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外交發言的語用分析

2018-07-07 06:41周超群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7期
關鍵詞:英漢對比

周超群

【摘 要】作為外交工作的載體,外交語言有著不同于一般語言的特殊之處。其語篇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它是一國對外立場和政策的體現。本文擬從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角度,以中美兩國外交發言人對朝核問題的答記者問為例,對中美外交語言進行分析解釋。

【關鍵詞】外交語言;英漢對比;語用

一、外交語言的特點

外交語言是一國領導人或官員在對外交往中所發表的代表官方的口頭發言或書面文書。外交語篇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是一國對外立場和政策的體現,涉及一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等重大的國家利益。

二、外交語言與合作原則

格賴斯提出,為了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如“合作原則”。然而在外交語言中這些準則卻恰恰是經常被違反的。本文以朝鮮核問題為例,分別列舉了中美外交發言人對此所做的相關發言。為使朝核問題和平解決,中國政府積極斡旋,積極促成“六方會談”。以下是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舉行例行記者會時回答相關朝核問題的節選。

(1)問:還是朝鮮船只的問題。你剛才說必須有合理理由才能夠攔截這艘船,中方認為什么是攔截朝鮮船只的合理理由?

答:我剛才提到,要嚴格遵守安理會有關決議、國際法和國內法。上述國際法、國內法以及安理會決議對于攔截航行中的外國船只以及進行登臨檢查都有規定。打個比方,就像你指控一個人偷了你的東西,你要有充足的證據,這是一個前提。

(1)例中“有關決議、國際法和國內法”是什么?回答的內容沒有包含交談目的所需的所有信息,此處采用模糊詞語違反了“量的準則”。在外交場合,對于一些非常敏感的問題,發言人也有以“不變應萬變”的辦法,即不管對方從什么角度反復發問,都會以模糊隱晦的方式回答。再看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Ian Kelly舉行記者會對朝核問題的相關發言。

(2)QUESTION: Okay. And then can you address the bigger picture question of why you think this is actually going to get the North Koreans to do what they manifestly didnt do over BDA?

We and if you look at how we will deal with this issue, it is my belief that what we will do is to not use sanctions as the topic of discussion, but a return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our original goals, which were and are nonproliferation and denuclearization. So these are means to an end. Theyre not going-theyre not intended as an end in themselves. And therefore, the discussion wont consider them an end in themselves.

此例同樣違反了“量的準則”,該發言人用了兩大段話來回答記者的一個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所需的信息。根據格賴斯的解釋,在談話中,若有一方明顯或故意的違反合作原則中的某項準則就會產生會話含意,從而迫使聽話一方推導出話語的含義。正如J. L. Austin說過,“We do not use language to say things (to make statements), but to do things (perform actions).”外交中的這種模糊語言正是違背了上述準則而產生的常規語言的一種變異,以此達到委婉含蓄,有禮有節的目的。

三、外交語言與禮貌原則

鑒于生活中大量違反合作原則的現象,格賴斯在他的“會話含意”中沒有做出完滿的解答。后來的學者P. Brown,N. Leech等人從修辭學、語用學的角度提出了與格賴斯合作原則互補的禮貌原則,從而豐富和發展了格賴斯的“會話含意”理論。

(3)問:最近有輿論稱只有中國停止對朝鮮的援助,朝鮮才會棄核并回到談判桌上。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價?

答:中方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十分明確,我們主張堅持半島無核化目標,主張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朝核問題,切實維護半島及地區和平與穩定。

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中方認為各國都有義務認真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同時有關措施不應影響朝鮮民生和正常經貿活動。有關各方和國際社會對此是有共識的。我們愿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動朝核問題盡早重返對話軌道。

(3)例中發言人使用了“有共識的”、“愿與各方共同努力”之類的表達,即符合“求同準則”中的次原則“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新聞發言人雖然是“說真話的制度”,但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所以新聞發言人發布信息、闡述立場的時候還要遵循堅持立場、保守機密、外交禮節原則等原則。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新聞發言人所使用的語言往往是在某種程度上異于常態的語言,它講究豐富、靈活、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因為這樣,可以使人們在談論尖銳問題時不致于激怒對方或者失禮,能夠不用直接威脅性的語言而向外國政府表達嚴重的警告,還能夠回避外界對正在進行中的重大事務所做的猜測和探詢。

參考文獻:

[1]楊明星,論外交語言翻譯的“政治等效”——以鄧小平外交理念“韜光養晦”的譯法為例[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8年9月第5期.

[2]J. L. Austin,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猜你喜歡
英漢對比
基于最簡方案的英漢雙賓語結構的研究
英漢名詞動用分類方法探究
試論英漢詞匯對比分析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