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視域下:中新外交關系探討

2018-07-10 12:34史佳薈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全球化新加坡一帶一路

史佳薈

【摘 要】新加坡是東盟的重要成員國,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參與國,其優越的地理優勢以及貿易經濟地位,對于推動RCEP的成功和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發展有著顯著的戰略意義;而龐大的華人群體背景又可幫助亞太地區國家消除對中國的誤解,成為開展深化合作的有效催化劑。

【關鍵詞】新加坡;一帶一路;全球化

一、加強中新合作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

自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后,立即吸引了不僅包括“一帶一路”沿線諸國的注意,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和回應。中國的“一帶一路”關注實干項目,雖然深受很多沿線國家的支持,但是也發現,近幾年來,伴隨著合作項目的推進,也面臨了很多不可回避的問題。沿線國家眾多,國情的差異,文化的不融合以及當地的地形地貌甚至生態問題,對我國日后成功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如何以戰略合作將每個沿線獨立的國家彼此聯合起來,成為日后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耙粠б宦贰笔墙栌弥袊糯敖z綢之路”的寓意,希望能夠與沿線國家開展深度的合作,共同打造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愿景。而東南亞地區是我國推行“一帶一路”構想中的重要區域,而作為除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占多數的新加坡,以其在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上的相對影響力對于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建構有著重要意義。

(一)地理優勢

被譽為“東方十字路口”的新加坡,地處馬來半島南端,溝通三大洲,連接兩大洋,扼守的馬六甲海峽,是我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中,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樞紐,也是著名的國際大洋航線的樞紐?!昂I辖z綢之路從我國東南沿海到河內、吉隆坡、雅加達,經馬六甲海峽(新加坡)到達加爾各答、科倫坡,穿越印度洋到達內羅畢,最后經由紅海、蘇伊士運河穿過地中海到達雅典和威尼斯?!?i可以說是連接南海與印度洋海域最短的要道,同時,新加坡也是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各港口及大洋洲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因此,把握好新加坡這個戰略要地,對于降低海上運輸成本,發展對外貿易十分有利。加之,新加坡是僅次于香港的自由貿易港,作為東南亞各國貿易的集散地,優質的港口條件對于今后我國拓展航運業有著很好的便利。

(二)經濟優勢

2016年,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73167新加坡元(合52962美元),是全球最具活力、前景被持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之一,被許多后發國家視為非西方國家現代化的成功樣本。ii因此,與被國際認可的經濟形勢發展良好的新加坡建立持續有效可靠的貿易合作關系,對于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以示范模型帶動周邊國家的經濟騰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以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與新加坡的戰略合作關系,先后開展的蘇州工業園區(1994)和天津濱海生態城(2007)合作項目都取得較好的發展。2015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新加坡時,正式啟動了與新加坡戰略合作項目——重慶中新示范項目,該項目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為合作發展主題,以“金融服務、航空、交通物流與信息通信技術”為合作重點,對于打破中國運輸線路單一的瓶頸,緩解長江現在的運行壓力,真正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所倡導的互聯互通藍圖有著深遠的意義。2017年2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北京會見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在共同主持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上明確提出要打造第三條南向直接貿易走廊,貫通“重慶——廣西欽州——新加坡”鐵路沿線,從而實現東南亞、南亞等區域的暢通,為今后的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通道。

