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收入背景下湖北農村土地流轉與集中機制創新研究

2018-07-10 12:34陶鑫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農產品農民農業

陶鑫

【摘 要】本文專門圍繞中等收入背景下土地流轉機制現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議性建議來展開討論的。其中就以農民的收入與支出、農民日常息息相關的農產品以及產業結構三個方面的變化來印證土地流轉帶來的好處,同時又介紹了一些土地流轉機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對農民不利的問題。

【關鍵詞】中等收入;土地流轉機制;農民、農業、農產品

世界各國的農業發展,從歷史與現實可以表現出,農村土地經營制度變革與合理構建,是抉擇農業消費發展的微觀基礎、尋求農村經濟長期穩固有效發展機制的主要內核。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農村經濟變化和發展,也證實了這些內容。

我國土地經營制度改革經歷了四個階段,其中有的帶動了農業生產的繁榮,同樣有的也引起了農業生產行業的波動徘徊。

主要有農村土地產權關系的變動,即集體所有權日趨弱化、農村經營權日益擴增、政府管理權日益強化。土地經營格局的變動:專業戶的出現于發展、家庭經營的社會化,雙層經營模式的確定與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的經營的發展與土地流轉機制的發育,也就是說國家土地與集體所有的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轉讓。

舊的土地制度已經不適應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一個新的,在舊的土地制度之上的土地制度已經應孕而生——土地流轉與集中,為需要土地的人拓展土地面積,為不需要土地的人,解決了土地拋荒的顧慮問題。同時,土地流轉與集中機制也是調整農村產業機構,擴大與興盛農村經濟的有效途徑。最后,農村勞動力的解放、農業人口比例的降低以及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縮小城鄉差距這些問題的解決也缺少了土地流轉與集中。

專業大戶模式是指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商定的期限轉租給專門從事土農事經營活動的承租方式。

農機專業合作是一種發生于農民與農機合作社之間的一種流轉行為。農民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地換股的方式加入農機合作社,入股的土地由合作社統一規劃進行經營管理,而合作社保證每年有保底的收入,按股分紅。

合作組織模式是農民保留有土地所有權,將土地使用權出租、入股或托管給經濟組織的流轉模式,從而經濟組織獲得了土地使用權,能夠將土地集中進行經營管理,實現農地經營規?;?,而農民也可以從經濟組織獲得一部分分紅或者是租金。

龍頭企業模式為“政府搭臺、企業帶頭、農民參與”,通過產業化龍頭大企業帶動,政府充當橋梁,以信賴者身份有效溝通農民與企業,解決企業直接與農民溝通不便的問題。

1、土地流轉立法不完備

現階段,農村土地流轉是無法可依,有法更是難依,土地流轉相關規定過于抽象,內容與程序都不夠具體。

2、農村土地產權主體虛置

在法律層面和現實層面,當前的農村土地產權不夠清楚,主體處于虛置狀態,社會中間層主體匱乏,政府機能異化,農民的意愿得不到尊重。

按照法律的規定,農民承包的土地歸屬于集體,但實際上,集體土地能否在經濟上得以實現,才是衡量集體所有權是否切實存在的標準。

但是近年來,國內大量出現政府的非公益性收地,這顯然是對集體所有權的一種公然否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虛化,使得農村土地流轉一直在產權不明確的條件下進行的,這導致農民的利益嚴重受損。

3、土地流轉程序不規范

目前,我國對于流轉模式的登記方式規定不明晰,既沒有確切明晰的登記部門,同時程序也是不健全的,這就造成了目前的土地流轉幾乎都是處于自發或者是無序狀態。

4、農村土地流轉動力不足

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實踐層面土地流轉動力嚴重不足。

利益的保障離不開權利的保護的,而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的相關權益卻得不到切實的保護,農村土地的權屬不清使得在流轉過程中,農民的流轉主體地位得不到保障。

5、農村土地供給需求失衡

不健全的土地流轉市場造成不平衡的土地供需,在農村方面,土地流轉市場的基礎設施不足,很多地區的市場流轉和運轉規則不健全。

6、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護不夠

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的權益是最容易遭受到侵害的。有的學者展開調查發現,認為土地權益最為重要的農民占41.7%,認為土地權益是最應該進行法律保護的農民占44.9%,農民最關注的就是土地權益問題,。

1.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法

政府需對目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盡快制定《農村土地流轉法》,對農村土地流轉的程序、要求、維權、途徑等做出具體而又清楚的規定,對現有的《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中不適當的條例款項進行訂正,使農村土地流轉切實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實的保護好農民的權益[1]。

2.完善農村土地流轉主體體系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只有經過農民的認可才能承認被流轉了。承包期間,農民對承包的土地擁有他所享有的所有權利,有權依法決定土地流轉的模式,這是農民長期擁有土地所有權且有保障的具體體現,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妨礙土地的流轉,但同樣不得強制或違背農民的意愿進行土地的流轉

3.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

高效有序的土地流轉市場是推廣土地流轉的重要平臺,學者普遍建議建立產權交易管理制度,加強對交易的監督,暢通信息渠道,保證交易雙方信息的對稱[2]。

4.重視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權益的保護

為了切實的保障大多數農民的權利,大多學者都是倡議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從而弱化農民對農地的依賴性,使得流轉土地的農戶沒有后顧之虞,這樣一來還解放了農業勞動力,實現農地資源的高效配置。少數學者表示,可以扶持和發展一些其它的土地流轉新形式,還有的學者表示,可以通過提高土地征用的補償方式,用來提高農民的土地收益。

【參考文獻】

[1]陳騰騰. 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4,(19):11-12.

[2]李長健,梁菊. 農村土地流轉國內外研究綜述與展望[J].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21(02):79-83.

猜你喜歡
農產品農民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