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南京市關愛抗戰老兵現狀及對策

2018-07-10 12:34湯昕暉張美佳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南京市

湯昕暉 張美佳

【摘 要】南京市抗戰老年已經是耄耋之年,目前社會上對老兵的關注主要集中于物質層面,精神層面的關注甚少。本文將從南京市大學生團隊關愛抗戰老兵的視角出發,通過大學生定期上門陪伴老兵,發現目前南京市在關愛抗戰老兵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缺乏對于老兵精神上的關注、缺乏專業且定期的陪護以及重關愛形式,輕關愛質量等。在此基礎上尋求關愛抗戰老兵實際需求、提供有效服務的對策,以期提高老兵在被訪過程中的幸福感,同時使年輕大學生體會并學習老兵身上所具備的民族精神。

【關鍵詞】南京市;抗戰老兵;實際需求

抗日戰爭是我國經歷最深刻,規模最大的一次外來侵略戰爭,當年參與戰爭的中國軍人現已然蛻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存世的老兵現已都臨近百歲。目前,有許多社會組織,基金會及民間愛心人士對登記在冊的抗戰老兵開展多次冬季和春季關愛老兵的活動,基本解決老兵物質需求,但在老兵的精神需求上卻甚少關注?,F在社會上所開展的項目多存在活動內容單一,精神慰藉不足,缺少專業性及缺少對老兵自身價值的開發和對老兵精神的宣傳、傳承的相關活動。如何滿足老兵精神需求是現階段急需完成的任務。

一、南京市抗戰老兵界定及現狀

南京市抗戰老兵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十四年抗日戰爭期間在正規或者其他對日作戰的部隊中擔任文職工作、后勤、情報、醫療,且實際參與前線,后方與淪陷區針對日偽的抗戰活動,新中國建立后先后在南京定居生活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退伍軍人。截止2017年底,由南京1213關愛老兵同盟統計,在南京生活且登記在冊的抗戰老兵人數在61位左右[2],年齡普遍在95歲上下,人數銳減速度加快。這些抗戰老兵原多為國民黨退伍軍人,國家甚少關注。

在南京的抗日老兵分為三塊人群,一是居住于社區養老院中,由專業的社工和管理人員照顧他們的衣食起居,二是居住于原本的家庭內,由子女照顧,這類老兵普遍生活水平較高,三是獨自生活在家中的空巢抗戰老兵,因身體不便,又無子女照顧,與外界甚少交流,這類老兵有些并未登記在冊,未享受國家社保,只歸屬于普通老人,生活艱難。

本文主要關注的是登記在冊,卻缺乏與外界聯系,沒有子女照顧的抗戰老兵(無黨派區分)。這些人普遍沒有固定工作,晚年沒有相關的經濟撫恤,拿著國家所給予的社會最低保障金過活。2014年南京市政府正式對國民黨老兵登記并納入分類保障,他們的生活狀況才有所好轉,同時,民間機構和愛心人士也紛紛給予幫助。

二、外界對老兵的關注

(一)社會關注

近年來,對于抗戰老兵的關注有所下降,從論文的數量以及有關老兵的報道中看,2015有關抗戰老兵的論文有將近380篇,2016,2017年普遍只有50多篇,社會對于老兵的關注度開始減弱。在大多數論文中可以看出,社會主流導向在于挖掘老兵口述史?,F有的老兵年齡大都趨于95歲,臨近生命的最后的一個階段,紀錄口述歷史,這有利于保存民族文化,成為專家學者研究的方向。在企業方面,國內企業注意到了老兵是中華民族脊梁,關愛他們并傳承他們的精神就是在打造品牌歷史,維護傳統文化,由企業帶頭,讓更多人加入起來,如北京福田汽車組建閱兵保障車隊,圓滿完成勝利日閱兵外事用車保障任務表彰大會暨福田圖雅諾勝利體驗之旅。南京市民政局優撫處也加大對于原國民黨老兵的優撫等級,每人每月救助金由2180元提高至2370元,使不同黨派的老兵都能享受到同樣的優待,同時,對于孤寡且經濟有困難的老兵優先安排進入敬老院、福利院供養,并鼓勵社會組織進行捐款和幫扶救助;住房困難的老兵,納入保障安居房工程統籌解決,基本滿足老兵在物質上的需求。