(三)東盟地位

新加坡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是促進東盟發展的重要“領頭人”。自90年代以來,新加坡幾乎參與了東盟所有的重要戰略決策,成為東南亞地區的一支主導性力量。因此,新加坡在東盟的地位毋庸置疑,新加坡對于“一帶一路”政策的肯定,必然會影響東盟各國對于中國政策的態度傾向。東盟從成立之初,就本著互聯互通促進區域的繁榮的初心,而這恰好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所推進的通過加強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實現互聯互通相吻合;與此同時,中國“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也正是東盟一直奉行的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戰略的構想與藍圖正是東盟每個國家發展的愿景。但是出于歷史和國情的考量,東盟諸國國小,經濟實力差距大,外加歷史原因,很多國家都承受過被殖民和侵略的國難,因此當下在與大國合作時,更加在意自己國家的獨立性。新加坡憑借其較強的經濟貿易能力以及中華文化背景,相對于東盟的其他國家而言,與中國開展合作的過程中障礙較少,政策協商較為容易,也比較容易出成果。而“海上絲綢之路中新加坡的成果無疑會起到一種示范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對于‘朝貢體系再現和中國追求地區霸權的憂慮?!?iii

二、當前國際形勢下新加坡均勢主義外交政策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

(一)“來之不易”的新加坡共和國的成立

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是世界上城市規模大小的國家之一,“從領土面積來看,新加坡由本島和鄰近的60多個小島組成,全國面積僅為719.1平方公里,人口553.3萬,人口密度高達7697人/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淡水資源嚴重匱乏,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為世界倒數第二?!眎v在這樣一個國內各路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新加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躋身于發達國家行業,成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創造出新加坡奇跡,是很值得稱贊的。當然,這也與新加坡這一個國家的發展史有很大的關系。19世紀初期,為了擴張版圖以及促進與中國的貿易,新加坡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英國船只停泊、維修的港口,伴隨著《倫敦條約》和《克勞費德條約》的簽署,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的海峽殖民地。作為英國在東南亞區域的主要貿易樞紐對之后新加坡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1942年,因英軍總司令白思華的無條件投降,新加坡被日軍所占領,隨后歷經了3年多的苦難,伴隨著二戰的結束,飽受戰爭摧殘與折磨的新加坡人民對獨立與自治的呼聲越來越高。1959年6月,新加坡成立自治聯邦政府,李光耀擔任首任總理;緊接著1963年9月,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但是合并后的新加坡發展并不順利,由于治國理政方針的不同,伴隨著不可融合的經濟矛盾以及政黨、種族的糾紛,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有主權和獨立的國家。李光耀曾在回憶錄中這樣寫到,“這個沒有天然資源,面積只有640平方公里的小國,要在比它大,而且都推行民族主義政策的新獨立國家包圍的環境下生存,是很不容易的事?!眝深知國家來之不易以及國內資源的嚴重匱乏,每一個新加坡人都將“危機意識”時刻記在心里,這成為之后成就新加坡經濟奇跡的原動力。

(二)均勢主義下,成就新加坡發展的外交策略

以城市規模著稱的新加坡因國小資源匱乏,外加與周邊國家的歷史矛盾,“內憂外患”的形勢使其有很大的脆弱性。因此,獨立建國后的新加坡要保證國家主權安全的基礎上發展國家經濟,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得到國際認可是其保證國體政體穩定的條件之一,因此,新加坡政府立足本國國情,穩定周邊的同時,與大國之間建立平衡友好的外交關系,并呼吁世界關注東南亞區域的大國在此建立所謂的“中立區”,以保持該地區穩定的基礎上更加確保新加坡國家的和平穩固。由于歷史的原因,新加坡與其相鄰的兩大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有過矛盾和糾紛,與大國的合作,憑借其強有力的國際影響力,可以為新加坡提供一個堅實可靠的國際安全環境,從而牽制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威脅,而大國的市場優勢,資源的豐腴又能彌補新加坡發展經濟的后勁不足的現象。李光耀本人曾說過,“我們需要盡量多的朋友,盡量少的敵對的或者不友好的國家?!眝i因此,自建國以來,無論世界格局如何變化,新加坡始終周旋于中、美、印、俄等國,并從中尋求外交的平衡,時刻保持良好的雙邊關系??梢哉f,新加坡正是用小國的最低成本,在維護自身國家主權的同時,平衡大國之間的關系,同時以深化合作,搭載各個大國優勢發展的“順風車”,從而實現自身的發展以及提高自身國際地位的目的。在國際關系中,“經濟實力是國際政治權力的最重要的源泉?!眝ii正是由于新加坡采取了正確且量身定做的外交政策,破除了自身經濟發展困境,在建國短短的幾十年中,一躍成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以強大的經濟實力更加鞏固了新加坡的國局穩定。

