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傳統吉祥圖形發展歷史

2018-07-10 12:34梁雨荷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吉祥紋樣時期

梁雨荷

【摘 要】通過對中國傳統吉祥圖形發展歷史的歸納,針對傳統吉祥圖形樣式的發展與產生進行總結,分析傳統吉祥圖形的演化發展。

【關鍵詞】吉祥圖形;文化背景

“吉祥”二字初見于《莊子·人世間》:“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碧茣r成玄英又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边h古時期人們渴望美好富足的生活,希望遠離災禍邪祟,因此將山川河流、自然動物賦予了某種積極向上的象征意義,并創造了靈禽瑞獸守護人們。而已知最早的吉祥圖案是出土于一萬年前河姆渡遺址的象牙雕刻板,圖案為兩只相立鳳鳥,中間為一枚升騰的太陽。雖然象牙板用處不明,但圖案含義卻明確地贊美了生命的延續,寄托著對未來安定生活的期盼。

由于中國的傳統吉祥圖形跨越了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流傳時間長,應用范圍廣,貫穿于中國歷朝歷代,影響了人們對自然、社會、人生方面的認知,并隨著社會觀念和生產水平的提高,吉祥圖案的內容也在不斷添加完善,因此我們對每個時期的吉祥圖形和觀念要有大致認識。

一、先秦時期

(一)原始社會的吉祥觀念

原始氏族社會中已經孕育了最基本的吉祥觀念,人類從創造最初的圖形開始,為了抵抗強大的自然力量,便會賦予圖形更多的含義,以求保護族群能生活富足,生命能夠綿延不息。例如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出土的魚紋彩陶盆,陶盆外壁上繪制著三尾頭尾相接的游魚,線條質樸凝實,魚身簡化成了簡單的幾何形態和線條,采抽象的圖形記錄了具象的動物形象。陶盆是具有實用作用的日常器皿,人們將日常器皿上繪制魚的藝術形象,通常代表了一種期盼和向往:一是由于當時生產力低下,半坡人獲取生存資源的主要方式是漁獵和種植,因此將魚的形象描繪在大量日常器皿中,有祈求收獲、陶盆充實的意味;二是由于人們被動的依賴于自然,生存艱難,族群的延續更為重要,因此人們祈求擁有魚一樣的繁衍能力,能夠子孫綿延。

這一時期的彩陶色彩濃郁,線條簡潔夸張,仿佛流動著泊泊不息的生命力,有強烈的裝飾和象征意味,紋樣主要有氏族圖騰、漩渦紋、回形紋、雷紋、抽象動植物紋樣等,內涵集中在期盼美好的生活和族群延續的觀念上,已經初具了吉祥的觀念。

(二)商周時期

從夏朝至西周前期,中原地區生產力維持在了一段長期穩定的水平,吉祥圖形仍然主要應用在彩陶裝飾、玉器和象牙等器具上,繪制對象主要是動物和神獸。直至商周時期,青銅器工藝技術有了大幅度提高,大量紋樣作為藝術形式裝飾在青銅器上。由于青銅器象征著皇權的威嚴和對自然神靈的崇拜,有著明確的象征意義,因此這一時期的裝飾內容主要以幾何紋樣為一類主題,例如云雷紋、繩紋、環帶紋等;另一類主題為常見動物與想象中的神獸,例如饕餮、夔紋、鳳紋、龍紋、鳥紋、鹿紋、虎紋等。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線條雄奇華麗,有粗細對比,整體凝造出神秘獰厲之美;器形凝重結實。主要是為了宣示皇權的高不可攀和距離感,也是為了祈禱饕餮等神獸能夠保佑皇朝的延續和穩固,有明顯的宗教崇拜和階級意味。

(三)春秋戰國時期

這一時期隨著漆器的出現和大量生產,工藝美術水平又進入了新的境界。青銅器仍然延續了商周時期的輝煌成就,這一時期的青銅器代表——河南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表明了與商周時期大不相同的面貌,風格華麗活潑,透出昂揚向上的情調。

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這一時期的裝飾紋樣主要以農桑、狩獵、宴飲等日常生活記錄和動物紋樣為主。一時期的裝飾紋樣時代變革特征明顯,裝飾線條多細線與金銀鑲嵌手法,風格精致活潑,畫面造型也突破了商周時期以對稱為主的造型語言,自由造型被大量運用。

