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旅游開發的思考

2018-07-10 12:34李芳泉李昶春唐嘉馨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民俗旅游

李芳泉 李昶春 唐嘉馨

【摘 要】黑衣壯是廣西壯族較有特色的一個支系,主要集中在廣西與云南邊鄰的那坡縣,其神秘、獨特、歷史悠久的文化使之具有“壯族活化石”的美稱。近年來,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護民族文化的聲音不斷出現,使得黑衣壯民俗文化等一系列類似旅游產品成為市場上的新寵。本文在那坡縣黑衣壯所擁有豐富獨特文化旅游資源的基礎之上,展開對其深度研究,探索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的開發現狀,提出該民俗旅游產品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并對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未來做出展望。

【關鍵詞】民俗旅游;那坡縣;黑衣壯

一、黑衣壯族民族簡介

唐宋時代廣西曾爆發了一系列農民起義,有力地打擊了封建統治,然而最后以失敗告終,封建統治者開始大肆報復起義者及其家族,于是眾多壯族人為了逃避災難而躲入深山過上與世隔絕的生活,慢慢形成了現在的黑衣壯。黑衣壯隸屬于壯族,是其一個支系,族人基本聚居在廣西那坡縣境內。黑衣壯族常自稱為“敏”,由于長期在偏遠的大石山區中居住,受到一定的生活環境和習慣的影響,黑衣壯在婚姻、宗教和生活習慣等方面沿用著古老的傳統習俗與文化。他們始終喜愛把黑色作為民族服裝的顏色,并且以黑色作為其民族獨特的標記。黑衣壯除了自己獨特的區域文化,跟普通壯族一樣,他們能夠善舞,熱情好客,喜愛用米酒和山歌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黑衣壯古老的傳統文化和習俗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近些年在當地政府和外界的幫助下,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一些黑衣壯也開始走出大山,接觸外面的世界,隨著外界對這個獨特民族關注度的逐漸提升,這個“以黑為美”的獨特民族也慢慢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更是以其獨特的民風民俗被人類學家譽為壯族的“活化石”。

二、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現狀

(一)旅游資源

黑衣壯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包括干欄文化、銀飾文化、飲食文化等,這些都是豐富的旅游資源。干欄文化,是指黑衣壯獨特的干欄建筑文化。當地建筑一般分為三層,一樓豢養豬、牛、羊等牲畜,二樓住人,三樓作為倉庫,這是受當地的氣候條件影響,歷經祖先千百年實踐所形成的。那坡縣位于廣西西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自然災害頻發加上毒蟲出沒頻繁造就了這種獨特的建筑風格。黑衣壯還擁有獨特的銀飾文化。他們保留了祖先對魚的崇拜,相信人在死亡后會變成魚再投胎。在黑衣壯所佩戴的銀飾上往往能看到魚的身影。如黑衣壯婦女所佩戴的銀項圈就是被制成兩條魚的形狀,從外觀上看猶如兩魚接吻。此外,黑衣壯還有獨特的飲食文化。由于當地大多屬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不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玉米在當地被大量種植并被作為主食。

(二)交通、住宿概況

從交通情況來看,那坡縣城距離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400公里,2016年5月30日合那高速開通后可從南寧市走高速直達縣城,大大方便了人們出行。從南寧到那坡縣城一般選擇走南友高速轉合那高速,全程花費約5個小時。到達那坡縣城后,再沿著山路行駛約1小時即到達黑衣壯風情園所在地吞力屯。

從住宿條件來看,景區內零散分布著幾家旅館。如果游客們想近距離體驗黑衣壯的飲食起居生活,還可以選擇住進當地人家中。與一些成熟的景區相比,這里的住宿選擇少且條件不會太好,但好處是能真正感受當地人生活。

(三)當前規劃

有關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的規劃在近十年前已受到部分學者的關注,主要圍繞黑衣壯特色文化,集中于開發當地特色的旅游資源和發展相應的旅游產品。規劃建設有黑衣壯特色村寨如坡笨屯;黑衣壯民族文化大觀園;黑衣壯特色山莊;黑衣壯生態博物館和吞力屯黑衣壯風情園等。當前投入開發和使用的有黑衣壯生態博物館、特色村寨建設和吞力屯黑衣壯風情園,去往當地體驗黑衣壯文化的游客主要去往風情園及村寨。當前對黑衣壯民俗文化的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提出了要求,修建柏油路,縮短交通時間,便利游客及專家學者,著力于手工織品推廣及黑衣壯民歌的宣傳等。