(三)新加坡外交的投機性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

近幾年來,我國的綜合實力飛速發展,在很多領域都在逐步從“大國”向“強國”轉變。但是由于我國在領土、海域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外加國際的一些敵對勢力,“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從未偃旗息鼓,一些周邊小國家背后受美國的挑唆,在我國周邊“打擦邊球”,影響我國的國家的政局穩定以及與其他一些國家的合作關系。一直以來,新加坡奉行的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態度深受世界各國的好評,但是近幾年來,在外交事務上,新加坡有選邊站隊的嫌疑,更有干涉中國內政的趨勢?!?012年,新加坡同意美國部署4艘瀕海戰斗艦” viii;“2013年,新加坡表示認同國際仲裁解決爭端國的領土爭議問題”ix;2015年新加坡公開表示“區域外國家有權對南海問題發聲音” x,新加坡國防部長還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希望印度參與南海問題;同年年底,“新加坡同意美國部署P8海神反潛偵察機”xi。伴隨著歷史遺留問題被不斷的提出,尤其是在東南亞區域,我國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南海存在著領土的爭端,一些所謂的“聲索國”憑借其背后的有力推手,出于國家的一己私利,企圖借助東盟的“團結”,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的態度站隊,這嚴重侵害了東盟其他國家的發展前景。一直以來,在領土爭端問題上,中國時刻奉行與某個具體相關國家進行協商談判,目的是通過和平的手段,使得不損害雙邊利益的同時,將問題妥善解決。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就明確的凸現出其外交策略的投機性。時刻關注自身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新加坡政治上采取的大國均勢策略并非是均等性的,而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訴求以及相關因素的考量。因此,出于國家的發展,新加坡政治上以美國為中心,經濟上想搭乘中國的“順風車”,這點本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其在南海問題上的“選邊站”的嫌疑,以及鼓動東盟國家在對華政策上抱團,而中國與東盟雙邊合作關系的減弱必將不利于中國對“21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的推進。

三、抓住歷史機遇期以增進中新互信推動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

當前,由于全球經濟長期以來的不景氣,導致許多發達國家對全球性問題的關注熱度有所降低,縱觀全球的視角,近兩年來,“逆全球化”現象層出不窮,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等一系列事件,讓世界人民一片嘩然?!叭蚧笔谴髣菟?,人心所向,很多國家都是伴隨著全球化的熱潮經濟發展,國力騰飛,雖然當下世界形勢不容樂觀,但是采取所謂的“保護主義”而無視全球問題的作法是不可取的。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出,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逆全球化”現象的有效回應,是穩定一些國家的不安的“強心劑”?!耙粠б宦贰睉鹇宰畛跏菓獙W巴馬政府所倡導的“亞太再平衡”而提出的,如今,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自2017年1月上臺后,以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原則,先后簽署了退出TPP等多項政令,雖說TPP已經宣告“破產”,但是從歷史上美國對華的一貫舉措來看,美國絕不會避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在特朗普政府對亞太地區政策還不明朗的“時間空擋”,成為我國實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何保持和提升我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補足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戰略互信短板,新加坡的戰略意義首當其沖。近幾年來,我國與新加坡的雙邊合作關系從未停止,雖然中途也出現過一些傷害彼此“友誼”的小摩擦,但是整體是積極向上的,今后也必將加深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一)深化管理層面的交流合作,以政策溝通加深新加坡政界對華的認知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新加坡時,提出了“旨在加強中新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拓展人文交流,打造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眡ii可見,加強政治互信是國與國之間外交的最基礎的層面。沒有政治上的互信,想要進行深度的合作與交流就是天方夜譚。而政策溝通是加強政治互信的有效手段之一,每個國家提出的政策,無論是國家層面,抑或是國際層面,首先都是以本國的利益和發展為根本,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每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是一個孤立體,國家的發展都與世界的形勢息息相關,因此,政策不單單涉及本國,一些需要與他國開展的項目,自然與相關國家脫不了干系。這就很容易存在一個問題:相關國家不滿意甚至反對,我們該如何應對?此時,溝通的意義不言而喻?!案鶕?015中國經濟年鑒》的‘一帶一路五通指數,以滿分10分計算,新加坡在貿易、資金、民心指數上的得分為10分(第1名),政策溝通為7.5分(第13名),設施聯通為5.5分(第22名)?!眡iii可以看出,在政策溝通方面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不夠。

