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至今中日經濟分析

2018-07-10 12:34夏威夷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差距日本經濟

夏威夷

【摘 要】中日是亞洲最強大的兩個經濟大國,二者之間有著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錯綜復雜的關系。它們自二戰結束以來,都有過落寞,也有過輝煌,道路相似,但命運大不同。歸根結底,是由兩國的國力決定的。本論文嘗試從歷史的視角審視和考察這一時期中國與日本的經濟,分析兩國經濟之間的發展差異。

【關鍵詞】中日經濟;對比

一、GDP對比

1950年代:日本GDP發展速度快于中國,但速度差距并不大,日本勝在速度穩定,中國經濟起伏比較大。起點定在1952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第一次有了經濟數據。1952年新中國剛成立不到三年,而日本已經發展了7年,但從GDP來看,日本仍與中國差距巨大。這并非說中國比日本發達,僅僅是人口和國家面積帶來的先天性差距。1952年中國人口5.68億人,GDP304億美元,人均GDP54美元;日本人口8644萬人,GDP172億美元,人均GDP172美元。中國GDP總量是日本的1.76倍,但人均比日本少,發展水平與日本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算大??梢哉f1950年代的中國和日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有人說日本科技發達,人才多,其實當時中國也有很多來自歐美的頂尖科技人才,科技水平并不比日本差,某些方面甚至領先日本。

1960年代:日本GDP高速發展,從落后中國到領先中國一倍!1961年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份,因為受到蘇聯制裁,中國GDP大幅下降,日本GDP總量第一次超過中國。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持續低迷,而日本卻進入關鍵時期,此消彼漲,中國被踹落塵埃!由于內外部環境影響,中國錯失良好發展機遇,成為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令人嘆息!

1980年代:中日差距繼續擴大,日本國力即將迎來全盛時期經歷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日本經濟經過調整后進入第三個高速發展期,此時日本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國力蒸蒸日上,科技突飛猛進,日本一舉扭轉低劣產品印象,成為高科技的代名詞!中國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但還在試水階段,小心翼翼前行,經濟高速發展與通貨膨脹同時存在,還處在經濟的摸索期。

1991年由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GDP達到34877億美元,而中國只有4133億美元,中日兩國經濟差距達到有史以來最大值,中國經濟規模僅為日本一成!當時在強大的日本面前,中國經濟弱小的就像風中的小花,一口氣就能搖搖欲墜!但中國卻迎來了黃金30年!

2010年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份,在被日本GDP超越50年后,中國終于實現反超!這比預期時間提前了25年,也超出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想象!由此可見,以美元計價的GDP,有時候就是一場數字游戲,準確性存疑。真正能夠反映國家實力的仍然是工業生產總值、世界500強數量、科技發展水平等關鍵因素。

2015年中國GDP是日本的2.52倍,達到二戰以來最大值,幾乎又回到了1952年的起點!2017年中國GDP總量首超80萬億元同比增長6.9%,中日之間差距進一步擴大!

二、改革開放前兩國經濟發展的異同

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日本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市場本身具有一定的信息傳遞功能,可以指導生產者如何調整生產計劃,市場還可以加快流通的速度,增加流通的效率等等,中國實行計劃經濟,導致了這樣的市場功能被阻塞,這也是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經濟增長稍遜色于日本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的計劃經濟是高度強調政府權威的經濟管理模式,而日本經濟模式則是溫和強政府模式??梢哉J為計劃經濟是嚴酷的強政府模式,與日本等東亞國家的溫和強政府模式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區別主要體現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上)。日本等東亞國家的溫和強政府模式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日本的經濟增長率曾經在幾十年時間內遙遙領先于所有的發達國家,得益于強政府模式部分是相當不少的。因為日本的溫和強政府模式一方面發揮市場主體(企業)的積極性,決策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從國家戰略的角度給企業以指引和協調,充分發揮出了政府的作用,從而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三、改革開放后兩國經濟發展的異同

中日兩國都是典型的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無論是在廣度還是在深度上都具有相似性。在經濟轉型期,中日兩國政府都積極通過實施產業政策推動經濟轉型。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以后,日本的產業政策注重支持經濟轉型,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主要依賴出口的增長方式轉化為出口和內需并重。1986年5月,日本政府發表了“面向21世紀產業社會長期設想”,提出以對外實現“國際水平分工”,對內實現“知識融合化”作為產業結構的新發展方向。為此推出三項具體措施:一是刺激國內需求,推進“內需擴大主導型”戰略;二是鼓勵對外投資;三是充實社會公共投資,提高國民福利水平。無獨有偶,為應對金融危機,2008年中國政府出臺了包括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在內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涉及到鋼鐵、汽車、裝備制造業、紡織、船舶、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有色金屬以及物流業,出臺了上百項政策措施和實施細則,力求擴大國內消費、穩定企業生產經營、加快產業技術進步。

在轉型戰略和舉措方面,中日兩國也頗為相似。兩國政府都高度重視面臨的外在壓力和貿易順差,強調擴大內需,縮小經常性收支不平衡等。1986年4月,為解決貿易和經常收支盈余擴大造成的對外摩擦,特別是為解決與美國的經濟摩擦,日本政府采納了著名智囊團提供的“前川報告書”,其基本思想是“制定國家全面的政策目標,縮小經常性收支不平衡(盈余),以求達到與國際及其他國家的協調,并表示實現此目標的決心”,提出并強調了“擴大內需”、“產業結構轉型”、“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導向。反觀中國,中國的內需增長一直滯后于經濟發展。經歷金融危機后,為保持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擴大內需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中國政府提出,實現內需和外需有效互補,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將擴內需、調結構作為中央政府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核心政策加以實施。

四、結論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遠遠還沒有達到一個經濟強國的水平。只有充分地認識自己,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才能實現經濟強國之夢,近年來的中國與日本當時所處的階段多少有些類似,這些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通過對中日經濟的對比分析,我們應該結合我國獨特的國情,充分分析,嚴謹對待,認真做好每一個戰略決策,才能復興中華之夢。

猜你喜歡
差距日本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難分高下,差距越來越小 2017年電影總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預告榜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幻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