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版畫創作
——對版畫學習與創作的幾點思考

2018-07-13 01:19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50300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
關鍵詞:木刻圖式版畫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50300)

新興木刻以來,版畫創作方興未艾,歷經幾個階段的發展,從社會責任的擔當,為人生而藝術的創作指導,對時代變革和社會生活的積極參與,到現當代語境下自我情感的表述與感悟,個體繪畫語言的轉換與探索,版畫的面貌與內容都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與拓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版畫創作以什么樣的形態出現,在創作中形而下的技法表述和形而上的現實映照與內心感悟怎樣結合,在學院版畫的影響下,版畫又以何種面貌呈現,這些都是趨待創作實踐中予以解決的。此文筆者淺談版畫創作中的感知與體會,心得與觀點,實踐與探索。

一、學

萬事學為首。學習制版技法是版畫創作的基礎,是了解版畫歷史、認識版畫形態、掌握版畫語言的基礎手段,筆者對木刻版畫的學習是從2001年開始的,當時就讀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算是版畫入手的開始。這一階段的學習(本科),以技術性的介入為主導,以掌握各版種的制作技法為目的,進行制版與印刷的練習。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通過觀摩教師的演示,自我的課程練習,基本掌握了各版種的技法,并且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或關注點,創作出繪畫作品,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但是現在回頭看,在這一階段的學習大都有些囫圇吞棗,缺乏對版畫認識層面上的理解與思考,只局限于老師所授技法的掌握,如公式般的套用,老師教一即用一,約定俗成,不知道在實踐中拓展繪畫語言與繪畫形式,拿刀具的應用來說,以三角刀為例,只知道以線性的表述為主,這樣就造成了畫面語言的簡單和重復;在畫面的構成圖式上也是簡單平敘型,缺乏形式上的創新,司空見慣的構圖形式讓畫面缺乏了新奇感,在表現手法上以客觀的物象自然描摹為主要繪畫風格。在接下來的木版畫訓練中,筆者發現在一塊木板上刷墨涂黑,然后把腦海中最初的想法,用鉛筆進行簡單的草稿描繪,隨即拿刀刻制,邊刻邊想黑白對比即時顯現,隨即組織畫面形態,以此類推直至作品完成。這樣以來,最終的作品形態可能與最初的創作設想(畫面結構,畫面形象刻畫與組織,黑白關系的處理)存在一定的差異,或者迥然有別于最初的構想,但對于當時的情況來講,這種創作方法還是有幫助的,這種幫助就是打破草稿的局限,讓畫面變得未知與多元,自由而隨性,不好的方面就是由于沒有細致的草稿,在刻制的過程下刀猶豫、不果斷,畫面關系不經推敲,難于修改等。

模仿是學習階段一個無法跨越的問題(筆者所說的模仿是指對名家作品形式的模仿,不是藝術起源中藝術對現實生活的模仿),解讀名家作品,分析畫面圖式,繼而模仿其畫面樣式與畫面語言,照貓畫虎是學生階段最便捷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先把畫面做出來,然后再談其他。(幾乎在每位名家的背后,都有一群追隨的群體,從畫面圖式到語言組織,都模仿的十分相似,這與藝術的獨特性來講似乎是背道而馳,對自我語言的生發和創新都是一種抑制,但對于踏入本專業學習的基礎階段來講,又是一種畫面充滿大家之氣面似成熟的捷徑,或者說是一種通向展廳的成功之道。)模仿具有相對的局限性,它忠于被模仿對象的本身與外在形式,忽略了自身的感覺與審美

價值,忽視了對自我語言的探索和形式上的個性標新,不探究個人的形式風貌,與個性語言的生發,與創新背道而馳。在本科階段的版畫創作中,筆者亦不能擺脫模仿的痕跡,這種模仿不但是對畫面關系、形式的模仿,有時在題材上也借鑒與追隨,反映了學生時代自我感悟生活、觀察社會、認識事物、獨立思辨能力的欠缺與局限。模仿是借鑒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必然的結果,在創作前期模仿借鑒別人的作品形式是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隨著創作過程的深入與個人能力的積淀,最終會擺脫模仿痕跡。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對審美的追求在于發現美和創造美,技法的實驗性是藝術語言創新性產生的重要手段,我們在具備嫻熟的技法水平的同時,還必須在創作范式上進行顛覆性的藝術實驗.簡言之就是對畫面新面貌、新技法的追求。在這個過程,老師會強調在平時的練習要自由放松的去實驗、去拓展,或者說是丟掉熟知開辟未知,

