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采訪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2018-07-10 12:34張斌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新聞采訪

張斌

【摘 要】新聞采訪是新聞寫作的基石。因此,沒有成功的采訪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寫作。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活動中的諸種關系,筆者就新聞現場采訪中應當處理好的若干關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聞采訪;若干關系;現場觀察

作為新聞記者的觀察,必須按照新聞采訪的規律和特點,根據新聞報道的任務要求,以特有的新聞敏感性,去獵取現場發生的事件或人物活動中富有新聞價值的東西,以便寫出精彩的新聞報道。新聞采訪中應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生疏與熟悉

記者的采訪對象,一般說來有蘭種情況:生疏的、熟悉的、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的。這三種情況中,第三種情況雖有搞不好會“燒夾生飯”的可能。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采訪些,因為有所了解,就能找到話題;了解不多,反而會有新鮮感,采訪中容易激發出熱情。而讓記者比較頭痛的采訪對象,大體上是比較生疏和熟悉的這兩種。

生疏的采訪對象,因為是第一回接觸,別的渠道一時也搜集不到更多的材料。有時甚至根本沒有時間讓你去做材料的收集工作。這時,記者應怎么辦呢?我的經驗就是甘當小學生,不懂就是不懂,虛心求教就是了。無論是對生疏的人物、生疏的企業還是行業進行采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不懂裝懂,就從不了解、從第一次見面說起,這樣一定會由淺及深、由表及里,找到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對采訪對象非常熟悉,有時會到了“熟視無睹”的地步。對這些采訪對象,要使自己不斷地培養起對他們的新鮮感,努力發現其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經驗、新鮮事。另外,還要注意克服求全責備和一好百好的傾向。

二、討話與對話

采訪中,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不僅僅是一種“你問我答”的關系。更多的記者在采訪中往往會就某一個問題和被采訪者展開對話和討論。這種討論和對話對深化采訪是大有益處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的。

不過,記者的采訪活動,從本質上說是記者對采訪對象的一種“索取”行為。即記者通過對采訪者的訪問。獲取自己報道所需要的新聞事實。而不是為了與被采訪者爭出個誰是誰非。但這一點在采訪中恰恰容易被忘記,有的同行在采訪中會與被采訪者爭個面紅耳赤,有時甚至非爭出個高下不可。致使采訪無法深入,甚至不歡而散。

三、材料與交談

到一個單位或部門去采訪,特別是到那些大型的企業去采訪,往往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接待者會說“我們這里有材料,先看看材料吧”。也有些記者到一個地方去采訪,喜歡先要材料而不愿意花時間去聽采訪對象的介紹。

對記者來說,要完成一次采訪,關于采訪對象的材料不能不看,但與采訪對象的交談則更不能不重視。首先。畢竟材料是死的,。是第二手的資料,而掌握第一手材料是新聞采訪的根本要求;其次,與采訪者的交談,不僅是獲取新聞事實的重要途徑,而且是進行感情交流、建立雙方友誼的好機會;再次,在交談中還會有思想和觀點上的碰撞。這種碰撞往往會產生激發報道的靈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提問與傾聽

“你問我答”,是記者采訪的基本形式。在這個過程中。記者能否正確處理提問與傾聽的關系,往往能決定采訪的成功與否。

一般來說,記者喜歡被采訪者按自己的意思回答問題,并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同樣。有的被采訪者也希望在最短的時間里回答完記者的提問。,但是記者有記者的提問思路。被采訪者有被采訪者的回答思路,兩者之間往往會形成一種提問與傾聽的矛盾。比如。有的記者在采訪中只按自己的思路走,不愛傾聽采訪對象的回答。一旦認為采訪對象已經回答了提問。就馬上打斷對方的話,提出第二個問題。個別記者還愛放“連珠炮”,根本不顧及被采訪者的談興,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發問。這樣被采訪者往往被搞得興趣索然。以致采訪難以深入下去。