三、黑衣壯民俗旅游產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存在問題

1.交通不便

交通對一個地區的旅游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坡黑衣壯地處深山,交通十分不便,幾乎與世隔絕。由于地形險峻,目前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到那坡縣城無火車直達,僅能通過搭乘客車走高速路花費近5個小時抵達縣城,交通方式單一。黑衣壯景區離那坡縣城相距約20公里,路途崎嶇,縣城并無客車抵達景區,當地人一般選擇摩托車出行。游客想要抵達景區一般有三種方式:自駕車。這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但如果不熟悉駕駛路線,穿行在山中很容易迷路。搭乘當地三輪車。三輪車在那坡縣城十分常見,在跟司機協商好的情況下可以以30-40元的價格,花費約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到達景區。搭乘面包車。搭乘面包車較貴,價格在80-150元不等。由此可見,黑衣壯景區地處深山且交通不便這一因素必然會成為影響普通游客將其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決定。

2.旅游景點分布散亂

黑衣壯風情園位于那坡縣城廂鎮龍華村吞力屯,通常是大多數游客到達的第一站。景區內有一個小型的黑衣壯博物館,里面詳盡地介紹了黑衣壯的前世今生。博物館不需要門票,游客們可以花費幾分鐘的時間在博物館內仔細了解黑衣壯這一族群。除了游覽博物館,游客們還可以欣賞具有當地濃厚特色的黑衣壯表演,并能夠近距離觀察他們身上獨特服飾的制作過程,以及通過前往當地人家中就餐體驗黑衣壯飲食文化。整個風情園擁有50多戶人家,通常只需花費3小時左右就能把上述活動體驗完。下個景點距離風情園十幾公里,倘若普通游客想前往下一景點,必須自駕或者從縣城包車前往。山路狹長崎嶇,交通十分不便。從景區規劃圖來看,黑衣壯景區景點豐富,但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各景點分布太散亂。

3.知名度仍有待提高

那坡縣黑衣壯景區位于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與自治區內其他諸如桂林山水、北海銀灘、東興金灘等著名的風景區,以及周邊地區(大新縣、靖西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相比,其知名度較低。這就造成了到黑衣壯景區的客流不會太大。游客基本以本地游客、外地考察學者為主,并且據調查發現,大多數游客了解到黑衣壯旅游信息的途徑較為單一——主要從“相關書籍、期刊”“親朋好友介紹”“通過電視廣播介紹”這三大途徑獲取旅游信息。在新媒體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宣傳途徑過于單一注定會造成景區知名度不高。

雖然那坡縣黑衣壯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挖掘價值,但是由于當地宣傳意識、宣傳力度不夠,導致旅游產品開發不深,知名度較低,其營銷渠道有待拓寬。

4.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景區內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也成為一大問題。從旅游所必須的食、住、行三個方面來看:首先,就飲食條件而言,景區內專門解決飲食的地方諸如飯店、飲食店不多。除了上述幾個地方,游客想要解決飲食問題只能到當地村民家中,但由于缺乏監管,造成飲食收費標準混亂、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其次,從住宿條件來看,景區內零散分布著幾家賓館,游客可選擇的住宿點不多,并且大多數賓館的住宿條件不是很好。最后,從出行條件來看,黑衣壯景區地處深山,普通游客想到達景區并不容易,具體的抵達景區的交通方式如前所述。除此之外,黑衣壯景區的配套設施如公廁、醫療點等也還有完善。

基礎設施不完善會導致游客游玩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降低游客旅行的體驗感,以至于很難將景區作為第二次旅行地,長久看來不利于景區發展。

(二)解決方法

1.完善交通

為了更好的發展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首先需要改善相應的交通條件。去往那坡縣的交通方式只有去往客運站搭乘大巴,暫時未開通火車、動車等交通方式。黑衣壯相關景區及村寨距離那坡縣城較遠,歷時較長,交通不便。當地政府及相應機關應當加大力度改善當地交通,協同交通部門及財政部門引進外資改善交通;聯系合作相關客運公司增設來往車次;與旅游公司進行合作可推出黑衣壯旅游專線;規范當地的出租車、摩托車收費;拓寬相關道路及線路規劃;重視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等。

2.加強各旅游景點之間聯系

黑衣壯民俗旅游產品及相關景點仍處于初級開發階段,計劃建設的景點包括門景區、相關黑衣壯的旅游山莊、黑衣壯文化大觀園、特色民俗村寨等。但實際投入使用的景點較少,較為著名并為人們所知道的有吞力屯黑衣壯風情園、那坡黑衣壯生態博物館及黑衣壯村寨。并且這幾個景點之間相距較遠,一般去往當地體驗黑衣壯文化的游客會前往風情園。在風情園中,游客可以參加博物館、品嘗當地美食、欣賞當地特色服飾等。同時,風情園的規劃不夠完善,食宿條件較差,相關硬件設施落后。要想推動黑衣壯民俗旅游的發展,應當完善相關景點的規劃及建設,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及專家學者進行研究。