“一帶一路”沿線覆蓋將近70個國家,各個國家的國情、文化、體制等不同,使得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舉步維艱。新加坡在培訓方面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當前,新加坡已然成為中國中高層干部的重要培訓基地,所開設的課程被稱為“市長班”。自2001年,中新雙方達成協議后,我國每年都有計劃地向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派出廳局級干部進行系統培訓。學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中國官員在新加坡學習新加坡的發展經驗的同時,也成為新加坡深入和了解中國模式的一個重要契機。當前,我國每年派遣到新加坡進行學習的中國官員大都是有多年的地方部門工作經驗,基本都參與了當地的社會治理與政策改革,因此,中國官員可以依靠在新加坡學習的機會,將最新的國家形勢、國家發展政策、理念等與新加坡各界進行交流,這不僅有助于加深新加坡各界對我國的認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加坡制定出更利于本國發展的對華政策。因此,這與兩國開展國際事務上的外交方式相比,多了更多的“柔性”,更加“接地氣”地使得新加坡了解中國的不同地區的政貌,從而“以小見大”地逐步改善新加坡對我國的認知。不僅如此,新加坡的中西文化的思維對于我國今后各地區在進行對外投資的過程中,減少觀念的誤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為日后開展深入合作注入強大動力。

(二)利用兩國各自優勢拓展新的合作項目,加快實現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科技產業升級

新加坡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已經與32個貿易伙伴簽訂了21個自由貿易協定、與主要合作伙伴簽訂了41個投資保障協定和76個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有超過600家本地與海外的金融機構在新加坡落戶,有超過800家律師事務所和大量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眡iv可以說,新加坡成為中國經濟“走出去”的窗口,我國的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新加坡在金融、貿易、物流、咨詢管理等方面的區域樞紐的作用,拓展海外業務,尤其對我國中小型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一直以來,我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失敗率一直很高,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業,由于企業自身規模小、資金和經驗不足,本想拓展海外業務促進企業發展,最后往往以失敗而告終。而當下,正值我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搭乘國家政策的順風,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規避投資風險。東南亞區域是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區域之一,也是我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走進他國參與經濟建設的重要地帶,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區域經濟以及對外貿易發展較好的國家之一,是當下我國進一步實現戰略推進的重要樞紐。其一,新加坡國小,資源匱乏,發展對外經貿是其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新加坡不甘于是一個小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實踐說明其亟待提升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當下,中國經濟發展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國地大物博,地緣接近,是新加坡十分看好的國外市場。因此,倘若與中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必然會促進新加坡自身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改善提高新加坡的就業率。其二,新加坡有較為成熟的企業管理經驗,豐富成功的貿易合作經歷以及較強的市場掌控能力可以解決中國企業海外市場“水土不服”的問題,而新加坡國際化的經營管理人才又可以給中國的企業更加合理化的投資建議和投資人脈,對于我國企業今后開展境外合作,提升投資的競爭力有很大的作用。近兩年來,我國與新加坡的合作項目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新加坡共有2萬6000多家跨國企業,7000多家中資企業,其中近160家在新加坡上市?!眡v可以預計,未來的幾年中,兩國的經貿往來會更加頻繁,創造出更多的商機,實現經濟發展的共贏。其三,新加坡的經濟有很強的市場依賴性,其國家的繁榮要靠區域繁榮來帶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與新加坡合作交流的增多,必然會帶動東南亞區域整體的經濟和貿易發展。而大環境經濟的繁榮前景又會促進新加坡的經濟實力,從而維護其政局的穩定。當前,經濟的發展更加注重市場的導向,在未來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機制,如何找好合作行業定位,如何拓展出新的合作領域,觸發新的合作效益,帶動兩國經濟的同時,實現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科技產業的升級,是當下我國境外合作亟需考慮的問題。

