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解析及教學建議

2018-07-03 07:05方麗敏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18年5期
關鍵詞:本課同伴欄目

方麗敏

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從“同伴交往”的角度回應了本冊“養成好習慣”這一核心教育主題。

“同伴交往”主題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第一學段中多次出現。一年級上冊《拉拉手交朋友》一課,定位于“適應新生活,認識新朋友”。本單元定位于“交往好習慣”。二年級下冊《我們好好玩》《一起來創造》兩課,則定位于“一起玩的規則”。該主題呈螺旋上升的態勢。

本單元由《我想和你們一起玩》《請幫我一下吧》《分享真快樂》《大家一起來》四課組成,旨在引導兒童養成與同伴共在的觀念與習慣。教材從樂群、互助、分享、合作四個角度,引導兒童反觀自己的生活,學習解決與同伴相處時產生的問題,形成和諧共進、共同成長的同伴關系。四課是并列關系,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課的順序。

【第13課的《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本課編寫目的是:培養兒童樂群的好習慣,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感受和同齡人共處的樂趣,學會與他人相處時相互尊重和理解。

第一課時“大家一起歡樂多”,以通欄的形式呈現兒童一起做游戲的快樂情景。兒童從幼兒園來到小學,已經有了很多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體驗。教學時,教師要利用好這些生活經驗,喚醒兒童心中的積極情感。 、

第二課時由“想一起玩怎么辦”和“為什么玩不下去了”兩個欄目組成,以具體情境的方式,分別指向同伴交往過程中的兩個普遍問題:一是想一起玩卻不敢大膽地說出來,或是不被同伴所接納;二是在一起玩的過程中產生了不愉快,發生了小矛盾,導致游戲進行不下去。教學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教材創設的情境具有開放性,解決的辦法不是唯一的,兒童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個體實際來討論解決;二是教材創設的情境具有范例性,要引導兒童暴露真實的問題,解決真實的問題,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現實生活中,有些兒童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就是不敢表達。因此,本課最后補充了一個副版教材《小布丁和小蝴蝶》。這個童話故事試圖站在兒童的立場,將兒童不能言說的內心感受外化出來,引發情感共鳴。其目的是鼓勵兒童擴大交往范圍,參加群體活動,體會交往的樂趣。小布丁和小蝴蝶的群體融入過程是對兒童做引導的有效素材。該內容既可以做拓展性閱讀,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如果在課堂教學中用,建議用在“想一起玩怎么辦”這個欄目中。

【第14課《請幫我一下吧》】

本課編寫目的是:引導兒童懂得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學會關心他人、友愛同學。

第一課時的第一個欄目“大家都會有困難”,呈現了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困難:水彩筆沒有水了,鞋帶總是系不好等。由此讓兒童聯系日常生活,說一說自己碰到的其他困難。這個過程要充分展開,才能貼切地將教材右下方兩句總結性的兒歌“大家都會有困難,遇到困難不要慌”引用出來。通過交流困難和學習兒歌,本課意在向學生傳遞一個觀念——困難都有,互助難免,以喚起兒童的求助意識。這一欄目的教學,為學習求助的方法進行了認知和情感的鋪墊。第一課時的第二個欄目“我要求助嗎”,呈現了兒童求助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教材借助一首有趣的兒歌以及關于求助的討論,讓學生明白,向他人求助是必要的,但是要避免事事求助他人的依賴心理。

第二課時的“我會求助”,定位于求助方法的指導。向合適的人求助、用合適的語言求助、求助后要感謝等,是教學的要點。小主持人的半開放導語“求助的方法多種多樣。我也向別人求助過,有一次……”是在提示教師,教學時要引導兒童呈現自己的生活經歷,通過課堂討論,對求助方法進行總結。第二課時的“溫暖的接力棒”,通過一首溫暖的小詩引導兒童理解:愛是相互的,溫暖是可以傳遞的。

