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汪曾祺散文的生態美

2018-07-13 01:19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221116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
關鍵詞:汪曾祺詩意散文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221116)

所謂生態文學,是指以生態整體主義為思想基礎、以生態系統整體利益為最高價值的考察和表現自然與人之關系和探尋生態危機之社會根源的文學。1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注重展示自然與人的和諧,側重從愛與美的角度體現自然與人類的關系,蘊涵著別樣的審美特質與生態意蘊。對汪曾祺的散文進行生態美學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進一步發掘其中的深刻內涵。

汪曾祺在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蒲橋集》中,將其散文的語言審美觀要求總結為“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敘事風格總結為“娓娓而談,不矜持作態”,這是準確的自我概括。通讀他的散文可以發現,“生態意識”貫穿其中。對“萬物齊一”的自然美的詩意營造、對“詩意棲居”的富足精神狀態的描摹、對“天人合一”的和諧社會的謳歌,時常出現,相互映襯。

一、安定和諧的自然生態美

生態審美是以自然審美為目的的而非手段的審美,生態文學家懷著尊敬熱愛之情陶醉于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而不是把自然當作工具來表現自我、表現人的心態。2自然,包含著自然環境和環境中的自然物,汪曾祺喜愛并擅長描寫原生態的自然。他以童年的高郵、西南聯大的回憶、晚年在北京的生活等取材,在他的散文中,既有各具特色的“秦郵八景”,也有極為普通的屋后花園、大學里的新校舍。在優美的水鄉世界和平淡生活里,他從不缺乏對自然生態的描摹。在他筆下,自然不再是一個冰冷無感的大環境,而是飽含其熱愛之情、與人類生活難分你我的共生組成部分。

生態美學要求人類重返與自然的和諧。海德格爾在《追憶》中提出“詩意地棲居”的命題,即“拯救大地”,擺脫對于大地的征服與控制,使之回歸其本已特性,從而使人類美好地生存在大地之上、世界之中。3這是當代生態美學理想中極為重要的宗旨。中國古代文化強調“中和之美”,儒、道兩家都包含著“人和自然相統一”的思想,最終達到和諧共生、互相促進的效果,這與“詩意棲居”的理論不謀而合。

與自然環境和諧。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水成了大自然給人的直觀感受,是連接他記憶的紐帶。故鄉的高郵湖、昆明的翠湖、北京的玉淵潭,處處都有流動的水。在充滿水的大自然里,汪曾祺享受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法國安妮·居里安女士曾對他作品中“總是充滿水的感覺”這一特點提出過疑問。汪曾祺這樣回答她:“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我是在水面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的創作作品風格?!彼凇队駵Y潭的傳說》里寫道“玉淵潭公園的好處是自然,到現在為止,還不大像個公園。沒有亭臺樓閣、假山花圃。就是那么一片水、好些樹?!爆F在的玉淵潭便是他所希望的最佳狀態?!洞浜挠啊分?,不大不小的翠湖緊挨著市中心,全都剛剛好。生活里的瑣事和煩惱在翠湖面前總能消散,行人漫步至湖邊,融情于眼前的一潭湖水中,這是他最理想的自然。汪曾祺追求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偏愛和向往著澄澈、寧靜的大自然。

自然之水從汪曾祺幼年起就已刻進他的骨子里。水時而緩慢流淌,潤澤萬物,時而又洶涌澎湃,粗獷大氣。京杭運河河堤上的玩耍、高郵湖邊的黃昏落日、水鄉富饒的水產,陪伴他長大。人在不自覺中詩意地棲居在水的奇幻世界里,水成為生命歷程中揮之不去的印記。他沒有刻意去描繪水,卻在散文的短小篇幅里,把對水的依戀、與水的和諧一體,自然而明晰地表達出來。他的本性里,包含著簡單的情感沖動。在描寫民國二十年的那場大水災時,自然又有了一種神秘的恐怖之感,汪曾祺有了對自然的敬畏,對安定平靜、豐衣足食的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緊接著他寫了家鄉的水產,沒有什么比安定日子里大自然施以恩澤更好了。除了水,還有大地、天空、鄉村,當這些成了他散文最為原生態的部分以后,天人合一的美感呼之欲出,自然的生態美成為了一種充滿靈性的意境。

與物和諧。在描寫大地、天空、鄉村時,他擅長細致地去描摹那些細小的動植物,被壓倒的小草、沾惹在身上氣味難聞的臭芝麻、蠢頭蠢腦的土蜂、每天叫人起床的鳥兒……道家有“萬物齊一論”,即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他的散文里,這些可愛的動植物都有了各自的特色?;▓@里垂柳樹上的天牛,他把它們形容成“紳士”,行動溫文爾雅,其實是天牛行動緩慢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卻在隱約間透露出自然中小動物的討人喜愛。每一個存在的東西都有其內在的價值,每一種生物都像是有了各自的思維,它們是豐富的,甚至是有情感的。汪曾祺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存在,肯定它們所特有的價值,合乎生態審美的要求。