(三)以人文交流促進中新國家民心相通,打好中國文化交流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主題演講中曾指出,“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耙粠б宦贰背h自提出以來,以實現“五通”的愿景,積極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而民心相通,是實現其他“四通”的基礎。一直以來,雙邊的合作與發展,我們最關注的是經濟視角,但是隨著世界形勢的轉變,文化領域作為國家軟實力的一種,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貧w本國的國家戰略,文化的認同是解決他國誤判,加強民心相通的基礎,也是幫助我國“一帶一路”戰略能夠在沿線國家走的更遠、更穩的基石。因此,加強文化層面的對話,對于外交事務的開展以及經濟跨界領域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助推作用。東南亞區域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合作區域,在文化認同層面,既存在優勢又存在劣勢。優勢不言而喻,相比于其他沿線的國家,東南亞地區華人眾多,有著歷史的同源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具有很強的融合性,更有利益開展人文交流合作;但是由于地緣政治的影響,外加中國國力強大,沿線小國家居多,“中國威脅論”始終會使得沿線國家對中國產生誤解,心理上刻意對中華文化輸出產生排斥的情緒,這就造成了兩國進行深層次外交合作的障礙。所以,在人文交流層面,也要逐步推進,個人認為可進行“三步走”戰略:

首先,以“實干”項目成果樹立國家形象,加強民心相通。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一直以來走的就是“實干”路線,以開放的思維,超越地域的局限,時刻將沿線國家的需求作為我們推進戰略的根本。我國高鐵技術處于世界的先進水平,2009年,中國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的戰略,至今為止,先后幫助多個國家的高鐵建設,實現道路的暢通,因此,就贏得很好的口碑,中國高鐵技術也成為我國的一張優質名片,可以說,從“便民”的角度深深的在他國人民心中留下很好的印象,這點比我們單單靠口頭的宣傳贏來的民心更加實在。去年11月,中國鐵路、鐵建和交建企業聯合體中標馬來西亞南部鐵路項目,這對于推動中馬新高鐵建設實現泛亞鐵路網的全部聯通更進了一步。

其次,以教育為切入點,培養復合型人才。教育問題是全球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因為教育關乎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培養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對于我國今后在各個沿線國家地區之間開展合作有著重要的作用。當下,我國對人才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對跨文化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東南亞地區國家眾多,各國語言的不同會對之后的交流帶來很大的阻力,外加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具特色,這對于生長在內陸的中國人而言,都是不了解的世界。尤其是當下,還會牽扯到一些宗教問題,這對于我們開展“一帶一路”戰略合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不僅如此,當前形勢越來越看重海洋領域的拓展,我國兩臨海,但是對于海洋文明的理解也是相對滯后的。新加坡有著世界一流的高校,且新加坡作為一個文明多元的國家,國家本身就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造就了相對國際化的視野,跨國外貿使得新加坡無論是在東南亞區域抑或是其他區域都游刃有余。因此,倘若實現國內高校與新加坡高校教育對接,實現跨地區的高校聯動,培養國際視野的專業技術人才,對于今后“一帶一路”戰略拓展海外業務,實現貿易對接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中新合作培養人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以及優勢互補,以“教育”為手段,實現“人才橋梁”的有效對接,以“人才培養”打通人脈,實現“人才互通”。2015年11月我國與新加坡簽署了《關于新中教育部教育交流與合作備忘錄》和《關于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設立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的協議》,可見跨國教育發展已經提上日程。