體現創造力的表現。例:畫面黑白色調的多種轉換,把黑白處理的手法從固有色、光影等關系的角度轉化到主觀的色調處理,一個物體的幾種刻法。技法語言的錘煉是版畫作品的支撐點,沒有此點觀念與思考、哲學與思辨就皮之不存找不到輸出的支撐,藝術表現也讓人覺得平乏無奇,缺乏視覺的感召與可讀。反之這個過程的實驗性就是藝術語言的偶發性,是解放自我束縛、打破套路、發現新生的過程,也是形成個人風貌、錘煉自我語言,完善自我藝術表達的過程,亦是從量變到質變,從物化的作品形態到精神維度的追求與抒發,是技藝與審美、人文與情操的結合與碰撞。

時空轉換,現在回想當初對版畫專業的學習,感覺還存在太多的不足與紕漏,當然在學院受時間的制約,只是一個間斷性的學習,大多數時間都要離開這個匯集名家、氛圍濃厚、硬件完善的平臺,進行自我的研修與探索,關鍵性在于一如既往的把版畫刻下去。

二、刻

刻是一個動詞, 刀是一個名詞,兩種結合互為作用,形成木刻最本質的語言體現。所謂創作底木刻者,不模仿,不復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這放刀直干,便是創作底版畫首先所必須,和繪畫的不同,就在以刀代筆,以木代紙或布。

版畫獨特的魅力在于它個性的藝術語言。它的創作材質、技法技術都很獨特,和其他藝術種類有相當大的不同,它的創作也和藝術家對于材質的認識息息相關。(代大權語)刻者必須善用其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木刻而言對版畫刀具的熟練掌握,認識每種刀具的性能和刀痕語言顯得尤為重要,三角刀、圓刀、斜刀、平刀掌握正確的持刀方法和運刀原理,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刀法組織和刀痕語言,才是保障木刻版畫完成的基礎,作品才能產生好的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刀本來是會說話的,不但會說,握在不同的人手中,會有不同的說法。刀性的語言呈現在刻的過程顯得非常的重要,此外下刀時猶豫與果斷在版畫中也是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看代大權教授的版畫作品《我在心里原諒了你》,平刀向木、刀隨木走、破形找意、果斷干裂,刀韻木味爽朗有之,形成著典型的藝術風格。趙延年先生的《魯迅像》,平刀凌厲酣暢的語言,盡形得勢,虛實相間,黑白相映,剛柔并濟,以強勁粗拙之美體現出鮮明的人物特征和語言特性。

優秀的木刻作品無一不體現出刀刻的力度、用刀的技巧與節奏的把控,都是作者通過輕重緩急的用刀技巧來體現,刻、挑、刮、切、搖、鑿這是用刀的基本手勢,點、線、面、黑、白、灰都是通過刀性的語言來控制的,在刻制的過程要做到膽大心細、要敢于下刀、一氣呵成、干凈利索,切記猶豫不決。反之如下:走刀謹小慎微,形軟線弱,毫無力道,刀木之韻蕩然無存,審美格調,直入谷底。在刻制中要掌握不同刀具的應用和語感豐富性、特殊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三角刀的尖銳筆挺,圓刀的圓渾厚重、斜刀邊線的虛實感等,拿筆者的習慣來說,剛開始練習木刻時喜歡三角刀,因為三角刀刻出來的畫面細膩、工整,且容易上手,它本身也能產生點、線、面等不同的語言變化,但現在作畫筆者很少用三角刀了,因為經過實踐和類比,發現細膩的刀風所產生的語言缺乏力量感,現在筆者更喜歡方口刀的果斷與大氣,即使是線的刻制我也用圓刀和方口刀來取代三角刀的纖細,這樣的畫面黑白對比和刀痕體現才更加明確,刀韻的古樸和力道更能體現木刻的特征,畫面的呈現也更能體現自我的語感和審美情操。

“木刻之美是刀木之美,力量之美”木刻的刻制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在刻制的過程一定要加一體會,感受刀法的無窮變化與樂趣,感受情緒變化對刀法語言影響。