(二)社會組織及基金會項目對老兵的關注

“鐵血老兵公益基金組織”于2013年12月在河南省襄城縣舉辦了“2013溫暖老兵”活動,該活動由來自北京、河北、山西、湖北及河南省的志愿者對襄城縣的11位抗戰老兵進行走訪慰問,了解老兵的身體及生活情況,傾聽緬懷戰爭往事?!皟炈倏爝f”公司于2014年4月啟動了“關愛四川抗日老兵”活動。該活動主要內容是對原四川抗日老兵走訪慰問、發放“致敬禮金”,給予生活補貼。蕪湖“心連心”愛心協會于2014年7月舉辦了“向老兵致敬”的活動。在騰訊公益平臺,關于抗戰老兵的籌款項目多為物質捐贈,活動方式以短期陪伴為主,如老兵萬歲項目(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發起),主要為百歲老人過百壽宴;幸存老兵助養行動項目(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發起),為老兵送去生活保障金,主要提升老兵生活質量低的現狀。目前南京主要有自發組織的“1213志愿者同盟”、“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聯盟”、“黃埔同學會”等,他們走訪現存抗戰老兵、援助大屠殺的受害者,為關愛老兵工作貢獻了一份力量。

(三)大學生社團活動

現在南京高校校園內,學生社團對老兵開展上門慰問的志愿者活動,如南師大致遠社對老兵所在養老院定期開展老兵關愛活動,并記錄老兵口述的故事在校園中傳播。大學社團開展此類活動,意在補充現今大學生對于抗戰所帶給我們民族的痛苦的淡忘及如何理解和平年代中抗戰精神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大學生志愿者的出現,填補了老兵長期與外界缺乏交流的空白,豐富了老兵的老年生活。老兵作為民族精神的載體,面對面與志愿者交談,相對于查閱當年抗戰歷史資料來說,無疑是對大學生最好的愛國教育。

三、南京市關愛抗戰老兵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于老兵精神上的關注

現在南京市運行的關愛抗戰老兵的項目及活動多數停留在滿足老兵物質需求的層面上。從實際情況看,抗戰老兵的基本生活保障已經得到滿足,再多的物質關注對于他們來說,能收但是不能用,晚年的生活已經不追求生活的富足,而且需要家人或者義工等的陪護,與老兵聊一聊關于當年的崢嶸歲月,來實現人生價值。這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老兵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被滿足時,就會往上層需求躍進,精神方面的需求才是現階段老兵的實際需求?,F在的南京市關愛老兵項目存在關心全國老兵的需求導向——基本生活保障,而忽略了地域性的差別?,F存的老兵都已經進入人生的最后的一個階段,關注老兵的精神需求刻不容緩。從物質關注轉向精神關注,是現在所有抗戰老兵公益項目急切需要轉型的方向。

(二)缺乏專業且定期的陪護

陪護老人(心靈呵護服務)是一項專業的社會工作,未受過專業培訓的志愿者及社工無法針對有精神方面需求的老兵提供對口的服務。建立一支受過專業培訓的義工或者志愿者團體需要時間和資金的支持,現在南京還沒有一支專業的心靈呵護團隊來陪護抗戰老兵。滿足老兵的精神上的需求,就是在為老兵每天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對于仍健康的老兵來說,生活有盼頭,有與人交談的樂趣,才能使他們愉快的度過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相對于身染疾病的老兵來說,獲得精神上滿足,能使身體獲得輕松,獲得免疫力,抵御疾病帶來的折磨。

(三)重項目形式,輕服務質量

現在對于老兵的生活保障越來越關注,這也有賴于社會人士和社會組織極力向政府發聲和進行上門探訪老兵活動,使全市的老兵都能享受到國家應給予的保障。但是從實地探訪中看,大多數探訪老兵的社會人士或者組織頻繁去老兵居住地探訪,過多地注重項目宣傳效果,老兵的實際需求并沒有得到較好的滿足。以養老院為例,很多老兵在一周內多次接受不同組織或者個人的探訪,為本來年事已高的老兵帶來困擾。每次來訪,老兵會產生對來訪之人的焦慮感,更重要接待的是不同的團體代表。有些養老院注意到探訪頻率多的問題,采取了上門預約的方式,但大多數養老院本身管理體系龐大,且人員流動快,沒有采用上門預約,老人會出現一天之內接待數次的情況。如何讓固定人員及組織定期且有質量的探訪老兵,來釋放老兵內心因甚少與外界交流所產生的壓力。這是現在關愛老兵組織需要考慮的。

