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界限

2018-07-10 12:34周韜瑩嚴桂萍葛思聰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公眾人物個人隱私

周韜瑩 嚴桂萍 葛思聰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對人的保護。隨之而來的是對個人隱私權的關注。于此同時,由于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的飛速傳播,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界限卻在不斷的縮小,那么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究竟該如何保護,其界限又在何處,成了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個人隱私;公眾人物;保護界限

一、隱私權以及公眾人物的隱私權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第2款中明確的把隱私權作為一項公民基本權利規定出來。隱私權是法律賦予任何一個公民的權利,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平等享有隱私權,并且隱私權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護。

但現實中,明星等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的范圍與普通社會公眾相比往往要小得多。前有馬蓉王寶強離婚案鬧得滿城風雨,后有林丹酒店出軌照爆出。但這些事件,全部都屬于我國隱私權所保護的范圍內,為什么媒體就可以這樣肆無忌憚的曝光這些東西,侵犯這些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呢?

二、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界限

(一)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特征

公眾人物:指一定范圍內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具有重要影響力,為人們廣泛知曉和關注,且因此能夠從社會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并與公共社會利益相關的人物。公眾人物必須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僅僅因為某一件事情而為人們所知,只屬于一般的知名人物。而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有一下幾個特點

1)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對群眾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由于公眾人物通過大量主流媒體的宣傳,在社會公眾中具有很高的關注度。自然而然,他們的信息對公眾有強烈的吸引力,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通常情況下,公眾人物在大眾面前展示的都是他們完美的,正能量的一面,美麗,善良、淵博。這就給許多普通人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但對公眾人物某些隱私的知悉,能夠打破公眾人物樹立的完美形象,使人們感覺到公眾人物與普通人的相似性,平衡人們的壓力。

其次,窺探出于窺視心理的需要。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人的所有生活、工作的動力都來自于人的原始本能。窺視也是與本能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能引起人們快感的東西,往往是被隱藏在背后的東西,這就是窺視欲的根源所在。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更是給大眾窺探公眾人物的隱私提供了溫床。

2)公眾人物的隱私權與民眾知情權、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

公眾人物的隱私權與公眾的知情權之間天然的存在著沖突性。社會知情權,指的是公民有權知道他所感興趣的、社會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并有權了解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的一種社會權利。公眾知情權是社會知情權中的一種,主要是指社會公眾對包括公眾人物在內的公眾人物的知情權。公眾人物隱私權重在保護公眾人物個人信息,具有保守性和封閉性的特點。而公眾知情權重在讓社會公眾了解有關公眾人物的各種信息,具有公開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兩者天然的存在沖突性。

(二)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界限

公眾人物既然為公眾人物,他的隱私權范圍就必然不會與普通群眾一致,公眾人物隱私權概念的界定建立在對隱私權概念和公眾人物概念界定的基礎之上。

但是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概念并不是隱私權概念和公眾人物概念的簡單相加。普學界普遍認為,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限制主要依據社會公共利益和合理的公共興趣原則,通過社會公共利益和合理的公共興趣原則將公眾人物涉及公共空間的隱私予以排除。

因此,通過以上對隱私權、公眾人物定義的界定和學界理論的闡述,可以將公眾人物隱私權的定義界定如下:公眾人物隱私權,是指獲得獎項或取得成就、并以國內外大量主流媒體為傳播手段、通過一定的方式使公眾獲得喜悅的人,對其個人信息不被非法知悉和公開、私人活動不受外界非法干擾和個人私事的決定不受非法干涉的權利,受到公共利益和公眾合理興趣的限制。

三、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

(一)必要性

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體現了我們對他們人格尊嚴的認同與保護,臺灣學者李震山認為憲法中人格尊嚴的本質有四:一、人本身即是目的;二、自治與自決系憲法人性尊嚴核心內核;三、人性尊嚴之權利主體是每個人;四、人性尊嚴作為上位憲法原則。從李震山學者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出,人格尊嚴是人類本能的需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需要。從本質上來說,公眾人物與我們普通群眾并沒有什么區別。同樣的需要人格尊嚴的保護。當一個人的隱私遭到侵犯的時候,這個人的人格尊嚴必然受到傷害。

(二)該如何保護公眾人物的隱私權

1)完善法律制度

在《侵權責任法》出臺之前,我國的隱私權一直是附屬于名譽權之下的,僅僅通過一些司法解釋的規定間接地保護。在《侵權責任法》出臺后,我國隱私權才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格權利。并在第36條中規定了對網絡侵權行為的辦法。但即使如此,我國對隱私權的保護力度還是不夠完善,范圍設定的極其廣泛。

2)制定專門保護隱私權的法律

我國的隱私權其實在適用上存在著大片的空白。尤其是對公眾人物等需要特殊保護特殊群體沒有明確的,具體的規定。從我國憲法、民法、刑法、訴訟法、行政法及其他法律可以看出,我國法律并未對公眾人物隱私權做出專門的規定。在處理有關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案件時,法官只能在公民隱私權的法律規定下,依據自由裁量權對爭議雙方的利益進行衡平。但是由于標準難以統一,導致這類糾紛的裁判不一致,削弱司法審判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因此,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有利于司法實際中對隱私權的保護。

3)解決公眾知情權與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沖突

制定合理的界限。但在資源稀缺的社會,人們的興趣需求,尤其是對公眾人物低俗隱私的窺視欲,不可能得到全部或部分滿足,否則不僅容易在公眾人物與媒體、公眾之間產生糾紛,而且不利于對公眾人物人格尊嚴的保護。

西方國家司法實踐中,當新聞媒體的報道與包括公眾人物在內的公眾人物隱私權發生沖突時,處理的依據都是“公共興趣”原則。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包括公眾人物在內的社會公眾人物隱私權要受到公眾合理興趣的限制。因此,公眾合理興趣,給人們的興趣需求與公眾人物隱私權劃分了一條定紛止爭的界線。那些不合理的公共興趣只能滿足低級趣味、有傷社會風化,是不值得法律保護。

【參考文獻】

[1]李薇.娛樂明星隱私權法律保護研究[D].河南大學,2011.

[2]郜邶.特殊群體隱私權保護研究[D].吉林大學,2014.

[3]王佳華.新媒體時代明星隱私權問題淺析[D].南通大學杏林學院,2015.

猜你喜歡
公眾人物個人隱私
娛樂新聞傳播者的職業操守與道德責任
淺析我國法律對公眾人物的規制
針對網絡信息系統的個人隱私保護方案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探析
海量數據共享與個人隱私保護
“周一見”事件引發的公眾人物隱私權思考
孔慶東名譽權案和“公眾人物”權益“克減”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