三、思

繪畫是技術的應用更是情感的承載,一幅作品可以無題,也可以沒有具象的形態,但我們仍會窺探畫面背后的故事,這就是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當時所處的環境與現實世界,他獨特的視角解讀與觀察社會的能力,以及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在基于現實基礎上的幻想性與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對生活必需敏感與思考,五味雜陳的生活才是觸及藝術表現源泉。生活是本,認識世界,感知生活,判斷真偽,是藝術的第一課堂,直面生活就是握住了藝術的秘匙,如果缺乏對生活的感知與體驗,就談不上對藝術的真誠與表現,所以,沒有對生活的體驗感知,就談不上藝術的升華與提煉。

在筆者的作品中,大多是一種自我情懷的闡述,或者說觀景睹物偶發的一種想法(這種想法帶有多元性)亦或是現實生活形態的記錄,但卻很少關注和表現太大的主題,因為太大的主題如果不正在發生,藝術家很難去體會和把握,這也是超越自我的經驗和閱歷的,而筆者只試圖用生動或有趣圖像來詮釋當下生活或自我的心境。

夜空星下,天臺獨思,心緒波瀾,寂寥中是所處生活矛盾的映現,車水馬龍的街市,熙熙攘攘擠肩過往的人群,嘈雜入耳的叫賣,都市林立的高樓,低矮無序的城中村,等等,人都在其中演繹者每一個角色,發生的行為成為自覺與不自覺生活形態,而自我又身在何處?與此又發生的何種關聯,是自我在彷徨猶豫中時光流逝,而青春也只能回望。夜空下,當所有的一切趨于平靜,三兩處的燈光掩映了建筑的黑暗,一切止于寧靜,此時仰望星光,對話的窗口也就照亮......此時的我被光束所照耀,或者說期盼照耀,而話語的訴說卻超越了自我,回歸了社會,面向了大眾。

美術作品的獨特性是筆者比較推崇的,也是努力追尋的。以人為例,各有特征,畫為人所作,故也不能千篇一貌,試想畫家知識結構不同,生長環境不同,與人處事的方式不同,觀察與表現的視角不同,他怎么能出現相同風貌的作品圖式呢。在圖式的表達上,是一種繪畫積累與經驗的體現,也是畫家藝術修養的一個展示。我們看一副作品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作品的圖式構成,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后的晚餐》,以傳統的人物排列樣式把12門徒對稱分列兩側,耶穌居中,形成了一個穿插變化又相互統一的整體。而倫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課》把人物集中于畫面的一角,打破了平均排列的樣式,把人物關系設定在一個情節之中,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在現在的版畫圖式中,受題材和畫面內容的變化,構成形式更加的自由與多變,如敘述性的排列組合與構成性的重組,都是一種表述方式,可怎樣探索出自己的畫面樣式,形成自己的表述語言,自由而不牽強,生動而富有趣味,帶有引人入勝的可讀性,是需要思考和不斷實踐的。

圖式之外,人像形態的處理與刻畫,也是自我表達的語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例如筆者比較喜歡人物的再讀性與表現性,那在表現一個人物的時候就盡量克服他的自然性塑造,把人物的動態、形態,都進行一定的自我夸張與表現,概括與歸納,使其帶有更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表現,簡言之,人物在畫面中的表現與刻畫更強調的是作者畫欲的流露和獨特的表現,這一點麥綏萊勒作品中人物的處理與形態刻畫給了我較好的參考與啟示。

總之,藝術的表現是思想光芒的使然,版畫是表現思想的手段,其任何的形式與表現都是服務于思想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輝,其形式結構,表現語言的創新都是人性軌跡的展露。從比利時的麥綏萊勒到德國珂勒慧支再到中國的李樺等,其作品都展示出一種跨越國界的人性綻放,這種以圖像性表述為主體的繪畫,以世界共有的文化語境,去呼喊、去追逐,去鞭撻,現實社會種種現象,以此表述自我至高的靈魂與追求,而觀者的理解與可讀,感受與沖擊,震撼與覺醒、美育與修養都通過強力的線條、黑白的對比、人物的表現、畫面自我的藝術表現來完成。版畫作為視覺藝術,在追求藝術表達的同時離不開學、刻、思,三者相輔相成,為建立自我的繪畫語言提供較好的參考與啟示。版畫的問題與思考,我們只能在時代的發展中尋找答案,現在我們所能把控的正確方式——制版、刻畫。

猜你喜歡
木刻圖式版畫
版畫作品選登
思維圖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桃花塢木刻年畫中的動物一一逼鼠蠶貓
透過“圖式”讀懂兒童
桌上盆景(外一幅)
逐風騎行——擦色刻版畫
李富貴木刻作品
以木為紙 以刀為筆
拓印版畫是這樣做出來的
圖式思維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