四、對策與建議

(一)組建一支定期且專業的心靈呵護團隊

想要滿足抗戰老兵的精神需求,需要組建一支針對老兵,做定期的心理呵護服務的團隊。老兵的主要屬性依舊是老人,且針對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兵可以使用相對應的呵護方案,十方緣基金會專門針對老人設計了一套心靈呵護的方案,主要的手段是祥和注視、動態溝通、經典誦讀、音樂鑒賞等手段,與老兵進行深度的心靈溝通,在實際的操作中,受到老人及其家人的高度評價。這一套程序需要組建組織和團隊,利用組織的形式來招募和培訓志愿者。經過實地考察發現,老兵對于首次遇見的志愿者心存芥蒂,無法開展專業的心靈呵護服務。所以要求志愿者長期針對一位抗戰老兵進行服務,但是社會組織招募社會人士擔當志愿者,志愿者會存在因自身工作原因,無法長期履行志愿者任務,會導致呵護服務停擺。大學生組織或者社團擁有長期穩定的志愿者,且組建資金及日常耗費少,且現今大學生對于志愿服務熱情高漲,只要經過短暫的培訓,就能夠很好為老兵送去優質的服務。這樣高校通過自己的實踐,形成一套針對老兵的呵護方法,為針對呵護抗戰老兵的社會組織及公益項目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二)規范探訪,提升有效時間

南京老兵的管理權都在社會組織中,大學生社團作為輔助的關懷老兵團體上門為老兵進行呵護時,需要經過當地居委和社會團體報備。大學生關愛老兵團隊應該建立起針對固定的老兵進行陪護,并和社會團體簽訂服務協議,以免其他學校團體及社會人士來對老兵進行過度探訪,提高關懷的有效性。老兵的年齡普遍較高,長時間陪伴會造成其疲憊,根據成熟的老人陪護體系,陪伴2小時為宜。但是部分老兵因長時間與外界甚少交流,就會出現與志愿者暢談的情況(一般超過三小時)。這時候就要對于老人說明,今天的服務時間已經到了等委婉之詞,幫助老兵平復心情,離開時,也不要給老兵下次會來的承諾,以防因老兵健忘而打組織電話,造成組織無法回復的情況發生。

(三)尊重老兵“尊者”身份地位

現有的心靈呵護的技術的主要面向的是老人群體,但是抗戰老兵除了老人的屬性外,其年輕時抗戰經歷是值得挖掘的潛在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在實地開展呵護服務時,志愿者與老兵交談過去的作戰經歷,志愿者都提及對自己祖國的文化和現在生活的安逸有了深刻的認識。心靈呵護服務主要是志愿者與老人進行深度的心靈溝通,與一般老人陪護結束后不同的是在于一般老人的服務停留的在單向,而老兵的陪護雙方各取所需。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向別人介紹服務老兵時的感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呵護老兵的服務中來。所以針對老兵的心靈呵護要考慮雙向原則,老兵在接受服務時,讓其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弱勢群體,而是一位教化現在年輕人珍惜眼前生活的老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何光強,優撫抗戰老兵刻不容緩,2015.2

[2]趙國明,帶著英雄遺愿,江蘇籍抗戰老兵齊聚南京,洪鴻,2017.07

[3]龔保華,抗戰老兵:見證正義的勝利 ——《抗戰老兵口述史》主編曹保明談抗戰老兵精神,2015.9.3

[4]南京提高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救助標準 每人每月2370元,南京日報,2015.08

[5]郭薇,百歲老人—曾經抗戰流血,如今行善助人,2016.3

猜你喜歡
南京市
南京市集中“檢視”三方評議
What I Get From Dancing
A Special Trip
最美市場監管人——記臺盟南京市“抗疫先進個人”、南京市三八紅旗手李玨
劉輝
南京市江寧區老年大學校歌
南京市江寧科學園小學
南京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編制與思考
南京市鼓樓區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