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修復的法律概念研究

2018-07-10 12:34張艷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生態修復

張艷

【摘 要】近兩年生態修復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為解決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礎,然而在實務中經常存在將生態修復同其他相近概念混為一談的現象,為此本文通過將生態修復與環境修復等相關概念辨析,明確生態修復的法學研究視角,以期讀者對生態修復的法律概念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關鍵詞】生態修復;法律概念;法學研究

一、生態修復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一)生態修復與環境修復

環境修復簡而言之就是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修復,例如對空氣污染的治理、土地復墾等都屬于單純地對被污染的環境要素治理。環境與生態在構詞上和學術中都有著本質的區別。環境學者認為:環境是指與體系有關的周圍客觀事物的總和。對于環境學來說,要以人類為中心,而生態顯然不僅僅包括人類,還涉及人類賴以存在的各種生物等多個元素。生態系統是指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作用,彼此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自然整體??梢娚鷳B包括環境,環境修復只是生態修復的一個部分。不能將二者混用,更不能簡單地用生態環境修復替代。

(二)生態修復與生態恢復的區別

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原告請求恢復原狀的,法院可以依法判決被告將生態環境修復到損害發生之前的狀態和功能?!憋@然將恢復原狀與生態修復責任混為一談,筆者認為這是值得商榷的?;謴驮瓲顝娬{恢復權利使其回到被侵犯前的原有的狀態,重心在恢復原樣上。而生態修復的目的是使受到損害的生態系統恢復其生態服務功能。這種功能不限于和之前一模一樣,甚至可能經過修復達到更好的狀態。例如,地面塌陷經過修復,完全可以采用當前更好的材質達到更好的狀態。生態修復應當是在生態恢復的基礎上,對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恢復注重自然本身的恢復,顯然修復強調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人類要主動采取技術措施有效干預生態系統,最終為實現社會的全面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二、生態修復的法律概念

上文對相關概念的辨析主要基于非法律角度,生態修復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而應當高于他,上升到法律層面,形成一種明確的法律概念。當然為我們進一步從法律層面理解什么是生態修復奠定了基礎。法的作用一般包括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生態修復在具體的操作中也需要涵蓋法的作用,如生態修復可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良法之治。當然,法的公平、正義、秩序等價值不可忽略。生態修復的目的便在于促進全社會的正義和公平,維持人類生活的秩序。因此我們在給生態修復法律概念界定時要體現法律的作用和價值。當然,法律概念通常包括法律關系,因而生態修復法律概念應當體現在生態修復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生態修復的法律概念就是修復主體通過生態修復和環境修復手段來修復受損的生態系統并通過賠償或者補償受損害一方的利益實現分配正義的一系列行為和過程的總稱,同時需要輔助一定的激勵政策如相關的基金制度來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簡言之,生態修復需要用法律手段維持生態系統整體的平衡。當然明確生態修復法律概念的前提要確定生態修復法律責任的主體范圍,就目前而言,通常包括政府、環境污染行為人、受益方等主體,隨著生態修復法律研究的不斷深入,修復義務主體的范圍也會隨之擴大。

生態修復最終不僅要達到生態系統平衡的修復目的,還要能夠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完整的生態修復法律制度體系至少要體現出修復主體、修復內容、修復標準、修復方法、資金保證、監督機制等問題,只有這樣,法律有了較為明確具體的規定,才能指導生態修復工程順利開展。因而,對生態修復法律概念的定義應當隨著生態修復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生態修復工程的不斷深入而有所調整,換言之,目前對生態修復法律概念的定義只能是暫時的。

三、生態修復的法學研究

生態修復法律應當體現法律的共性作用,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首先,對法律視角下的生態修復進行研究要形成相應的法制,即在法制完善的基礎上有效操作生態修復技術,形成生態修復法律制度,對生態修復的行為進行法治化地管理。一方面要在秩序上著手,使得生態修復的各種管理秩序井然有序,另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公眾的環境權和生存權。第二,生態修復法學研究的開展要求明確各方生態修復法律責任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其中,明確責任主體的義務范圍是重中之重。生態修復法律作為環境資源法的組成部分,在對其進行法學研究的時候也要尊崇環境資源法律關系的特征,因此,生態修復的法律內容包括環境資源法、礦產資源法等環境法律調整的具有生態修復權利和義務內容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例如,在淮南市采煤塌陷區的生態修復實踐中,更需要重視與生態修復相關的賠償和補償以及與之相關的所有管理活動中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由于環境資源法確定了法定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生態修復法律關系內容也要以法定的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當然,生態修復法律關系的特征還應當體現一種意志,即人們要有生態修復的觀念,帶著這種先進性的觀念支配法律關系能夠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第三,對生態修復的法學研究要關注社會自身的公平與正義,法對公平和正義的追求通過利益均衡的最大化來實現,人們在生態修復實踐中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既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公平,也體現了法之追求公平的價值,生態修復法的研究中實現人類利益分配正義是生態修復實施的一大政績。即能夠協調不同人類群體利益的最大化,通過法律的約束,達到人們對正義的追求。在淮南市采煤塌陷區生態修復法治建設中,通過立法進行土地復墾、生態重建和生態修復,創造性地形成采煤區治理的四大模式就是對人類生態環境良好狀態的正義維護,其次還先后制定關于采煤區受損群眾補償、賠償的程序和標準,以及制定搬遷安置等制度尋求社會利益的最多化分配與均衡。

【參考文獻】

[1]吳鵬.淺析生態修復的法律定義[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3).

[2]艾曉燕,徐廣軍.基于生態恢復與生態修復及其相關概念的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0(3).

[3]焦居仁.生態修復的要點與思考[J].中國水土保持,2003(2).

[4]吳鵬.以自然應對自然——應對氣候變化視野下的生態修復法律制度研究[M].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109.

[5]吳鵬.以自然應對自然——應對氣候變化視野下的生態修復法律制度研究[M].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111.

猜你喜歡
生態修復
遼河生態廊道景觀恢復之路
景觀都市主義思想下的“廢棄景觀”修復研究
濱水駁岸景觀生態修復及空間藝術設計策略
天津海域牡蠣礁區生態修復示范區域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