二、秦漢至隋唐時期

(一)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建筑、繪畫等造型藝術得到重視。建筑裝飾紋飾線條簡潔有力、主題豐富,有深沉雄渾的風格特點,后期藝術偏向風格粗放直率。其中秦代瓦當流行云紋、葵瓣紋、鳳紋、鹿鳥紋等,且開始出現吉祥文字瓦當。漢代流行卷云紋和吉祥文字瓦當,西漢末年出現四圣獸瓦當,漢代瓦當出土數量眾多,常用吉祥文字有‘漢并天下、‘長樂未央、‘千秋萬歲等,盡顯人們對于政權永固、平安長壽的美好愿望。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的中國政權動蕩,社會矛盾尖銳,少數民族與中原文化交互融合,從而形成了新的中華民族文化,這一時期的佛教傳入后發展十分迅速,大量的造像也使得中原建筑藝術和美術創作吸收了佛教文化藝術。

絲織品方面繼承了漢錦紋樣,早期織錦勾線流暢挺拔,設色莊重典雅;晚期紋樣植物增多,飛禽走獸成對出現,也出現了散花、波斯風格的連珠紋和西域風格的卷草紋,風格粗放簡樸,色彩單純。

(三)隋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飛速,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手工業的發達推動了工藝美術的進一步提升,這一時期的漆器、織物、陶瓷、金銀器等造型精巧,色彩艷麗,紋樣新奇活潑。

建筑裝飾方面題材眾多,涉及了佛教題材,紋樣裝飾莊嚴華貴。

織物題材以動植物與狩獵騎射為主題,新疆吐蕃地區出土的這一時期織物花紋以聯珠裝飾、禽紋為主,鳥獸形象生動活潑,色調明快艷麗。

金屬工藝則以銅鏡著稱,鏡在傳統觀念中有團圓的象征意味,也有能明辨是非,照出妖魔邪祟的傳說,因此這一時期的銅鏡裝飾主題基本有四圣獸、海馬葡萄及花卉等,也包含了神話傳說及人物故事。構圖均繁復華麗,飽滿充實。

三、五代至明清時期

(一)五代宋元時期

這一時期政權更迭,商業發達,市民階層不斷擴大,工藝美術行業有了明顯的群眾基礎,士大夫階層對手工藝的不斷追捧使得這一時期美術題材樣式內容更為豐富,原本屬于上級階層的工藝美術作品有了世俗化、平民化的改變,獲得了全面的發展。

宋代名窯燒制的紋樣擴展出了更多樣式。例如耀州窯,采用花鳥禽魚裝飾,有纏枝牡丹、游魚云鶴、嬰戲圖;定窯有牡丹、蓮花、石榴、魚水紋等。

元代陶瓷裝飾紋樣主要有植物紋松竹梅等,以卷草、回紋、蕉葉為輔,出現了歷史題材故事,對明清紋樣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的吉祥圖形的進步有賴于實用性和觀賞性工藝品的蓬勃發展,民間版畫和年畫的空前興盛,使得吉祥圖形得到全面補充和發展。

吉祥圖形的全面發展表現之一在雕刻領域,雕刻品內容題材廣泛,涉及了佛道神話故事、歷史傳說、民風民俗、山水花卉,包容萬象;其二表現在絲織品方面,明清時期的織繡印染工藝達到了空前水平,風格多樣,樣式絢麗,內容豐富,取材于動植物,山水花草,文字符號等,并在內容中大量賦予了吉祥寓意,對現代的吉祥圖形語言研究提供了大量資料。

四、民初至現代時期

民國時期中西文化相互交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受西洋文化沖擊。

民國時期包裝風格上與年畫裝飾特征類似,表現題材有吉祥用語萬象回春、指日高升等;也有表達吉祥寓意的民風民俗場景,例如嬰戲、賣油郎等;又或是麒麟送子、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

經歷民國時期后,中國傳統吉祥圖形融入了新時代網絡語言,并廣泛地應用在商業產品包裝中,電腦技術的發展也使得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增添了新傳承載體,豐富的內容樣式也應用在了新時代平面設計當中,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上的云紋。

通過對傳統吉祥圖形發展歷史的梳理,我們應當在了解傳統吉祥圖形文化背景的前提在進行提升設計,不能生硬的照搬照抄吉祥圖形樣式,既不利于傳統吉祥圖形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再創造,也不利于傳遞內涵信息。

【參考文獻】

[1]王連海.中華傳統吉祥圖案知識全集[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5.

[2]鄭軍.民間吉祥圖案[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1.

[4]張羿正南.中國歷代傳統紋樣[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7.

[6]呂少卿.大眾趣味與文人審美[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吉祥紋樣時期
同敲吉祥鼓 共度歡樂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歡樂年
與人為善 一路吉祥
清代時期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袁飛紋樣設計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