3.加大旅游產品宣傳力度

黑衣壯旅游的地理位置偏僻,知名度較小。由于其主打黑衣壯特色的民族風情及文化,受眾面積窄,局限于廣西當地及對黑衣壯民俗文化有興趣的研究人員。據去年的研究表明,去往當地旅游的游客主要來源于百色市、崇左市及周邊城市,同時游客獲取黑衣壯旅游資源的來源主要是紙質版書籍和期刊,以及觀看電視節目和親朋介紹。獲取資源的渠道不夠豐富,加大黑衣壯旅游的宣傳力度有助于吸引游客和發展經濟。政府對黑衣壯旅游的宣傳力度不夠,在縣政府公開網上關于黑衣壯的信息較少。在網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當地政府可以通過發展相關微信、微博及新聞平臺對黑衣壯民俗旅游進行宣傳,定期進行推送和跟進,也可聯系相關廣告公司進行廣告投放和宣傳。

4.加強管理,創新管理制度

一個旅游景區的發展主要得益于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扶持。在黑衣壯民俗旅游中,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就比如達文屯的黑衣壯生態博物館建館是響應國家的文件要求而建立的,并不是當地政府自發的行為,在建館完成之后,也較少關注這一博物館,沒有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幫助。而是開辟了黑衣壯風情園來拉動當地經濟支持,但可以看到,政府也沒有合理投入到風情園建設,當地的交通問題沒有得到改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備。針對這些問題,當地政府應當加強對黑衣壯相關民俗旅游的管理,建立相應的制度和發展規劃。作為黑衣壯故鄉的那坡縣充分發揮黑衣壯的獨特優勢,保護和發展特色文化及旅游經濟。

四、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未來之展望

(一)旅游產品更多元化

在當今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的背景下,黑衣壯民俗文化的旅游具有深遠的前景。那坡縣的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現有的旅游資源豐富,但開發力度不夠,主要包括特色村寨、生態博物館及風情園,其中風情園發展形勢較好。相關的旅游產品有黑衣壯特色的手工織品、特色美食及民俗文化體驗。當地政府在大力促進現有資源的同時也應當開辟新的領域和產品,如建立相關的黑衣壯山莊,建造度假山莊、特色餐館及娛樂場所;發揮壯族醫藥特色,建立壯族醫藥保健區及體驗區;加大民族生態民俗村的開放,打造生態村落和旅館等。黑衣壯的山歌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產品開發的同時,可以讓游客欣賞到特色的民歌,并進行文藝節目表演。

(二)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旅游業作為一項日益發展的行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就業創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以桂林為例,其依托漓江的山水發展當地旅游業,由此衍生了乘船、特色民宿及酒店等一系列服務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人員。黑衣壯民俗旅游作為那坡縣當地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對其進行相應的開發和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能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包括興建旅館、增加景區管理人員、特色織染工作人員等。

(三)配套設施更為完善

發展黑衣壯民俗文化旅游,必須要對當地的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進行建設。完善相應的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當地政府及財政部門應當給予直接的財政支持,同時動用社會各界的力量,合理的籌集資金,對當地的道路進行修建,適當完善相應的食宿條件和娛樂場所,幫助建設和保護黑衣壯特色文化。黑衣壯民俗旅游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相應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得到完善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方便游客及來此的研究工作人員,以此更好的發展旅游經濟,進一步推進脫貧建設。

五、結語

因黑衣壯世代與世隔絕,使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對黑衣壯旅游資源的開發,有利于更多人能夠感受到該獨特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有利于黑衣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但是當前黑衣壯民族文化旅游開發僅初具雛形,仍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更好向世人展示黑衣壯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孫杰遠,劉德懷.黑衣壯干欄文化及教育價值[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01):71-74.

[2]陳靜,劉萍.“走進”與“走出”的境遇——全球化趨勢下的黑衣壯文化保護與開發[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4):76-79.

[3]趙青,潘尚領.廣西黑衣壯族的民俗及人文特征[J].學理論,2010(20):87-89.

[4]高燕,凌常榮.旅游者對黑衣壯民族文化的真實性感知差異與滿意度[J].旅游學刊,2007(11):78-84.

[5]李紅梅,羅生芳.黑衣壯民族旅游項目推廣的營銷探析[J].中國市場,2012(01):45-46.

[6]黃微.那坡打造文化名縣的幾點建議[J].傳承,2011(16):81.

[7]簡王華,何潁,巫鴻霞.那坡黑衣壯民俗文化村旅游項目策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1):28-32.

[8]畢燕,袁東超.基于游客感知視角下的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廣西那坡縣黑衣壯民族村寨個案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2):65-71.

[9]程茂鋒.“黑衣壯”民俗旅游攝影基地品牌發展策略[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04):219-221.

猜你喜歡
民俗旅游
探討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及保護
四川省民俗旅游的開發及對策研究
新形勢下我國民俗旅游發展研究
昌平區民俗旅游持續增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