【第15課《分享真快樂》】

本課編寫目的是:幫助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激發樂于分享的情感;引導學生學習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會與他人分享,并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第一課時的“分享閱讀更有趣”,為“分享”這一抽象話題創設了一個具體的情境,讓兒童感受到分享的意義。教學時,教師須注意點面結合,可設問“除了分享閱讀,我們還可以做哪些分享呢”,意在引導兒童聯系生活經驗,喚醒具體的分享經歷。這一課時的第二個欄目定位于分享意義的進一步理解,讓兒童感受“分享的魔力”。教學時,教師不要忽略了小詩旁邊的情境配圖。這些圖暗示了教學的定位角度:智慧可以分享,美食可以分享,創意可以分享。小主持人的追問“分享還有什么魔力呢”是個總結性問題:分享讓同伴之間更友愛,更和諧,這些都是分享的魔力。

第二課時的第一欄目“快樂地分享”,創設了課堂中的實踐活動。教學時要注意,既要通過活動對第一課時的分享感受和分享意義做回顧,又要為下一個欄目“他是小氣鬼嗎”的教學做話題準備?!八切夤韱帷笔菍Ψ窒磉^程中的認識誤差進行分析和指導。小主持人的導語“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可是……”用省略號帶出了三種情境。第一種情境,女孩的尺子被男孩折斷了,因此她說“我下次再也不讓你用我的東西了”,定位于要珍惜他人的分享;第二種情境,男孩說“這是爺爺留給我做紀念的,不能送給你”,定位于有特殊意義的物件是可以不分享的;第三種情境,男孩抱著書說“你每次都不給我看,我也不給你看”,定位于分享是雙向的、相互的。教材通過以上三個定位點來引導兒童進行移情和換位體驗,幫助兒童客觀地看待所謂的“小氣”行為,讓學生明白在分享過程中有拒絕的權利,樂于分享并不是強求分享一切。

【第16課《大家一起來》】

本課編寫目的是:引導兒童理解和樂于合作,樂于以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第一課時的“有人幫,不一樣”,創設了一個體驗性的活動情境。兒童進行了兩輪的蒙眼畫鼻子游戲,一次有人幫,一次沒人幫,通過截然不同的游戲結果以及鮮明的游戲體驗,引導兒童理解合作的意義和價值?!拔野l現……”這一教材的留白,意在引導兒童表達自己的游戲體驗。欄目“生活中的合作”是承接該游戲的意義展開的。教材呈現了跳大繩、背課文、做值日等案例,意在基于兒童的生活經驗,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我們還可以一起合作做什么”這個話題。

第二課時的“為啥合作不下去了”,旨在幫助兒童解決影響良好合作的具體問題。教材首先以故事繪本的形式呈現了一個話題情境:小組同學要一起表演《西游記》,大家都搶著演孫悟空,都不想演豬八戒,因此合作就進行不下去了。教學時要引導兒童進行開放的討論,得出解決的辦法。教材中的兒歌是對合作辦法的概括,呈現的時機應在討論后,以免兒童在討論前出定論,拘囿了思路?!耙黄鹱鲎隹础睓谀吭O計了小組同學一起做“拉小球”“做剪貼畫”的游戲活動,旨在對合作方法實踐運用?!盀樯逗献鞑幌氯ァ焙汀耙黄鹱鲎隹础眱蓚€欄目,既可以按照教材的設計,先總結方法,再實踐運用,也可以調整教學順序,讓兒童先實踐,積累經驗或者暴露問題,再總結合作方法,這也是增強教學說服力的好途徑。

本課還提供了一個小鹿和猴子通過合作,共同獲益的童話故事。故事非常淺顯,可以作為教學導入引出話題,也可以作為拓展閱讀的材料。

班級生活是兒童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同伴交往是班級生活最重要的內容,融入班級提供的集體生活環境是兒童適應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同伴交往是社會交往的開始,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意義不容小覷,值得重視。

(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 310003)

猜你喜歡
本課同伴欄目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Let’s play football.(部級優課)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Baa, Baa, Black Sheep
從“聽唱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落地
征 稿
品牌欄目策劃新方法——欄目品牌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