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網站,教會學生通過選定關鍵詞進行搜索,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并與網絡連接以實現資源共享。

四、協作學習,集思廣益

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對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求助,學生可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面對面地或在網上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在網絡中,生生、師生間可以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陳述自己的理由,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五、科學評價,不斷完善

學生搜集文獻資料后,教師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組協作情況等做出評價,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和遷移、完善和補充。

總之,信息技術為文獻資料搜集提供了新的研究環境和工作平臺,成為學生課題研究的有力工具,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猜你喜歡
文獻資料課題解決問題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第一次寫課題
用信息技術搜集文獻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淺談文獻資料的特點和作用
“十三五”醫改的新課題
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