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宿遷市魅力特色鎮村建設的路徑思考

2018-07-10 12:34陳夢晴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宿遷市建設

陳夢晴

【摘 要】宿遷市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推動特色魅力鎮村建設,這既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彰顯鎮村特色發展力、生命力的重要選擇。本文重點剖析宿遷市特色鎮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可操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宿遷市;特色鎮村;建設

一、前言

2016年8月,國家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明確提出具體目標,到2020年要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宿遷市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推動特色魅力鎮村建設,這既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彰顯鎮村特色發展力、生命力的重要選擇?!笆濉逼陂g,全市將深入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戰略,營建魅力特色鎮村,鎮村營建引入“策創營”前置模式,將以9個重點鎮和N個特色鎮為重點,全面提升鄉鎮建設管理水平,建設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魅力特色城鎮;以1155個規劃發展村莊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完成約200個左右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服務便捷、管理高效的省標準的“康居村莊”及“美麗村莊”示范點建設;建設一批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形成特色鎮、特色村互動發展的格局。當前,為進一步強化特色,我市依據《宿遷市特色鎮、特色村營建導則》等指導性文件,組織開展全市第一批特色鎮、特色村“策創營”(策劃、創意、運營)工作,有序推動特色鎮村建設。

二、宿遷市特色鎮村建設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特色鎮村建設絕不僅是外部環境的策動,更是特殊市情的強力驅動。近年來,宿遷市圍繞“實力中心城市、活力美麗縣城、魅力特色鎮村”的城鄉發展格局,按照產業“特而?!?、風貌“特而美”、文化“特而新”、品牌營建“特而優”的思路,堅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結合各鄉鎮產業基礎,大力推進特色鎮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以“精明增長”為發展理念,推進空間開發優化、設施配套完善和功能質態提升,引導特色鎮村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工作,形成特色優勢。啟動宿遷市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規劃和8個生態經濟示范鎮建設編制規劃,扎實開展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危房改造、鎮區環境綜合提升和農村違章建筑管控等工作,探索統籌鎮村建設新路徑;二是按照創造性、地域性、獨特性的要求,將策劃、創意、運營前置,切實找準鎮村個性特點,用以引導特色鎮村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工作,形成特色優勢。例如泗陽縣成子湖旅游渡假區,緊緊抓緊成子湖扶貧開發機遇,結合盧集鎮生態經濟示范鎮創建工作,充分放大臨成子湖、洪澤湖兩湖優勢,以休閑養生、文化旅游、生態經濟為特色,重點建設漁游體驗區、詩畫宜居區、農業觀光區、服務配套區四大特色區域,大力發展生態水產、漁文化旅游、生態林果等特色產業,全力將成子湖片區打造成為漁游詩畫小鎮;三是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要求,積極引導鎮村挖掘資源稟賦、自然區位等比較優勢,利用農業結構調整、“三來一加”等,重點培育主導產業和主打產品。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特色鎮做專一個特色產業,專業村做專一個特色產品,特色產業、特色產品作為特色鎮村的主打品牌,在全省打造一定的知名度;四是在生態保護方面,圍繞“深呼吸、看綠化、見清水”目標,結合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打造一批設施配套、功能齊備、環境優美、各具特色的新型美好鄉鎮和幸福生活家園。全市共創成國家級生態鄉鎮16個、省級生態鄉鎮46個,其中泗陽縣全域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

目前,沭陽縣新河鎮和顏集鎮、泗陽縣臨河鎮、泗洪縣臨淮鎮、宿豫區大興鎮、宿城區耿車鎮等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據初步調查,目前全市符合標準的特色村莊約有200個,其中特色鮮明、最具代表性的村莊有50個。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歷史文化特色型。如:洋河新區鄭樓鎮古城村;二是水網風貌特色型。如:泗洪縣峰山鄉大陳咀村;三是農經產業特色型。如: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

當然,宿遷市特色鎮村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待解決,在全市推進特色鎮村建設的過程中,在特色策劃的可認同性、特色產業的可支撐性、特色項目的可持續性、特色文化的可傳播性等方面,仍然面臨著許多不少困難和探索的課題,如:鎮村建設規劃思路和建設水平有待提高,對“特色鎮村”內涵和外延的理解有待加強;鎮村建設中的環境管理能力壓力較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中土地和資金“瓶頸”問題亟待破解;鎮村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有機銜接有待加強。尤其經濟新常態下,實體經濟困難持續,影響到農村人口就業、農副產品的輸出、農業經濟項目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等,從而影響到特色鎮村建設的縱深推進。

三、關于宿遷市特色鎮村建設的路徑思考

(一)堅持規劃先行,以科學規劃為引領,大力度推進多規融合

應充分吸收借鑒省內外、國內外成功范例,以高資質的專業規劃單位設計完成、高水平的專家組論證通過的技術文件為基礎,排查篩選、分類確定全市特色鎮村名目,根據因地制宜和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用一個模式的總體原則,科學編制全市特色村莊建設總規劃,提出具有針對性的保護開發策略、體系、實施機制及引導措施。

一是注重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規劃編制工作全過程,突出經濟生態化和產業特色化的理念,實現特色產業與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協調發展。

二是利用特色鎮村和生態經濟示范鎮規劃編制的契機,對現有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進行全面梳理,深度融合,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各地從各自實際出發,根據總規劃制定行動計劃,排出時間表,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景、一村一韻、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要求,列出具體建設項目工程,探索多元投入機制和運作模式,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屆接著一屆抓,逐村逐項予以落實。