最后,充分利用媒介資源打好宣傳這張牌,增信釋疑。2015年11月7日,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在新加坡揭牌,表明了中新文化交流翻開了新的篇章。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是目前我國在海外建設的規模最大的文化中心,配合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成為積極推動中華文化的有效平臺,也成為新加坡當地的民眾以文化參與的形式真正意義了解“一帶一路”戰略理念的重要平臺。據了解,僅僅一年的時間,“新加坡文化中新舉辦了近80項、100多場次形式多樣的活動,接待各界民眾6萬多人,打造出‘歡樂春節、‘山東文化年、‘中新兒童藝術節、‘天涯共此時、‘中國文化精品展以及‘發現中國系列講座、‘中國兒藝馬蘭花藝校等品牌活動”xvi,成為“傳播中國好聲音”的重要平臺,深受新加坡人民的好評。不僅如此,“2015年3月,新加坡《聯合早報》與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聯合推出的‘一帶一路專網正式上線?!眡vii旨在以此為“窗口”,幫助新加坡企業時刻把握“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動態,提供適當的投資合作商機,同時也以新加坡視角為切入點,多角度的詮釋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狀況。雖然,對于文化的宣傳媒介還處于一個初步階段,而且單憑文化交流中心和《聯合早報》的影響還是遠遠不夠的。當前順應國家“互聯網+”的勢頭,拓展網絡文化交流聯動,也是我國未來人文合作交流發力的重點。

(四)充分利用新加坡區域“協調者”的作用,推動中美及東盟地區亞太共識

當下美國暫時沒有將戰略重點放在亞太區域,而退出TPP卻使得很多前期成員國開始“躁動”,各國的矛盾沖突很有可能會被放大。當前國際形勢下,跨邊界活動伴隨著恐怖主義、地區沖突、貿易禁運等不確定因素,對各國的發展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在東南亞一帶,各個小國家的都十分重視安全問題,與一些大國的外交合作初衷都是想依賴大國作為區域安全的靠山。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經濟的繁榮是奠定其國際地位的核心,一旦國民經濟“垮臺”,那么其他諸如與周邊國家的歷史遺留問題會再次推到風口浪尖,如果到那時,“危機意識”就真的變成“危險”,一直看重的國家穩定與繁榮也只能是泡沫。因此,新加坡需要的是一個多元又穩定的亞洲格局,這也是之前新加坡積極響應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的跨太平洋協定的原因之一。然而,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TPP之后,使得之前東南亞的一些支持TPP的國家諸如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的RCEP。當前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及世界影響力,使得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更愿意“聽聽中國意見”,而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合作、發展、穩定以及繁榮的主題能夠成為矛盾的滅火器。