二、善良本真的精神生態美

“仁者愛人”作為東方古典生態人文主義的一個部分,包含生態觀念上對人的關愛,要求修煉自己后使別人也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汪曾祺散文中的人物很好地詮釋了“仁”這個字。他在散文里,寫了許多淳樸善良、率性自由的人物,處處彰顯著人性的美好。如同自然生態穩定循環一樣,人的心靈世界或精神層面也是一個穩定完整的系統。完善的系統包含身體和心靈,二者互為表里,健康的精神狀態會帶來心靈上的愉悅之感,從而對作為客觀存在的人的身體狀況產生積極作用?!杜f病雜記》的各種病癥,被他輕描淡寫,還摻雜著些許幽默。無論病痛有多嚴重,他也不哼哼,從小就是這樣。凡事都能如此,積極面對,精神上適應、習慣后,病痛自然好得快。

他筆下的高郵回憶、昆明生活、北京生涯是西方生態批評思想中的簡單生活觀的體現。簡單生活觀主張人類要節制物質需要,拒絕消費文化對人們的誘惑,盡可能簡化物質生活,減輕對生態承載的壓力,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豐富人的精神生活。2《我的祖父祖母》中,汪曾祺的祖父為街坊鄰居看眼病從不收錢也不收禮,家道漸豐后,他依舊生活簡樸。祖父用一輩子踐行著力主節儉素樸的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活方式。他的祖母是個勤勞的人,總不閑著,照料一家人的生活。她細致地幫助作為眼科醫生的祖父為病人取藥,此外還以做鞋、剪花樣、捻麻線為樂。汪曾祺散文中許多人物的生活雖簡單,但不貧乏。不管物質財富的多與少,散文中傳達出來的,是對健康而又充實的精神生活的贊頌。

在平凡簡單的生活中,人要想“詩意地棲居”,首先應培養自己善于發現詩意、創造美的能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詩意棲居是很難實現的。生活中百折不撓,存在著許多人為無法改變的突發因素。自然狀態下,人總是或多或少被客觀條件束縛著,不可能始終處于自由之中。于是“自強不息”的人們始終不敢懈怠,盡力克服艱難險阻,不斷向前。事實上,理想生活中的“詩意地棲居“與日常生活中的“艱辛堅韌的前行”這兩種審美狀態同時存在著。3

《葡萄月令》給讀者展現一年內葡萄園中人們辛勤勞動的場景,洋溢著熱情,充滿著活力、喜悅和希望?!独隙防锏睦隙?,曾是國子監典籍廳的刷印匠,后在博物館里撣灰打雜,經歷過中國那段最為復雜的時代,他精彩的一輩子甚至可以編成一本回憶錄了。面對這樣有著巨大落差的生活,他依舊能自我調侃,把湊合做成的面疙瘩戲稱為“魚兒鉆沙”。那些難以言表的情感,都深藏在這位老者心里,過著湊合簡單的日子,偶爾宣泄著心頭的苦悶。在極具個性化特色的人物形象下,他的精神世界是豐富、自強而堅忍的。

精神上的富足是美好的,有著強大精神支撐的人,不懼怕路途所遇的任何艱難險阻。就汪曾祺本人而言,他選擇了不去正面抗爭,堅信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他平和地洞察周遭生活,也因此發現了生活中的詩意。

三、包容萬物的社會生態美

客觀條件下的自然生態和主觀條件下的精神生態共同構成了社會生態。汪曾祺的散文涉及的題材很廣,有故鄉、故鄉人,有花鳥魚蟲,有寺廟、釣臺、學校、茶館,有記實也有傳說,這些成為了整個社會的縮影。

和諧的自然是社會生態美的前提。散文中許多對自然環境的呈現,實際上就是在展現社會的民俗和民情。在《談談風俗畫》一文中,汪曾祺寫道“‘人情’和‘風土’原是緊密關聯的。寫一點風俗畫,對增加作品的生活氣息、鄉土氣息,是有幫助的?!彼亦l那個一直保持著理想狀態的“高郵世界”是他的創作源泉。自然生態是社會根植的土壤,汪曾祺散文下的社會,沒有明顯的政治傾向,即使需要提政治,也往往是一筆帶過。將社會置于不受過多外界政治影響的狀態下,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和諧自然,只寫一些小景致、小人物和瑣碎之事,用反復沉淀的情感和清透并帶有詩性的眼光來看待生活現實,夾雜著幾分自然中的原始和自由,使社會更具備生活的真實感。