記者一定要學會傾聽。傾聽。是記者爭取采訪對象配合采訪的最好方式。因為只有對方認為你對他的談話感興趣,他才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講述。所以。一般來說,只要時間允許,就不要輕易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頭。也不要在采訪中用一些小問題來打斷對方的思路。有些一時沒聽清的問題,可以在采訪本上記下來,待采訪對象講完一段話后再提出。

五、特征與細節

特征是事物的特點的征象和標志。有些新聞現場場面很大,內容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皰交@子就是菜”,對富有特征意義的報道是新聞報道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記者在現場觀察中,要善于抓取最有特色的情景,判斷什么是最具特色的事實材料用于說明烘托報道主體。

細節是事物表現出來的細枝末節,是細小的具體情節。細節就需要細節材料來體現。不同的人、事、物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所產生的相互關系就構成了情節。文藝作品的主體是由情節組成,新聞報道也需要情節,使文章生動、感人。情節中的細節給讀者的印象往往非常深刻,我們讀書、歷事、處人,有的細節會在遺忘主要情節的情況下,還會保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細節的特殊效應。

細節也是構成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現場觀察過程中,不放過任何有意義的細節,要善于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捕到那些具有重要新聞價值生動感人的細節,使之深深鐫刻在人們的頭腦里。

六、快與慢的關系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當今社會,受眾看重的好新聞應該是剛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這勢必要求新聞工作者爭分奪秒,努力求快。特別是采訪突發性事件,應樹立快速報道事件的強烈觀念,盡量縮短新聞事件與新聞傳播的時間?!皳尅痹谇暗氖切侣?,滯后的可能該望“新”興嘆了??墒?,有的新聞卻快不得,不能在剛剛發生時就報道,必須等待新聞成熟,經過實踐的檢驗。如經濟建設成就、工作經驗、體現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報道,如果處在醞釀或試驗中,處在成長階段,就急急忙忙作為一種定論、定型報道出去,很可能會產生不良后果。因為這類“半拉子”事,很可能在中途逆轉,甚至夭折。所以說,新聞的快是建立在“事成”的基礎上的,把握住慢也是新聞報道的必要手段。

七、大與小的關系

大與小是相對的。一個地區的最高會議是當地的大新聞,而一個小企業開發的新產品是報道不報道都行的小事件、小新聞??墒?,這小事件中若帶有時代特征,是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產物,并且具備強勁發展趨勢,就可能成為媒體關注的大事件,成為反映大主題造成轟動效應的大新聞。所以說,大與小既取決于新聞事件本身,又涉及到新聞工作者怎么看的問題。新聞工作者有大局觀,善于站在時代的前沿觀察問題,才能發現有價值的大新聞事件?;谶@種認識,我在新聞工作實踐中從不放過看來不起眼的小事,甚至專找別人忽視的小事,努力抓住這些在某一側面反映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和反映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的種種小事進行及時地全面地報道。事實證明,這種以小見大反映主題的報道,往往能跳出某類新聞報道的窠臼,抓出“彩”來。一位老新聞工作者說,只有放在全局中去掂量才能分出大小事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在新聞采訪報道中,新聞采訪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采訪過程中,采訪人員一定要根據現實情況采取正確的觀察手段,確保采訪活動的順利進行,提升采訪內容的價值性,使整個新聞報道更具生動性以及感染力。

【參考文獻】

[1]劉典.淺談處理好新聞報導的幾個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9)

[2]童書洋.試論觀察在新聞采訪中的運用[J].青年文學家,2013(7)

猜你喜歡
新聞采訪
網絡環境下電視臺記者的角色定位及新聞采訪對策
少數民族地區電視民生類新聞采訪策略分析
新聞采訪中的采訪技巧運用分析
記者如何做好電視新聞采訪
“提問技巧”是新聞采訪的“法寶”
關于口述史的若干問題探討
淺談新聞采訪技巧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