首先,要盡快完成RCEP的談判,以此進一步提升凝聚力。RCEP談判自2012年11月正式啟動后,為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區域最廣、成員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貿區,先后輾轉多個國家,進行了19次談判,并有望在2017年年內結束。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中國與東盟的雙向推動,RCEP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由于RCEP各個成員國的國力及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在談判過程中,各國對關系到本國的利益方面都比較謹慎,如何協調各國利益是促成RCEP成功的關鍵。新加坡在東盟有較高的地位,要充分發揮協調者的作用,為化解各國利益矛盾助力?!胺e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xviii當前,我國號召世界都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RCEP一旦談判成功,必將在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帶動區域的和諧。而區域國家凝聚力的上升自然會化解更多的矛盾,促進共同的發展。其次,以“南海行為準則”框架為依托,加快實施進一步“準則”實質性磋商。2017年8月6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上,正式通過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讓我們在緩和南海局勢,促進地區和平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近幾年來,由于“南海行為準則”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有關南海主權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周邊國家,一些域外國家也以此鉆空子,離間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南海問題成為亞太地區的一個問題觸發點,不利于促進區域的和平穩定,以此也會使得我國的其他戰略推進速度遲緩。因此,新加坡作為東盟-中國關系的協調國,更要在促進“準則”進一步磋商方面助力,使得南海問題不再是影響亞太地區區域和平的絆腳石。最后,以新加坡為橋梁,深化中美亞太共識。美國作為世界性大國,必然有著擔任國際事務的責任。當前,和平和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貼了“大國”標簽的國家,就該承擔其維護國際社會和諧的義務,就該成為一面“旗幟”,緊守原則地幫助弱小國家發展。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就是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出發的,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認同。2017年,一帶一路峰會上,美國派代表參加峰會,并轉達了特朗普的意見:美方愿同中方在“一帶一路”有關項目上進行合作。這對于今后深化中美合作是一個里程碑。美國以其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必然會對今后我國政策的開展有著積極的推動。當前,更要以此為契機,深化中美合作的基礎上,強化中美亞太共識。新加坡作為美國和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可以作為橋梁,為共同促進亞太安全、促進亞太經貿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新加坡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文化的同源性使得中國與新加坡的交流與合作從未間斷過。中國與新加坡又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此同時,新加坡又是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國家之一,與新加坡開展深度的外交合作,對于加速我國在東南亞區域開展區域經濟交流合作,與東盟國家一道建立可靠的亞洲安全觀,以及深化中美大國合作機制,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帶動經濟騰飛有著深遠的意義。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明年是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充分利用好新加坡這個區域樞紐的角色,為實現亞太區域發展、深化交流合作,與沿線國家一起努力。

注釋:

i孫暢:“新加坡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載《商》2016年第17期。

ii吳思、李大巍、王琰舒:““一帶一路”的新加坡思路——專訪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J],載《中國經濟報告》2017年第05期。

iii孫暢:“新加坡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載《商》2016年第17期。

iv高群彬、成漢平:“南海爭端中的新加坡角色”[J],載《唯實》2016年第12期。

v [新]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M],新加坡:新加坡聯合早報出版社,2000年版,第7頁。

vi [英]亞歷克斯·喬西:《李光耀》[M],安徽大學外語系、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譯室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52頁。

vii倪世雄等著:《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53頁。

viii趙澤琳:“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的彈性外交策略”[J],載《戰略決策研究》2016年第3期。

ix戴石、顧純磊:“從李光耀到李顯龍:新加坡對華外交策略的變化與困局”[J],載《江蘇社會科學》2017年第02期。

x Albert Wa,“South China Sea should not overshadow ASEAN discussions : Shanmugam”,Today,August 3,2015.

xi高群彬、成漢平:“南海爭端中的新加坡角色”[J],載《唯實》2016年第12期。

xii林衛光、蔣天:《習主席訪問新加坡有三項重要內容》,《中國青年報》,2015年11月04日第7版。

xiii吳思、李大巍、王琰舒:“‘一帶一路的新加坡思路——專訪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J],載《中國經濟報告》2017年第05期。

xiv劉羿宏代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在“新加坡——山東海上絲綢之路的伙伴”政策說明會上的演講《新中攜手邁向世界》。

xv張松聲:《新海絲為我國企業帶來商機》,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special/sg-cn/business/story20150214-446849.

xvi王俊濤:《新加坡中國文化中新運營周年成績喜人》,《中國文化報》2016年11月21日。

xvii盧凌之:《“一帶一路”專網正式上線》,《聯合早報》2016年3月8日。

xviii習近平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猜你喜歡
全球化新加坡一帶一路
新加坡
五彩斑斕的新加坡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過冬天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