人類的積極參與帶來了社會生態美。阿諾德·柏林特提出的“參與美學”要求人類作為積極的參與者,不再與藝術與環境分離而是融入其中。4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飲食起居,都少不了人類的活動痕跡。人類的參與又帶來精神上的投入,使節日有了特殊的含義,使民間技藝得以傳承,精神的聚集構成了社會的整體基調。

汪曾祺善于描寫獨具特色的日?;顒雍兔袼谆顒?,以烘托自得其樂的生活。其散文中大量描寫了童年時的放風箏、摸魚,大學時的泡茶館、跑警報,晚年時的品茶、作畫等富有生活樂趣的活動,讓散文看上去更具家常氣息。在《故鄉的食物》中,他多次敘述了故鄉的炒米、焦屑,盡管那時社會動蕩、百姓窮苦,但仿佛這兩樣食物在他的描寫下愈發可口了。高郵鴨蛋質細油多、蛋白柔嫩,咸菜茨菇湯帶著淡淡的咸味。他寫解放前昆明的茶館,用玻璃杯賣紅茶綠茶,紅茶紅得如同玫瑰般鮮艷,綠茶苦得如同豬膽般苦澀,還有一種“烤茶”,傾入滾燙的熱水中,茶香撲鼻;寫傣家的“竹筒烤肉”,寫川北的辣椒,家鄉的咸鴨蛋、茶干……他對家鄉及曾生活過的“第二故鄉”的食物如數家珍,語言自然、平實,描寫細致入微。他總說“活著多好呀”,飽含對社會生活的無比熱愛和濃濃鄉情,如同一位長輩在向晚輩們拉著家常?!段玳T憶舊》寫了午門的建筑風格、歷史變遷,作為紫禁城建筑的組成部分,印刻了多少重大的歷史,與歷代社會緊密相連,神秘而莊重。他的許多散文蘊含著社會百態,如《觀音寺》《藻鑒堂》《人間草木》等,不管是寫建筑、食物還是風俗活動,都在探尋著博大而深厚的傳統文化。

散文《一技》中介紹了三種民間手藝。老師傅嫻熟地穿珠花,左右一“別”便做成了一朵;匠人在銀首飾上吹琺瑯彩發藍,在銀器里鑲嵌翠鳥的翅羽點翠;葡萄常三姐妹吹玻璃葡萄,和真葡萄一樣。寥寥幾筆,便已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手藝人通宵達旦制作精致的藝術品,而后它們出現在街頭,走入有錢人家。頭戴珠花的婦女、佩戴真點翠首飾的姑娘、擺著逼真玻璃葡萄的官宦老爺,呈現一派祥和的社會圖景。但祥和背后又有些遺憾,這些民間手藝逐漸消失了,未如前輩們預想的那樣一代代傳承。然而,生活中不可能只有美,消逝也是另一種存在方式。對此,汪曾祺雖有惋惜之情,但這種情感并不占主導,他依舊用溫和的方式在散文里娓娓道來?!兑患肌分腥N民間手藝的逐漸消失,一定程度上就是海德格爾所指的“詩意存在”的東方古典勞動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衰落。5在他的散文里還有很多這樣對于衰落的描寫,他寫了才華橫溢的故人陶光客死臺灣的寂寞,寫了自己失去菜園子的惆悵。面對這些,他雖感慨卻并不因此而感到悲觀。文章看似平靜,內部卻有一股強勁的思想在涌動,包藏著接近生命與生活本真的厚重。他不過多關注事物的最終結局,坦然面對消亡,以隨遇而安、積極的心態看待物是人非。讓自然、民俗、民風、民情渾然一體,建構起一個充滿詩意的審美世界。這些都從側面表達了汪曾祺散文所追求的包容萬物的社會生態美。

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汪曾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審美理想。憑借其敏銳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表現手法,通過散文勾畫出理想的生態圖景。汪曾祺對和諧自然的呼喚、對質樸生命的關愛、對美好社會的追求,極大豐富了當代中國生態美學的內涵。在當今生態文學批評朝著更廣闊、更深入的領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理應受到更多關注。

注釋:

1.王諾.歐美生態文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

2.王諾.歐美生態批評——生態學研究概論[M].學林出版社,2008:213.

3.曾繁仁.生態美學導論[M].商務印書館,2010:318、361.

4.[美]阿諾德·柏林特.環境與藝術:環境美學的多維視角[M].劉悅笛等,譯,重慶出版社,2007:7.

5.胡河清.汪曾祺論[J].當代作家評論,1993(1):10-16.

猜你喜歡
汪曾祺詩意散文
情同父女 親如一家——汪曾祺與“藏妞”央珍
詩意地棲居
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邂逅周莊,詩意盎然
咸菜慈姑湯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冬日浪漫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輕走一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