三是根據鎮域發展歷史、自然風貌、特色產業、風土人情等,深入分析,科學研判,找準特色鎮村發展定位,統籌編制以生態理念為主導,凸顯鎮域特色的產業定位、環境整治提升、農民脫貧增收等規劃,使之更符合鎮域實際,更具地區特色。

(二)以文化內涵為抓手,進一步注重鎮村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

首先,提煉有特色的鎮村精神。價值理念能直接影響鎮民、村民的行為規范和特色追求??梢酝ㄟ^個性化的價值追求、特色化的經營理念、感召力的形象口號等,來體現一個特色的鎮村精神。比如:梅花鎮“梅花香自苦寒來”,體現梅花鎮的人民的勤勞精神。又如臨淮鎮“做一名永不欺客的臨淮人”,給外界誠信、可靠的服務承諾,消除游客對海鮮、湖鮮類消費價格的“恐懼心理”,從而不斷打造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譽度的水產特色鎮。這些體現特色精神的語句,通過公共關系廣告渠道,如農屋的外墻、村口的標牌、主道高桿載體等進行傳播,讓這些理念家喻戶曉、深入民心,從而讓其成為特色鎮村的精神支柱。

其次,挖掘名人、名作的資源。充分利用名人資源,如:京東劉強東故鄉, (下轉第366頁)

(上接第364頁)最年輕上將乙曉光院落,民間數學家周密“工作室”等,通過簡樸的硬件包裝和著力的名聲傳播,提升鎮村的知名度。注重利用文化作品在特色鎮村建設中的作用,建立“一對一”文化名人幫扶特色鎮村建設工作機制,發揮我市乃至省內外的作家、畫家、書法家、詩人、知名演藝人士的智慧和影響力,一對一進行文化創作,提煉一批反映鎮村特色的作品。

(三)因地制宜,進一步注重特色鎮長村產業支撐的謀劃

一是注重產業資源的集約開發。以臨淮鎮發展旅游業為例,面臨一望無際的洪澤湖。然而,前往洪澤濕地的大批游客,在感嘆沒有看到煙塵浩渺的洪澤湖的同時,卻不知近在咫尺的臨淮鎮就能實現這一愿望。究其原因,濕地保護區和臨淮鎮,在旅游資源開發上,沒有形成集中約開發和優勢互補。因此,要加強產業集約開發力度,相互協作,連片謀劃,共同受益。

二是挖掘在外創業人員的潛力。特色鎮村經濟的興起,政府重在推動,主體力量是社會資本和經營人才。其中,外出創業成功人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有資金、有眼界、有人脈、有經商頭腦和經營能力。要做足這一部分人的文章,鎮村干部應該花大部分的精力,走出去與他們交流,請他們回鄉探討,將其視作座上賓、“財神爺”,促其為家鄉引進資金、投資項目、推廣產品、宣傳形象,成為支撐鎮村特色產業的基石。

(四)以田園綜合體為龍頭,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推動特色農業規模發展。圍繞農業生態示范園建設目標,突出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依托,推進土地向規?;?,大力發展家庭農場集群,強化農民經濟人隊伍建設,培養職業農民,著力加快生態、高效、特色、現代、循環農業發展,引導更多的能人大戶從事現代農業生產,培育更多特色產業村和種養大戶,進一步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二是推動綠色工業轉型升級。圍繞打造生態環保創業園建設,提高產業準入環保門檻,引導綠色、生態型工業項目向鄉鎮工業園(創業園)集中,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經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吸引更多農民返鄉就業,增加農業工資性收入;大力發展“三來一加”項目和“家門口就業”工程,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就地就業。

三是推動田園綜合體建設。大力開展田園綜合體的探索和建設工作,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三產融合、特色發展為抓手,以富民增收為目標,選擇一批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鎮村為試點,引進規模企業、規劃設計團隊、專業人才,認真調研、規劃,精心建設,實現農業綜合開發利用,地方特色充分彰顯,經濟增長,群眾增收。

(五)以特色鎮村為載體,多角度構建農民參與機制

一是完善鎮村“兩公”設施。圍繞生態宜居新家園建設,切實加強鎮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居住向社區集中。就鎮區而言,在進一步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學校、醫院等設施建設,推進部門窗口下移,審批關口前置,為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就村莊而言,要依據鎮村布局規劃,將“重點村”作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配置重點,切實加強村級幼兒園、衛生室等配套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統籌推進衛生改廁、區域供水、出莊道路等項目建設,切實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重點打造一批“康居示范村”。

二是引導農民參與鎮村建設。建立農民宅基地有償騰退機制,盤活利用廢棄宅基地,簡化農民建房審批程序,有序釋放農民合理建房需求;在環境整治中,以村規民約的形式,強化村民環保意識,探索開展“1塊錢保潔”等多種形式的環境包保責任制度,引導農民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突出農業特色產業,著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品,切實放大農產品品牌效應,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拳頭農產品。

三是完善鎮村建設投入機制。讓農村資產“動”起來,開展農村一切有形資產確權頒證工作,組建農村產權流轉綜合服務中心,讓農村和農民的資產流動起來,形成良性循環;讓村集體“富”起來,堅持“市場+民主”,通過集體建設用地入股或委托經營的方式,組建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土地整理和村莊建設的實施主體和融資主體,讓村集體和農民“有利可圖”;讓投入形式“活”起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整合國家和省專項資金,集中力量解決鎮村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猜你喜歡
宿遷市建設
宿遷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動仗
宿遷市創建“三四五”工作法,畫好僑界同心圓
宿遷市 健全完善森林防滅火工作體系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宿遷市農業發展需“三方突破”
宿遷市
努力建設統一戰線學
“五老”說和團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